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燠热的午后,无聊的在家刷片,看看豆友推荐的一些片子。
有一搭没一搭的看着,韩剧么,就那样呗。
看到妈妈推女儿单车放手摔倒的一刻,忽然有所触,转下来看完。
最后女儿为了满足妈妈的愿望而去放低交友、努力学习芭蕾表演——毕竟是个孩子。
没有奇技淫巧的情节与炫技,就这样不温不火的推动剧情,似乎是个悲情的故事,但结局时的雨天、黄雨伞与女儿的笑容看到的是成长的喜悦与温情的希望。
其实,父母对子女的爱,总是要明白有一刻的放手;而子女的成长呢?
似前几日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一刻总是有你一直不愿接受的事情发生,而其中爱是推动你内心变得坚强与感性的原动力。
你得有你必须面对的责任、你得有你自我调解的姿态、你得有你身边相互的关爱......这一切是失去你天生的庇护伞之后应该尊重的事实。
所以,每个人的成长是在你思考的背后,你所愿意承担的责任的背后,而唯有爱是推动这一切的原动力。
BTW:本来只想写个短评,啰嗦了许多,感觉自己也是在某一刻长大,是为记!
大学时候学院的人事主任是爸爸的旧交,那位旧交我叫叔叔,他是大学刚毕业时,在那个全凭经验从事的年代,分到了爸的单位给爸当手下,后来爹撮合了他和手下的另一位同样刚毕业的姑娘好。
后来结婚什么的,因为那时候穷,全是爸帮着忙张罗的。
情分不言而喻。
有了这层关系我也在学校混了不少好处以及受了这些所谓好处的不少委屈。
从小到大,对于我爹的关系我往往是无可奈何不得不受最后又得不偿失,所以一提及爹的朋友我就吓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层阴影不是一日两日了。
我在一边受着这些其实我自己觉得不需要的照顾的同时,爹总是一遍一遍的提醒我我要为这些照顾所尽的义务。
比如逢年过年回家要提很多特产回学校,比如要多走动走动关系,弄得我疲惫不堪。
其实我也知道这是我应该做的,但是我爸这么一督促,我就叛逆似的烦了起来。
叔叔的妻子,也就是当年那个同是我爸单位的姑娘,我爸一直赞不绝口,希望我有一个那姑娘般的性格。
叔叔调到学校后,她也随同一起来了学校教英语。
后来我在学校认识阿姨后,也觉得与她相处实在是如沐春风,她性格温柔,和蔼大方,就像一块好蜂蜜一样甜而不腻。
相由心生,长得也是那么好看舒服。
有个刚刚读学前班的女儿,可爱漂亮,机灵的一塌糊涂,又骄横又聪颖。
她也同样很照顾我,因为他们家就在学校里,我偶尔会蹭饭,遇到什么问题也愿意跟她说,她看到我和学校别的男孩子在一起也会跟我谈谈这些事儿,问问我家里的事儿。
后来毕业,我爸一直给我叨叨叨毕业的时候一定要回叔叔家看一趟,因为叔叔平日里很忙,我一直是和阿姨再沟通交流。
我也计划着要回去看一趟。
结果回去领毕业证那天热的要命,全系乱七八糟,我一着急,就把这档子事儿忘到了九霄云外。
再后来是毕业,工作。
教师节那天我分别打了两人的电话,都没接。
然后我发了短信。
叔叔回了,阿姨没有。
我没放在心上。
接着就是前天的活动现场,太乱,忙的不可开交,刚休息一阵,爸突然打来电话。
我看时间是下午四点多点。
我还纳闷我爸怎么这时候给我电话。
结果一接起来他就告诉我,阿姨没了,明天火化。
爸听起来是有些无助,先谴责我,叫你毕业回去看看看看,你没去,这好了吧!
接着就问,你说我现在怎么办呢,我也刚知道,给你叔叔汇点钱吗?
我嗡的一声一片空白,突然想起来那个无人接听的电话和没有回复的短信。
我先安慰爸说叔叔到这时候才说,肯定是不想你知道。
后来我也忘了我说了什么,爸又督促着让我给叔叔打个电话。
说了几句就挂了。
挂了以后我坐在电梯旁边无人的安全通道楼梯里,想着想着就泪流满面。
我突然觉得我们都太自私了。
总想着完善自己的生命,却忘了是不是在只顾自己的时候把别人的生命都计算成了零。
我们活着,没有任何再也不能活下去的危机感。
所以我们总是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胡说八道,我们谁都没有真正面临过死亡。
或许有时候我们幻想,如若明天是末日该怎样面对生活,可幻想终究是幻想。
我被卡在电梯里的时候也百感交集,可电梯门开的那一霎那我只能面无表情的走出去。
我承认我矫情且脆弱。
我从来没有亲戚朋友在身边去世过。
从来没有。
我不知道一个亲近的人几个月前还好好的催你去家里吃饭,你还在抱怨吃什么吃吃的又不开心还非要吃饭没吃过饭阿,结果几个月后告诉你你这辈子也没有机会和她一起吃饭了。
你甚至没来得及告诉她你真的很漂亮很温柔我很喜欢你。
原来一切终止的感觉让人这么害怕。
我觉得自己是不是错了。
要追求所谓的自我,要靠自己,要远离家乡,要一直想着曾经小时候家人给你的伤害,要明白这些根深蒂固只能自己远离慢慢改,可是如若有一天,你因为这些所谓的选择同样付出了不可弥补的代价,你会不会恨自己作精一辈子!
让我们珍惜生命好不好。
可是,珍惜不珍惜,又有个什么样的定义呢。
我们没有去死的权利,所以时间还是一样面无表情的流淌,只能振作后告诉自己,让一切顺其自然的都更有意义。
因为时间太临近,所以也是哭着看完了这片子。
好好生活,珍惜生命。
不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这不是影评吧,就是心情。
我爱生活。
被豆列君剧透了,知道这是关于白血病的电影(最后发现应该不是白血病...= =)于是乎,在电影的开端,就一直在猜到底是妈妈患病,还是女儿患病(原谅我的阴暗...)毕竟,电影的开端,节奏是那么的happy后来也知道happy是装出来的自从知道是妈妈患病之后,泪水就开始聚集,没有太大的剧情波动,甚至是最后的死亡,似乎都是“顺理成章”的,但是屏幕前的我就是止不住的流泪,一直落,一直抹..一片泪眼茫茫中,妈妈最后默默的心里话,打入了我的脑海...我也挺想问老爸老妈,他们是上天赐给我的礼物,我也会是上天赐给他们的礼物么?
《婚纱》是想叙述罹患绝症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开篇即是她画给自己女孩的婚纱,她抿着嘴瓣满足的笑容,一点都不似绝症中的模样。
她准备郊游的吃食,教女孩骑脚踏车,告诉她妈妈一直都在身后不会远离。
然而这并不惊奇,我们可以设想这些事情发生的理所当然。
母亲想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陪孩子做完一切,她努力的想改正孩子的坏习惯,希望她在自己离开之后能够融于人群,不会孤独寂寞,安安全全和和美美的成长,然后结婚生子。
真正吸引我的是母亲的坚强以及延伸的对女孩微笑的模样。
我曾经在某段时间里担忧自己需要反复复诊的一个病情,虽然当时心里亦是明白很大的可能是杞人忧天,但仍是迈不过自己的那道坎,脾气暴戾,无端的对父母置气。
然而片中这样的患者却让人心生折意,当时想了最多的最糟糕的无非是顺水,心平气和的过完余下的日子,尽力做完想做的事。
恢复之后发现也只不过是想象而已。
事实落实到个人的时候,便不是三言两语的无病呻吟能够解决的事了。
然而在整部剧中,出彩的是女孩儿,女孩是早熟的小小姑娘,眼眸沉静如水,淡定又执着,她从蛛丝马迹中明白妈妈患了病,然后在夜晚的路上询问舅母母亲的病情,尖锐的涉及到是否会死去。
她开始尝试长大,并在母亲的面前保留孩子的纯真,她说现在就开始想念妈妈,她在梦中发现丢了妈妈,她在孤单的走道里抿嘴无声的哭泣。
这是过程,而结局是她让妈妈安心的离去,她是个勇敢的小姑娘,会自我安慰,会照顾自己还会照顾妈妈,她是妈妈的天使。
故事的最后,她撑起了黄色的小雨伞走在泥泞的路上笑容满满。
这是最好的结局了,我们不能奢望生命中出现奇迹。
奇迹的发生需要那么多的契机与努力,所能做的只是让他人离开的效应缩减到最小。
我有个朋友,母亲心脏病突发猝然死亡,彼时我们都还在学校里,她与我谈及的时候已然是一个月后,课堂上我无意消遣她的消减是否是为伊消得人憔悴,她谈及这些悲伤的时候我讶异的发出惊呼声,反观倒是自己迅速的溢出泪水。
因为母亲对于我们的意义过于深厚,有一个无法触及的底限,至少在我们为人妻为人母之前的时候是这样,无法失去的,失去后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存在。
人生太无常,我们所能做的是让生者继续生存,死者从速死去。
顺水而过,坚强并且珍惜身边的人和物事。
而记忆也会存留。
深知身在情常在,这是或许适合爱情,但不该用在这里。
偶然在电影杂志上看到小篇幅的介绍.难得那么快就有清晰资源.下载到MP4里躲在宿舍被窝里看.结果彻夜无眠.典型的韩国催泪情节.而你最无可奈何的就是自己仍然无法拒绝掉泪.还是一贯来的简单画面真挚对白.那些单一的场景反复堆积新的情节.人们感动是因为那都是心灵共同的契合点.或许因为相信自己的生命中也会发生这样不可扭转的结局.所以才觉得心酸.影片中有三次类似的下雨场景.完全是贯穿整个剧情的关键点.第一次是刚开始.晓珞打电话给妈妈让她到学校来接自己.因为她像所有9岁的小女生一样依赖自己的母亲.第二次是当晓珞意识到离别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情之后.企图用小小的手遮挡头上的雨水.就这样冲回家.但是妈妈突然撑着伞出现.然后手拉手度过她们在一起的每一天.第三次是影片的结尾.晓珞站在学校的门口打开自己的黄色小雨伞.因为妈妈再也不会出现了.晓珞就这样.小小地一个人.回去没有妈妈的家.这是一种剧情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情感的更迭处理非常好.在我看来.影片一直都像是一种倒计时.每个情节的衔接都意味着撕心裂肺的再进一步.但到结尾却淡淡用一个远远的小背影来结束.无论是爱还是痛苦的离别.都以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没有一个地方显得多余.这原本就是一个角度很好的题材.再加上韩国电影专业化的情感熏陶.眼泪自然不能吝啬.唯一的不自然就在于.并不是每个人对于自己身边的人的死亡的反应都非好即坏.总要有复杂的中间地带.但是对于一个故事来说.我们也的确愿意相信它给我们带来的温度.眼泪.对这一小时四十分钟来说.还是最重要.
记得我总和妈妈吵架,妈妈每次都气急败坏的说以后你怎么嫁的出去,谁能忍受你啊。
我说,不就是你吗?
我不嫁了又怎么样。
真的好想妈妈,那么爱我的人却被我一次又一次的伤害。
上次打电话和妈妈说,我体检的时候血压过低。
没想到妈妈在接下来的一整天翻书,上网,去医院问医生,她整晚都没有睡好。
妈妈给我发了好多短信,说要怎样怎么保护好身体。
我很烦,我说我以后再也不和你说我身体不好了。
你怎么这么烦。
妈妈在电话的那边哭了,她说我想你啊,我怕你过得不好。
妈妈,现在我也真的好想好想你。
我一定会把自己照顾的很好。
你知道吗?
你一直是我前进的动力。
妈妈,我很爱很爱你。
妈妈,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一天你会离开我。
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我该怎么办?
妈妈,我好爱好爱你。
妈妈,一定要好好的。
我也会好好的。
我要你看到我最幸福的时候。
本只是打算隨意的找一部片子看完便睡覺的。
在迅雷高清的首頁上看到了這樣子的介紹“重磅催淚親情片”。
對於這樣的描述總是多半帶著藐視,覺得無非是爲了奪人眼球的宣傳手段。
如果有什麽吸引了我,便是那個孩子。
想到了很久之前同樣是韓國出品,同樣講述著孩子的電影《小王子》《天才寶貝》《極速緋聞》。
至少那些是曾經讓自己也為之一動的,或許這部也可以吧。
它確實做到了,也遠超了我想像。
有人說這片子爛俗。
或許是。
只是在這個愛情片氾濫的年代,這樣一部親情片的存在讓我覺得萬分可貴,終將我感動。
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竟有點不知道感動到底是何物了。
也許是從外婆的過世開始,看著身邊的老人一位接著一位的去世,從開始的痛苦到最後竟然不會流淚了。
也許是從寢室的人將“也不想想當初你生病是誰陪你去醫院的”來作為要挾自己的籌碼的時候。
也許是在開始追趕不上愛情和友情的腳步時 於是漸漸的開始相信這個世界的冷情,於是覺得或許有一天你所對我的好總是要索要代價的,於是竟有點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麽是可信的。
然而這個世界上有兩個人卻像是例外的。
一直以來是你惡言相向了也罷,是你無所付出了也無所謂。
總是在背後一直默默的支持著你。
習慣或許是個可怕的東西。
習慣了回家總是會見到父母;習慣了老媽總是會燒好吃的菜肴等著你回家;習慣了有時候沒大沒小的和老爸頂撞上幾句;習慣了大半夜的時候喊餓,老爸就會去買夜宵或者做夜宵;習慣了父母總是會給每個月的生活費…… 可是真的真的如果有這麼一天,他們不在了要怎麼辦?
從來不記得帶傘的小女孩記得帶傘了,那是電影的最後一幕。
我不知道你看著天空是否想說,媽媽,你看我會自己照顧好自己的。
還記得好久以前看過的一句話,它說這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爲了想要在一起而存在,唯獨親情除外。
你們一次次將我放手在外,縱使心裡千般擔憂卻只是爲了我可以早一日能夠獨當一面。
小時候總是不明白,爲什麽做錯了事,父母總是站在對方的陣營里爾不幫著自己。
明明就不都是自己的錯,爲什麽偏要怪自己。
明明自己這麼對他們做的時候他們也沒說什麽。
就好像小女孩的潔癖。
誰會不介意這樣的你?
媽媽。
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這樣子的人會如你這般來如此愛著我。
對著情人說“我愛你”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可是對著父母即使真的深藏千般愛戀,這樣子的話卻是怎麼也說不出來。
我們總是選擇那些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來做掩瞞。
母親說:她還不知道。
孩子說:舅媽要保密,不能讓媽媽知道,她已經活的很辛苦了。
再多呆一會也好,再多看一眼也好,再多睡一會也好,只是多睡了一會而已。
爲什麽偏要來打擾。
還沒有一起去多看一場電影;還沒有一起去更遠的地方旅行;還沒有一起把所有的遊戲機玩完呢;還沒有讓你看著我身著你親手設計的婚紗呢…… 我知道這話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都是說不出來的。
But ,totally with my whole heart daddy&mommy ,i love you!
亲情永远是软肋-《婚纱》把我真真切切感动了。
剧情很普通,惯用的韩式催泪弹。
可是抵挡不住的有流泪的冲动,因为是亲情,不能亵渎。
一个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有时候爱情可以说它是庸俗说它是虚假,可是亲情不可以。
一本书上看到过全世界妈妈的发音几乎都是一样的。
我想那是因为全世界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清明没有回家,此刻却很想回去。
乍看之下,《婚纱》这个片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爱情。
这部影片确实是讲“爱”与“情”的,但并非男女之间,而是母女之间。
这部影片的情节不算新颖:单身妈妈得了绝症,相依为命的小女儿经过蜕变、成长,懂事了很多。
但如果就这样落入窠臼,这部片子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关键在于,它把真情诉诸于细节,使人不禁落泪。
看影片的时候,你会有这样一种感觉——熟悉。
而种种细节又因为前后对比更为明显。
影片的开场,是一场淅沥的秋雨。
玻璃窗里,女主人公——婚纱设计师高芸,正在认真地画着一张设计图,脸上洒着一层淡淡的幸福。
高芸正在工作,蓦地,她的搭档——婚纱店店主美金子,匆忙跑来告诉她有一个客户婚纱拿错了急着去换。
高芸急忙下楼,而手机也在此刻响起——女儿(小珞)忘了带伞,需要她去接。
高芸把车开进校园,在小珞站的教学楼前停下。
她招手让小珞自己跑到车里,小珞怕会淋湿自己,站在原地不动。
高芸只好披上衣服,下车带小珞上车。
衣服下,小珞笑了。
车上,高芸用宠溺的口吻轻轻地抱怨:“早上明明已经告诉你,有80%的可能会下雨,怎么不带伞啊?
”小珞一脸别扭,淡淡道:“早上又没有下雨。
”高芸无奈。
这样的画面,是不是很熟悉?
某天的某个时刻,也许我们也曾给某人惹了这样不大不小“麻烦”,他们也曾经这样跟我们抱怨过,又被我们很“理不直气也壮”地反驳回去。
然后我们得意地笑着,幸福着。
而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
像是生气,可为什么嘴角还是微微上翘着?
那时的我们,注意到了吗?
之后,故事真正地展开了。
可以说,整个故事,共有两条线索:小珞和高芸。
她们各自活动,故事便逐渐变得完满起来。
故事,并没有从高芸得知自己患病讲起。
似乎由始至终,高芸都是知道自己的病情的。
初看会有些摸不着头脑,但看第二遍的时候就会发现,剧中早就埋下了伏笔,譬如:她早早地开始为小珞设计婚纱,一进她哥哥家就直奔厕所(应该是去吐了),打算为哥哥买辆新车,满足小珞的愿望给她买了很多种游戏机,因为打游戏时小珞的一句“电视机太小了”就买了新电视,熬夜学做寿司,帮小珞请假带她去郊游……在高芸妈妈忌日那天,她晕倒了。
兄嫂送她到医院。
医生的一句“现在的情况很危险,不太乐观,建议住院治疗”,使所有人都了解了真相。
在回去的路上,她只说了两句话。
一句是“对不起,哥哥,我总是让你这么累。
”另一句是“小珞不知道。
”然后,她就哽咽着再也说不出什么了。
整个影片中,最引人注目叶最为感人的,是她们的两次争吵。
第一次争吵,是因为小珞的洁癖——她不和别人一起吃东西,还因此和班里的同学发生冲突,高芸被老师叫到了学校。
回到家后,高芸并没有批评小珞,只是问她为什么不跟小朋友们一起吃东西。
后来说到小珞以后也要有社会生活,妈妈不可能照顾她到变成老婆婆。
小珞突然说:“没有妈妈的照顾我也可以自己一个人生活!
”高芸的眼眶红红的,咬了下嘴唇,忍着泪水和愤怒,问:“你知道什么是自己一个人生活吗?
”小珞回答的倒也干脆:“我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写作业,等不到妈妈我就一个人睡觉,我一直都是一个人。
我怎么不能一个人过?
”高芸一时语塞,委屈的泪水积在眼眶里,说:“那是,那是因为我比较忙啊。
”小珞继续回嘴:“那你就继续忙啊。
没有妈妈我也可以继续做得很好,你不用伤脑筋的。
”这句话深深地刺伤了高芸,她再也忍不住了,朝小珞吼道:“我怎么能不伤脑筋?
小珞有想买的东西……”小珞也不示弱:“我有想买的东西去找舅妈就好了,比起妈妈,舅妈对我好多了!
直接问为什么吵架就好了,干嘛这样啊?
”高芸撂下一句“那你去跟你舅妈过好了”,就冲进卧室里了。
这样的“苦口婆心”,会不会有些耳熟?
似乎有一些些烦,有一些些罗嗦,还有那么点不近人情。
而这样的“自以为是”,哪个小孩子没有过?
我们这一代人,小的时候,父母基本都是要上班的,而家里又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我们自以为比别人更早地明白了“自己一个人”的含义。
我们觉得自己可以一个人,却从未真正体味到“自己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小时候,我们常常认为很多人都比父母“好”,因为那些人只对我们好,而从不对我们发火。
我们就那么“童言无忌”地说着:“某某比我妈妈好,某某比我爸爸好……”每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有谁注意过父母眼中一闪而逝的失落?
我们凭什么这样“肆无忌惮”?
只因为我们知道他们是世界上唯一不会真正“离开”我们的人吗?
卧室里,高芸并没有在生小珞的气,她捂着自己的嘴,一再责备自己“该对她再好一点的……”“应该做得好一点的……”她捂着胸口,却揉不散心里的剧痛,泪,终于夺眶而出。
她只是在不断地责备自己,像个受伤的孩子。
可是,她很快把泪抹掉,因为小珞还在外面啊,怎么可以让她一个人在外面?
毕竟,她还是个孩子啊……高芸从房间里走出,小珞还在写作业,。
她没有回头,只是自言自语似的说:“妈妈,对不起。
变老婆婆前都跟妈妈一起过。
”应该微笑还是落泪呢?
每当我惹父母生气,看着他们转身离开的背影,我总会在心里担心他们进屋后会怎样数落我、怎样对我失望,甚至担心他们会不会因此从此不喜欢我。
可是,听到高芸那句“该对她再好一点的……应该做得好一点的……”的时候,我明白,我错了。
是啊,这,就是父母啊——不管我们怎样伤害他们,他们总会觉得是自己错得多些。
渐渐地,心,也像高芸的眉似的,紧紧皱在了一起。
但小珞很聪明,与她朝夕相处的妈妈的变化,她怎么会毫无感知?
她的猜想,在舅妈那里得到了证实。
她请舅妈帮她保密,自己也装作完全没有发觉的样子。
可是屏幕外的我们,会发现小珞变得乖了好多:她学着自己梳头,然后去上学;她主动陪妈妈加班,就算很困了也不自己回家;她自己提出翘课跟妈妈呆在家玩一天,还答应代妈妈挨老师的骂……可是,“懂事”的背后总是太多的辛酸:在走出家,关上门之后,她低声呜咽,怕让妈妈听见,却又无法压抑那种悲伤;妈妈劝她去睡觉,她不小心把心里话说了出来,“不要,闭上眼睛,就看不到妈妈了”;和妈妈玩得累了,在沙发上睡了,梦中发现妈妈不见了而惊醒,发现妈妈就在身后安静地睡着,她小心翼翼地检查妈妈是否还有呼吸……这样的“乖巧”,着实令人心疼。
可日子似乎总没有这么平静。
小珞和妈妈又发生了冲突,原因,依然是小珞的洁癖问题。
这次,小珞和民宇哥哥(小珞舅舅家的儿子)吵了起来。
高芸问小珞知不知道错。
小珞说她没有错。
高芸急了,说:“你要一直这样吗?
谁能容忍你这些?
谁?!
”小珞先是沉默,片刻后,说:“妈妈!
”高芸一愣。
小珞接着说:“妈妈活久一点,容忍我这一切不就好了?
单车、游戏机,这些有什么用?
全都不要了!
没有了给我买这些的妈妈,不要,我不要!
我就只有妈妈了,现在就已经开始想念妈妈了。
妈妈,不要死,和我一起过。
”高芸把小珞搂入怀中,不断跟她道歉。
两个人都哭成了泪人。
我们,似乎很少想过:谁能容忍我们所以的坏脾气?
谁能原谅我们每一次的任性?
谁能忽视我们一切的不完美?
除了父母,还有谁?
那句“妈妈活久一点,容忍我这一切不就好了?
”多么理所应当,却说得人眼圈红红的。
不知道现在的小珞有没有在后悔:后悔当初自己怕被雨淋,虽然是很短的路,也非要让妈妈冒雨下车来接自己;后悔当初妈妈要跟自己亲亲的时候,嫌妈妈腻;后悔妈妈问自己,妈妈和游戏机谁更好的时候,不假思索地说“游戏机好”;后悔,从没对妈妈说过那一句“我爱你”……不知道现在看影片的其他人有没有像我一样后悔:后悔当初对父母的忽视,后悔自己一直以来的自己为是,后悔从未真正地像他们疼爱我们那样地疼爱他们,哪怕是一天……高芸还是住院了,小珞每天去陪她。
有天晚上,高芸听到了这样一段广播:“下面是张晓珞小朋友寄来的明信片:我亲爱的妈妈,能做妈妈的女儿我真的很开心。
虽然不会做饭,每天因为工作都没能好好地陪我玩,但我还是最爱妈妈。
你是知道的吧,妈妈?
妈妈,你很痛吗?
妈妈,我能替你痛就好了。
妈妈,我会乖乖洗碗、打扫,也会做饭给你吃,妈妈就这样躺着就行了,妈妈和我永远在一起好吗?
妈妈,非常非常,最爱你。
”高芸看着怀里已经睡着的小珞,轻轻说着:“小珞啊,小珞是上天给妈妈的礼物,妈妈也是小珞的礼物吗?
我爱你,小珞。
”她在小珞的额头轻轻吻了一下,一滴泪滑落。
紧紧地搂着小珞,高芸也睡着了,再没有醒来。
就这样,妈妈离开了。
小珞,真的变成“一个人”了。
似乎是自己给自己下的“诅咒”,它变作现实。
但结果却不仅仅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写作业,一个人睡觉”。
当你没有一个人可以等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一种绝望?
可是,小珞远比我们想象中坚强。
影片的结尾处,又一个下雨天,又是一群小学生拥挤着走出校园,又是那个走在最后的小女孩,可是这次,她缓缓从书包里抽出了一把伞,撑着走进了雨里。
一步一步,平缓而坚定。
小珞的脸上带着微笑,很美好。
静静地影片结束了,却留给人无限思量。
几乎每个人都会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而且,不是一点点。
看完这部影片,我很想对父母说那句:“非常非常,最爱你。
”静静地,深深地。
看第一遍的时候,是在阶梯教室上一百多号人的大课。
为了忍着不哭,喉咙涨得像烧灼一样的疼。
看第二遍是当天晚上,爬上舍友的上铺和她靠在一起看。
晓珞说,:妈妈,对不起。
在变成老婆婆前,都和妈妈一起过。
之后,我们同时伸出手对对方说,给我抽一张纸。
这本是一个脉络非常简单的故事。
就像简介里轻描淡写的那样,身患绝症的妈妈决心重新照顾前些年疏于照顾的女儿,女儿在得知妈妈的病情之后,也同样尽最大的努力来完成妈妈所有的梦想。
这真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
她们只不过是,把每天都当成末日来相爱了。
繁忙过头的婚纱设计师,在得知自己的病情之后,终于决定停下来好好善待女儿。
晓珞却因为太久的忽视已经习惯独立了。
春游的话,只要早上去外带紫菜包饭和水果就好了。
跟一个同学吵架的话,那就跟所有同学绝交就好了。
饿了的话,只要去舅母家吃饭就好了。
困了就一个人睡觉好了。
至于怕不怕黑要不要听故事,这些都不重要了。
却还是在得知妈妈病情的隔天早晨,在自己梳好头发背书包关上门之后,坚强地哭了。
而我记得更为深刻的是,妈妈关上门后捂着嘴说:应该再对她好一点的。
她说这些话的时候,眉间的皱褶和颈部的骨脉,都清晰可见。
那些觉得这一幕毫无情感起伏的人,我不知道你们在看这里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在你和自己的妈妈大声争吵,妈妈盛怒之下摔门走进自己的房间后,原来她不是再也不想看见你,她只是自责了。
原来她在一气之下动手扇了你一巴掌,原来她高声说要打断你的腿,原来在她凶狠无比的表情后面,早就已经千千万万遍地,向你低声认错了。
:我不该动手打你的。
:我不该大声责骂你的。
:我本应该,对你再好一点的。
原来,她一直是这样认为的。
可我们在那扇门外面,却千方百计地想象着长大的自己要如何恨她。
熬了一夜做好的紫菜包饭,下了雨也一定要去天晴的海边郊游。
晓珞生日那天晚上,她们一起去学踩单车。
:这么疼你的人是谁阿。
:妈妈。
:张晓珞是谁的女儿阿。
:妈妈。
零零总总,也都是我们母亲为我们做过的事。
我们的妈妈还健在,依然每天在容忍我们那些旁人不能容忍的坏脾气。
晓珞在病床上醒来的那天早上,一直到字幕出现片尾曲响起。
我终于回过神来,觉得特别庆幸。
子欲养而亲不在。
别等到这样才后悔。
四星给金香奇小朋友
哭到眼肿。
我说妈妈怎么这么眼熟呢,on air的女作家呀。小女孩的话很感动,嗯。我只愿天下的父母喜乐安康,一生幸福。
摧泪弹一枚,可爱懂事的包子脸小女孩演技了得
是感动了。可是情节处理得有点过了吧?想了想,还是2星。
说实话,如果是其他国家拍的,有可能会被感动到
脉脉
又死一个...咦,我为什么要说又.
韩国催泪电影,由《人狗奇缘》小童星金香奇主演,可惜本人观影过程中竟没流一滴泪~~小女孩长大了一些也没有原来可爱了,汗~~
萌妞!
可能是我对棒子的偏见,为什么一点感觉都没有。
我去。好烂的剧情。。。
x
最后那个张晓珞挣扎着不让医生进病房的情节,倒的确是蛮叫人动容的。
记不清这是第几部冲着高分下了却没办法逼自己坚持到结尾的韩国电影了,真是再也不想看韩国片了,分再高也无所谓了
明明是很好的电影,不能因为是韩国人拍出来的就存在偏见,内个影志就是个大傻逼
婚纱啊婚纱!~
什么呀,一看到癌症,我就看不下去了,在加上小女孩太倔,不是我喜欢的菜。
好想妈妈,哎。。。。以后我也要有个贴心宝贝女儿。
哭到泪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