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不可及》和女伴去看电影。
选来选去没有合适的片子,一看主演孙红雷和桂纶镁,那么好吧,就是它了。
主人翁只有那么大猫三四只——孙,桂,方中信,还有蒋勤勤,其他连小猫都算不上。
看到一半,觉得很无聊,开始开各种小差。
看到三分之二,莫名感触。
看完了,觉得实在什么可讨论的,却引得我思绪万千……背景是极其现实的战争,主题却是极其浪漫的爱情。
剧情真的很简单,简单到不必猜就知道下面要演什么。
如此强烈的反差,让它看上去有种莫名的滑稽感。
只是有两个情节让我感怀至深,以至于忽略掉了所有不适。
宁待与经年两人,分离7年后再次相见。
在长达几乎一分钟的镜头里,看到的只有他们两人的表情。
灿烂的笑容和痛苦的哭泣同时迸发而出,却又夹杂着深深的思念、相逢的庆幸、浓烈的感激。
满是眼泪的脸上,溢满最耀眼的笑容,哭得那么丑,却笑的那么美……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孙红雷的木板脸上,竟然也会有如此强烈的情绪表达…… 宁待,是宁愿等待的意思吧,宁愿等待经年,于是真的等待经年。
明明当初莫名而发的感情,在经历了7年的等待之后竟发酵的如此醇厚醉人。
突然想起多年前,有人曾念《红磨坊》台词“the greatest thing in the world is love and be loved inreturn”给我听,还不到7年,如今love and be love已不知道在哪里,只是,这个镜头,却真的再适合这句话不过……经年向秋漪求婚。
大庭广众,毫无来由的求婚,其他人惊诧惊喜激动,秋漪只表情平平朗声应了一个字:“好!
”。
她知道自己不是他心中佳人,她不知道他为何会向她求婚,可她不假思索,坦然应下。
蒋勤勤戏份不多,表情不多,台词更少,可是却让我由衷钦佩喜爱心疼。
回来的路上,始终忘不了那个字和那个表情,原以为多么多么复杂的事情,或许其实原本只有一个字—— “好!
”其他,没有太多可说了,只是思绪如潮,不知何所起,不知何所终……这部电影,我不知道该给它打多少分。
就其本身,或许只够7分。
可是就这两个镜头以及我的感触,9分绰绰有余。
情唯从心感情两个字,都是以心做底,心念一起,便有波澜。
轻捷若鸿雁,壮阔如江海,存一人在心间,思如雏燕清啼,爱如波涛汹涌。
而爱而不能爱,便是结,便是念想,便是许君以心,宁待勿失,纵使身不由己,情亦经年不改。
画面做得很漂亮,演员都很美。
从着装身段,到舞蹈音乐。
隐约有音乐剧的影子。
对于很多批判此片的言辞,说得都有道理。
不过其一爱情很多时候是不讲道理的,其二我想导演想表达的并不是我们是怎样到达爱情的,而是想表现出爱情里的人想爱不能爱的时候是怎样的状态。
爱情里的人可以多坚持,多幸福,多痛苦。
要多么相信另一个人,要多么相信自己,才可以站在时代的纷争生活的困苦里面,保持着希望。
爱情里的人又是多渺小,多无助,多么的被时局摆弄,被世界牺牲,在国家大义和众生疾苦之间挣扎徘徊, 爱情恍若从不存在,可是,在两个人的心里,在那么多分开的时候,爱情又犹如暗夜里的烛光,深海中的氧气,在每一个以为坚持不下去的时刻,成为救赎。
纵然触不可及,可是满心的爱,也可以指引彼此。
心有所念,必有回想。
《遥不可及》观后晚上CCTV-6播的,还算可圈可点。
虽然立场史观必然乏善可陈,能公映的就不可能突破,不必期待,但故事的讲述,高潮迭起,转折起伏,人物、道具、场景,都很美,虽然有的地方显得不太写实,但舞台效果很好,一首曲子,一支舞,串起了几个阶段,有效,且美。
有豆评吐槽,宁待为什么会在付经年短短几句话通知她下周要和别的女人结婚后还一往而深地等他三年。
其实,宁待的名字本身就是个谶语,宁愿等待(付经年也是个谶语,经年的辜负你……编剧导演应该喜欢红楼梦)。
她从小孤苦,不会轻易动心,但遇上这种过命的交情,在他说她姐姐也是他最亲的人时爱上他,她脾性刚烈,在那种马上又打起仗的大背景下,很容易意识到他的真实意思,要等他,也是可以理解的,从人物性格上分析,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也有人说宁待死的那段情节没意义,马上就要成功渡河了就要安全了,却自己冲向炮火炸死了,太不值得。
其实她之前在街头跟付经年分手的时候已经绝望了,她最后一句话说的是,我不等你了可以吗?
我不等你了可以吗?
是的,她绝望,所以宁肯冲向炮火,死就死吧,的那种心情。
上了船,不知去向何方,不知要等多久,这种了无着落的等待,比死更可怕。
就像付太太说过的,等一个人,太煎熬。
尤其是,宁待的行为变化是渐进的。
头几年,她在老房子安静等待,不知道付经年是生是死,第二阶段的三年,等得就会更加辛苦纠结,所以到了1949,她是一路走去重庆的(艺术处理,基本不可能做到)。
一个女人有多大的决心和毅力,或者说,执念,才能从上海一路走到重庆?
不通车船,一多半路是靠脚。
这一方面可以说她在努力追求幸福,一方面也可以说,她在上海实在已经呆不住了,宁肯死在路上,也要出发去寻找。
别忘记,她本是孤女,要不是“姐姐”救了她,十岁就死了,所以真也没什么牵挂,可以任性,可以用性命堵上一把。
而且她在姐姐出事后,受电刑也不可说出付经年,当时不是经由局长的嘴铺垫了吗,要么一无所知,要么深不可测。
但其实,就是本性异常坚强,简直可以说是天赋异禀。
所以当她满怀希望要跟付经年一起奔赴幸福,她已经没有办法再压抑情绪,就像她最后一段舞蹈,生命已经激动,不能再像小龙女一样不食人间烟火般静静等待,却在这时再一次被打击,遭遇决绝,她简直必死无疑。
是很可惜,但是是合乎叙事逻辑的,画面也处理得很美。
宁待必须死,就像林黛玉必须夭亡一样。
她的名字,就是一个谶语,她的一生,就是等待,不能等待时,就失去了生命。
等待与生命不可或缺。
如果她活着去了后方,继续等待吗?
杳无音信,生不如死。
后面历次的运动,她都会受苦。
嫁人还是不嫁?
等还是不等?
无论如何选择,都是个,生不如死。
而付经年在耄耋之年等到她的确切死讯时,说的是什么?
是“真好”。
对的,是“真好”。
他为什么会这样的反应?
他一定设想了许多的可能性,如果她还活着,是否已经是别人的祖母?
如果她等了一生,他何以为报?
他在台湾,可是必然会跟付太太会和,生儿育女的。
如果她后来在后方凄惨而死,他又情何以堪?
而既然宁待就死在分手之夜,就死在对他的一腔激情之下,他内心,真的是圆满了。
无论是对她,还是对他,都是最好的结局,干净,太干净了。
情感停留在最炽烈的一刻,得到永恒。
付太太也是个女中豪杰。
亮相不多,但也出彩。
明智,理性,勇烈。
前夫殉国,她悲痛流产,孀居七年,也是在一个人的煎熬中打磨出的平静。
再爱上一个人,她爽脆。
一个“好”字,豪气干云。
去台湾前,她坦承,知道自己并不是他的心上人,却感谢他给她的三年,她竟然称之为“最好的三年”。
这是个成熟理性的女人,她知道对方的内心感受,理解对方的苦,感谢对方的付出,不像有些女孩子把所谓的爱情与所有的一切混在一起。
你对我好的部分,我感谢你;你不爱我,我清楚明白,但不妨碍我爱你。
这女人,独立,美好,坚强,所以她也可以驾驭那支象征意义的舞,也很美,多了一份冷冽,一份自持。
配角们也都用了熟脸,真舍得花钱,但也都表现不错,没有哪个有什么明显问题。
方中信那个角色也不错,情绪变化不大,但还能分辨得出。
他不是没有怀疑,但他选择了相信,当然,信错了呗。
把他的工作模糊,主要指向暗杀日本鬼子,也是技巧。
至于从现实的角度讲,这片子的很多情节都不太成立,女人的等待,男人的钟情,间谍的一帆风顺善始善终(晚年居然还能回国!
),日本人的收押(关了付经年好几年,为什么不杀,到最后怎么也没赶着投降前处决?
),等等,都是不太站得住。
但是你看舞台剧的时候,会欣赏那扮相,唱腔,动作等等,对故事情节,则只要求故事好看,而不是写实,对吗?
电影借鉴舞台艺术,也无可厚非。
我们现在这个大环境,能拍出这种艺术、技巧的片子,颇有可取之处。
PS:孙红雷那小眼睛一眯一眯的真讨厌。
1.孙红雷狙击准备开枪的时候说“擦汗”2.在重庆重逢的时候,俩人激情热吻,紧接着传来桂纶镁的喘息声,镜头一转,原来是孙红雷在他妈的在给她看受伤的脚!!
3.撤离重庆的雪夜,俩人跳TANGO的时候,来帮他们撤离的共产党同志估计也是看醉了。
4.桂纶镁撤离重庆的的时候,从船上跳了下来,以为她是要殉情,结果水深不及1米……5.桂纶镁被炸飞的时候,后期“毫无PS痕迹”。
6.BUG:突袭日军,围攻舞蹈教室,一片枪林弹雨。
然后过了N年之后,孙红雷回到舞蹈教室,那个留声机居然没坏!
这不科学!
7.最后一幕是鬼片其他有待补充。
与君生别,再不可及--关于电影《触不可及》在这个表面繁华内里孤独的世代里,很多人努力着去追寻一份爱情。
是心手相连的温暖,是平日相伴的心安,是安然入睡之时念也念你的名字。
再不需要生死离别,再不需要经年等待。
我活在这样的世代里,也常常问自己爱一个到底能爱他多久。
可,傅经年和宁待的爱情不是这样。
因为那是战火纷飞的悠长岁月,人们爱着,用时光眼泪和生命。
第一次见面,傅经年从窗户突然进入宁待的家里,也突然闯入宁待的生命里。
彼时,她梳着两个长长的辫子,一副少女模样。
她见到他时,只是被他的突然出现吓了一跳,从没想过此后的人生都会被眼前的这个男人改变。
失去了姐姐的宁待,泪流不止。
她信守了对姐姐的承诺,面对电椅也没有开口,保护了这个比姐姐生命都重要的人。
在监听期间,傅经年去找宁待,他沾着盛花瓣盘子里的水,一笔一划的在楼梯上写下:谢谢你保护了我。
因为身份原因,傅经年不能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面对宁待姐姐的死亡就算难过,也只能难过在心里。
那个年代的莫可奈何,那个身份的身不由己。
监听期顺利结束,宁待自由了。
傅经年与宁待一舞定情,没有多余的语言,只是几个舞步一段音乐,和一份滋长的爱情。
以为不会再见面了吧,却兜兜转转因为任务,傅经年再次和宁待相遇。
他不再是“冷子”,他不再能面不改色的冷眼旁观自己在乎的人死去,他无数次在脑海里想象他在乎的人死去,他无法忍受自己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他找到她,要她离开。
不忍死别,只能生离。
有了所爱之人,便是突然有了软肋。
他们在分别的早上跳起那支舞,完美的旋转,侧身,下腰,而此刻她的眼角有了一滴泪悄然落下,湮灭在空气里。
他本以为自己的计划完美,可没想到她没有走,他握枪的手有了汗。
但他还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不知道她的生死情况下。
一别七年,他重新回来那间熟悉又陌生的舞蹈教室。
重新抖落唱片上的灰,没想到转身回头她也在这里。
久别重逢,一句你怎么还没死,化尽了所有这分别日子的悲伤难过心酸和绝望。
两个人就那么对望着,又哭又笑,多欣喜多难得。
傅经年也终于开始期待成家,和宁待。
可作为一个男人,和国家比起来他自己的家太微不足道了。
为了自己的任务他告诉她,我要结婚了,和别人。
说出这话的时候,他依旧是面不改色,他不知道这一句话足以让一个在爱情里的女人心碎。
和他结婚的是卢秋漪,她望向远处的眼神仿佛已经对这个时代看得清明。
她听到傅经年说要成家的时候便知道那佳人不是她,可她说:得一人白首,得一城终老。
话说的轻描淡写,而这大概是所有女人对爱情的向往吧。
他送她回家,而她只有在黑暗的保护下才能说我知道你口中的佳人不是我,如果不是就不要给我希望。
他说他要娶她的时候,她是那么骄傲倔强地说一声好。
就连最后她不得不去台湾的时候,她还是用力拥住他,谢谢他给了她最好的三年,即使他不爱她。
女人总是这么傻,像是被爱情迷了眼睛。
宁待呢,走过所有没有傅经年的日子,走过战乱的土地,去找寻她的爱,她爱了这么多年等了这么多年的男人。
他们还是相逢了,她相信战争会结束,他会等到战争结束来和她在一起。
可是命运怎么会放过相恋的他们呢,又要打仗了他要完成自己的职责,善始善终。
最后一次他选择了国家,她便不得不等待。
他们在雪中又跳起舞来,雪花缓慢的落下,落到地上融化,当他再次说出要和她分别的时候,她终于吼出我不再等你了可以吗?
她转身逃离,一生相恋,为何却总要生生别离?
当载着她的船要离开,当他缓步地走向远方,当炮火响起,他们终于毅然起身反抗这命运,向着对方离开的方向拼命奔跑。
为了此生的爱,拔足狂奔。
然而最后一次生别,转眼间成了死别。
她死在炮火里,和他再无缘相见。
一转身竟然就是一辈子。
没想过会爱上你,没想过一爱上就是一辈子。
漫天飞舞的枫叶里,寂静的躺着一座墓碑,那上面的名字是一份触不可及的爱情。
是一步之间,却今生来生遥不可及的爱情。
与君生别,再不可及。
然毕竟在那长长的岁月里燃烧了所有生命跳一支舞爱一个人。
我红了几次眼眶,为这不能在一起的一对恋人,为这命和运的不公。
想想也是好羡慕,倾尽全力爱着,人生也再不会有憾。
三年,七年,又三年。
可此去经年,就算是一辈子,也宁愿等待。
这电影第一次让我感觉两星以上就是水军,绝对的浪费时间!
1、孙红雷这长相去演杰克苏真的好吗?
就算不请吴彦祖,用来客串的黄磊也比这好啊,旁边的方中信比他帅了好几条街,角色互换一下不行吗?
2、孙作为我党卧底,为了获取有用情报,一夕之间就甩了刚刚装修好婚房的桂纶镁,追身去向国防部部部长的女儿蒋勤勤求婚。
这也太渣男了吧。
关键两个女人还都不恨他。
3、跳个舞就爱上了,桂纶镁一直在那里“啊啊啊”我还以为有什么不和谐的情节发生了,镜头一转原来还真的只是跳舞啊,跳舞也能跳到GC吗?
4、渡江小分队听着好酷的样子,结果就是两三个人加一条摇桨船。
5、这一星给蒋勤勤,眼睛真的美,答应求婚时的那一声干脆的“好”让人难忘。
一直很喜欢孙红雷的片子,电影,电视剧,演得都很到位这次看预告片就知道,红雷有段跳舞的戏·很是期待果然没让我失望。
红雷跳的太好了,我都想去报名学探戈了这部电影绝对是全名星阵容不过觉色的划分,总觉得不应该让小镁演女主,让蒋勤勤来演,会效果更好在今年全线红色电视剧的炮轰下,【触不可及】是一部比较唯美,比较好看的电影了去华星看的巨幕,场面很华丽,很震撼仿佛让人觉得,自己已生在民国时期了。
电影美女帅哥很多,美女们的妆也都很漂亮
《触不可及》若非孙红雷,故事苍白茫。
唉,用尽各类手法诠释、臆造那些年代的生生死死,应该已经不能引发任何有效回音了,除非比神剧还神!
《触“电”可及》导演,赵宝刚,大名鼎鼎。
从《编辑部的故事》到《过把瘾》,从《永不瞑目》到《奋斗》,再到《北京青年》,赵宝刚的履历表华丽得让人高山仰止。
那些年与这些年的收视率、影响力、造星数,累加起来的长度,不知要绕北京六环多少圈。
内地偶像剧教父的脚一哆嗦,华语圈娱乐史恐怕就要重新书写。
在六十耳顺之年,赵宝刚干了一件从心所欲之事,从小荧屏跨到大银幕,执导了一部电影
谈到为何要拍《触不可及》赵宝刚导演说“我一直想怕一部电影,是那种戳人心窝子的,让人看完特别有感触的。
”其实对于“戳心窝子”和让人“有感触”这两件事儿而言,赵宝刚导演实在是太拿手了,从当年的《渴望》(挂名导播)、《过把瘾》、《编辑部的故事》到海岩三部曲《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儿、《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再到青春三部曲《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一部比一部戳心窝子,一部比一部让人有感触。
你可能会忘记《渴望》中宋大成和刘慧芳之间的旷世纯爱,你可能记不得《过把瘾》中杜梅和方言爱到何等缠绵爆裂,你也可能想不起《编辑部的故事中》李东宝对戈玲是多么一往情深,但你一定会记得肖童和欧庆春,更会时不时想起陆涛、夏琳和米莱,甚至常常把那些任性“作女”直接统称为杨晓芸,“重走青春路”这句口号甚至改变过你对人生的想法和态度。
如果某人说他的人生观、爱情观的形成,基本仰仗于赵宝刚的电视剧,我一点儿都不会觉得惊讶,应该有很多人就是这样一路看着赵宝刚导演的电视剧一路长大的,剧中那些那男女女的爱情故事或缠绵悱恻、感人至深或青春洋溢、反应时代潮流,无数人在剧中找到共鸣、获益良多。
耳顺之年,赵宝刚导演终于拍出导演处女作《触不可及》,乍一看,这电影格局很大,时间跨越近70年,历史背景庞大,从1927年四一二政变开始一直写到上世纪90年代,中间包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故事内容丰富包含谍战、反特、动作、悬系、爱情、舞蹈等诸多元素。
赵宝刚导演第一次出手,手里摆出的这幅牌面就是一部国产主旋律谍战爱情悬疑大片,加上几位实力派演员的加盟,这副牌可谓是华丽至极,按常理来讲,有这幅好牌在手就应该打出霸气,打出气势。
谍战要反复铺陈,要多悬疑有多悬疑;正面人物智勇双全,始终游走在刀锋边缘,即使没有力敌千钧的豪迈,也要风流倜傥,足智多谋;反派要狡猾凶恶,要对正面人物形成巨大威慑,几近不可战胜;爱情要纠结缠绵,要多腻歪有多捏握;当然最重要的,鬼子的出现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死的凄惨,死的离奇。
如果真如如上所诉,那么《触不可及》就是只是一部看上去华丽的电影而已,却不是赵宝刚的电影,正如导演所说他要拍是一部能够触动人心的电影,于是他按照自己的思路调配各种元素所占的,突出重点,弱化细枝末节,把看似庞大而杂乱的故事线索变得清晰明了而又不失味道。
与其贪多求全,不如抓住重点。
虽然“谍战“戏码吸引眼球,动作枪战痛快过瘾,家国情仇让人热血沸腾,但唯有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才会让所有观众刻骨铭心,爱情的美好、爱情的伟大、爱情的坚贞、爱情的历久铭心,才是赵宝刚导演要在这部电影中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怀,那些庞大的历史背景、复杂的社会环境,不过是爱情故事的陪衬而已,即使一个人能够在双重身份和家国大义之间游刃有余吗,但当其面对爱情时依然会不知所措,纵使你得救了整个国家,对得起整个民族,但在爱情面前你依然是一个失败者,那一步之遥的爱情故事是所有人挥之不去的遗憾。
一个男人就这样爱了这个女人一辈子,虽然他们从不曾生活在一起,但这爱在男人心里存了一辈子,那些信仰和主义也许会在某一瞬间坍塌,但这爱情却永远不会,这是人类之间情感的精华所在,所谓的海枯石烂,也许就是铭记一个人一辈子吧。
中国人的爱情观里,一直有着这种从一而终的传统,《触不可及》这种对爱情单纯的坚守是符合这种传统的。
这也许就是赵宝刚对待爱情的独特情怀,如果说在电视剧中他一直在讲述别人的爱情故事,那么《触不可及》给了他一次最自由的表达自己爱情观的机会。
一个60岁的人,还能对爱情有如此执着和单纯的观感,这本身就是一件挺让人感动的事情。
《触不可及》这部电影的动人之处,不在于其考究的镜头设计、动听的背景音乐、考究的布景道具、而在于导演对于自己想要表达的情绪和态度的贯穿始终的坚持,一起编排和铺陈都是为了突出爱情的真挚和美好,以及命运弄人所带来的一步之遥的遗憾。
一首曲子婉转动人,乐曲背后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片中男女主角几次共舞,情绪都有所递进,舞蹈成为了两个人示爱的仪式,虽不及《色戒》中的仪式那般赤裸,但在叙事上的作用几乎是相同的。
舞曲串起了整个故事,见证了一段曲折的爱情故事是多么婉转动人。
遥想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爱情是多么奢侈的一件艺术品,远远观赏已经让人激动不已,更别说能在性命攸关的环境下与自己心爱的人共舞一曲,这种浪漫需要何等的气度,而这种险境中的唯美和浪漫正是赵宝刚导演所要呈现的。
把残酷的时代背景弱化,用一种浪漫主义的方法来展现时代、歌颂爱情。
一想到战争,你的第一反应是血腥、杀戮和伤痛,那么那些被战争摧毁的爱情又何尝不是一种残酷。
与其用暴力的方式展现特殊年代的故事,倒不如演一出那个时代的浪漫爱情,战死沙场并不可怕,怕只怕战争让相爱的人永远都触不可及,这无法触及的爱情甚至比战争本身还要残酷。
赵宝刚导演通过《触不可及》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这故事里有他对爱情的看法和态度,情怀不是来自于家国大义,而是道尽了为何爱情如此凄婉却始终不曾泯灭。
我本来想这片子该是《潜伏》电影版吧。
我本来想桂纶镁演技该PK大嘴巴几条街吧没想到这片子就是一50后导演处女秀的那种文艺大爆发的片全剧以历史大事件串烧,中间对白少,配乐多导演你的文艺情节是满足了吧,可是这片子找雷哥桂姐这种演员来演不就是放错了地方?!
因为本来就不需要什么演技吧。
全片就是满足一个男人的YY,套个老段子,雷哥王八之气泄漏了那么一点点,有钱的女人和风骚的情妇就拜倒在地。
如果要满足这样的YY,桂姐的演技够了,相貌可不够啊。
还是应该找志玲这样没演技但是会嗲人的花瓶在民国这种背景的不愁吃穿的男女间演个才子佳人神马的,反正就是男女主角在那里拧,拧了多少年了还在那里暧昧,你爱我呀我爱你。
当中男主也有过不少女人.... 反正满足了导演的文艺情怀不是...
两个主角演的都不错,桂纶镁穿旗袍比蒋勤勤漂亮多了,旗袍还是瘦子穿好看,我这辈子是没戏了。
用三句歌词概括一下这部电影 “找个好人就嫁了吧…” “终于你做了别人的小三,我知道那并不是因为爱…” “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我鼻子犯的罪…”
哭
时间距离于我,咫尺天涯 遥不可及。
14.09.23cinema
预告片辣么有感觉,结果正片和谍战两毛关系!剧情上烂点,还特么各种慢镜头各种跳舞乱煽情,什么乱世佳人,什么情真意切,什么身不由己。。。就是白瞎好演员
台词剧本演技美术,无一不是在侮辱观众。
随时随地翩翩起舞是为了凑时间嘛!!!!!!
为啥评分这么低啊?我觉得镜头叙事完成的挺好的,摄影挺好的,剪辑也挺好的(除了开头有一个无谓的跳轴),演员挺的,服道化和音乐都挺好的啊。。。至于剧本嘛,还算是中规中矩的谍战电视剧故事大纲吧╮(╯▽╰)╭所以大家打低分是因为受不了桂纶镁一直当备胎呢?还是因为最后王菲的歌?
一CD放了七遍我也是醉了。
天了噜 这是电影还是翔 宝肛还是乖乖拍电视剧去吧…也真是可惜了菲天后的片尾曲。买票的时候显示孙红雷和绿茶婊会来,结果去了现场发现是孙红雷和导演…
给桂纶镁的星星
比较失望的是,这片没我想象的烂,除了爱情突兀莫名其妙雷电多的可以再拍一部电影外,也就。。。桂纶镁接了这么个角色是招黑对吗
莫名其妙的感觉~
闻香识女人和真实的谎言里的探戈~
为毛特工有瓜葛的女子都这么美艳
从开头到结尾的印象分慢慢的一点点从8分一直掉到负分……这三分是给前半部的,后面的当我没看过吧。
还可看,但太文艺,是没把握住火候的文艺。舞曲一起,鸡皮疙瘩顿起。感情如儿戏。
此去经年,因爱宁待
几处败笔很明显,孙红雷的表演也有几处让我跳戏到潜伏,桂纶镁很不会演撒娇的女人戏,但整体上这仍然是个很会讲故事的好片子,叙事节奏、画面风格、背景音乐都可圈可点。原本担心拍电视剧出身的人拍电影会流于单薄,看来多虑了,这个电影很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