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见到乔治克鲁尼本人是在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
他来宣传新片,红毯这头的签名展板旁全体工作人员各就各位,只等他西装革履,风流倜傥的走过来,接过笔画上“G.C”缩写,多一个字都不舍得。
我看见他手上还缠着绷带,据说是前几天带着意大利新女友飙车受了点轻伤。
瞧瞧,还是那副迷死人不偿命的老浪子派头。
没想到只一年他就老成这样了。
英俊依旧是英俊,但熟悉的面孔上不见了英武之气,被一种深深的疲倦感笼罩着。
在新片《美国人》里,乔治克鲁尼扮演一名孤独的杀手,一场意外的伏击之后,他决定远走意大利,蒙老东家照顾,躲到了罗马城东部的一个山区小村落里,与陌生的神父喝酒,和同一个妓女做爱,归隐江湖。
与其说是杀手,更准确来说他是一名手工枪械制造师。
在意大利小镇的日子里,老东家介绍他做最后一单生意,为一位金发女杀手打造特定的武器。
影片的第二部分很缓慢,慢到美国影评人借用了经典的评价“如同在等待画干一样什么也没有发生”对此嗤之以鼻。
其实如果你画过画,就会知道在等待画干的过程中,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发生。
时间慢慢带走颜料中的水分,光线中所有的色彩在纸上一点一点晕染开去,顺着各自的笔画脉路,最终停留下来,叠深。
其间自有一番流动。
当然,这种流动需要最安静的眼睛。
我特别喜欢看手艺人做活,那种从无到有的变化本身就是意义。
大量的长镜头下,孤独的机械师行走在山野里,从汽车修理厂搜集有用的零件,再和着小镇的钟声一下下打磨,最终成就出一个完美的消音器,比起传统好莱乌火爆杀手的扮酷镜头,这是另一种迷人。
我觉得乔治克鲁尼在《美国人》里的角色比起之前的《在云端》似乎更切合他的内心感受。
现在当红的是什么帅哥?
脸色苍白的忧郁处男吸血鬼,一身腱子肉油光水滑的狼人,刚满十五岁的娃娃音正太歌手也萌得人死去活来。
不管老乔甘不甘愿,这男色江湖,迟早是年轻人的了。
就像影片中一直不会用手机,只会用投币电话的枪械师傅,就算他今天不死,明天还接得到下一桩生意吗?
自古良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乔治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开车奔向与自己心爱的女人约定地点。
他成功的干掉了所有仇家,一路飞奔而去,一直顶着一股气在。
突然觉得有些不对,一摸肚子,满手是血,到底自己还是中弹了。
他猛的捶了方向盘一拳,满是懊恼之情。
不是忧伤,不是痛苦,而是那种“只差一步”的懊恼,他疲倦的脸在银幕上不断放大,比以前任何一个特写都要真实。
片子拍得挺美,但是,我不喜欢那种救赎的感觉。
一个连朋友都能下手的人,应该算是一个恶人了。
恶人爱上一个妓女。
妓女也有美好的一面,神父也有其不堪的一面。
恶人最终因为发现了真爱而得到“救赎“了。
宗教符号很明显,但我不喜欢这种救赎,也或者是我已经看倦了这种救赎。
意大利的小镇真的很美,古老的石板街,友好的人,Di dove sei?
《美国人》我看了两遍真的很喜欢,首先影片的画面很唯美,意大利小镇风景如画,影片的对话不多几乎用镜头和演员的肢体动作来演示故事人物的心里活动。
我们一提起专业人士脑子里就浮现出例如:外科医生、建筑设计师等等让人尊敬的职业,而电影的主人公也是个专业人士,他是个枪械师,专门为杀手量身定做杀人工具的。
他这一职业要求他孤身一人,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缺乏人与人感情的维系,晚上陷入恐惧、血腥的回忆中,他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但在最后一个订单他还是出事了!
影片中那个牧师还是很有意思的,他是男主人公的灵魂救赎者,他一语断定杰克生活在地狱中,他好像说:“我有一颗爱自己孩子听从主的心,你有什么?
”这一叩问击中了杰克的命门。
这是一部需要细细品味的好电影,看后很有回味。
简介:瑞典失利后,杰克来到意大利阿布鲁左山区的某个小镇,准备结束职业杀手的生涯,希望可以开始一种相对简单和安全的生活。
他的老板表示,他需要先完成最 后一项任务:为女杀手玛蒂尔德组装一支专用步枪。
沉默的杰克(爱德华)很快引起了当地神父拜内戴托的注意,两人偶尔一起喝喝酒聊聊天。
杰克还结识了漂亮 的妓女克莱拉。
喜欢:偏远湖滨燃着壁炉的小木屋;那个长睫毛不爱说话不爱笑的男人;他毫不犹豫地枪杀前一夜还与之肌肤相亲的女人;喜欢他在黑暗里开车,渐渐看到隧道尽头的 光,决定结束必须睁着一只眼睛睡觉的危险生活;喜欢女杀手让他向她身边射击时,他沉默地接过枪,然后射击,那份自信和沉着,他们相互的提防和试探,以及彼 此之间短暂的信任和欣赏;喜欢他和当地牧师的某些关于历史过往和宗教信仰的简短对话;喜欢那似乎停留在中世纪般的古朴小镇,那些弯弯曲曲的青石块铺成的小 巷;喜欢他的表情和眼神,运动时,看人时,组枪时,射击时,做爱时,那份投入,专注,耐心,精确,暗涌;喜欢他懂得怎么享受一瓶红酒,愿意花时间看一本关 于蝴蝶的书,欣赏大自然的单纯美好。
不喜欢: 以为他在丢手机的时候就觉察到他的老伴要除掉他,影片后来证明他并不知道;他在深夜追杀瑞典杀手时制造出那么多噪音,某个当地人巧合地中弹死了,那么一个小 镇,竟然没有警察追查是否和这来路不明的美国人有关?
不仅如此,他竟然还能去拜访妓女,悠闲地看报喝咖啡,出去野餐和浪漫晚餐;不喜欢他因为误会在车里和 克莱拉争吵,因为这时候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冷酷果断决绝的杀手;也不喜欢中弹后的他不顾一切开车去找克莱拉;不喜欢女杀手的失误,作为专业人士,怎么会笨到用一个杀手制造的枪来杀这个杀手。
看到女杀手的脸被炸掉半边躺在地 上奄奄一息时,心想:那么出众的面孔和身材,那么好的枪法,那么年轻自信,她很快就会成为一具尸体,然后和其他尸体一样腐蚀,消失。
肉体的幻性和生命的脆 弱。
又想,为什么他对女杀手这么决绝却对妓女克莱拉那么温柔:是因为他在女杀手身上看到了想逃离的曾经的自己?
还是多数男人都更偏爱简单的女人,因为她们不带来挑战或威胁?
影片中,他被两个女人称为蝴蝶先生。
我觉得,不是因为他是所谓喜欢蝴蝶的摄影师,而是因为他像那面临灭绝的美丽蝴蝶,代表一种男人,一种现象,一种精神。
影像色调黯淡优美,音乐配得恰到好处,除了某些情节不符合逻辑外,整个影片寂寞,安静而美丽,值得一看。
蝴蝶先生,你好。
想成为那个我们心里想的人。
想离开过去。
想一走了之。
只是只差一步,就是天堂。
又到了写年终总结的冬季了。
推荐一位杀手的年终总结电影《A Very Private Gentleman》顺便谈谈职业宿命。
跟杀手最像的职业是记者。
1.浪费在准备上的时间,特别多。
2.成功都是一枪,失之毫厘,天堂地狱。
3.放下枪,就底死。
一年12个月,一个月出一篇尽心准备的特稿,也就12篇。
这12篇中,能对行业企业、焦点事件、特定人物产生深刻影响的,最多一篇。
这跟一个记者的采访、写作能力无关。
跟机遇相关。
好机遇,在关键的时刻,得到关键的消息,并第一个写出动人心弦的文章,这个太需要运气了。
跟你争新闻的,是十万个自媒体人、一万名记者、1000家官媒、100个超级网红、10个局内人,1个当事人。
比如,华为,最劲爆的新闻是任正非的内部讲话,而讲话人任正非自己主动爆料了,留给记者的活儿,就剩下改标题了。
So,一个记者的年终总结,不应该先列自己最优秀的文章、获奖的文章。
而是用数据算计自己:1.全年写稿多少篇?
平均一个月多少?
2.全年非工作日写稿多少篇?
3.全年单日写稿最多是几篇?
那一天?
4.全年真正的一对一采访,几篇?
5.全年通过公关公司写稿多少篇?
6.全年主动采访写稿多少篇?
7.全年工资总收入,税后多少钱?
8.用你的全年税后工资总收入,除以,全年主动采访的稿件篇数,发现每篇主动原创的成本是10000元以上的,你就知道,自己为什么还是Nothing和Nobody。
乔治·克鲁尼,在2010年自己49岁,出演了一位想退休的杀手。
他的头发灰白,肌肉健硕,目光坚定,床上勇猛。
作为世界级的杀手,他在电影里一共只开枪杀了2个人,一个是他的前女友,另一个是他的恶老板。
都不是为了钱,杀前女友是自私,为了自己的安全。
杀恶老板是自救,为了自己的爱情。
这部电影简单地描述了一个宿命:作为一名美国人,你放下枪,注定就是死。
不管,你是杀手,还是平民。
2021年注定还是新闻风起云涌的一年。
美国人不会放下枪的。
备注:《美国人》 The American (2010) 本片根据马丁·布斯的小说《一位非常低调的绅士》改编
豆瓣取消了讨论区,只能借这里八卦一下了。
如果结尾改成老尼重伤下车,被湖边大妹子一枪爆头,档次会不会立马再上一层捏?
他踩着油门一路飞奔,想尽快赶到和她约定的小河边,只是腹部的剧痛不可遏制。
他伸手摸了一下,看到了满手的猩红。
他气恼地砸了几下方向盘,想要驱赶疼痛感,集中注意力开车。
车子拐入路边的小径,两边的景色缓缓地向后退去,他看到了站在小河边的身影,阳光穿过枝叶笼罩在她身上,宛如圣洁的处子。
他伸出右手想要抓住她,却只触碰到冰冷的玻璃。
终于能看到她转过来的面容,疼痛再也无法支撑,手一松头狠狠地砸在了方向盘上,他听到了汽车发出来的不合时宜的喇叭声,还有她焦急的呼喊着他的名字“Eduardo”,淙淙的流水声,远处传来的鸟鸣,只是眼前世界一片漆黑。
其实他的名字不是Eduardo,甚至也不叫Jack。
他不是L’americano,他是American。
来自远方的杀手。
就像每个想要隐退的杀手一样,他为了躲避仇杀,从冰天雪地的瑞典来到了阳光普照的意大利阿布鲁佐山区的一个小镇上。
这里只有灰白色的石头房子,沿着地势层层堆叠上去,最高处是教堂的钟楼,每到准点悠扬的钟声都会传遍小镇的每个角落。
城里是七弯八曲由碎石铺就的小径,无数的孔洞与岔路,你永远不知道前面一个拐角会不会突然有人突然冒出来。
他的房间整洁而单调,除了必要的床铺和工作台之外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从窗口望出去就是通往小镇的马路,用望远镜就可以把每辆车看得一清二楚。
他每天做的事情只有两件,锻炼身体和去一家叫做“Del Monte”的餐馆喝一杯咖啡。
或许可以再加上一件——半夜从噩梦中惊醒。
虽然偶尔也会被热情的神父拉去做客,但他知道他不属于这里,他只是一个过客。
平静的隐居生活也许会这样继续下去,直到他接了“教皇”Papo给他的一单生意,为别人组枪。
他不单是沉重冷静的杀手,还是技艺精湛的枪械师,只是他这双布满老茧的手只适合用来杀人,对于自动售卖机这类机器却无可奈何,他常常自嘲“I’m not good at machine”。
他兢兢业业地为女杀手组装了一把精准的狙击枪,一把可以在5秒内射杀150米范围内任何猎物的凶器。
但是危险也随之而来,拐角的阴影处有人徘徊,身后响起了不明的脚步声,他越来越频繁地从噩梦中惊醒,只能去妓院排解压力。
像每个俗套的故事一样,他在那里认识了一个名叫Clara的风尘女,他每次去妓院只睡她一个人。
直到有一天,她邀请他见面,在一个不同以往的地方,一个适合约会的地方。
他发现了她藏在手袋里的小手枪,几乎以为她是和那些追踪而来的杀手一路的,在剑拔弩张的河边野餐,他几乎要痛下杀手,后来却证明她只是为了防范那些专门盯上妓女的变态杀手。
他终于确定了他单调的人生里掺进了别的颜色,一抹爱情的亮色。
于是他告诉Papo,这是他最后一单任务了。
就像每个想要退出江湖的杀手一样,他也给自己下了诛杀令。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除非人不在了。
在游行的街道上,他找到了她,他告诉她,他要带她一起走。
从此亡命江湖吧,只有身边有人可以依靠。
在他们紧紧相拥的时候,他听到了远处响起的枪声。
但是没有人倒下,他没有,她也没有,身边一切如常,游戏的队伍依旧熙熙攘攘,人们恍然不察。
只有一个身影从远处的屋顶滚落下来。
也许他最终会死在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枪之下,就像古代那些刀匠穷尽毕世之功打造出一把绝世好刀之后,自己却成为刀刃上的第一个牺牲品一样。
也许这是荣耀,但却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于是他在枪具上做了点手脚,再交给女杀手。
封堵了的枪腔,使得水银弹从反向射了出来,一枪爆头。
他想知道是谁要杀他,就让她拿了钱先走,去河边等他。
奄奄一息的女杀手说出了幕后人的名字,也许他早已猜到,只需要一声枪响来证明。
他对着匆匆赶来的神父说了一句:“I’m sorry,Father。
”谢谢一直以来对这个异乡人的款待,也抱歉为这个宁静的小镇带来的杀戮。
现在到了落幕的时候。
曲径小道其实很适合伏击,他听到了身后开枪的声音,但对方老了,没有在第一枪把对手杀掉,就在两个顶级杀手的对决中宣告了自己的死刑。
他转身开火,一枪额心,一枪心脏,枪枪致命。
他蹒跚着走向自己的车子,想要去到和她约定的地方,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支撑到那个时候,但是他必须去。
也许在黑暗中,他会想他在神父的餐桌上说过的那句话:“I don’t think God is very interested in me,Father。
”主爱世人,但每个杀手必将死于非命。
因为生活即是修罗场。
那里不是上帝的领地,那里是撒旦的辖区。
You could not doubt the existence of hell,you live in it。
It is place without love。
题后:很多人批评这部片子节奏太慢不够激烈,也许他们都是抱着看一部火爆刺激的杀手动作片的期待去看的,我承认我一开始也以为是的,但是看了之后发现这种缓慢地讲述一个杀手的故事也是我所喜欢的,而且比较适合一个人在深夜静静地品味。
一个冷血杀手透露出的人情味,也许更能打动人心。
意大利中部的山区见得不多,在这部片子里别有一番韵味,导演给了很多远景来展现小镇以及周边景观的原貌,虽不壮丽魁伟,但也有一种古老的宁静,就像那个建在山腰上的小镇,似乎就是从中世纪的画里拓出来一样,安详而平静,落满了历史的尘埃。
Geoge Clooney在片里的演技中规中矩,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张力,可能这也是受限于角色——一个沉默寡言的杀手,只是这种话不多的角色对于他来说真的不多见,没有了一贯的聒噪,这个大叔也还是迷人的大叔。
至于剧情,又是一个杀手想要隐退江湖的故事,可能看起来真的比较俗套,而且这个题材香港电影已经用得比较多,所以大家都很熟悉。
失望是难免的,只不过慵懒的背景音乐再加上意大利山景,再加上一个杀手,就是我喜欢的调调。
故事太老了,退休杀手被追杀反最后一面见情人什么的大概和克鲁尼这个演员也有点关系?
节奏好慢,和之前看的索拉利斯一样,不过还好的是每隔一会儿就有点点刺激的桥段可以让你继续看下去最后对枪竟然又猜中了他已经中枪了,果然手枪威力小么,中枪身体动都不动的不过气氛很不错,选在意大利小镇,和之前看的杀手没有假期蛮像的。
不过因为之前有在翻译刺客信条2的地点简介,对意大利相对熟悉一点。
配乐,选景什么的都蛮好,如果有个好剧情就好了。
长一点的手枪是M9,当然在意大利的话其实应该是92F,意大利著名枪械公司伯莱塔出品,和美国版的M9一起出现在无数电影中,两年前就看腻了……短手枪大概是华瑟PPK,经典间谍用手枪,特别的设计是外表很光滑,从衣兜里出枪很快不会挂到织物步枪是M14,改自美军二战时的加兰德M1,说实在没有所谓的“冲锋枪的射速”,不过相对于栓动步枪,在一百来米的距离上这把半自动步枪算是精确度和射速的一个比较好的平衡了。
越战时装备较多,被证明不适合战场,其改进型M21现在美军中仍小规模装备,做为精确射手(枪法高过普通士兵但没狙击手那么专业)的配备武器
若是我选,结局可以用两种1,克鲁尼来到了河边却发现女人不在等他,然后落幕2,克鲁尼在路上就死去了,片子最后的镜头给在河边焦急等待的女人虽说这两种结局都比较悲剧但我觉得也比这坑爹的什么都不交待强又不是悬疑片,要么就大团圆要么就悲剧何必弄得好端端的故事却没有一个结局呢?
不过薇奥兰特·普拉西多的身材确实完美得无话可说,克鲁尼这老家伙这次便宜占大了
连看两晚都接连昏睡过去了
除了美女没有一点看点
就是需要這樣的縝密,細緻,流暢,美,留白;令我可以完全同感於電影構建的世界 構建的人 具備的情感。.. 待女友轉身後才一槍斃命 & 大量的精准沉穩造槍細節:某種強制性的冷酷,於我是太有魅力。
如果不是G.C 一颗星都不会给你 风景?算屁!
内敛到极致了,全篇渗透这种此外不堪行的味道,他问神父你想过除了神父之外的还可能做什么吗...
不知所云的烂片
有点像杀手没有假期,可都差那么一点……
乔治克鲁尼真不像个杀手,他演的最到位的角色就是那个带着欧米茄腕表的家伙
剧情一般,风格喜欢。
啥玩艺?关键地方PPS都censor掉了。。。没劲。。。
抱着一种观影期望看此片果然是错误至极的。有点莱昂内调调、有点克鲁尼风格的超级安静闷片。
这个欧洲还是要亲身去一次才能感觉到那种气氛 安静闲适 大学毕业就要去一次!!!
头号苦逼绅士代言人乔治克鲁尼
可以带祖母去看这部意大利风景片,比谁先睡着
最最老套的杀手归隐故事,可是拍得有遗风。克鲁尼的表演又是堪称教科书,他这样的角能安分地拍这么部片真是好。配乐和风景极棒。五星略高之,但是依旧偏心可喜!
也许杀手就是这样的,这片子赢在细节
为神马所有跟意大利沾边的电影节奏都这么慢。
步調沉緩,情節老套,重點不清。連George Clooney的老態都跑出來了。
剧情主线和杀手没有假期有点类同,克鲁尼老而弥坚,低调果敢,可惜最后死的跟无间道里的傻强似的~
from death to de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