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狂魔
Maniac,剥头煞星(台),疯子
导演:弗兰克·卡方
主演:伊利亚·伍德,阿美莉嘉·奥利沃,诺拉·阿娜泽德尔,莫嘉娜·斯奈普,莲妮·芭拉班,布赖恩·艾姆斯,Steffinnie Phrommany,阿卡巴尔·库尔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简介:母亲的意外丧生让弗兰克(伊利亚·伍德 Elijah Wood 饰)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虽然母亲生前并非善类,甚至动辄就对弗兰克拳打脚踢,但在弗兰克的心目中,母亲的重要地位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丧母之痛淤积在心中渐渐变质,杀人成为了他唯一的宣泄途径,无数的妙龄少女成为了弗 兰克的刀下冤魂,不仅如此,变态的弗兰克还将..详细 >
割头皮呀。。。
既然自己已经不再是鲜肉,伊利亚·伍德正在用实力证明自己是好莱坞最诡异的家伙。本片拍得不错,95%的镜头都是第一人称视角,很有创意,这让本来就极其逼真的虐杀场面加倍让我觉得震撼。但全片主观视角到了最后也让我感到疲劳,有点刻意卖弄了。故事发生在夜间的洛杉矶,这是我最爱的设定,但最bug的是夜间(或清晨)的洛杉矶不管怎么样也不会一个人都没有,哪怕喊救命都没有人听到的,这显然是为了方便男主角杀戮而为。最惊艳的是女主角,太漂亮了!
相当无聊,没有悬念,我们对变态的心理活动不感兴趣
今晚电影之夜的第二部电影。比起老版来我还是更喜欢这个翻拍版,主要是因为它更变态更写实(第一人称视角很有游戏感),也更血腥,也许我还是更喜欢自然主义的虐杀片,尽管老版在艺术性方面更强一些。伊利亚·伍德真是变态专业户,让人简直没法把他和多年前的弗罗多再联系起来了。
阿嘉编剧翻拍自1982年影片,全片最大特色就是通篇的主观镜头,伊利亚·伍德露脸机会不多,勉强三星,不过如果你喜欢华丽的血腥,本片还是值得一看的。
形似迈克尔·鲍威尔的经典惊悚片《偷窥狂》,占比99%的第一人称视角用的格外奥妙,变态杀手仅于鲜少几次直面镜子等具有反射光线能力的物体时露面,大量留白使声效及周围人物的言行举止给观众提供充裕的想象空间,幼年时所受母亲的极端刺激因长年累月积压不得释放而劣化成对女性的仇视和母性的痴狂,可是杀再多无辜女性,也不能治愈脓痂,杀戮之戾气只会反噬自身
弗罗多你肿么了弗罗多?
三星给3p~~~~还有最后的高潮萌呆脸
第一视角的全主观镜头是一种奇妙的观影感受,让疯子的每一次行凶都把那种被害人惊恐逃命的细节完整暴露在眼前,恍惚中觉得是我在操纵着主角杀人一样。一部文艺气质的B级片,剥头皮神马的我的爱,就喜欢这种头皮发麻的感觉,停车场利刃杀人一段最真实恐怖,除此之外,其他无感。
1重口是真重口,大卫芬奇粉看到都头皮发麻。2视听语言很赞,主观视角的摄影好,迷幻的配乐好,好像还听到沉默的羔羊里的音乐。节奏还行。3逻辑上有几处不是很说服人,结尾镜头虽叙述视点转变且有意思,但还是有点仓促不合理。4弗洛伊德符号。5安娜真美啊
好可怜的男主,让人讨厌不起来。原声好棒。
從頭到尾第一人稱視角,最後死亡後才出現第三人稱,這種表達手法是個創意。其他的,乏善可陳。指環王的正太臉男主角長大了居然嘗試演變態殺人狂,很大膽的突破。
第一视角很特别但是剧情就看不懂,估计就是个疯子加屌丝的无聊自述。没看出非善类的母亲对他造成什么影响,但是法国女主很诱人就是了。
主观镜头依然让导演作出了不小牺牲,少数几个脱离主观视角的镜头也很大程度破坏了形式感,不过论完成效果,还是比《湖上艳尸》好太多了。
故事还是蛮有吸引力的,但是拍成这样,也是无语。
第一视角杀人模式,但剧情老套。伊利亚伍德戏路真宽泛啊
一颗星给第一视角,就是这么任性。一看到霍比特人就跳戏,还好他不怎么在镜头前出现。
a pretty well-done remake of the 1980 somewhat classic grindhouse slasher film of the same name, same story elements, but done in a drastically different style and tone, w/80s synth score
男猪太丑!娘炮样儿!
弗罗多版变态永远是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