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的男人

A Serious Man,正经好人(台),非常憨男离奇失婚(港),较真之人,严肃的人,正经人

主演:迈克尔·斯图巴,理查德·坎德,弗雷德·迈拉麦德,萨莉·莱尼克,亚伦·沃尔夫,Jessica McManus,彼得·布雷特曼耶,Brent Braunschweig,David Kang,Benjamin Portnoe,Jack Swiler,An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法国,美国语言:英语,意第绪语,希伯来语年份:2009

《严肃的男人》剧照

严肃的男人 剧照 NO.1严肃的男人 剧照 NO.2严肃的男人 剧照 NO.3严肃的男人 剧照 NO.4严肃的男人 剧照 NO.5严肃的男人 剧照 NO.6严肃的男人 剧照 NO.13严肃的男人 剧照 NO.14严肃的男人 剧照 NO.15严肃的男人 剧照 NO.16严肃的男人 剧照 NO.17严肃的男人 剧照 NO.18严肃的男人 剧照 NO.19严肃的男人 剧照 NO.20

《严肃的男人》剧情介绍

严肃的男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拉里·戈普尼克(迈克尔·斯图巴 Michael Stuhlbarg 饰)是美国明尼苏达州双城区某大学的物理教授,学校正决定是否颁发给他终身教授资格时,一位韩国学生向拉里抱怨考试评分不公,遭拒绝后则向拉里行贿。与此同时,拉里的妻子朱迪斯(莎瑞·莱尼克 Sari Lennick 饰)说她爱上了鳏夫塞·艾伯曼(弗雷德·迈拉麦德 Fred Melamed 饰),要求离婚。不仅如此,拉里的无业神经质哥哥亚瑟(理查德·坎德 Richard Kind 饰)越来越成为负担,儿子的犹太成人礼在即,女儿偷钱准备为鼻子做整容手术,而一封匿名信更是要将他的前程毁掉。焦头烂额的拉里求助于多位犹太牧师拉比,但信仰便能帮他走出困境吗? 本片获英国电影电视协会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及金球奖音乐剧和喜剧类最佳男主角提名(迈克尔·斯图巴)。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肥猫寻亲记之明天会更好花开莱州想听到说相爱撞死了一只羊在这世界的角落直弯爱侣走到底护国良相狄仁杰之古墓惊雷妖夜迷情冒牌大保镖维普啦啦良医第三季照片中的谋杀案为何欺骗印度超级快递巴拿马裁缝爱妻家魔法少女STAR花音100%阿尔法战士第一季母乳之路迷糊餐厅第三季爱你直到世界尽头拜托了!不速之客富家穷路第五季恶魔的光火爱情公寓番外篇:开心原力死神千年血战篇攻壳机动队SAC2ndGIG:个别的十一人葬礼上的死亡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三季

《严肃的男人》长篇影评

 1 ) It's not woosy-poosy,it's a real life

开篇的那一句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剧透了,一句话的分量等同于整部电影,但这都是看完全片的后话了,初看之时,这句话多少会使人有些错愕,这种突兀感犹如读名人语录般的单调与乏力,但这仅仅是个开始,这是一部需要人思考的影片,既然如此,开篇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们能跟着剧情不断地思索,这种方式不是更好吗?

然而,真正好的电影会给我们更充分的引导和更广泛的思考,导演并不急于开始真正的故事,一段古犹太的惊悚故事,吊起了我们的胃口,情节很怪诧,但究其本源,就是“薛定谔的猫”的演绎版。

当主线故事真正开始时,很多人的感觉似乎就像给出差评的理由那样——乏味,其实却不然,我一向觉得好的电影分为两种,一种是全片剧情平缓乏力,故事娓娓道来,却在结尾华丽一笔,刹那间,全片蓬荜生辉,比如说感人的《第六感》;另一种则是全片都在低缓的进行,没有大的震撼没有华丽的转折,期待到结尾依旧平淡,这种电影考验的是观者的思维力,更是导演功力的体现,这种片子靠的是什么?

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支撑着。

没错,本片就属于后者。

一个看似“脆弱”的中年男人,生活几多不顺心,与其说是脆弱,倒不如懦弱来的恰当,大男人的体型,小男人的心,这是一种直白的社会影射,直白的生活写照,为了能更好的剖析这种生活问题,导演引入了导师这个概念。

第一位导师:一位见习导师,其实更像是江湖骗子,说话多少有些胡掰硬套,但是这种痞气也多少有些道理,那就是——“改变视角”,导师说得糊里糊涂,主角听得也糊里糊涂,随之而来的一切让他更加迷惘。

第二位导师:一位真正的有资历的导师,比第一位来得靠谱,“异教徒”的故事更像是他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毕竟专业大师的看家本领嘛,其实是在告诉主角——“尝试放手(Let it away)”,主角似乎明白了不少,也开始努力,却发现一切都不是那么简单,甚至噩梦连连。

第三位导师:一位宗教大师,却连话都不愿意说,算不得是导师,这段时间主角开始自己领悟,导演巧妙地借助大师洗礼教导他儿子的话把寓意托出。

最终,得到了晋升,挣扎着改了违反原则的成绩,一切变得坦然,一切似乎都可以接受,医生的电话却再度提出挑战?

一切似乎又悬而未决,一切却又尘埃落定。

人生世事就犹如薛定谔的猫一样难以揣测,这位物理老师究竟有没有找到答案呢?

就像他对Clive说的:Not about physic,……morally

 2 ) 电影《严肃的男人》|薛定谔的犹太人:怎样才算严肃?

电影《严肃的男人》(A Serious Man)是乔尔·科恩(Joel Coen)和伊桑·科恩(Ethan Coen)两兄弟于2009年拍摄的一部具有深刻讽刺意味的黑色幽默电影。

虽然电影用一种荒诞甚至有点离奇的方式展现了一个中年美国犹太男人处处受挫、一地鸡毛的生活,但在荒诞离奇的剧情和幽默的讽刺之下揭示的却是现代人的一种既死又活、似是而非的模糊生存状态。

为了捕捉并表现这种十分常见但特别微妙且脆弱的状态,科恩兄弟采用了故事关联、科学定理、词语暗示等一些列不太常见的方式去整合电影情节,而这些方式——除了科学定理之外——其实都来自于犹太传统,这也就导致了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仅是一部关于犹太人的电影。

这个结论,是也不是,应该属于“薛定谔的主题”这一范畴内的。

虽然这种似是而非、模模糊糊、不在此时也不在彼时的状态很难用确切的预言描述出来,但本文还是试图讲清楚科恩兄弟这对鬼才是怎么描述不好描述之主题的。

一、恶灵、教授、律师与拉比《严肃的男人》这部电影分为截然不同的两部分,且两部分单从内容上来看并没有什么关系。

第一部分很短,只有七八分钟,大概发生在19世纪波兰某犹太小镇。

在一个下雪的晚上,丈夫维维卖鹅回家,说自己在路上遇见了特来托·哥罗什科维尔,就是那个在克拉科夫作学问的的哥罗什科维尔先生。

他的妻子一听是这个人,眼神一变,马上说:“我们被诅咒了。

那个哥罗什科维尔三年前就因为伤寒死了!

”丈夫维维又说:“怎么可能!

我亲眼见到那个男人,并且跟他说了话。

他怎么可能就死了呢?

”多拉说:“你遇见dybbuk了!

”我曾经在《修女伊达》那篇文章中介绍过什么是dybbuk。

简而言之,dybbuk,可以翻译作“恶灵”,是一种存在于东欧犹太传说中的邪恶灵魂。

一般来说,恶灵生前都是最大恶极的人,死后其灵魂不能上天堂,连地狱都不肯收留它,所以它只能在世间痛苦地游荡。

有时候会附在活人的身上,让活人行为举止突然大变,有时候还会讲外语。

如果恶灵不从活人身上被驱逐,活人也活不了多久,所以此时就需要请拉比(犹太人聚居地的律法和宗教事宜负责人)去驱魔。

所以,从这段描述可知,科恩兄弟在这里犯了个错误,因为恶灵只是人的灵魂,是没有实体的,但在电影里,科恩兄弟却让那个死去的人出现了——回到电影。

就在维维向多拉解释哥罗什科维尔先生明明是个活生生的人时,他们家的门突然被敲响,打开门一看,哥罗什科维尔先生就站在门外——是维维邀请他来家里喝碗热汤的。

虽然多拉让哥罗什科维尔先生进了屋,但她对他的态度却极不友善。

不知道是人是鬼的哥罗什科维尔先生说自己不喝汤,就来看看,多拉就回复他说:“恶灵是不吃东西的!

”几番验证之后,多拉认定哥罗什科维尔先生就是个恶灵,于是顺手就把手上的冰锥插进了哥罗什科维尔先生的身体里。

哥罗什科维尔先生落荒而逃,消失在大雪茫茫的深夜之中。

第一部分到此结束。

如果你认为这部电影是个恐怖片,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第二部分从一开始就没有了任何恐怖或超自然的元素。

大学物理系讲师拉里是个犹太人,有一个犹太妻子并且生了两个孩子。

最近,他的弟弟(也可能是哥哥)亚瑟也挤在他们家。

拉里工作勤奋认真,对待家庭尽职尽责,本以为自己有个合乎犹太律法的虔诚和睦的家庭,可他的妻子却出轨一名叫塞·埃伯曼的犹太老鳏夫。

不仅如此,因为塞·埃伯曼虔诚地信仰犹太教,所以,如果他要和拉里的妻子结合,不仅需要拉里与妻子在法律上离婚,而且还需要有一张由拉比签署并进行过离婚仪式的宗教方面的离婚证书(希伯来语叫get)。

所以,为了能和妻子离婚,拉里不仅得去找律师,还得找自己所在社团的拉比解决此事。

而无论是律师还是拉比,似乎都没把拉里的事情放在心上,无论哪一方都没有为拉里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就在此时,拉里的工作也出现了问题。

作为一名已经不年轻的大学讲师,拉里最近要评选大学的终身教职。

要知道,在美国学界,大学的终身教职对于讲师可谓是万分重要:没有教职他就是大学里的临时工,生活福利和教学工作都没什么保障,大学可以随时让他走人;可有了教职就是大学的正式员工,上述一切都有了保障。

所以,一般在美国大学任教的人都希望能够得到教职,而拉里此时正在能得到教职与不能得到教职的关口处。

就在这重要关头,有人写信给教职评选委员会,说拉里人品有问题。

而且还有个考试不及格的韩国学生想通过行贿的方式让拉里给他修改考试成绩,学生的爸爸甚至找到了拉里家警告他无论如何都要给自己儿子一个过得去的成绩,否则就要诉诸法律程序。

而拉里的麻烦并未止于婚姻和事业。

他的女儿背着他做了隆鼻手术,儿子背着他定了好几个月的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唱片,弟弟背着他举行非法赌博活动——拉里觉得自己对生活有掌控,但其实他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比较无知。

更糟糕的是,他妻子的外遇对象塞·埃伯曼突然出车祸去世,在他的葬礼上,警察找上门要逮捕他那组织非法赌博的弟弟,虽然因为听说他们家在举行葬礼而最终没有逮捕他。

虽然在塞·埃伯曼去世之后,拉里和妻子的关系有所缓和,他们那个不怎么听话的儿子也举行了犹太成年礼仪式,但在与妻子分居准备离婚的过程中,拉里因为见了律师而收到了一张3000美元的帐单。

本来他一直都想把钱还给那个试图行贿他的韩国学生的,但此时他却动摇了。

他把学生的成绩从F改成了C,然后又改成C-,本想付了账单,可又接到医院的电话,说他的体检出了问题,医院得找他详谈。

也就在此时,飓风来袭,他的儿子站在外面,眼看着飓风越刮越近…… 二、谁是严肃的人?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我们不知道拉里最终是否得到大学的终身教职,也不知道他的身体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甚至都不知道他儿子最后是死是活。

科恩兄弟就这样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如此怪异的故事,像是提出了一个永远无解的问题。

的确,无论拉里是否得到了教职、或者得了重病、或者与妻子的关系进一步好转还是恶化,他那似是而非的生活就像这个问题的一样,永远没有所谓的最优解。

而为了表现者众状态,科恩兄弟采用了如下方法。

首先,他们在电影的前面添加了一个看似与电影本身内容毫不相关的犹太传说,就是前面讲的关于恶灵的故事。

因为科恩兄弟没有交代,我们也无从得知哥罗什科维尔先生到底是不是恶灵,但恶灵这个只存在于犹太民间传说中的现象却同时包含了生与死对立的两方面的内容——它本身是死的,却附在活人身上,所以我们既不能说它是死的也不能说它是活的——而它这种既不是死的也不是活的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和薛定谔的猫有些类似。

电影里有一个情节是拉里在给学生们讲薛定谔的猫:把一只猫关在一个封闭的铁容器里面,并且装置以下仪器(注意必须确保这仪器不被容器中的猫直接干扰):在一台盖革计数器内置入极少量放射性物质,在一小时内,这个放射性物质至少有一个原子衰变的概率为50%,它没有任何原子衰变的概率也同样为50%;假若衰变事件发生了,则盖革计数管会放电,通过继电器启动一个榔头,榔头会打破装有氰化氢的烧瓶。

经过一小时以后,假若没有发生衰变事件,则猫仍旧存活;否则发生衰变,这套机构被触发,氰化氢挥发,导致猫随即死亡。

用以描述整个事件的波函数竟然表达出了活猫与死猫各半纠合在一起的状态。

(对薛定谔的猫实验描述来自维基百科)所以,如果不打开铁容器,这只猫对于外面的人来说,既是活着的,也是死了的。

这与前面讲到的恶灵类似(而与此类似的还有拉里在梦中讲到的微观粒子测量问题)。

也就是说,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拉里的生活都像是被关在铁皮容器里的猫一样和哥罗什科维尔先生的恶灵一样,既生又死,既不在这儿,也不在那儿。

但与此同时,拉里还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个严肃的人。

严肃指的是什么?

大抵上来说,指的应该是事事都要追求确定,不能糊里糊涂一笔带过。

所以,在塞·埃伯曼的葬礼上,拉比说他是个严肃的人,毕竟,为了和拉里的妻子朱迪丝合法地在一起,塞·埃伯曼要的不仅是他俩在法律上的离婚,还要他们在宗教程序上也要走一遍离婚手续,尽管,和他谈恋爱的人是一位已婚妇女。

与塞·埃伯曼类似,拉里也觉得自己是一个严肃的人,对待工作家庭都一丝不苟,可到头来自己依然不知道家里的大事小情,这看似严肃、实则模糊的状态正是本片的反讽所在。

三、救赎:试图逃出铁皮容器的猫 虽然生活如此无奈,拉里还是希望通过一些手段去改变它。

首先,他一直都想做一个合格的犹太人。

他热心犹太社区事务,遵守律法,而且特别喜欢在英语中用一些希伯来语词汇,最明显的是两个词get(离婚证书)和shiva(葬礼+追思会)。

之所以说这两个词明显,是因为每当拉里说出这两个词时,非犹太人总要问一句“什么?

”然后拉里再用英文解释一遍。

而社区的拉比们比心灵鸡汤还不靠谱。

每次拉里满怀希望地去找本应智慧的拉比去解决一个问题,但最后不是被拉比莫名其妙的回答搞得更莫名其妙,就是被拉比打发了。

虽然他如此虔诚地遵守着律法,他的生活并未因此而过得更好,反而陷入了重重矛盾,所以可见,犹太传统并不能拯救他。

他寻求帮助的第二个手段是工作。

他兢兢业业教书,睡梦之中也未曾懈怠,可工作带给他的却也是无穷的烦恼。

先是有人给教职评选委员会写信打他的小报告,后又有学生通过行贿的手段逼他改成绩,最后他的教职评选结果一拖再拖,而那个讨厌的犹太同事还天天有的没的地站在他办公室门前吞吞吐吐地跟他说一些似是而非、莫名其妙的话。

对于拉里而言,工作不是救赎他的手段,反而让他在这种模糊状态下馅得更深。

而家庭也许是拉里逃离模糊泥淖的第三个手段。

然而,妻子与他的关系降至冰点,他不得不搬去便宜的汽车旅馆暂时居住。

儿子女儿之间的关系很差,而且二人同时背着他做了他不希望他们做的事情,儿子甚至在继续当犹太人这个问题上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犹豫与怀疑。

故而,家庭亦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拉里同样在家庭的沼泽里越陷越深。

而电影的最后,拉里获悉自己可能得了重病,同时,医生要求他在飓风来袭的时候去医院商谈他的所谓重病。

死去看似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手段,可电影就在飓风将来未来之际戛然而止。

这个情节表明科恩兄弟要把这种似是而非的生存状态贯彻到底的精神——连在形式上也不放过拉里和观众,把他是否得病以及是否得到教职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永远隐瞒下去。

结语《严肃的男人》这部电影从形式到内容都践行了反讽的精神,虽然叫《严肃的男人》——但我更喜欢《严肃的人》这个翻译——但其实片中没有一件事是确凿的,没有一个人是严肃的,尽管每个人都在严肃地糊弄着生活。

通过种种或艺术或科学的表现手法,科恩兄弟把现代人这种不在此时此刻也不在彼时彼刻的微妙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虽然外壳荒诞,但内里却是对时代精神的一种透彻且真实的展现。

而这种展现也正应了一句意第绪语(东欧犹太通用语)谚语——nisht ahin, nisht aher——既不在这里,也不在那里。

即然如此,那我究竟在哪里?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3 ) 上帝还是开了一枪

对科恩兄弟的片子,一直都既不反感,也不推崇,看过的片子不多,《冰血暴》、《老无所依》大多是凶手、阴冷、破不了案的黑色基调,让我始终跟美国的乡村隔着一层疏离感。

这部《严肃的男人》却不一样,黑色幽默始终搅合着难懂的薛定谔猫理论,吊住了人们对故事结局的胃口,最后却黑幕一拉各自散场。

对物理从来一窍不通,对猫倒是知道一点,从美国活动中心回来的路上,一直百度“薛定谔猫”理论,最先看到的解答如下:薛鄂猫定律告诉我们,未来的不确定性是同时存在的,每种可能性的概率都是100%,但是一旦有主观观察之后,就会产生“概率坍塌”导致,所有可能性全部归结为一种“事实”。

然后是一个手机分屏显示6页的百科:把一只猫放进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然后把这个盒子连接到一个包含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和一个装有有毒气体的容器的实验装置。

设想这个放射性原子核在一个小时内有50%的可能性发生衰变。

如果发生衰变,它将会发射出一个粒子,而发射出的这个粒子将会触发这个实验装置,打开装有毒气的容器,从而杀死这只猫。

根据量子力学,未进行观察时,这个原子核处于已衰变和未衰变的叠加态,但是,如果在一个小时后把盒子打开,实验者只能看到“衰变的原子核和死猫”或者“未衰变的原子核和活猫”两种情况。

一路上,开始纠结这半死不活的薛定谔猫,还有这个麻烦事不断的严肃男人,以及小男孩随声听里那20块钱。

也许,在大学上讲述物理学的严肃男人,本身就是一只半死不活的薛定谔猫,当他的人生被放进“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之后,家庭问题、邻里问题、工作问题、情感问题纷纷发生“衰变”,他依然幻想自己跟之前一样,却只能在梦里过他想要的生活。

印象中,每次遇到一道难解的生活习题,他都会选择一个顺利解决的方式,结果却只是一场悲怆的梦。

他跟“盒子里的猫”一样,他不想过这种不明不白的生活,他开始寻求一个又一个拉比,他想知道他究竟是100%概率的活着,还是100%概率的死了:第一个拉比总结了他看事物的视点,认为他应该换一个视点来观察,正如“薛定谔猫”的死活是取决于人的主观观察。

第二个拉比兜了一个“help me”的大圈子,最后却以“who care”总结陈词,没人想关心那看不见的猫。

第三个拉比更纯粹,他坐在一间大门紧闭的屋子里,他对门外这个男人的宣告是“他很忙”。

他没有任何办法,依然挣扎在这个“看不见的盒子里”,直到影片结尾时他接了一个电话,他需要马上到医院看他的X光片,真正“serious”的事情终于要发生在“a man”身上了。

又也许,上帝也对薛定谔猫抓狂了,像霍金一样给这只可怜的猫来上了一枪。

结尾时,小男孩终于有钱还给一直追他的“债主”,可貌似“债主”早就忘记了这件事。

这好像又是一个“薛定谔猫”的映射,如果你不在乎这个猫的死活,那么就不存在这只猫。

一切取决于你观察的视点。

影片的构图很特别,主人公总是出现在画面的左边,大片优美的风光占满大半个右边。

很多画面构思精巧,镜头运用十分娴熟,这应该是科恩兄弟所擅长的叙事语言。

开场前的一段完全不懂,中间很多地方也看得“夹生”,但电影总体十分有趣,黑色幽默与“薛定谔猫”混合出一种独特的味道,使整部影片精彩好看。

ps:本片是“犹太电影节”放映活动中的一场,在美国活动中心观看,对主办及工作人员的友善印象深刻,感谢放映。

 4 ) A Serious 杰作

绝对是科恩兄弟的又一杰作,实在太对胃口了。

终于找到了“巴顿芬克”“缺席的人”之后的又一风格延续之作—— “严肃的人” 。

看完五味杂陈,一个感想是,哥俩儿快成精了。

之所以说“严肃的人”与“巴顿芬克”“缺席的人”延续,其实有很多原因,一个核心就是都讲述了“一个男人如何面对不确定的世界”,而且在编剧、视听上都有大量的暗示、对应与隐喻。

比如,《严肃的人》里面,拉里兄弟俩与《巴顿芬克》里旅馆俩人的设计都是类似的——“同一个人精神上的两面”。

在严肃人里,那大胖个从来没有单独出现过,永远都是与拉里同时出现的。

诸如此类的东西在片子里还有很多,所以《严肃的人》是一部非常值得细琢磨的片子。

无论在导演(内敛、趣味于一体)、编剧(十分出彩的结构和对白)、表演(科恩脸谱大集合)、摄影、美术、录音(非常多小细节)等各方面都表现上乘,余味那叫一个好哇。

像犹太社团的规矩一样,整个视听设计也是规矩的,不越雷池一步的(当然有几个段落如上屋顶、抽大麻这样非常规耍点小坏的处理,点晴之笔)。

准备近期看第二遍,不过先随便说几句吧,实在觉得好。

我觉得科恩这三部都算一个系列,瞎起个名,就是“The man”系列,是讲人的,现代人。

讲男人面对世界的荒谬性、虚无感……诸如此类虚头八脑的事吧。

科恩更多只是展现,思考,但不给出什么答案。

这三部也都有一些“导演代入感”,暗示了导演的世界观。

《严肃人》这片子,你一说它有什么“严肃的思考”吧,就老感觉科恩兄弟在后面坏笑,说你Y太正经。

但你要说它就是一喜剧吧,明明又不是。

整个片子虽然笑点不少,但基调简直可以用“杯具”来形容。

这个角度跟《阅后即焚》有点像。

但《严肃男》的叙事更“集中”,更精致,而且更内心化、精神化,也就是有大量的暗示段落(或者说是隐喻)——但你也可以说它没有什么隐喻。

比如第一个正片的镜头,那个耳机,要解读可以说一堆,但不解读也不妨碍它的有趣性和前后文的对应性。

当你最后看完回想,就觉得这些细节显然不应该被过份解读但也不能不把它当做一个重要元素。

反正就是有相当的余味供人琢磨。

比如,一开场就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剧作方式,一个看上去与故事本身毫无关系的小段落,一个北欧村庄的传说,经典银幕的比例。

这个段落你可以当做与主线没任何牵连,但如果仔细一想,这个段落又与主线有非常多的牵连。

家庭里的朋友还是突然而至的恶魔、真假难辨的现象、左右为难的困局、似真似幻的细节、男人与女人对待这件事的方式……反正就是,你可以这样分析,也可以不这样想分析,面前存在的是一种可能性。

编、导的态度是暖昧与若即若离的,意味在叙述之外的。

从一开始,剧本就树立了这部电影的一种思考方式,而这部电影的主线,也正是延续着这一方式让你一步步进入到男人内心以及他所面对的世界。

主戏开始的第一场戏,儿子上课与父亲接受检查,就是一次非常耐人寻味的安排。

从某种角度来说,儿子与父亲就是man的两个阶段,那么这部电影里,关于这两个人的剧情也可以接合着来看。

首先,做为man的一个重要人生目标,在电影里说是要成为一个“serious man”——里面被称为“serious man”的是萨伊(一个在老婆死三年后搞上朋友老婆的男人)而且是在他的葬礼上给予他的称号。

在同样的场景,同样的地方,儿子的大人礼举行,代表他走向成为另一个“serious man”的路。

在这样规矩的犹大社团里,我们大概可以把儿子的成长看成是父亲的从前的暗示——他以前也经历过同样的大人礼,只是现在坐在下面的他状况是一团糟。

再回到最开始一场戏,儿子在课上听耳机——这一行为导致了他在整出电影里的被班上的壮汉追捕(可看为男孩大人式之前的仪式,这个壮汉也有一定的象征作用,他是作为符号出现的);父亲在接受身体检查,暗示着他到了考虑健康的年纪,一个成年人走向老年的开始。

但两个场景被平行剪辑起来,儿子那边是直接产生事件的,父亲这边没有任何迹象发生。

那么到了影片的最后,我们知道这个开头其实有可能是对父亲最沉重的一次打击,但影片没有给出明确信息,不过我们能预感到父亲大事不妙。

而儿子那边,则是大人式的完成,象征他真正走向“生活”,像一个“man”一样面对生活,而他也拿回了自己的耳机(耳机里热情的摇滚音乐,对应着犹大人的音乐,也是一种象征),解决了所有矛盾。

对儿子来说,生活的美好正在面前展开。

对于父亲来说,生活可能正好在这时对他关上了一扇重要的门。

(另外补充一下,影片有两个地方都进行的平行剪辑,都对父亲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但这时候,龙卷风来袭,影片最后的视角,是从儿子的身后来观看着龙卷风慢慢向自己卷来。

生活的风暴就是这样的突如其来,前途未卜,能否成为serious man还是像父亲一样变得焦头烂额?

影片的焦点聚到了儿子的耳机上,热情的音乐响起,似乎暗示着希望和反抗——也有一点嘲讽吧。

这段音乐正好也是对最权威拉比对儿子那个问题的回答:   When the truth is found to be lies  and all the joy within you dies  don't you want somebody to love  don't you need somebody to love  wouldn't you love somebody to love  you better find somebody to love也有人说,为什么这部电影里面,父亲的境遇是一件接一件,太巧合了吧。

这大概就是立意的问题,这部电影正是要以这种荒诞、集中的形式,来讲述“这个男人面对不可测世界”的反应,生活的风暴从来都是以你不可预料的方式降临,有喜有悲,虽然父亲在“什么都没做”的情况下莫明失去了很多东西,但在儿子成人式后他似乎找到了感觉,接受了生活,与生活这个“朋友”暂时达成了协议,做出了妥协(改成绩)一些好像又顺利了一些,但也正在这个时候,生活这个“恶魔”又向他慢慢靠近。

所以,影片整个基调还是比较灰暗,几乎算得上是绝望。

这只是说了一头一尾,中间还有很多段落,看似平平无奇,都有着很独特的意像。

得闲再说。

 5 ) 还是那科恩兄弟式的不变的关怀

台版译名《正经好人》显然更好,目前我发现科恩兄弟的片子只要不太离谱在我这都能得到很好地反应。

男主人公试图在各方面仅仅做一个简单的好人,可命运之神几番无谓的捉弄他使之不堪生活之重,几临崩溃,在各方寻求答案无果后意外发现万事竟然会自己逐渐好转,之前的坚持和操守好像也没什么用,放纵一下神明也不会在意,实际上连神明是否存在都不好说,最后当他因棒子同学的家长帮他付了唱片钱而修改了棒子同学的成绩时,一直存在的道德线也像龙卷风前的美国国旗一样已岌岌可危,命运就是在这时通知了他的癌症,一切就是这么讽刺。

成就美国电影的在我看来一是犹太人,二是意大利人,没有这两个根基只凭美式大片美女帅哥输出不会有太长生命力。

其中之一的犹太人无论是伍迪艾伦,还是科恩兄弟,或是波兰斯基等等都继承了了犹太人必须要承受的灾难之血,并对命运之类的见解总是比他人高明了一番。

中国人说人在做天在看,其实信仰的崩塌并不需要多大的打击,善良与罪恶也只是一线的距离,好人到坏人只需一个意外,药家鑫也许就是一个例子。

或许真有上帝在一直注视着我们,或许一切只是不符合数学规律的运气,谁知道呢。

不过好在我们懂得反省,在电影里反省自己,在书中反省自己,未来永远是未知,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该变,谨以此片再次告诫: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坏人也不一定有坏报,但若是选择当坏人,洞悉此事的我们心中必然不安,而这不会带来任何好结果。

 6 ) 精英总有梦醒时分

事情,或者讲麻烦,总是围绕着任何一个普通人,然而对于精英们来说,总是痛苦的负担。

理想世界与现实周遭,往往有着看不见的对抗,而精英们很乐于将它们“文”化。

把悲伤留给自己,把关怀撒给别人,不过这些关怀来自下意识,基本没什么实质的帮助。

宗教关怀在科恩兄弟近年作品的弥漫,已经让我们在旁人关于宗教典故的引例中疲惫了。

不过我想也没必要将其中点点滴滴的隐喻和细节抽丝剥茧,毕竟作为一个远东的支那人,其实更适合去电影院看看某届奥运会导演的作品。

我们是一个很实在的民族,不太搞宗教这一套,反正来者不拒,能解决事儿就行。

我们一起纠结于感情,金钱,家庭,社会地位等等,为什么上帝给你这个那个,而我却得到很少。

您有想过上帝痛苦不?

我不知道上帝是不是个精英,但据说他有根阴茎(不过后来也有一些做音乐的人考证“上帝是个妞儿”)。

谁知道他们在哪个墓挖出来的…电影中有太多我看不懂的桥段,听不懂的语言,不过那又何妨呢。

我满不在乎这些东西,尽管看起来很悲观主义,我们原本可以穷尽力量去打破砂锅问到底,但现实却总是打破砂锅赔五块七。

怀揣道德仁义情怀的精英们,在这样的泥淖中,你也会背离那一坨揪心的道德走向违法的康庄大道么?

当然,咱们大家都知道你是一个好人,一个严肃的人,哦,苏珊娜,当一颗精英种子被埋下之后,是不是就意味着一株痛苦植物的萌芽?

不过,还好,暂时还没有犯罪,顶多经常出现梦醒时分。

杨癫峰http://yangdianfeng.blogbus.com/ (博客大巴越来越不靠谱了)

 7 ) 上帝不在家

从来都不严肃严肃的科恩兄弟拍了这部叫做"A Serious Man”的电影。

和以前一样,他们总是喜欢和自己的犹太身份玩,片中从来不乏性格奇异的胖子,适当的小幽默也是必不可少。

可是表面上看,这部《严肃的男人》似乎好像脱离了科恩兄弟的风格。

没有紧凑的节奏,没有锋回路转的剧情,也没有令人紧张的气氛营造。

只有一个男人卑琐紧张的情绪弥漫全片。

按照科恩兄弟的“习惯”,继《阅后即焚》的喜剧之后应该是一部黑色电影,延续从《血迷宫》开始的黑色风格。

可以期待《巴顿芬克》的诡异奇幻,或者《米勒的十字路口》的仪式化暴力,或者《冰血暴》里冷峻的现实风格,当然《缺席的男人》中迷离的光影效果也非常迷人,有趣的是,科恩兄弟好像抛弃了他们创造的所有经典风格,让所有的期待都化成了《严肃的男人》中现实生活的琐碎。

前三十分钟缓慢的节奏甚至让我怀疑这还是不是科恩兄弟,虽然科恩兄弟喜用缓慢的节奏(像《血迷宫》、《缺席的男人》、《冰血暴》)可他们一向懂得把握片中的情绪,紧张的情绪可以带动缓慢的动作,始终带动观众的热情,可是在这部电影里,我的感觉是,观众的思想也许早就跑得太远了,前三分之一对于生活的细节化描述有些冗长。

但,这并不代表科恩兄弟真的变“严肃”了,第二遍看下来,脱离了血腥暴力的科恩,果然,还是科恩。

两兄弟究竟想在这部电影中说什么?

这还得从开头说起。

电影的开篇是一个看似脱离主体情节的短篇,当胡子花白的老头子摇摇晃晃地走入血中,黑场,出字幕,没有人知道到底他是不是鬼魂,还是这一切仅是严肃的妻子犯得一个错误。

这个没有答案的开头,带出了整部没有答案的电影。

这绝不是一个小人物不堪生活重负最终被逼无奈接受贿赂的堕落悲剧。

科恩兄弟表现的是人的一种迷茫的状态。

这本就是一个没有答案的世界。

“严肃”或许可以解释为“理性”。

主人公是一个物理教授,他拍着桌子喊"actions always have consequences". 数学公式可以得出答案,物理公式可以证明答案。

可是理性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面对世界的残忍,我们心的力量无法承受,面对世界的复杂,我们智的力量无法承受。

当这个虔诚的,一丝不苟的可怜男人被种种问题所困,终于从SY 和他的同时车祸中意识到种种一切也许真的出于某种神秘力量的安排的时候,他也同时发现了,上帝碰巧不在家。

上帝也许真的在某人的牙上刻上了“我需要救赎”这样的话,但他在出门之前忘了留下解决方法和答案。

拉比说的话是:Hashem doesn't owe us the answer, Larry.像是与《老无所依》相对,这几乎是一部描写 the country for old man 的电影,在Sy和Larry谈判的餐厅里,旁边的顾客全是老人,值得信赖的拉比也是头发花白,这是一个没有活力的社区,Larry 的女儿每天都去同样的地方,Larry的儿子每天都对他说同样的话。

虽然最后好像每一个人的生活似乎都得到了改变,但这仅仅是有一个新的循环的开始。

我一向喜欢科恩这种能够创造一个世界的叙事能力。

科恩兄弟的电影里出现的情节和人物从来都不是现实的,他们都被贴上了“科恩制造”的标签,在这部异常现实的电影中也不例外,属于科恩的黑色喜剧风格无处不在只是同以往的“好看”的科恩电影不同,它整体风格上有点《巴顿芬克》的影子,情绪也有点偏向《缺席的男人》,但它比《巴顿芬克》更现实,比《缺席的男人》更有焦虑,出于两者之间,缺少了《巴顿芬克》的想象力,也不如《缺席的男人》那样宁静动人,初看上去有些无趣,但,电影中的细节非常多,这确实是一部更值得细细去品的电影作品。

总之,科恩兄弟还是那个科恩兄弟,他们想说的或许是,这是个用科学无法解释,用信仰无法解决的世界。

也许我们能做的,只是,承受痛苦,并变得,不那么“严肃”而已……

 8 ) 顺其自然

我们总是认为:考上好大学就一帆风顺了,然后我们发现不是;我们认为找到一份好工作就一帆风顺了,然后我们发现不是;我们认为有个家就一帆风顺了,然后我们发现不是。

我们慢慢长大,慢慢衰老,我们发现生活中一帆风顺的时候屈指可数。

大部分时间我们得面临各种各样的困扰和麻烦。

即使长大了、成熟了、成功了,可是我们发现我们对于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依然束手无策。

我们会抱怨为什么人生有这么多考验,为什么就不能轻松安静的生活。

可是人就是这样的动物:风平浪静的时候抱怨没有惊险和刺激;有了惊险和刺激又渴望平静。

想要这杆天平平衡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啊。

抱怨也罢,沮丧也罢,我们终究谁也无法逃避生活给我们出的难题,即使我们再不愿意,我们还是得面对。

不过就像开篇说的:receive with simplicity everything that happens to you.内心的平和我想是应对外界所有变故最好的方式吧。

电影很沉闷,也有点晦涩,但是我想他想表达的也就是这样一个再重要不过,却也平凡不过的主题了不是么。

 9 ) 不,我是基丁

一个严肃的人,何必严肃他总是想探究出这么些个乱七八糟的事儿是怎么发生,他听着异教徒牙齿的故事,不断的追问不断的疑惑,拉比却只是告诉他“who knows”“who cares”,而尽力去帮助人们确实但做不妨的。

何必要做西尔维斯,做个基丁也不错要做的只是自己,知道自己要干嘛如此而已有时候你不得不妥协,但你又是一个严肃的人所以你F的成绩改成了C后,还要再添一个“-”三位拉比,一位告诉他换一个视角看世界,一个告诉他who cares。

是吧,其实还是回到了自己,就像那句话“严肃是种病”。

亚瑟说“你有家庭,你有事业,上帝什么都没给我!

他什么都没给我!

”但是他的原话貌似是give me shit,是的,上帝好歹也给了你shit别总抱怨自己拥有的少,那是因为你不知道你拥有的是什么最终还是回到了电影开始Rash的那句话:Receive With Simplicity Everything That Happens To You以质朴之心坦然接受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实际上我还是没看懂片头那段究竟是在说什么那个所谓的“鬼魂”难道指的就是Larry的疑问“或者我们就是同一个人”?

这部电影有很多话题点,我只想说这个。

以上。

 10 ) 当身处疯狂世界你要如何做个严肃的男人

如果你觉得这部片子很无趣,只能说你已经无可救药。

做个成年人,做个严肃的人,神圣的法律,不可侵犯的道德。

以上四个短句各有什么问题?

当然若是身处有神国度,不可侵犯、神圣和严肃的男人一样容易理解,那一切都在你的语态中,但我好想觉得自己身处一个无神论国家中,于是当我的老师说我的思想偏颇-事实上是她邀请我们畅所欲言的,要知道她完全可以勾晚重点何必要我们畅所欲言,又如此侮辱我?

一个没有神的世界谈何神圣,也是醉了。

什么是个严肃的男人?

简直和在无神论国家中解释神圣一样不可能。

与其说做个严肃的男人不如说做个取悦他人的好好先生。

人们叫你理智的生活,却从不理智的对待你。

片子里笑点太多,笑得想要哭了。

片中两个男人一对父子岂不是两个时态的同一个人?

一个成了严肃的男人,一个虽然调皮捣蛋还带着最后的纯真,最后当他认真念出古文的时候,当他被成人社会接纳时,他不可避免的已经、并会一直是个严肃的男人,不管这个词可不可解,不管要求你成为此的逻辑多么荒谬。

话说,真实一个希望都不给的电影,看似不同的人们最终被加工成了完全一样的东西。

他们或许反抗过,未来会迷茫,会在迷茫中自问无法自答,但成为严肃男人的命运永远在前方决不可反抗的等着他。

《严肃的男人》短评

这种超现实的风格还以为是大卫林奇呢,结果是科恩兄弟,没看懂,也没想看懂,男主真可怜。

7分钟前
  • 秦巴客
  • 还行

严肃之人,在不确定的生活中怎样生存

9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B的加强版,他们哥俩基本化腐朽为神奇了

14分钟前
  • 话事人
  • 推荐

Sy拥抱Larry的时候 想起FC里一句台词:men is what we are...

19分钟前
  • 洗狗
  • 推荐

刚开始一直都看不明白。 不懂。 抱着好奇的心态,很耐心的看完了。 最后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纠结呢。 我何常不是呢,太过认真并不好。 但游戏人生也不对。      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的生活呢?  

22分钟前
  • sunway
  • 还行

这个是什么呀,想讲中年危机又讲了一半不说了,科恩兄弟的电影就会掉胃口,不喜欢!

27分钟前
  • 豆豆
  • 较差

影片的摄影强的不得了!但对于故事内容……大家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看起来有点实在难以理解。

29分钟前
  • 宇智耀耕
  • 还行

我再也不强迫自己看科恩的任何片子了,一点点快感都没有

34分钟前
  • shanglin117
  • 较差

谁如科恩这般独一无二

36分钟前
  • 原来是西门大嫂
  • 推荐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40分钟前
  • 怪兽
  • 推荐

只有一个香艳的镜头而已。。。

43分钟前
  • 甘露
  • 还行

一步让人忍俊不禁的典型科恩片

45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我不喜欢

48分钟前
  • 老一辈资深小孩儿
  • 较差

活着就是不确定,而严肃的活着往往沦为滑稽剧

50分钟前
  • 青蓝
  • 推荐

眼镜有什么寓意吗,又玩儿智商了

55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真不知道要讲什么……

57分钟前
  • Daniel
  • 还行

纳博科夫在《文学讲稿》里说读作品不可“对号入座”,不过估计在美生活的人都免不了走Serious Men的过场……电影里犹太教的神职人员骂娘的用语居然是“Jesus Christ”,那我且来一句“Coen Brothers, Mazel tov!”

1小时前
  • AtonalCadenza
  • 推荐

3.5

1小时前
  • Amushi
  • 还行

好憋闷的一部剧!!!!!!!!!!

1小时前
  • =……=车梨
  • 较差

科恩兄弟的片子,要不是极喜欢,要不是极不喜欢

1小时前
  • 深溪虎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