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能有电影能让人哭得呜咽,《麦兜当当伴我心》是其中之一。
在物欲横流的天朝,有理想绝对是件奢侈的事情。
老校长一生的梦想是成为音乐家站在舞台上燃烧自己的艺术生命,但现实把它折磨成了一个逐渐秃顶的老人。
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创办的幼儿园,在其中上学的小朋友们,每一个都是老校长的化身。
他们单纯、可爱、天真,他们的歌声穿透了世俗,直达人心。
但这美妙的歌声最终还是变成了骗子手中赚钱的筹码,金钱在蹂躏艺术。
看完这部不同以往的“麦兜系列”动画,在荒诞和心酸后,我感觉到了巨大的忧愁。
我想到了身边的阿哲、阿翰和代表我自己的阿南。
阿哲想组建个乐队出专辑,阿翰想成为导演拍摄属于自己的电影,阿南则一心想出版自己撰写的书籍成为作家……这些梦想在无数人眼里是天方夜谭,或干脆是当笑话讲都没人听的废话。
在工作、赚钱的生活中,屌丝们最终都变成了只想当高帅富的“无能者”。
梦想最终会化为小轿车、大胸脯和复式房,老校长一代一代培养出的学生们,只有一个意外的成为了音乐家。
其余的不是在当小混混,就是在当服务员、收银员或在街边卖小吃,校长卖糖炒栗子、当苦力、去当看门人,只为了那他最后才知道的意外。
可敬的是校长从不后悔,他心中总会存留着一众小朋友们天籁般的嗓音和投入歌唱时的快乐。
这快乐就像那对结婚的丑男女,两个人不被家属和朋友看好,但一直在爱的路上牵着手。
他们不需要任何人认可,两个人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时刻。
麦兜儿们同样如此,他们将来也会是社会底层的“渣滓”,但他们每到想便便的感动时刻,还是会放声高歌,重新回到奶气的儿时,他们会看到老校长面带笑容的穿着破了洞的背心儿指挥着他们。
愿上天保佑麦兜儿、老校长、阿哲、阿翰和阿南,即便一切理想最后灰飞烟灭,但心中总会留有一个天地,独属于那永远不会松口的硬邦邦的油栗。
2012年7月18日
1.“恩,这样一定可以啦!
” “要是不行呢?
” “回老家……”2.“那是感动呀!
你可能是唱歌唱得太久了,早已忘了内心深处窜来窜去的那份感动!
" 3."弄了这么多事,就像弄出满天星星,闪呀闪呀,闪呀闪呀,却忽然不知道是谁过来一拽,拽掉了插头,一切,又回到黑夜……"4."那颗糖炒栗子我偶尔还会拿出来,转转弄弄,不过弄着弄着,最后不知道弄到哪儿去了……"5.“这是个七彩的世界,这是个晦暗的世界,这是个轻松的世界,这是个硬实的世界,当我们开心、伤心,当我们希望、失望,我们庆幸心里肠里,总有首歌在窜来窜去,让硬邦邦的,不至硬进心肠,让软弱,不至倒塌不起……”6."音乐,尤其是小朋友的歌声,是上天给人间一朵朵初开的鲜花"很久以前记下来的台词了 突然想起来存一波
有个老伯啊,胖乎乎的,秃了顶,不管做什么都不急不忙,没啥爱好,爱好音乐,喜欢教唱歌,他不是校长,是教过我合唱的老伯,据说还是个非同性不恋者。
合唱比赛那天,老伯自费给请了乐队,穿着不合体的西装,激情澎湃的指挥我们,仿佛是人生中重大的一场演出,其实只是普通的学校里的合唱比赛,而我们也没有得第一。
幼儿园的餐食有时是糖炒栗子,因为校长为了幼儿园的经营不得不兼职卖栗子,麦兜说,总是啃不动,老师说在栗子上刻着名字下次再啃,可是下次还是没啃动。
后来的麦兜说,有一天,没啃开的糖炒栗子不见了。
哎,世界就是这样子啦。
校长更老了,头发更少了,他在某个校园里打扫着卫生,又听到天籁般的童声合唱,他透过门缝,看着,听着,流泪着。
每人都有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实现不了,而有的却不见了。
也许有一天,偶尔的推开世界中的某一扇门,你我都会不知道为什么的仍然流泪,也许是急便便,也许是仍然对梦想的依依不舍。
你还会啃糖炒栗子吗?
这一定不是最搞笑的一部麦兜,因为全篇我只有一个笑点,还不是出自麦兜身上,而是关于那个香蕉和香肠的广告。
但这也许是最温情的麦兜,温情却也不是出自麦兜,而是出自执着而坚强的校长。
第一个泪点出现在一对新人结婚的现场。
春田花花合唱团的小朋友们化作伴郎伴娘,虽然一对新人长的很对不起观众,可是伴随着小朋友的歌声,竟也觉得他们幸福无比。
当时就想起了那么多要结婚的同学,别管外人是多么的不看好,坚持下去互相珍惜,终会有结果。
第二个泪点是在著名男中音的葬礼。
他的人生开始于一个落魄的幼稚园,因为那里有执着的热爱音乐的校长。
这样一个在外人眼中无能的校长,却开启了他的音乐之路。
虽然此片是献给音乐老师的,但这可以是所有老师的意义,其实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所以这真的是个神圣的职业。
同学中也有刚刚步入教师行业的,希望你们成为对学生有积极影响的好老师。
最后一个泪点是小朋友成年之后。
也许我们终将没成为父母所期盼的那种人,也许我们只是服务员,只是搬运工,只是推销员,但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我们只能回想起昨日歌曲,“让硬邦邦的世界不至硬进心里,让软弱的心不至倒塌不起。
”麦兜总是能教会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也许在这只迟钝的小猪眼里,世界不过是恒生指数上升一万点,下降两万点,又上升一万点。
在上海的这一个月里,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做什么事情都是赶来赶去,却又貌似碌碌无为。
也许我应该用麦兜的思维来思考,世界还是要回到一个原点。
“大有大路,小有小路,西米有西米露,贝夫人有贝夫人止咳露。
实在不行,就回老家喽。
”“人在风里飘,风要去哪里?
一路在祈祷,一路继续前进。
眼前的道路, 你通向哪里。
失散的我们,会不会再相聚。
”我们庆幸心里肠里,总有首歌在窜来窜去。
那不是急便便,那是感动。
半夜跑到万达CBD买票去看,据说这是最后一部麦兜大电影。
感动,唏嘘,中间无数次觉得真正好笑,但笑得真苦涩呀。
那个骗子大M音乐经纪人的冷笑话幽默方式,跟我好像呀,所以大M每次无聊冷笑话,我都哈哈大笑~~好冷原来,这是一部借着麦兜旗号,以校长为主角,用音乐来承载和纪录人生最纯美与最心碎时刻的电影。
麦兜两位主创这是得多热爱音乐,才能想出这个故事来呀。
整个故事,风格凸显,完整,应该是音乐歌曲最多的麦兜大电影了吧。
歌词整体水准出奇的高,台词也是有趣。
很少看到一部动画电影,如此频繁地让伤感和喜悦互相交叉在一起。
故事从春天花花演唱团组建开始,故事让人进入状态,最后校长那一笔,让人飚泪。
生存,如何生存下去,还要保持着心里对这个万恶世界一份纯真的爱,麦兜妈妈已经做不到了,只剩下麦兜和他的一票同学,当然,还有校长。
童声合唱,几乎每一首都击中了我的心。
成年后的麦兜那段独白,让我想起了那个经典的MV——Krumi。
这电影深深的打动我,因为你我,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曾经的麦兜——没有腰,屁股很大,有点笨,但狠狠地爱着这个世界和老妈。
如果这真的是麦兜大电影最后一部,我觉得不错。
因为,成年麦兜的故事,无论怎么编,我可能也笑不出了。
片中唯一一首词曲都是原创的一首插曲《失恋的地瓜》,歌词贴合看完电影的心情,或许,地瓜就是你我心中的麦兜:- 我看着地瓜从山坡上滚下,地瓜也看着我。
- 我看着过去从脑海里滑下,过去也看着我。
- 我看着我们的肩越来越远,肩膀也不说话。
- 我看着笑容从山那边落下,明天会升起吗。
一点就通,一点半不通呀~
还记得那时进电影院,是陪一个还算小的表妹看的,看的出来,她应该挺喜欢麦兜。
然而到后来,表妹依然看的有滋有味,有时候还会跟着唱起来。
而我…一直在偷偷摸眼泪。
什么呀,要不是表妹还在旁边呢。
说不定我就嚎啕大哭起来了,那时候我就知道了,这也许,并不单纯只是给儿童看的一部电影。
令我印象深的有很多人物。
校长 华仔 麦兜 麦太 陈老师 还有那个什么所谓金牌经纪人。
其实我主要想聊聊校长。
无疑,校长是让我哭的最多的人物。
他有着自己简单执着而又坚定不移的梦想,他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可是,结果却是失败。
他教的一个个学生,长大后也个个成了混混,哪里还有当初那般美好的梦想?
还记得校长那句话“你们都很乖,是校长没用。
”校长明明付出了很多啊,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真是校长没用吗?
不是的。
校长还说“音乐,就是小朋友的歌声,是上天给人间一朵朵初开的鲜花。
”我想说单纯可爱的童声真的能有净化心灵的作用,把那些深埋的心里的感动唤醒。
那小小的所谓不知名的感动在心里窜来窜去,不知不觉眼泪就下来了。
在最后,那个已经头发花白的校长,听着孩子们童真的歌声,又想起自己一个一个的学生。
回到那个问题,校长真的失败了,是没用的吗?
听听这些美好的歌声你就知道了。
在最后我哭的溃不成军,有谁能真正的像校长一样,一直坚守自己的梦想不动摇呢?
校长,无疑是伟大的。
最后,很喜欢结尾这句话-- “这是个七彩的世界,这是个晦暗的世界,这是个轻松的世界,这是个硬实的世界。
正因为这样,到我们长大,当我们开心、伤心,当我们希望、失望,我们庆幸心肠里,总有首歌窜来窜去,窜来窜去窜来窜去……让硬梆梆的,不至硬进心肠,让软弱,不至倒塌不起。
”
昨晚看完电影坐车回家,看到路上的酒吧外墙贴着巨幅海报,一个男人的半身照,照片下面写着,杨**演出,下面用更大的字体写着,刘嘉玲前任男友。
公车开的很快,我看着那个男人露出的九十年代香港的微笑,我想他或许并不希望人们这样介绍他,可是谁知道呢?
电影里麦兜跟它的小伙伴们一直在唱歌,后来他们长大了,做了售票员,做了餐厅前台,做了各种各样的小人物,长大的麦兜穿着西装跟阿May一起唱歌,还是小时候的歌。
陪小孩子来看电影的妈妈们一直在大声说话,讨论的是某个谁又做了某个错事,某个谁今晚来不及参加某个谁的聚会,荧幕里的动画在努力的演着小人物的生活,荧幕外面的我们在更大声的演着自己的日子,剧里剧外都是戏。
除了这部突现的诡异画风,麦兜的风格依旧,我看着校长,麦太,Miss.Chen穿行在香港拥挤市井的住宅区,镜头还会突然晃到bulingbuling的豪华大厦。
麦家碧仍然写这种故事,不靠谱的医生,并不成功的母猪麦太,慢悠悠说着真话的麦兜,小人物经历各种小事情最后终于成为了拥有一份普通工作的小人物,然后你有一种,不知道被谁,反正是被人欺负了的感觉,一个大块头终于在孩子的笑声中流下热泪。
我们也是小人物,我们的日子在我们暗自期望出类拔萃的理想跟实际上平凡庸碌的境遇之间碰撞着,有时候你会感到压抑,可能是因为你心里的超人受到现实不公的待遇,我们总是掌握不好自信和自卑的度,这种东西好像太难了。
我们在说妥协,跟现实妥协,跟情人妥协,跟自己的欲望妥协,因为我们是小人物,我们不是someone,我们只是nobaby。
而麦兜的神奇在于,让我们想跟心里的超人谈一谈,告诉自己小人物的生活也可以很美好。
建筑师并不一定非常伟大,他们会希望城市的楼房都长出脚走到海里被淹没;富妞儿自己家的厕所特别不好找,她还希望能参加幼儿园的合唱团;孩子们唱奇怪的广告歌,希望最后一场演出能用大力。
校长不停换着工作的时候还有费劲搬琴的时候,还有Miss.Chen跟建筑师在海上遇见的时候,虽然他们是被生活欺负着,让我们有一些生气,有一些难过,却仍然还会有一些感动,有一些安慰。
小人物的生活也可以很美好,小人物的生活也一直很努力。
建筑、法律、商业、工程,它们都是高贵的理想,也是维生的必需条件,而浪漫、美、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These are what we stay alive for.而值得庆幸的是,这些都不需要你是个超人才能拥有。
或许你已经有了,这就不是跟生活的妥协,而是生活付给我们的一些勃勃野心之外的东西。
有时候我会觉得这就够了,看着总是懵懂的麦兜用最直白的话表达着自己的感情,然后在长大之后发觉这个世界有时候跟自己手里握着的栗子一样硬邦邦,我们都会难过。
可是我跟麦兜一样相信心里会有一个东西,仍然相信着,相信着,使这个坚硬的世界不至于硬到心里,使软塌塌的心不至于倒地不起。
那个东西可以是音乐,可以是爱,也可以是你决意好心生活下去的力量。
在我们小的时候,大人们嫌某个孩子笨,都会说:你怎么蠢得跟猪一样。
于是,在我看麦兜的时候,我老是有个问题:为什么主角会是一只猪,而这只猪其实是一个小孩。
为什么春田花花动物园的小孩都是小动物,除了他们的家长之外,这个城市的其他人都是和人长的一样。
我不知道有没有其它人像我这样思考过这个问题。
后来我想,这是原作者刻意的一种间隔。
香港仍然是那个香港,它一如此刻的香港一般,原景重现。
只是春田花花搁放着一个成年人心里无法抛弃的情怀。
他改变不了香港,只好凭空造出一个如猪一般的孩子,以及一群动物一般的小孩。
这个猪一样孩子,一直以来都很笨,笨的果然和猪一样。
除了比一般的猪可爱和干净,他没有什么闪光点。
直到这最后一集,他的优点终于呈现了:他的口条与众不同,唱起歌来,花溅泪,鸟惊心。
他的妈妈麦太太咆哮着说:不就是去卖口条吗?
(声明一下,我看的是粤语版)然后她听到了这个口条唱的歌,“小杜鹃,小杜鹃,我们请你唱个歌 ”她拜倒了。
在此前讨好大陆的那篇中国功夫里,矢志不渝培养儿子的麦太太,居然没有想到,猪唱起歌来也是这么好听。
在卡农的歌声里,他轻轻柔柔唱:我愿似一块扣肉,扣住梅菜扣住你手。
梅菜扣肉,一道好吃的粤菜,只有吃过的人,才懂得那份你侬我侬。
这句词太妙,原来因为缺肉吃,才有了那首让人心肝忧伤的卡农吗?
“春风亲吻我像蛋蛋蛋蛋挞,点点春雨降像葡葡葡提子,小青蛙敦敦像炖炖炖炖蛋”,以及仲有最靓滴猪腩肉。
在猪一样的孩子眼里,好吃的就是全世界的理想。
任何感官都可以用食物来描述。
春风像蛋挞,春雨像提子,青蛙是炖蛋,冬天是南瓜。
当他们唱出这样高低起伏的童声时,画面里的人眼泪汪汪,那眼泪也似乎流进了你的心里。
在看这样的影片时,你的内心有一种撕扯。
某一方面的你沉浸其中,悲伤不能自抑。
另一方面的你看到那高楼大厦,理智又立马跳脱出来,噢,扫瑞,这仍然是现实世界。
都市里的童话,没有抽离出那些谎言、虚伪、尔虞我诈、骗局、失望。
小孩子们懂,股市跌了一万点,所以要从大房子搬出来,新房子的卧室还不如原来的一间厕所大,然而也还是比麦兜的家大的多。
小孩子们懂,幼儿园欠债,所以他们要买口条帮校长。
他们唱的很卖力,比任何走场表演的人都卖力。
可是,有谁能真正哭得出来呢?
后座的小孩一直蹦蹦跳跳开心的看着,他的父母没有出声。
我想,他们知道,这不是拍给小孩看的。
这里没有英雄,没有变身,没有魔法,没有奇迹。
幼儿园倒闭,校长回老家当学校清洁工。
小猪小龟小喵都长大了,除了长的不如小时候可爱,其它的还是那样没出息。
从小,别人是精英子弟,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名校。
他们的父母是混日子的成年人,只能送他们到混日子的学校,跟着一个缺心眼的校长以及满头方便面的老师。
别人的励志歌曲是健康养身好孩子,要吃香蕉记得剪指甲。
他们的文教歌曲是车车车车车冲向你老豆(爸爸)。
别人的暑假是马尔代夫毛里求斯,他们的暑假是坐公共BUS就可以到的游乐园。
别人的厕所有分各种各样的站着的做着的按摩的,他们只懂得厕所就是拉屎的地方。
在他们小小的世界里,看到的是大人的各种笑料百出、捉襟见肘,他们对人生也没有什么理想,一碗公仔面,放一点鱼丸。
能想到的最好美梦,也不过是有人请吃龙虾,还有马尔代夫不用飞机就能到。
当他们长大后,他们会发现这香港的林立森林里,他们从来就是最不起眼的一群人吗?
他们会懂得,天差地别,只在咫尺之间吗?
他们会恨,怎么生在这样的家庭,在那样的幼儿园长大吗?
没有长大。
因为谁说他们真的比大人蠢。
有很多人说,导演要拍的是一种港式情怀。
不可否认,它的细节全都扎根于港式生活当中。
然而,港式情怀何以能让那么多听不懂粤语的人为此伤怀感动?
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个喜剧。
直到这最后一集,我才明白:喜剧与悲剧,不过是一念之间。
所谓的悲剧是,活到一定年纪,你看到那云泥天堑,别人的脑瓜比计算机还精明,自己的脑瓜始终就是猪一样。
所谓的悲哀是,活到一定年纪,梦想什么的远不如一块最靓的猪腩肉实在,你始终没机会翻盘。
但是转念一想,做只猪有什么不好。
吃饱喝足,全家不饿死。
再没用,总还是买得起隔壁的菠萝包和鱼丸面。
牙好胃口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不担心股市下跌身价缩水,也不担心港府换届影响家业。
这未尝不是一场喜剧。
年少总还是好的,因为至死不肯相信,就真的没有出头日了。
等到长大才知道,人与人果然是有分别的。
只当是那时,好好安身立命,笑哈哈吃饱喝足过一生。
日本人的宫崎骏里也有情怀,但是总归离不开英雄。
然而谢立文的港式情怀里没有英雄、没有happy ending、没有拯救、没有逆转大翻盘,有的只是脚踏实地、不相信眼泪的香港。
每次我做港铁到香港,一眼望去,谁是大陆人谁是港人,立马即可分辨。
不管衣着光鲜还是普通,安静淡然小声说话不东张西望的一定是HK人。
浮躁高声又目光犹疑漂浮的多半是大陆人。
那些普通人的普通孩子长大了,不管在餐馆端盘子,还是在小区当保安。
他们都不怒不怨。
这才是港式人生。
我听过两个关于香港人的故事。
一个是朋友的亲戚,早年移民去香港,一直在住宅楼里做物业人员。
他喜欢摄影,有闲钱就去买一部心仪的相机。
他的亲戚都在大陆,可是他就是不愿意搬回来,宁愿在香港做一个物业保安。
一个是朋友的朋友,她的男朋友是香港人,她也算有故事的女人,在丽江开过店又出过国,历经半生,搬到深圳郊区吃素礼佛。
男朋友比她小,在香港餐馆里做工,每天早晚从罗湖关口过关上班下班。
如果是我们,恐怕会问,物业保安有什么好做的,餐馆打工辞工了就罢。
然而这就是不悲不喜的人生,坦然接受,过好普通人的生活。
如果要说为什么很多香港人瞧不上大陆人,还编出蝗虫歌,说大陆人跟蝗虫一样抢奶粉抢药品抢日用品,甚至是抢豪宅。
这里面难免有酸葡萄心理,但是更重要的是,那种不买对的只买贵的暴发户嘴脸,见着能用钱买的好东西恨不得全部搬回去的占有心,地地道道透漏着一种人心的陷落。
又有谁比我们自己更知道,那种难以描述的恐慌,那种缺失的安全感,那种逻辑混乱,那种各执一词,那种时刻翻新的流氓行径,那种处处可见的强词夺理。
以及比任何其它国家的人更害怕自己注定是普通人的普通人们,那种拼了命丢了魂卖心肝卖良善终于扭转命运然后转过头来鱼肉另一群普通人的精英们。
这是我看麦兜最大的感动,也是心底冒起的最大凉意。
我爱的男人,曾经我希望他是一个与众不同顶天立地的人。
后来我不这么认为呢。
在他疲惫、迷茫、疑惑的时候,我只想对他说:亲爱的,你慢慢行。
我们的路,还有很远。
我爱的孩子,如果它是麦兜一样的孩子,我也不难过了。
猪一般的孩子,做一个合格的吃货,一定比我与你父都要幸福的多。
想和十二交流的朋友,可以关注十二的微信公众号:shier1213十二新书《不畏将来 不念过去》豆瓣阅读地址: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4297906/卓越链接:http://t.cn/zTXxXfr京东链接:http://book.jd.com/11221162.html当当链接:http://t.cn/zTXx9GA
港片不港,合拍成流。
一转眼,麦兜系列竟然已经十年有余。
十年过去,港产类型片形神俱损,从了合拍片的大流。
尽管新政策允许香港电影直接在广东引进上映,但这记救心针恐怕已经回天无力。
说这些是因为,你在《麦兜当当伴我心》里看得出很重的合拍片痕迹。
不说跑来深圳走穴、蹦出个刘谦之类的,由于要考虑内地国情,影片配乐歌曲大多有两个版本,一个粤语版一个国语版。
我并非极力鼓吹保护粤语原声,只是,如果麦兜这个动画形象脱离了香港,脱离出粤语文化圈,那么我真不知道,麦兜是否还可以叫做麦兜(很庆幸,我看的是粤语版)。
这当然不是麦兜系列第一次求变,在过去几年,麦兜的改变是历经了阵痛——至少在我看来,前两部挂着麦兜头衔的电影都是不成样子。
因而,到《麦兜当当伴我心》,导演索性改变了整体画风,线条简单、色泽清爽的麦家碧,造型奔放、色彩浓烈的杨学德,他们放在一起,导致这部麦兜的混搭感极其强烈。
故事方面,麦兜的屎尿趣味和吃喝拉撒内容,它们依然得到了保留,“急便便”更是从头串到了尾。
主角是校长,麦兜和麦太变成了配角。
片中还出现了一堆卑琐、多余的人——他们令一些观众大感不适,但显然,他们也为麦兜系列带来了新意。
“唔得就返顺德”(该话在国语版变成了“回老家”,效果全无),黄秋生配音的校长,一个字一个字地念道说话。
他有音乐梦想,同时还有各种兼职形象,挥汗如雨。
围绕叮叮当当的音乐梦想,片中出现了大量的配乐插曲,它们大多是由经典曲目改编成的俚俗小曲,填上了令人爆笑又不失优雅的歌词,像《Canon in D》、《降B大调即兴曲》、《土耳其进行曲》等等。
这般拿来主义其实挺港式做派,很对味。
从“风吹柳絮,茫茫难聚”到“当知欢乐如雨,来如潮散失似雾,难得是跌坠时可与”,从《春风亲吻我像蛋挞》到《你的扣肉》,抛开动画不说,《麦兜当当伴我心》更像一部通俗音乐剧,缺点毛病有如去年的《钢的琴》。
同是靠音乐来煽情,与早先某网络短片的刻意卖弄不同,麦兜是以自嘲的姿态去面对现实,世界就是这样子——就像结尾来的那段总结陈词(早先几部麦兜也是如此做法),所谓感动,还不是一泡屎尿,直上直下。
相比内地的低龄动画,一直都觉得,麦兜系列真不是拍给孩子看的,而是留给一帮大人。
像剪脚甲、吃香蕉等细节,小孩子恐怕难解其恶趣味。
这次麦兜不仅展示了香港的全景,从港岛到九龙,绕了一大圈,同时还有前面提到的众多小人物。
然后令我惊诧的是麦兜还跑了深圳(遥望香港一水之隔)、上海、澳门(意味深长的Macau之死),甚至在结尾,观众还可以看到红瓦绿树的鼓浪屿。
理想和梦想都抵挡不住现实的残酷,但不变的歌声响彻香江,抵达了内地。
就像大M开溜后的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叉烧。
在我看来,这集麦兜之所以出色,原因在于内容的碰撞与融合。
正如麦兜形象是借一头猪来说草根港人,香港又是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地。
此番又是两种画风的融合,对这个求变求新的港产动画系列来说,它努力适应内地的规则,同时尝试着保留香港元素……冷笑话少了,音乐多了,《麦兜当当伴我心》给人留下的就是这么一印象。
无论如何,麦兜都不能失去自我,哪怕兜完一圈,它还是根在香港,对这片土地和形色人物充满着感情。
【新京报】
第一次認識麥兜的時候,那個《麥兜的故事》對我來說就只是個故事,一個有著“魚丸粗麵”這樣能讓我笑上好久的梗的故事。
然後是完全沒有看懂的《菠蘿油王子》,哭的稀裡嘩啦的《麥兜響噹噹》,最後是這部笑著哭的《麥兜當當伴我心》。
從來都不認為麥兜是適合小朋友看的動畫,他看似簡單,但很犀利,是那種,簡單又直接的犀利。
剛剛才發現,距離麥兜第一次登上銀幕,已有十一年光景。
常說,麥兜代表的,是最最普通的香港市民,生活在舊舊的街道,穿梭于遮天蔽日的高樓和一個接一個的招牌間的最平凡的小市民。
其實,若說他代表的是所有生活在城市里的小老百姓,又何嘗不可。
隨著年歲一天天長大,我們在各個熟悉或陌生的城市中拼著,熬著,或揚眉吐氣,或狼狽不堪,過著各種各樣年幼時從來沒有想過的生活。
那麼你還記得嗎?
小時候老師教的那首很好聽的歌?
還有常和你拉手上廁所、你每天回家都會跟媽媽提起的那個小朋友,他/她在哪裡?
過的好嗎?
看電影的時候,從校長那句“你們都很乖,是校長沒用”開始,眼淚就一直掉。
直到最後,看著麥兜和他的朋友們都長大了,有的送報紙,有的做前臺,有的給人泊車……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努力生活,我有點泣不成聲。
突然有點想念起自己的童年時光,那位我早已不記得模樣的老師,和她常說我們常笑的那句“掃帚不到,灰塵照樣不會自己跑掉。
”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當上特首,成為首富,登上火星,然後每年給母校捐錢,在母校的校友名冊上名留青史。
當年和你手拉手唱歌的他們,包括你自己,也許只是這世上再普通不過的一小顆塵埃,然而卻是陪你度過美麗童年的珍貴寶藏,並且大家也都記得,當年的那位很溫柔的老師,曾經教給你最簡單的做人的道理,如果有機會,也想對他/她說聲"THANK YOU VERY MUCH"。
也許,幼年時的記憶最不容易被保存,但總有一些東西,潛移默化的改變了最初的你,成就了現在的你。
就像電影中說的,“這個世界有時候硬邦邦的,有時候軟塌塌的,當我們開心、傷心,當我們希望、失望,我們慶倖心裡總唱著一首歌,讓硬邦邦的世界不至硬進心裡,讓軟弱的心不至倒塌不起。
”
总是很可爱总是很悲伤
我愿似一块扣肉,扣住你梅菜扣住你手。拜托麦兜给力点儿行不,人马达加斯加越拍越流逼了,这麦兜一直3D不起来不说尼玛还画的越来越差。唯一能听的倒也只有小朋友的歌声了。
麦兜歌声让人快乐
好温情!我愿是扣肉,扣住梅菜扣住你手l/(ㄒoㄒ)/~~
是国语版毁麦兜..还是本来就那么无聊捏..反正全剧都好无聊!!
和日本动画没法比,虽然我很爱国,但是事实也要承认。
有了大人烦恼的麦兜兜就不是麦兜兜了
好无聊....
车 车 车…………爸爸 爸爸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叉烧。。。车车车车,有辆车车车车。。。
笑点太奇特。
大飞哥生音太搞
好吧。。童年很美好。。好吧。。精神很可贵。。好吧。。我粗俗、受不了一直在唱歌。。
怎么画得那么丑了!
这画风实在欣赏无能!
眼泪打转了。
这个,比我想象的要好看啊,幽默温情路线总是不招人讨厌的。
无力吐槽。。。爷明明火眼晶晶,肿么没看出那传说中的香港草根精神,只剩下旁边某弱智小朋友以超低的笑点迸发出频频大笑,而我只有满脸黑线。算是缺乏童趣咩?
车车车车车。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没完全领悟,直觉心中说不清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