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说的感觉,很跌宕也很会在结尾来一个回旋镖。
身份这个东西分很多,出身身份性别身份这种类似自然身份的东西,还有家庭身份祖籍身份乃至职业身份等的社会身份,然而身份这个东西终究是一个人可见、可记载、可总结可传播的历史书写的,并且包含诸如常识又或者偏见这样的固化观念,相较于流动的人生而言,身份则是一块已存不改的铭牌,无论是想改变还是不想改变,如若身份不足够让自己一直满意,也出于某种贪婪与叛逆,人是不愿意一直被囚禁在某种身份中的。
然而与身份相对的,是一个人的内里,独属于这个人的人性,更像是故事一样的东西,它无法轻易被囊括,大多数它都处于不被叙述的状态而隐于冰川之下,唯独亲近的人,出于某种爱的理解,才能触碰,也才会将这一内里抬到身份之上。
而打破身份禁锢的正是这样的爱与理解。
我很喜欢里枝在得知真相后所说,好像知不知道他到底是谁已经不那么重要了,确凿的是他们确实在这个城镇相遇相爱;也特别喜欢她回应儿子说“我知道爸爸为什么那么温柔了,因为他没有从他父亲那里得到该有的父爱。
”里枝说“不止于此吧,爸爸大概是真的很喜欢悠人”不是出于自己已有历史中的缺陷而在现在时作出对过去的填补,而是因为现在时本身。
爱很厉害一点大概就在于对历史的蔑视吧。
原诚本是一个出色拳击运动员,但因为媒体曝光他的父亲是一个杀人犯,最终在舆论压力下草草结束职业生涯。
即使自己遵纪守法,也要活在被标签的阴影下,原诚决心要花钱换掉自己的身份信息。
经过中介介绍,先后和曾根崎义彦、谷口大祐两次互换身份,以谷口大祐的名义来到宫崎市做起了伐木工人。
他在这里遇到了真爱谷口里枝,并且生儿育女,后来,在伐木时意外被大树砸死。
谷口大祐的亲哥哥恭一赶到丧礼现场,才发现这个隐藏了多年的秘密。
经过律师城户章良的一番调查,事情终于水落石出。
整体故事主线清晰,一切都以谷口大祐的身份之谜展开,看似平铺直叙,却隐含了谷口里枝一家人的情绪起伏,先是担心又放下心头大石,如果不是因为个人喜好,对于内核要表达的思想略有不同见解,还是不错的电影。
全片深刻探讨了身份标签的问题,或者说身份认同问题。
原诚身上是杀人犯儿子的标签。
为此他几乎无法正常生活工作,杀人犯的儿子+暴戾的拳击手,得是多么夺人眼球的新闻,正是因为媒体舆论的一再打击,导致原诚丢掉了本来光明的前途,到后来甚至发展到不敢照镜子,只因自己和父亲的脸太过相似。
城户章良身上是朝鲜移民的标签。
尽管他合法合规入籍日本,尽管他已经做到律师这样受人尊敬的职业,尽管他已经是生活在日本的第三代移民,但在黑中介小见浦宪男眼里不过是和自己一样的骗子,岳父也好、一般民众也好,国家经济下滑了就会有意无意抨击国家移民政策,而这些话都会刺痛他的心。
大家身上都有着自己的标签,而当这些标签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时,编剧笔下的角色们选择了逃跑,选择了隐藏。
这不是个例,海贼王里艾斯隐瞒自己是罗杰的儿子藏了一辈子,入殓师里小林大悟也羞于提起自己的职业,日本影视作品中这样的角色比比皆是,甚至泛化到东亚地区也有不少例子。
在欧美的影视作品里,遇到身份标签的处理方式是截然相反的,他们大多选择反抗,选择不妥协。
卡特教练、面对巨人里,垫底球队也能逆袭夺冠,触不可及里,即使残疾人要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叫我第一名里,身患无法治愈的怪病也依然可以拿到第一名,闻香识女人、心灵捕手,太多优秀作品里的角色不安于身份标签去反抗。
面对身份标签,逃跑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的,逃一辈子那个标签都会贴在你的身上。
上策,是依靠努力,差生逆袭,撕掉标签,中策,是不循规蹈矩,不按照社会舆论对标签刻板印象去生活,慢慢打破人们对标签的固有刻板印象,改变人们对你的看法,下策,才是逃跑。
影片里,明明原诚已经靠努力获得了拳馆所有人的认可,成为新人王走上人生巅峰已经近在咫尺,却因为媒体曝光,选择逃跑,实在令人惋惜。
如何对待身份标签,取决于人面对生活的态度,我的态度是绝对不会逃,我也更愿意选择那种,永远偏爱去看那种能直面困难的电影。
满满的现代日本压抑感,每个人都在固定的身份下生活只有和别人换个身份,人生才有机会重来X是杀人犯的儿子,不得不才能换掉,然而新生活让他幸福这幸福被意外毁掉后,由看起来很光鲜幸福的kurdo律师男主来挖掘真相社会分配的角色,不得不去扮演妻子都是温顺的,然而背地里满满出轨的欲望男主尽量做正人君子,但和酒吧女老板也是有一些隐藏的情愫在的最希望换掉身份的应该是男主吧,所以才有最后一幕。
他对X其实是有一种羡慕在的
电影题材挺好的,世界上有着很多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如意的人,比如在一个不幸福的原生家庭里、比如有着惨痛经历的人,他们要想走出这个人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借助他人的姓名,彻底与那个自己说再见。
安藤樱演技真的很好,虽然戏份没有覆盖全片,但是出场时间就会被吸引进去,小七演的也可以,但是差一些爆发戏。
没想到日本人这么排韩,韩国也许经济不如日本发达,但是感觉韩国人活的更加随性一些。
电影节奏有点太慢,正常倍速看着有点困难。
一位女士的丈夫在一次伐木工作中发生意外死亡,丈夫的大哥从遥远的家乡来祭拜发现死者并非弟弟,而是另一个人,那他究竟是谁?
女士邀请一位律师帮助调查丈夫的真实身份,一个个奇怪的人,一段段扑朔迷离的往事就此揭开帷幕…✒️姓氏在文化里对人类来说极其重要,正是拥有姓氏,我们每个人才能知道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姓氏是我们得以在这世上存在的证明,是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每个死亡的人都要销户,以此证明他们完成了人生之旅。
✒️如果一个人抛弃了原生姓氏,那代表什么呢?
代表他(她)要和之前的人生割裂,重新开始一段新人生。
但是,只要拥有一个新的姓氏,离开原来的环境就真的可以重生吗?
过去那个姓氏带来的伤害、耻辱就真的可以一笔勾销吗?
那些埋在记忆深处的痛苦就能烟消云散吗?
一种食物、一幅画、一段声音、一则新闻、一个似曾相识的面孔和一句不经意的提问都可以让自以为遗忘的过去从记忆的深湖中翻腾出来,然后面目狰狞的提醒你是谁,你为什么会在这里。
✒️《某个男人》是一部悬疑片,但我觉得它更像一部哲学电影,在观影的过程中,总是激起我不断思考:片中伐木工人、温泉旅馆小儿子、律师、造假身份的囚犯他们的遭遇真的悲惨到一定要抹去从前的自己吗?
在拥有新身份后,他们真的就成为新人了吗?
更换姓氏重启人生难道不是一种逃避吗?
抛弃过去人生中关爱自己的人不算背叛吗?
生命的常态难道不是总要负重前行吗?
✒️影片结局,在一间古旧的小酒吧,墙壁上挂着一幅马格利特的绘画作品《禁止复制》,显得意味深长!
日本影视,在社会问题上的深度确实领先世界很多年。
开头的生活化场景略日常,如果不是看过预告知道是悬疑片,是会把我劝退的。
好在虽然日常,但不算琐碎,节奏很快推进到核心。
当看完全片,再去回味了开头15分钟,就觉得几乎没有多余的情节。
这个悬疑推理的过程是沉重的,沉重到寻求真相的律师本人不能自洽。
只是由于对律师的北韩裔身份刻画少了点,也因为我本来不知道北韩裔在日本严重被歧视,导致律师的转变有点突兀,尤其是结尾,震惊我十分钟!!!
久久没有缓过来。
但看到有人说原著写了他三代北韩裔的身份和经历,所以是影片删减了还是没拍的关系?
因为敏感?
还是默认大家知道,只是外国人不知道?
是有时间可以静下来慢慢品味的一部佳片,获奖实至名归。
安藤樱和妻夫木聪的演技就不用多说了!
回头再看,我们的大荧幕充斥着男凝主题,小荧幕和热搜都是无脑国产小甜剧,呵呵呵呵哒。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非常喜欢,叫做《某个男人》。
其实就像我曾经说过的那样,我对这种概念先行,观影后劲大,能让我想到很多point的片子没有抵抗力。
这确实不是一部全方位完美的公认佳作,这一点从网络评分也能看得出来,但一部文艺作品足够提供观众一个值得深入思考挖掘的点就已经难能可贵了。
首先这部电影的主题很明确,就是关于“身份”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份,无论是法律身份还是社会身份,身份决定了我们在人类社会中的位置。
影片中也提供了多个具备话题点的人物身份,隐藏过去和他人交换身份的佑大,三代在日朝鲜人的男主城户律师,因次子患癌早夭和前夫离婚,又和佑大结婚却再次遭遇佑大意外去世的寡妇里枝,交换身份前作为杀人犯儿子的原诚(佑大),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为我们揭示身份到底有什么用,以及有着什么样的迷思。
身份的作用当然是我们在社会立足的基础,一个人只要活着就必须有一个身份。
因此影片设定了交换身份这样的戏剧矛盾,真正的佑大,和作为杀人犯儿子的原诚为什么要交换身份?
当然是各有目的的。
原诚而是目睹了父亲的杀人场面,因此产生了深重的心理阴影,又因为自己与父亲极其相似的外表而选择一次次伤害自己,而交换身份对于他正是一种与过去告别迎来新生的象征。
真正的佑大作为家里的次子与父兄不睦,在父亲去世后将家庭祖传的温泉旅馆交给哥哥经营之后,和自负且霸道的哥哥继续生活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逃避原生家庭的控制与干预,便是他选择交换身份的动机。
至于影片真正的男主,妻夫木聪扮演的城户律师,人物设定也是非常有意思,第三代在日朝鲜人,归化为日本籍,有漂亮的日本人妻子和可爱的孩子,似乎境况并不差,但是日本社会无处不在的歧视其实是根本无法忽视的,岳父母有意无意的显露出的男方高攀的意图,妻子出轨,社会闲谈中的杂音。
在他自己,三代生长的土地却好像始终只是外人。
于是片尾,他在酒吧里与人聊天,也冒用起了佑大这个地道“日本人”的身份。
片尾的这个设定可以说是相当巧妙,我个人认为他只是闲谈中的胡诌,但也确实在点名身份的某种作用,因为在一个普遍建立在他人评价的社会之中,你人怎么样不重要,你是什么身份才重要。
就好像你一生行善,做了件错事。
他人的评价恐怕就是:果然就是杀人犯的儿子,不奇怪。
你兢兢业业做好本分,对工作对家庭负责,面对误解,恐怕也是,毕竟是外国人。
就好像片头,原诚(佑大)来到宫崎做一名伐木工人,不善言辞,性格阴郁。
部门的评价是:一个群马县著名温泉旅馆家的二公子怎么会想到来这种地方做伐木工呢?
就好像城户律师在探究交换身份的真相是,大家的普遍反应是,为什么要交换身份呢?
是不是犯了什么大事?
该不会是犯了罪吧。
正因为来自他人的评价如此普遍而且重要,身份,才成为人在人类社会中立足的基石。
法律上的身份是确定你是谁。
而社会身份更多的是在确定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刻板印象。
你是谁的儿子,你是谁的丈夫,你是谁的父亲,你是谁的朋友,以及你是不是犯了什么事。
我记忆很深的还有一个情节,里枝的儿子悠人,在原诚(佑大)意外离世后,情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孩子他还不能深刻的理解身份的含义,但也能通过碎片提出自己的疑惑,他问里枝,妈妈,我是不是又要改姓了?
他还问里枝,妈妈,爸爸都去世那么久了,为什么还不立碑?
你看,孩子虽然没有进入社会,不理解身份对于社会人的重要性,但也会因此感到疑惑。
一次次的改姓意味着不停的变换社会身份,先是里枝前夫的儿子。
父母离婚后,改随母姓,又变成里里枝娘家的儿子。
母亲和原诚(佑大)结婚,随佑大姓,又变成了佑大的儿子。
佑大去世,且验证身份冒用,又要面临改回母姓的局面。
但是,但是我们被定义的身份真的就是全部吗?
影片其实用了很多细节去说明并不是这样的。
里枝在最后对城户律师说,其实好像不需要知道真相,毕竟和他相爱,生下女儿,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原诚(佑大)在大阪生活时,在一家拳馆打拳,拳馆的朋友们并没有在意他神秘的过去,即使最后知道了他的父亲是杀人犯,大家还是选择相信他们心目中的原诚(佑大),他是一个温柔善良,只是带着阴郁的性格的好人。
拳馆的朋友在最后听到城户律师确认他不是自杀的之后非常高兴,那是一种看到朋友走出阴影的高兴。
即使是片头,伐木工的部门内有人对原诚(佑大)阴郁的性格说三道四,领导也说,我还是很喜欢他的。
即使是城户律师,带着疑虑去一步步调查原诚(佑大)身份的真相,在越来越了解他,越来越清晰的看到他的整个人生的过程中,情绪的变化是如此的真实,以至于递交调查报告书时,对出言不逊的真正的佑大的哥哥表示强烈的不满。
这正是影片以及导演要传达的精神。
身份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也确实是我们立足的基础。
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归根结底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男主一个事业有成的律师…大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同时还极富正义感…但是从他多次推辞胜诉方父母的感谢中能看出,他不是一个能够坦然接受自己的优秀以及别人的感恩的人。
他的故事线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他的两个特写笑。
第一个笑是在“其乐融融”的家庭聚会上,男主对岳父调侃其韩裔身份的尴尬的笑。
这个笑可以帮助其继续伪装,维持体面。
但是这个特写笑同时将他光鲜亮丽的面具在观众面前撕开了裂口。
第二个笑是被诈骗犯一把戳穿其在刻意虚伪的生活时,他没有守住一直以来维持的体面与涵养…他由表现在其岳父面前一般的假笑到逐渐扭曲最后歇斯底里大喊。
这个笑不止将其面具撕下,以真面目直面观众,同时将男主这个人物立正。
那一刻我们都明白,他是一个活在自我催眠自与我虚构中的“伪”君子,即使他拥有一个真实的姓名。
这一次被戳穿得好疼,疼到不能再靠假笑去维持体面。
而这也是他第一次被逼到角落不得已“看见自己”。
男主走近“那个男人”的过程,就像是一步步走向一面镜子…最后他他看到了那个男人同时也看到了他自己。
他在夕阳中看到了“那个男人”的小时候与他对巷而立,他在森林中看到了“那个男人”相视一笑同时转身离去…因为“那个男人”是自己,所以他大声反驳那些说“那个男人”是杀人犯儿子替换身份是为了图谋遗产。
在他将文件夹重重的摔在桌子上的时候,已经回不去。
他说:“您的丈夫,他是一个好人。
” “在我看来,他和您生活的三年零九个月,应该是他的一生。
”一个用假名字却是在认真生活的“那个男人”与一个用真名活在虚构中的男主。
他们对面而立,互为对立确又互为印证。
也许影片中大量着墨“那个男人”的身份背景除了悬念本身需要揭开以外,也是在给男主身份背景的点到为止做呼应吧。
因为本质上二人同一人。
喜欢安藤樱的那段台词,大意是“也许追究他是谁是个错误,遇见他,爱上他,和他生活在一起,生了孩子…这些都是真实的,又怎么会造假的了呢?
”儿子:“我明白爸爸为什么对我这么温柔,因为他想把他从没有得到父爱给我” 安藤樱作为母亲只是轻轻的说了一句:“也许只是因为他真的爱你”。
他在那个雨天走进了她的生活,解决了电路跳闸,将她带离短暂的黑暗。
他拿着画册问她可不可以做朋友,他在她哭泣中握着她的手,将她从丧子之痛中带离…这些都是真的,而他拥有哪个名字又有什么干系?
三年多的婚姻生活寥寥数笔,却都是细节,而每一个细节都是他真实存在着的证据。
最后的最后只有记忆会留下,而他存在过已经刻在了每一个细节的回忆里。
“那个男人”在绝望到谷底,进行的绝地反击般的自救…换个身份活下去…可即使这样,离开曾经的自己是需要勇气的,而并不是每个对自己人生失望的人都有勇气离开。
而男主恰恰印证了这个道理,也许他只能在一期一会的酒吧谈话中,幻想自己是“那个男人”。
最后写给“那个男人”,即使你痛恨自己的脸,靠伤害自己来与父亲给你的肉体割裂,但是依然有人因为你最终没有走向自杀而喜极而泣。
PS……get到了洼田正孝的演技…————————————————————长久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名字与我之间的关系…名字…名字意味着什么呢?
名字能代表我吗?
从出生到现在我有好几个名字,生下来父母给的名字,长大后父母给改的名字,在接近成年之前自己给自己改的名字…在而现在工作中又是另一个名字…我的父母,旧友,同学和同事称呼的我的名字都不一样…以至于见到新朋友问怎么称呼的时候…会一时语塞…我也很想探知根源中的“full name shame”是哪里来的?
事实上我不认为我的名字土而且它承载了很多买好的寓意…我也并不介意周围的人知道的我本名…可是我还是不愿意被称呼本名,这种不自在感觉随着我的名字被叫而无限放大,大到撑满屋子直到挤干净每一口可以呼吸的空气…我也很想知道在一次次名字“迭代”中,我变了多少?
或者说我还留下多少?
也许是带着某种自我否定,与父母赋予的我进行割裂;也许是每一个名字面向一种生活状态与自我;也许是隐藏在不同名字之下我就是“那个男人”,才是我。
男主通过两次交换身份来逃离“杀人犯之子”这个标签,在冒用的虚假身份下,做真实的自己。
在隔着两层纱的回忆中,那些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不认可自我、自我怀疑等都变得遥远了起来,即使时不时还会不断地浮出水面,也薄弱了很多,不再像是巨浪一样汹涌滔天,更像是从平静湖面深处传来,只在表面形成了轻柔的涟漪。
可是,身份可以替换,经历却不会,那些经历铸就的性格和暗暗下定的人生信条,并不会改变,会以更深刻的印迹烙在个人的行为里。
因为痛恨父亲的残暴,无法认可自己跟父亲复刻般的长相,而选择打拳击,想要挨打而无惧地去搏杀,得到的是比赛冠军,是旁人口中的“果然继承了杀人犯的血统”,普通人的儿子获得了比赛,得到的血统评价也许是坚韧,杀人犯的儿子得到的所谓血统评价,必然有残暴一说。
那些吃人的嘴是逃无可逃的,一旦开启往事的缺口,让他们知道你的过去,就会有各种联想产生,无论你做这件事情有没有原因,原因是否如他们所说,他们认定了的才是真理,直到说到你也开始动摇。
男主再一次逃离,认识了女主,结婚生子。
知道真相后的女主说,其实不用知道真相,因为结婚并生了一个女儿才是真实的。
毕竟生活才是真实的。
可我更喜欢继子说的:“我知道爸爸为什么这么温柔了”“他想让他父亲为他做的,他都为我做了”。
男主真的做到了接纳自己,他是杀人犯的儿子,正因为如此,他才额外温柔,特别疼爱继子,那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自我投射,更是对自我怀疑最好的无声抵御。
过去的人生铸就了我,但不代表我,真正沁入我的那些又成为了我。
看且写于2023年8月14日。
父亲杀人留下的童年阴影,换个身份就能消除掉?
老丈人排外、妻子出轨,离婚就完事了,一刀两断以后老死不相往来,干嘛非要换个身份。
还有温泉店的次子,只是因为与家人不和的话,远走高飞与家人断绝联系就已经解决问题了,为啥要换身份。
记忆是自己的,无法抹除,换个身份真的就能让人相信自己变成另一个人了?
身份无非是给别人看的,一个人的过去,只要自己不提或随便搪塞几句,旁人也无从知晓,难道会有人无聊到特意找私家侦探去挖身边人的黑历史?
影片中换身份的设定更像是一种隐喻,实指有些人想埋葬自己的过去。
除了删除记忆,还有什么方法能埋葬过去吗?
可能只剩下自欺欺人了吧。
关于身份的寻找、认同与负担。一个人在一生中可以活几次?可以使用不同的身份重新开始生活吗?片子更像是那种先有问题意识,再去组织故事的状态,所以有些地方显得有点刻意。主题很好,讲述方式稍稍沉闷。
3+ 换个身份就能重新开始了吗?好像真的可以,内心的煎熬和外部的有色眼镜,到底哪个更容易改变。
如果清水崇不是糊了本该由他拍这种片才拍得好的
谁又是我自己呢。
#Venezia79 《我的名字》…
关于身份焦虑,排外,种族,无法选择。议题众多却穿插巧妙,节奏适当,非常规整,非常喜欢。这绝佳的故事文本,况且我对此种叙事风格还是喜爱的,但妻夫精致的面庞好看得让人失去好奇心。
上半年看安藤樱演的温暖版重启人生。下半年看安藤樱演的致郁版重启人生。相同点:无论哪种方法,我都想。
妻夫木聪保持的真好啊,不油不腻不沧桑,甚至还有几分青年感,太难得了。
2.5 很难相信这部电影这么长 演得那么端那么油 横扫JAP46 所以......现在的日影到底有多难看啊(真的佩服トップコート把某演员塞进去 厉害厉害
充满了自以为是的高尚
3.5
3.5
#25th SIFF#《愚行录》导演石川庆新作——身份可以交换,一切可以重来,但终究自己骗不过自己。
3.5。名字可以定义一个人吗,或者只是一个人的附属品?还是像一棵树的种子,如何开花结果,完全取决于自己?又浅浅带了家庭出身与在日外国人的社会问题。masa比7更像主角,也演得更好。太贺基本上是照片出演,与清野菜名同框两分钟一秒串戏大哥大😂以及,安藤小樱,求求别用眼泪和眼神“杀”我,我是真的受不了😭
死去以后被发现假冒他人身份的男人,不知所踪的被冒名者,有四分之一外国血统的律师,改了好几次姓氏的男孩,被排斥的外国务工群体……处处是关于身份认知的错位。身份是人安身立命之本,还是使人处处受限的枷锁?非常工整,工整过头了。喜欢开头一大段家庭生活。
4.5;妻夫木聪就是那个活了300年的男人吧 发现妻子出轨后对现在的身份感到厌倦 于是启用新的名字开启下一段人生。
很无聊啊 文本语言和镜头语言全面失败
死刑犯的儿子,外国移民的后代,不被社会认可的身份,继而变成了自己的身份困惑。围绕交换的身份与重启的人生展开,即使在坂元裕二的《四重奏》里已经写过类似,但悬念推动故事娓娓道来地展开,观感很舒服,结尾收得真漂亮。
SIFF第四场.故弄玄虚的故事,先不说表层故事放在现实社会是否自洽,单说角色本身的遭遇就拍的隔靴搔痒,无法让观众共情!请了这么多优秀的演员却没有给到所有人发挥空间这是导演的失误!另外男主的故事在结尾和主线联系起来,异常的生硬!今年电影节到目前为止第一部的踩雷电影…
混杂了很多东西以至于失去本身的辨识度,就像这个男人一样,不断变换直至丢失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