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是一部让人心痛的电影。
我不知道“万福”的翻译是从何而来,它的英文名叫做“Maria Full of Grace”。
看完以后觉得这是一个关于女人的故事,关于女人和忍受的故事。
厌倦了花厂的工作的玛丽亚注定要走上这样忍受的路,玛丽亚和胡安或许从来没有爱过对方,玛丽亚怀着他的孩子从哥伦比亚冒了生命的危险,用自己的胃盛放了海洛因,或许只是为了攒足了钱,在电影最后又是毅然决然的回头,只是因为想起了露西姐姐的一番话而决定留在美国,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
我一边看,一边问自己,这一切的故事是不是因为女人就是学习忍耐的动物。
演员表演真实自然。
在看B超时露出像孩子一样天真甜美的笑容让我动容。
而此之前都是沉重压抑,小小年纪就已沉稳世故。
片子是对现实生活的直接陈述,没有站在道德的任何一面,每个人都有生存下去的理由,做着自己的选择。
当人生活在不堪的最底层时,就很难有所谓正确的道德上的价值观。
如果这部片子早几年看到,恐怕我是不会接受,觉得太过黑暗;而现在心智成熟可以接受到,不对别人做批判,但你可以,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如果她老老实实在当地体面的花工企业工作,怀着孩子与不爱的三无男人凑合结婚。
生儿育女,在那个村子里过完自己的一生。
那该多悲惨。
村子里,产业单一(花),贫穷,闭塞,一眼望透自己接下来几十年的生活了,她的姐姐和妈妈就是写照。
她17岁啊,都是做梦青春年华的时候,却要做着富士康一样的活,分担家庭无谓的重担,和不爱的人结婚生子,挤在小小的房间。
她的脸上确没有屈从的表情。
契机来了,因为和上司不合愤然辞职。
这里注意,她的姐姐和妈妈知道后立马呵斥抱怨她,赶紧回去请求原谅跪舔上司恳请重返工作。
而不考虑她是不是被上司欺负,她愿不愿意在那工作灯。
总之一句话,我把你养大,现在不管死活,赚钱回来。
贫穷,贫穷让一个人没有了尊严,让人的价值判断都是功利的。
甚至这个人是自己的孩子,亲人。
另一方面,她怀孕了。
胆怯、平庸的男人和她想法不一致,分开了。
注意,玛利亚很勇敢,她追求真爱,而不是随随便便找个人嫁了(像极了红楼梦的鸳鸯,贾赦娶妾),不爱就不爱,不爱就分开,就算孩子要自己抚养。
这里的后果她很清楚。
贩毒,这是有着风险的犯罪,来钱快。
为了钱,当然也为了孩子,她需要搏一搏。
更让她感兴趣是看看外面的世界,高楼大厦眼花缭乱的国际大都市纽约啊。
准备就绪后,她坐上前往美国纽约的飞机,这里展现四个女人,或者说四种类型的玛利亚的面貌。
老手一个,熟手一个,玛利亚一个,树墩子一个。
结果,老手落网了,熟手意外事故剖肠子了。
剩下玛利亚和树墩子了。
这里玛利亚为何看到熟手被杀后,带着毒品跑走呢?
难道不知道这美国她人生地不熟的,她还带着毒品,语言不通,贩毒黑社会全国找她们吗?
毕竟,毒品犯罪是很严肃的事情,掉链子没好下场的。
这里的过度,还没法理解。。。。
接下来出现的女人深深影响她,可能是一生。
怀孕的姐姐,告诉她,她留在美国,不是不想家,而是留在这肚子里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
一个贫穷山区出来的未婚母亲,不得不考虑她肚子里孩子。
她没有防备,相信胖子不会报警,她真心仁爱,出资送友归故里,她不忍,隐瞒实情真痛心。
这里看到人性的闪光,这是一个农村出来的女人,我很敬佩。
这里树墩子是一个对比,当然也不是说树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人的选择很重要。
她选择留在美国,而树墩子回哥伦比亚,她没有选择继续贩毒,而是一个人打拼。
我在想,时常我们在城市里碰到的外地人,非本地人,都有自己带来的故事。
我想去和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的故事。
片子当中最感动我的就是 Lucy 姐姐 那句”我的孩子将比我有更多的机会——说这句话让我很痛苦,但是这是事实。
“哪一个国家的人民没有自己民族的自豪感,愿意承认自己的社会不如人?
而为什么一批又一批的愿意忍受移民程序的繁琐,种族间的歧视,重建生活的艰辛?
——为下一代人,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我想这个可能就是Full of Grace 的定义,为了另外一个人可以自己做出牺牲。
那些从穷困地区扛着行李落脚在北京上海深圳忍受城管大叔呼来唤去,从事最脏最累最让人看不起的职业的那些同胞,何尝不是如此?
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和城里人有同等的机会!
导演在洛杉矶长大,从小看到从拉丁美洲移民潮,这些不能够在美国政治和媒体上代表自己的人民,却占有美国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德克萨斯这四个省三分之一的人口。
那么只能由美国人来为他们说话。
主人公的年轻美丽,加上勇敢和倔强的性格只是吸引观众的基础,真正的故事是在讲述她经历中的一个有一个的充满风险的劫难。
让人时时刻刻为Maria的未来捏一把汗,为她的命运同呼吸共命运。
这些劫难是谁造成的呢?
是邪恶的罪犯?
霸权的政府?
还是腐败的警察么?
我喜欢这种没有恶人,只有厄运的故事。
这是一个较高层次的世界观。
故事里面没有坏人,就连毒贩都是基本上盗亦有道。
Maria和这些命运凄惨的女同胞们,都是因为贫穷,社会问题,政治原因成为命运中挣扎的可怜人。
这和《悲惨世界》中的人们不尽相同。
这个故事在美国HBO 电视网上播放。
希望能够提醒广大本土长大的美国人,他们周围的这些”外来者“,经历过什么样的艰辛——或许也是在提醒他们,他们的父母或者祖辈为了这一代有”更多机会“,付出多大的代价。
一部好片.平实地叙事,并不故弄玄虚地制造什么戏剧化的冲突.而真实本身,已足够有力.想起那部<醉马时刻>.都是这样的真实的力量.选择.要么在哥伦比亚的脏乱差环境和工头的非人待遇中辛苦劳作蹉跎一生,要么用自己的生命去赌一把,做一次运输毒品的骡子,换得一些钱财,甚或另一种生活.会怎样选择?该怎样选择?如果换做是我?这样注定的一生中陡然出现的转机,我会放弃吗?真的很难抉择.天色向晚,山路未明.远远闪动的一点光亮,是否温暖所在?或者,即使没有温暖,是否会比此刻更糟?鬼火?而剧中哥伦比亚工厂和街头的熟悉场景,与中国是多么的相像?甚么叫"担心将要拉美化",其实早已是事实了...剧中的女孩,和那个死去女孩的姐姐,也都终是选择了在美国留下来.因为,有希望...2006-11
独角戏金羊毛看节拍器的时候就很想看这部片子,看的过程中恍然大悟,是类己的故事,哈哈未成年女孩胆怯却又勇敢,有着自己的倔强和善良。
我想导演还是很了解人性的,那个年龄和经历的孩子,是不会撒谎的,任何一个感觉可以依靠的人,都是会去相信他,依靠他的。
至少我很长的青春岁月,都是那样的相信别人。
底层的朦胧爱,是没有的,只是彼此获取利益,很赤裸裸。
主角一直也没有主意,也不知道要怎么办,但是却勇敢的走出来了,喜欢这样的故事和结局。
上课的时候,老师放了无字幕版的前半部分,我回来又在优酷看了有字幕的后半部分————————就像传言和我们纷乱的印象和感知一样,哥伦比亚是个充满毒品走私,战乱和存在巨大贫富差距的国家。
就算是要去留学,也要三思。
影片开始就用镜头平实的记录那些脏乱的街巷,晃荡的无业游民,贫乏的物质生活和严苛单调的乡村工作。
17岁的Maria,在献花加工厂收到老板的辱骂,愤然辞职。
跟男朋友沟通未果,不想因为怀孕就草率结婚。
带着对经济状况的不满和对爱的怀疑,她搭贩毒小喽啰顺风车去了波哥大。
举目无亲的她,被人体贩毒的巨大收入吸引,于是铤而走险。
她被带到药店,走进暗房,吞下了50颗包好海洛因的塑胶丸。
当她坐上飞机的时候,才发现同行的有4个。
其中,教过她的Lucy在机上开始难受。
当Maria难受至极,想要排泄的时候,竟然想到毒枭对自己的威胁,有不得不吞了回去。
入境检查,Maria被强势逼问,但是由于自己是孕妇,最终得以幸运入境。
另外的一位就没那么好运了。
杯具的是,Lucy在接头的旅馆死掉了。
带着疑虑和困惑,她携毒逃到纽约,借住在Lucy姐姐家中。
一直的好朋友Blanca也被拉入伙。
她们相互讥讽,埋怨。
在帮助非法移民的Fernando面前,露出了马脚。
Fernando帮忙找到了Lucy的尸体,并且要求筹措2500美元送尸体回哥伦比亚。
Lucy的姐姐在知道真相之后也将她们赶出家门。
二人无奈的找回组织,拿到应得的酬劳。
Maria几乎用尽全部的钱,送Lucy最后一程。
然后在机场,为了自己的孩子,她选择留在美国。
虽然孤独寂寞,但是一样的卑微,至少在这里可以延续自己的希望。
多金跟生死的游戏相关。
贫苦却换得内心安宁。
其实每个人的命运都是随机选择的,自己决定好坏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如果Maria不被丰厚的酬金诱惑,断然不会铤而走险。
但是说到底,如果她这样的天生丽质,出生在殷实的家境,就不会被逼到社会的边缘。
但是,万幸的是,我们在结局看到了一个天性善良,体会过个中滋味的少女,母性驱使,留在这片外人梦寐以求的土地上,去追寻可能得幸福。
腹中的生命,是她的庇护神。
他们都将迎接新生。
影片讲述了一个哥伦比亚少女为了生活,用体内藏毒的方式,贩卖毒品到美国的故事。
说实话,女主角长得还是不错的,不但找了个丑男兼穷男当男朋友,被搞大了肚子也不让对方负责,一开始还默默的在一家鲜花包装厂累死累活的当操作工。
哥伦比亚的女孩真是纯朴啊,外貌条件这么好,在中国的话要么就傍上大款要么早就找个家里有钱的就嫁了。
不多说了,再多说河螃蟹该来了,打住。
也许你有时会这样设想,设想一个生存的绝境,没有父母,没有家庭,甚至没有可靠的朋友,一个人,两手空空,在漩涡一样的街道上走着,等待被吸入或者被粉碎。
事实上我常常这样做。
难道悲剧不令人激动人心吗?
难道游离不正是心灵的常态吗?
影片的最后,黑色的少女玛丽亚没有回黑色的哥伦比亚,她留在了黑色的美国。
走私毒品的少女玛丽亚,死去的露西,雄纠纠争辩的胖朋友。
真实到没有奇迹出现的电影,第三世界的脆弱心灵,美国美国。
听胎儿心跳的玛丽亚,圣母玛丽亚,我们喊你的名字。
喊你黑色的眼眸。
《万福玛丽亚》以其冷静克制的风格呈现、内核却是世界性苦难的问题、与金基德残酷外部世界《撒玛利亚的女孩》相比较、影片中的美丽女主角表现出来的沉稳、独立、隐忍、富有同情心等美好品格隐喻着宗教类型的化身,但现实中用身体去贩毒携带出境,用青春的生命去铤而走险,内心萌芽实施的这种恶的走向,人性总是充满着矛盾,电影也真切地表达了这种双重性。
第三世界国家向往的"美国梦",往往就是一场豪赌,生命的赌注新闻报道中整船、整车厢、偷渡窒息死亡的案例世界为之震惊,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叩响达闯这道鬼门关,《万福玛丽亚》中也是用这样的主题揭露这种丑恶的交易,影片没有用太多残酷的画面来表达,而是通过玛丽亚的经历和内心变化来影射。
导演乔舒亚.马斯顿以拍摄美剧作品而著称:《新闻编辑室》、《扪心问诊》第一季、《柏林情报站》第一季、《傲骨贤妻》第五季、《六尺之下》第五季等都让人津津乐道,电影《骨肉之躯》、《万福玛丽亚》也是他的代表作品。
片名如果直译的话叫做"恩典满溢的玛丽亚",译为《万福玛丽亚》很贴切了一点也没问题,宗教完美化身的玛丽亚与影片中玛丽亚的运气与善良有着点滴相伴,罪孽中的悔意和怀孕检查中对新生命的希望喜悦,在返回故乡机场的入口处毅然地回头留下来,《万福玛丽亚》导演应该也是在祝福剧中人物和现实世界类似的人物,隐隐感动的同情心,饰演玛丽亚的卡塔琳娜.莫雷诺演技自然有深度、同样也楚楚动人。
节奏把控不错,虽然是南美电影,剧本依然是美式的,尤其是结尾处理,可能细节方面更贴近真实一些,女主与角色融为一体,相当出色的演出,难怪入围了当年奥斯卡。
好可怜的哥伦比亚美少女啊
故事其实很简单,节奏太慢,急死人,20分钟就可以拍完,拖沓。
第三世界国家青年的美国梦,第一次接触国际化大都市竟然是以毒骡的身份面对。前景黯淡的爱情、懦弱的恋人、未知的命运、不甘于平凡的心灵,这一切都和我是那么相似,有个性有主见的女孩的命运应该都不会太差,嗯。
三段音乐都恰到好处的感人,冰冻之河贩人,玛丽亚贩毒,小老百姓被逼急了跳墙,也真是可以很精彩很可爱
哎,第三世界国家难免都有移民倾向
正值青春年华的女生因为生活不如意以及各种的人为因素而走上了人体运毒的不归路,影片的命题还是很棒的,但对于主题的诠释却不够深刻;整部影片就如同女主人公到此一游式的纽约贩毒历程,简单又浅显。三星。
太现实了,又太理想了。生活太沉重了
哥伦比亚口音,亲切的口音。
电影巨辩老马说得好,多看这种他国小众电影,你很难成为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
这种貌似带着希望的结局甜腻到让人反胃,特别是这个时间段。20220609
美女。
社会类型写实电影..喜欢严肃题材或剧情类的不要错过
竟然没有滑向更黑暗的结局。少女没有回到哥伦比亚是在情理之中
美丽的女主演过巴黎我爱你
导演课老师的作品,义务观看
就像露西姐姐说的话,家乡虽好,然而现实令你不得不选择待在美国,即使未来一无所知。
哥伦比亚真的那么惨?除了在工厂里被虐待就没有出路?贩毒去了美国,一切重新开始了吗?
本片是关于体内藏毒,题材比较新颖,而且导演拍的很写实,很紧张,也很残忍,属于是不可多得的好片。
女演员表现真不错,自然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