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达
Amanda,我的巴黎舅舅(台)
导演:米夏埃尔·艾斯
主演:文森特·拉科斯特,伊苏尔·穆特里尔,斯塔西·马汀,欧菲莉亚·科尔布,玛丽安娜·巴斯莱,乔纳森·科恩,娜比哈·阿卡瑞,格列塔·斯卡奇,巴卡里·桑加雷,克莱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8
简介:二十岁的大卫是个活在当下的空想家,没有固定工作以打散工糊口。他邂逅了刚移居巴黎的莲娜,很快便堕入爱河。但没多久之后,他平静的生活却因姐姐在一次袭击中猝然身死而突然终断。在震惊和伤痛之余,大卫还发现自己要独自照顾七岁的侄女阿曼达。详细 >
2019/6/8(六)14:00高雄電影館,恐怖份子全tm去死!沒演到男主姊姊男友的部份!
事实证明被美国拍过不少的 被生活冷不丁打击两人相扶相依的温馨向亲情故事 一旦放在巴黎的背景中 再配上特别法式的脸 的确会舒服养眼很多(咦 (小鳄鱼在Gare de Lyon举着牌子情绪突然崩溃 然后迅速调整好以后继续微笑营业那段 特别特别relatable
Lacoste太可爱了呜呜呜,我汀妹真的只能演穿衣的花瓶和脱衣的花瓶吗?!生气[○・`Д´・ ○]!这么惨萌的电影都要莫名其妙加场床戏,露点sex真的是法国电影刚需
于小西天。电影的煽情非常高级。开头是姐姐教阿曼达英语:猫王演唱会结束后观众久久不肯离去,主持人说“埃尔维斯已经离开了” ,这演变为一个俚语,意思是“大局已定”。片尾男主角带阿曼达看温网,一个选手连输三个球,失去母亲的阿曼达哭了:“埃尔维斯已经离开了。”她说。
22/12/31:坐在网球现场的阿曼达说猫王已经离开现场,是无忌的童言?是亲人离世后的谵语?我们,我大概已经习惯,改编恐袭的电影,去再现去还原现场,有<大象>有< 蒙特利尔校园>有<科伦拜校园>有<于特岛7月22日>有<22 July>又有卷入事件中的群像有<15点17分,启程巴黎>有<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在阿曼达里,舅舅文森特在安抚自我与侄女的双重身份体我能体会到法式的,左岸电影人的个性。米夏埃尔第二部电影,无所谓模仿侯麦模仿肯洛奇,虽看不出有独创的影视语言或复杂的叙事,老一辈新浪潮思辨哲理的台词,但就是有我们平凡的影迷最想要守护的生活气息感。
3.5
難掩掉隱隱的傷痕,步伐極其溫柔了,但疼痛仍像河流一樣流淌,夏天一下就不熱了。一半觀光,一半情緒,有點城市公路片的意思,非常舒服。還有一場體育競賽的意義,最後也全部包含了(那是最真實的感受)。
#FIFIB2018 稍弱于前作。结尾那场戏在形式上花费代价太大了,或许在第二到第三个特写时结束较好。这类情感作品真的是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就会落入窠臼。Kelly Reichardt和Ira Sachs还是高一筹。
印象比较深的是几段街头戏,David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巴黎的街道,David和Amanda奔跑着赶去学校而拐过巴黎的街角,经过恐袭的巴黎的阳光中少了些许浪漫,多了些伤痛后的温情。
从剧情上看这肯定是个悲伤的故事,类似于情感上的灾后重建,可导演却用明亮的色调与轻松的语气讲述了这一切,刻意避免了对死亡的直白呈现,关注于被留下来的人们的日常生活,或脆弱或温馨,更多的是随着时间流逝人们愿意往前走,愿意彼此支撑,就像最后网球赛上落后选手的逆转。
小姑娘最后梨花带雨的,让人心疼
隐去了恐怖袭击的正面展示,但悲伤在影片的后半段却无处不在。拉科斯特真劳模,一年接演多少部电影啊,不过戏路的确越来越宽了
亲人的离世——尤其是因为恐怖袭击这样的永远也不会想到的方式——给人带来的创伤太真实,阿曼达与舅舅,小女孩与大男人,手足无措与突然崩溃,影片用一种极轻盈的方式来述说悲伤的家庭情感与尖锐的社会问题,其配乐中的钢琴在恐怖袭击前充满了生活的悠闲,在恐怖袭击后却多出了沉重的哀伤,实在令人心碎。
前面20分钟营造了主角的日常,些许平淡,些许欢乐。然后在24分钟处,原计划是一个惬意美好的傍晚,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击碎。在随后影片的一个小时里,观众跟着主角一同感受痛苦、空洞、孤独、酸楚,再慢慢恢复、振作,慢慢、小心翼翼地开始新的生活。谁也无法预料意料外地不幸何时到来,回头看来,往日里平淡的日常,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即使情节存在很大的转折点,却一直是没什么痕迹的渐进式的寻找情绪、捕捉情绪,以至于到最后网球场才发现,能量不在于摧毁,在于微笑。
如何相信还能有继续下去的勇气和希望呢?导演用舒缓的节奏和平实的镜头一点一点地告诉你。PS.结尾处温网地处理看来是的确没下功夫啊,温网地传统是所有参赛的职业球员必须以白色球服球裤赛完比赛,没有任何 商量的余地,更别说是中心场地了。
第一遍看觉得真平庸流水账,等机会二刷
残酷背景下的温情吧,挺舒服自然的,不喜欢妈妈的线以及男友线有点突然消失的意思? Vincent Lacoste和Stacy Martin一起看着太美好了
万万没想到是个反恐片。
2018498 三星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