比敢死队三这样的垃圾强太多了。
150分钟绝无冷场。
情节比第一部好太多了,如果说第一部60分的话,第二部绝对有95分。
既有监狱情深又有黑帮火拼,还有地铁杀戮,公路追逐,还有酒吧车轮战。
对了就是车轮战,没有看哪部片子能有这部小怪兽车轮战这么爽的。
感情戏掺和的很好,让人物更丰满。
棒球锤子聋哑人,各种元素新鲜爽呆!
看了突袭1 看突袭2简直是不用思考就能做的决定。
突袭2整体还是沿袭了第一部浓烈的乡土味。
当然第二部穿西装的比例更多一些,黑帮老大也不必像第一部一样吃口方便面再发号施令。
总体说,能穿帆布鞋就绝不穿皮鞋,能穿卫衣就绝不穿西装,能用小刀就绝不买枪。
所以说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十分重要。
突袭2整片俨然走向了国际化,本土人,日本人,西方人,还有本土黑帮嘴里的中国人,结果我期待了半天也没有中国代表出场,所以在印尼,华人还是敏感点啊。
而男主角出场时简直有时槽点再现,第一部的帅气小警察直接变成双下巴土肥圆的小混混,这也几本符合本片基调,那就是打来打去谁是谁非都不清楚,反正能打架就对了。
豆瓣是个很神奇的地方,除了以前对小资文艺片特别会抒发感情之外,对剧情的重视程度也是特别的高。
突袭2出来几乎很多人都赞赏其剧情大大超越了第一部。
而我看这部片子时一看其150分钟的时长我心里就忍不出吐槽,这是要讲一段黑帮史诗么那就先来讲剧情好了。
剧情简直是一般黑帮片的老套路好么。
而且悲剧的是明明就是想要通过卧底的方式去端掉犯罪团伙,之后又变成由卧底一个人全部干掉犯罪团队,简直是无比没意思啊。
以暴制暴来的是多简单啊,可以来一点点悬念么?
没错 第二部跟第一部比,你连悬念都不用期待,你所要做的就是看完一场打斗,等待下一场打斗,剧情完全就是为了打斗而生的鸡肋。
区别在于你可能不知道打斗在几时几分钟发生,但你一定知道接下来剧情会如何发展。
而突袭1虽然剧情非常简单,但是至少我看片时都留有疑问,那就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结局也有一点点小意外。
另外,该部打斗场面较多也分散,相对来说从数量上做到了无尿点,但高潮感就没第一部强烈。
本片卧底的设定简直就是为了能打更多的假而存在的,而对卧底本色是没有感情色彩的,观众不会对其同情,也不会对其较好,也不会对其紧张,因为卧底套着主角光环正事不做,就是打架,纵观全局,他做的任何事都对结局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偶尔用点高科技监视下二当家,也对后续事件无任何影响,而且卧底身份轻易被人揭穿。
简直是史上最无聊的卧底。
而因为其残暴血腥的打斗,正义感在其身上没有一点体现,所以卧底主角跟小混混没有一点的特征区别,没有黑白那么分明。
举个例子,精武门里面的李连杰对待仇敌的打斗是使对方失去打斗能力(脱臼为主,骨折为辅)既体现武艺高超,也体现了自身的道德感。
而本片主角显然杀人太多(当然有些是了自己的生存)而有一幕把警察安在铁板上做铁板煎脸也显得非常残忍,不知其意义在哪,整个人的格调跟混混几无区别。
我认为动作片首要给观众带来的是爽快。
而突袭1在这点做得非常好,除了警察未攻入那幢大楼,之后几乎从头打到尾,而结尾的boss战是影片所以打斗最紧张刺激、水平更高的一场,引发全片的高潮,而突袭2就平摊了这种感觉。
一场场打斗都很精彩,最终的boss战也是一边倒。
就缺了一个高潮突袭2还有一个感觉就是更重血腥打斗,连第一部比较出彩的枪战都没了。
突袭1给我的很强烈的感觉之一是那几分钟的枪战。
警察枪管射出的子弹是慢动作,而喷出的火焰照亮了楼上一群混混的视野,然后就是冲击感很强的一顿扫射,简直不能太爽(恕我看的片少,我还没见过一群警察被人扫射地这么惨烈的)。
突袭2几乎就取消了枪战这一设定。
而在血腥运用上并没有第一部那么适可而止,第一部的动作非常干净利落,其实动作打到实处,是不会引发大面积的出血的,出血反而不一定由拳拳到肉引起,那只能是器械所伤。
动作片就混入了械斗片的感觉。
从动作出彩的角度看,第一部的新鲜感更加强烈(这是废话),有几个动作设计地非常精彩,第二部精彩的动作一直有,但让我眼前一亮的只有boss战那个黑帮混混四两拨千斤的一个动作。
第二部有个缺点比第一部还要明显,那就是很多场景仍然是一个接一个上,也就是相当于车轮战,而第一部群架其实也是车轮战,但更加紧凑,显得大家一起上一样。
第二部的主角在刚交手的时候明显显得动作偏软,很有时候只有一照面,对方就被主角抓到,然后围绕身体各部分以不同动作一顿狂殴,相当于击打表演赛。
对抗性稍差。
比较出彩的是榔头妹和棒球小子。
很明显他们是一对,而棒球妹的外表设定也很让人满意,打扮是软妹子的打扮,眼带墨镜显示其身份,当然导演给我们开了个玩笑,原来榔头妹是独眼龙,所以才戴墨镜。
不管如何,榔头妹手持两根榔头,C罗准备罚任意球一样站在地铁中准备砍人的场景是无比嚣张啊,让人忍不出对榔头妹产生敬仰和好感。
哈哈。
而棒球小子显然是个棒球天才,具有指哪打哪,球速当子弹的特长,具有冲击奥运金牌的实力。
只是令人遗憾的是,主角残忍杀害了榔头妹,完全无视棒球小子的哀求,这种棒打鸳鸯的设定简直是导演的失职,希望榔头妹可以跟前一部的疯狗一样复活,虽然我知道在该片中,疯狗的复活就是为了打一场再死去。
不管怎么说 ,虽然有槽点,但是看动作片就是为了爽快,至于剧情,如果剧情能有效带动片子的格调,或者突出人物性格,或者能跟动作设定相得益彰,那就是不错。
这一部的剧情中规中矩,要我选择,更喜欢第一部的简单利落,密集连贯的动作场面完全保证了观众可以一口气看起来,而结尾又恰到好处点了题。
第二部的剧情除了带来时长,恕我眼拙,没有带来什么出彩点
脑浆喷溅,锤子乱飞,好一场锋花血月的人生。
话说学院是否能够增设一个动作片类型,让埃文斯也能够有个奔头,不必像小李那样苦熬这许多年。
编剧出身的埃文斯故事编的不复杂,《教父》+ 《无间道》+《大逃杀》,但摄影与剪辑功力煞是了得,将一部亚洲背景下的黑帮动作片,拍出了英式黑帮片的无厘头,日式黑帮片的阴郁,香港黑帮片的独狼,这一碗浓郁的五颜六色,喝下去五味杂陈,酣畅淋漓。
不过话说回来,印尼的几月份会下雪?:)
原本以为成龙式的时装动作片已死,但当它再出现的时候,却没想到继任者没有在华语电影,却在印度尼西亚 。
实战风格的《突袭1》虽说仅匆匆一瞥,便被淹没在大片云集的3D视觉奇观里,但《突袭2》的出现,说明好影片最终依靠的还是诚意。
还记得《警察故事》公园打斗的那场戏,虽说整个打斗在公共运动器械场地这个简单并且不算大的环境内完成的,但招式之新奇,动作之生猛,花样百出,惊喜不断,让人眼花缭乱。
这离不开每个龙虎武师之间动作衔接的严丝合缝,干净紧凑,才能让成龙的动作流畅、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既紧张刺激,又让人信服。
看着这些我们似曾相识却又叫不上名字的龙虎武师真摔硬撞,身磕肉挡,可以想见,即便是再如何计算准确,也难免受伤。
回想成龙的早期影片,如果缺少龙虎武师的搏命演出,主角动作新奇、异彩纷呈的精彩镜头可能就要大打折扣。
但随着华语动作片的风格转变和港式电影的日渐衰微,真正拳拳到肉、敢打敢拼的时装动作片已是凤毛麟角。
幸运的是,久违的成龙式搏命演出在《突袭》系列中又可以看到了。
这部片子在好莱坞绝对可以定为R级片。
暗黑的气质、残忍的打斗,这些在第一部中突出的特点,在第二部中丝毫没有减弱。
仅仅经过了短暂的过场,《突袭2》紧张到让人窒息的招牌式打斗,就忙不迭的在监狱的泥地里残忍的开始了。
伊科·乌艾斯的动作还是以往的刚硬、生猛、简洁、狠辣。
所不同的是,由于范围限定在了湿滑的泥地,不能“力从地起”,伊科·乌艾斯的动作很难大开大合,所以更难缠,更胶着,更残酷。
这样的武打设计既防止风头盖过了后续武戏的光芒,紧张感又足够吸引眼球,还为文戏中伊科·乌艾斯与班昆的儿子的共患难从而取得班昆的信任增强了可信度。
《突袭1》的打戏以伊科·乌艾斯为主, 但《突袭2》伊科·乌艾斯的打戏明显减少了,增加了其他演员的打斗戏份和追车的镜头。
1、“疯狗”的身手与伊科·乌艾斯不相上下,风格相近。
疯狗的死,是为引出“弯刀”,侧露其强。
同时避免让伊科·乌艾斯连斗两大高手,否则不仅打戏设计难度高,剧情也很难让人信服。
2“弯刀”的动作戏在本片中很特别,不象伊科·乌艾斯是以泰拳为主,而是中规中矩的中国功夫,这个设计很有意思。
不足之处就在于,厨房大战中,“弯刀”从优势到到劣势的过渡些许生硬,没有设计一个可信的转换点,虽说精彩看点很多,但打戏并不连贯,起伏唐突,不够流畅。
3一男一女两个龙套的动作戏也很新颖。
用棒球棒打人见的多了,用棒球打人还是第一次见。
更不要说用小锤子了。
我们经常见的锤子都是偶尔一用、并不专业。
由于锤子无刃,大多是用来重击,但本片经常出现用锤子的方式却是把肉豁开,这个设计比较新奇,也更血腥更暴力。
4罗礼贤指导的追车戏有很大特色,风格也同样生猛,但追车中更多体现的却是伊科·乌艾斯的打斗戏。
虽说手持摄影目前有被用滥的趋势,但本片的手持摄影手法却运用得恰如其分,通过跟踪演员的动作轨迹,更大程度上还原了动作的现场感,突显出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的紧张感,契合本片武戏狂放粗砺的风格。
文戏也同样精彩,虽说从影像色调方面明快多了一些,阴郁冷暗少了一些,但暗黑气质却并没有减少。
腐败、背叛、颓废、压抑、挣扎,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繁而不乱,情节流畅,引人入胜。
1、父子反目的情绪堆积层层递进,2、虽说疯狗杀手的狠酷和木讷到可爱很夺人眼球,但疯狗的境遇更多的却是让人感到可怜。
从侧面折射出一个底层的百姓为了供养家小是多么的艰难。
忠心耿耿却被自小看大的少东家出卖致死3、卧底同僚埃卡车里吐血让人想起《无间道》中的傻强。
本文是作者辛苦的劳动果实,请支持原创,转载、摘抄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作者微信:zlswsd
The raid 2,好像是一部得分很高的印尼电影,于是抱着下雨天打孩子的态度看了一下,结果当时就惊呆了,印尼也能拍出这么爽的动作电影,是不是亚洲人对功夫武打的电影具有独特的天赋,不经意间就会冒出个片子让人惊艳一下.电影的篇幅较长,故事情节也不干瘪,似乎一切都是为了打斗服务,但是各种铺垫又没有喧宾夺主,知道最后,结论是要想结束这种罪恶就要把坏人全部干死,尽管宣扬暴力对抗暴力,但丝毫没有违和感,让你觉得不这样做才不爷们儿。
首先,感觉印尼的演员主演都有点混血,可能跟印尼的人种混血的基数相对较大有关,至少会比中国大吧,找个会演戏的混血相对容易一些?
起码演员是比较养眼的,就是整部戏是男人戏,女人的戏份实在是少的可怜;然后着重要感叹的就是打戏的桥段,还真不太了解印尼的打戏风格,但从这部片子来看,真的是博采众长,毫不含蓄,怎么痛快怎么来,血腥、速度、强烈的击打感以及偏向实战的设计,给力极了,爱看武打片的朋友一定会拍案而起:妈的这片子居然不是中国或者泰国拍的!
动作设计中可以看到泰拳,咏春拳,自由搏击和中国武术的影子,目前来看可以说是打斗戏的集大成者,这么说一点都不为过,是继泰国的拳王之后真正的一部非中国动作电影的力作,青出于蓝。
不想再多说了,因为这样的电影就应该用看来体会那种暴力之美,总之,还是重复想说,这部动作电影是目前亚洲功夫电影的集大成者,赞一个!
满地的尸体代表着电影里的城市被重新洗牌:小帅哥的家族群龙无首,基本上完了;不懂规矩的阿拉伯佬也挂了,巨大的野心彻底葬送;就连罩着他们的坏警察也死了。
但是,这个城市真的被彻底清洗了吗?
虽说这是一部标准的类型动作片,但还是能感觉到,导演在里面倾注了自己的思考: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罪恶之都,都可以成就一个英雄,像拉玛一样,一路冲到底,杀死所有的腐败警察和黑恶势力?
当然不可能。
《突袭2》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模型,在里面,所有罪恶链条都是一环扣一环的,所有目标都是那么明确,所有势力之间的关系都是那么条理清晰。
最重要的是,里面所有的人都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
如果说这样设计剧情是为了给主角营造足够的大展拳脚的空间,倒不如说,这是导演苦心经营的罪恶的乌托邦。
影片里的城市虽然污秽、肮脏,但至少,它的问题可以依靠一个不那么肮脏的反腐部门和一个打不死的小强主角来解决,坏蛋层出不穷,但是只要有主角在,杀了不就好了吗?
也许比起《精英部队》和《怒火救援》这样从各个不同角度反应一个城市罪恶的电影比起来,《突袭》系列显得幼稚、单薄而肤浅,但是却从另外一个角度给了人们希望——这些罪恶,都可以用极致的正义,也就是暴力来洗刷,坏人们不讲道理,但主角的拳头也一样不讲道理。
大家都喜欢拯救城市的超级英雄,但是《突袭》里的印尼小伙儿来得更加真实,他没有强大的后援支持和华丽的动作,也没有远大的抱负和澄明的正义之心。
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和家人团聚,他是这个城市里的小人物,却是最具代表性的正义模型。
这续集虽说来的有点晚,但总算还是来了。
延续上一集的故事继续往下说,男主的兄弟,那位留在死亡之塔中励志要把黑帮做大做强的主,这一上来就给爆头了。
然后就是两位从死亡之塔中杀出来的好汉,等待他们的不是鲜花、奖章而是牢狱之灾,当然这是一场“无间道”的布局,在监狱中男主拉玛成功的取得了黑帮太子爷的信任,出狱之后成为黑帮的一份子,于是又一次跟黑帮的搏杀就此开始。
这次编导已经连预热的耐心都已经失去了,影片刚开场就是血腥的爆头,没几分钟之后就是一场监狱中的肉搏战,抱着将暴力演绎到极致的心,一场接一场的血腥搏杀陆续上演,这其中以男主拉玛的各种打为主,还贯穿着一些其他狠角色的出场表演,不过一切都是为了最终的一系列杀伐做铺垫,这次编导给男主安排的基本都是单独行动,无论对手是一个、两个还是N个,勇猛到爆的拉玛就只有一个举动那就是上,而作为铺垫,他的对手也是一个比一个厉害,最终BOSS还曾将男主几招就拿下活捉过,在此之前,上一集的那个长发BOSS居然复活了,依然是那么的能打,惨遭埋伏之后,凄凉的在雪地中成为了本集BOSS的刀下亡魂。
待到所有的包袱全部埋完,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的死亡之塔摆在了拉玛的面前,这次真的有一种不归路的感觉。
看到这里不禁有中错觉,接下来的闯关貌似有点致敬功夫之王:李小龙的意思,多年之前的《死亡游戏》不就是这么一层层的打上去的吗?
而眼前这位同样勇猛的小子,也准备上演类似的好戏,只不过通往胜利的关口没那么多而已。
当面对最终BOSS,面对在不久前曾KO过自己的家伙,这场最终对决,比想象中的更加精彩激烈,从招招到肉的拳脚对决,发展到刀刀见血、更加凶险绝伦的兵刃搏杀,几番较量之下,战斗变得愈加惨烈,双方都早已是浑身浴血。
这场终极杀戮,以一个异常暴虐的方式结束。
这场升级版的海扁,打的实在是太猛了,我就不禁瞎操心如果再想继续拍续集,这得打成什么样啊。
故事情节自然是容易编的很,其实本身一直也都没什么太复杂的情节,观众们来看的就是各种打、各种虐和各种看着都疼的中招到地。
编导加雷斯•埃文斯再一次为观众提供了一部无脑的超爽打片,有的只是对视觉乃至听觉上的一再的冲击,无论是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精益求精,反复的尝试冲击乃至突破极限。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动作片的道路上,在打的征途中,没有最强,只有更强。
< 突袭 > 是一部小成本, 可怜的推广力度, 满脸"边缘化"的标签, 硬是靠着自身的精彩震动了整个"动作片痴汉界" , 导致口口相传, 被很多人捧为神作. <突袭>的确是部神作.这就是为什么我对<突袭2>无比的期待的同时又很担心, 第一部已经做到了极致,第二部能满足影迷们的期待吗?
导演很聪明,并没有延续第一部的封闭式突围的场景设定,而是摇身一变,讲卧底在黑帮争斗里的故事,两个半小时的电影中,你可以看到导演穿插了很多似曾相识的情节,似乎是在像其他之前的经典致敬。
监狱打斗之前下雨的场景有张艺谋〈英雄〉的影子,泥潭里的打斗让人想起了脏兮兮的〈拳霸2〉卧底的设定,包括最后发现另一个卧底同伴,完全是〈无间道〉的感觉,黑帮的血腥,残酷,同时日本帮派的设定,有北野武的味道,反派打手:榔头女,棒球男,有日本风格跟
最后的1VS1,两把匕首的对决,似乎是韩国〈大叔〉的成人版。
你可以看出一个胖子白人导演Evans对亚洲动作片,警匪片的热爱,他要把所有东西都塞得满满的,他也知道全世界有一大批动作片影迷,厌倦了好莱坞如白开水般的“大片”。
他似乎也看到了甲亢的李连杰跟脱发的成龙代表着动作片一个时代的终结,热血的观众还在,大哥们已经迟暮了。
小弟们如Tony Jaa让世界惊叹了之后,烂片一部接一部,自己把自己牌子砸了。
早就绝对一线身价的甄子丹叶问之后也没有什么让人津津乐道的作品。。
影迷们苦啊!!!
飞机可以自己打,动作片还是要靠别人拍。
看着好莱坞绚烂的CGI里日益增加的武打戏份,武迷们在哭泣:”这也叫动作片?
“”一个靠吐丝拉网飞来飞去,一个扔铁饼,这叫动作片?
“导演Evans似乎在回应影迷的吐槽:“ 教教好莱坞怎么拍动作片!
”他做到了。
〈突击2〉的故事结构比第一集大了很多。
保证了2个半小时无尿点的前提下,加了很多剧情,有些地方节奏略微显得有些慢(可能因为我期待的是像第一集的打打打打),但是导演还是用了心的,在卧底跟帮派恩怨的故事部分,全片依然保持着紧张的气氛。
(请对比〈特殊身份〉里的文戏对整部电影所造成的伤害!
)Evans有些部分的表现手法完全是用惊悚片/恐怖片的方式。
比如Rama坐在厕所里面,外面一群吵吵嚷嚷要干掉他的,气氛很像僵尸片,而眼看着锁上螺丝一点点被撞掉。。。
恐怖的感觉渲染到爆棚。
动作电影拍来拍去不外乎几个刺激点:美感,血腥,技巧,暴力,惊险。
美感如慢镜头,优美姿势。
血腥如血肉横飞,感官刺激。
技巧是动作演员本身的功夫实力。
暴力未必见血,可拳拳到肉,枪战飞车。
惊险时常是短兵相接,机关暗器,对手很厉害,情况很吓人。
〈突袭2〉除了没什么美感,在技巧,血腥,暴力,惊险上都做足了。
打架不够,那就加上匕首刺喉割筋,匕首不够,就搞飞车,飞车不够,就机关枪爆头。
全片只有一个慢镜头,就是最后匕首VS散弹枪,就一个动作1秒半的慢镜头啊!!!!
300斯巴达!!!
你听到了没有!?
硬是把20分钟的电影用慢镜头牌出了一个半小时。。
还有一点,就是主角之外的角色也都非常精彩,各有特色,这一点非常不易,有几个角色甚至有抢主角风头的嫌疑。
(疯狗,榔头女,老大之子)总之,你会一边看一边发出“我靠。。。
我靠!!!。。。
我靠!!!!
”的声音。
快感不亚于日本的爱情动作片,而且跟AV一样,一部片子下来肯定要给你很多次高潮,最后看完以后有一种酣畅淋漓,差点虚脱的错觉。
也许这就是动作片的本质,也许我们不需要过份的剧情,精湛的演技,也许动作片的其中一个根本价值就是让你热血沸腾。
最后我不得不说,华语动作片已经处于非常危险的地位了。
华语动作片在取得巨大市场资源之后,学的是好莱坞式的态度,希望被更多人接受,顾此失彼,最后谁都没讨好。
其实〈突袭1,2〉都不是大众电影,说到底他只是取悦了动作片的爱好者,但是他做到了纯粹,所以它对这一类的观众来说被当成了神作。
期待吴京跟Adkins 或者 Tony Jaa能擦出火花。
不过目测这几年不太可能有片子撼动〈突袭1,2〉的地位。
罪恶横生的雅加达,警察和恶棍沆瀣一气,不分黑白。
为了捣毁这根充满恶臭的利益链条,布纳瓦授意刚刚经历了一场血腥恶战的拉玛潜入黑帮大佬班坤的巢穴。
为了有机会接近班坤,化名尤达的拉玛“获罪”入狱,此时班坤的儿子尤科正在监狱服刑。
打斗:作为新人,拉玛首先将前来挑衅的尤达手下痛扁一顿。
打斗:在一次监狱斗殴中,拉玛救了尤达一命。
两年后,拉玛出狱加入班坤的组织。
此时班坤与日本黑道后藤相互勾结,城市另一边又有新崛起的贝乔一派野心勃勃。
打斗:拉玛陪尤达去收保护费,对放不肯缴纳增值保护费。
做了太久的太子的尤达不满自己现在的身份,总想找机会出头,无奈老爸不许。
打斗:多年跟随班坤的杀手出场,忘了把什么人暴打一顿。
尤达找到新崛起的贝乔,想要与其联合。
贝乔同意联合。
首先制造事端。
打斗:多年跟随班坤的杀手在酒吧被杀。
尤达告诉父亲此事情为日本人所为。
打斗:贝乔手下的榔头姐,球棒哥,还有几组杀手把几组日本人分头痛扁。
两方争斗过于激烈,警方出来调停,班坤道歉。
班坤已经知道此事是自己儿子所为,回家教训儿子。
被儿子爆头。
打斗:想要反对此事的拉玛被打,被抓,被班坤手下的另一个卧底救。
卧底死前告诉拉玛,没别的办法,想要退出,只能把所有人都杀掉。
打斗:拉玛打小怪,拉玛打榔头姐,球棒哥,拉玛打二号boss,尤达杀贝乔,拉玛杀尤达。
打完了。
以笔者浅见,即使都是动作片,不同的演员与剧情加上不同的观影需求,所拍摄出的东西是存在相当大的差别的:以打戏见长的动作演员不应该过分苛责于演技的精确度;而在动作戏份不十分火爆的前提下,对故事的叙述,情节的拿捏也就显地尤为重要了。
比如在《拳霸》系列里感叹托尼贾拳法的同时还要吐槽一下他那张万年面瘫的脸?
相反地,在《黄海》中仅仅由于有了那场猪骨大战,我们就可以毫无压力地夸奖这是一部优秀的犯罪动作片嘛?
诚然,那个场景的经典度完全不逊色于《老男孩》中的长镜头巷战。
但若没有河正宇金允石两人精巧的表 演,以及导演对整部情节的把控,它又怎能获得韩国百想艺术大赏评委们的青睐呢?回到本片当中,全片一共150min,相比第一部足足多出半个多小时(基本都用来了铺垫故事)打斗场景也从前作的楼房中拓展到了:监狱, ktv ,街道,公车等多个地点。
可以明显地感觉出制片方在续集的制作上有着更宽裕的资金,使得场面、道具、特效、音效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打斗场面也更具有观赏感。
刀刀见血,拳拳到肉,冷兵器与枪支交叉使用加上乌艾斯过硬的武术功底是传承上一部的经典,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加入了许多个性鲜明的角色:只为家庭的流浪汉,忠心耿耿的保,颇具浪漫色彩的哑女与棒球少年使整部剧显得不那么的苍白,昏暗。
够血腥够暴力,不该玩剧情,动作还是有点不连贯。
过于扯淡,过于弱智
中间至少有一个小时,猪脚毫无存在感。
剧情简单 主角的战斗力被不断提升 体能无限
见过续集越拍越烂的,没见过越拍越神的!比上部制作更精良,灯光摄影美术简直提了几个档次,关于剧情的填充也更加完善。刚开始的厕所一打十五,从插叙混剪气氛铺垫到打戏爆发,优秀到极致。打戏场面更加血腥残暴,结尾的一对一短刀对决手汗都看出来了,这特么才是真正的动作片。
昆丁瞬间弱爆了
够了,俩半小时的长度完全是因为镜头调度太装逼了所致
打打打
打斗依然精彩,不过复杂的剧情变得多余了,反而不如第一部那样纯粹的动作片来得流畅
一路卧槽着看过来的,印尼人真残暴!
我不喜欢里面的暴力血腥设计 很粗暴干瘪缺乏东方式浪漫灵巧。
稀里哗啦打了半天我竟然看不出故事发生的地理位置,总之是某个会下鹅毛大雪的东南亚国家吧
继托尼贾之后,亚洲又诞生了一位新的功夫巨星,来自并不是电影大国的印尼,名叫伊科·乌艾斯。两部《突袭》已经将此人的打斗能力展现的淋漓尽致,此片与第一部不同的地方在于剧情上面的丰富与打斗场面的多样化,不但有各种格斗武术类的对打,更是加上了枪战飞车一些劲爆的场面,设计很用心,暴力与血腥
與前作風格統一,文戲比重顯著增加然而水準實在欠佳,反而打亂了節奏,使本片不如前作來得酣暢淋漓;動作設計是頂級水平,保持了創意和衝擊力,畫面美術也比較強,前面幾場打戲手持攝影的晃動有些過度
剧情真的好混乱,而且拖泥带水不知所云。弄大了格局却失去了掌控故事的能力。动作戏再精彩也提升不了片子的整体质量。不如第一部精彩和酣畅淋漓。
暴力美学的彰显,手持摄影下真实到极致的硬派格斗,场面极度解压。中间文戏过渡部分有些冗长,反派路人脸,却各个狠角色。
没有第一部好看,这么点儿事居然能拖出去150分钟简直不能忍。熟面孔真是不胜唏嘘,杀手姐姐不够霸气,还好最后对战高手的打戏还是很好看,否则真是忍不住想要打两星。太!特!么!长!了!只想看打架而已啊!
情节编的过于复杂了,没啥意思
无脑的暴力流,打不死的小神,无感情,愉快的杀戮和干架,画面干净而流畅,快速的打斗让观众体验到杀戮的快感,一定要杀光所有的人才开心
3.5 鸡肋文戏长了一点,更喜欢1的花式环境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