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邹叔宝去了苏区,还有赖西诺和孩子在等他,现实中邹作仁烈士在给苏区送物资的路上就惨死了,我看了文章大概1933就牺牲了,而且他们家族真的前赴后继,邹端仁,邹春仁,邹佛仁一共有13个人,都没活到,都被虐杀,满门忠烈,太不容易了,电视剧还是简化了历史的残忍,让邹叔宝他们去了苏区,没有惨死,还有曹瑞英最后是不是他放的潘雨青
文:田金双
本周聚焦鲜为人知的中央红色交通线,《绝密使命》讲述了地下交通员在长达3000公里的红色交通线上运送物资、传送情报、护送干部的故事,其真实的情节和敬业的演员,让观众的心被深刻征服。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公认的创作原则,即大的历史事件必须真实,小的细节可以艺术创作,《绝密使命》整体剧情上严格遵循了这一创作原则,这部红色谍战剧宛如一部鲜活生动的“党史教科书”。
近年来红色主旋律的影视剧颇多,而《绝密使命》可称为“红色基因剧”。
它独特的题材、隐私的故事、实力的班底以及精良的制作,让大众对“主旋律影视剧”产生了新的认识。
换言之,《绝密使命》旨在通过“主旋律”的新思维寻找一种更为年轻化的表达方式。
首先,该剧吸引年轻观众的一大因素在于题材新颖,风格写实。
据史料记载,“中央红色交通线”长达3000公里,这条红色通道从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长汀一直到红色根据地瑞金。
在1930年至1931年间,为沟通中央苏区与上海党中央的联系,中央交通局以闽西苏区的“工农通讯社”机要交通网为基础,建立了这条“中央红色交通线”,这条交通线为传递党中央与中央苏区的机密文件,运送中央苏区急需的物资和经费,以及掩护党中央由上海到中央苏区的重大迁移等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对中央而言,这条秘密交通线就像我们身上的血脉,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战略意义非同小可。
《绝密使命》中的主人公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亦有对照,张桐饰演的潘雨青原型集合了邹端仁等伯公凹七烈士的英雄事迹,邹叔宝(应昊茗 饰)的原型是学识、胆识兼具的邹作仁。
剧中邹叔宝的大哥知道二弟从事秘密工作,自告奋勇带着老三、老四加盟到邹叔宝的造纸作坊,成为这条秘密交通线的一员,几历生死成功向苏区输送急需物资、传送重要情报,护送周恩来等200多位重要领导。
邹氏家族30多人参加了红色交通线的革命工作,他们用鲜血和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一座丰碑。
其次,该剧人物性格鲜明很有代入感,这种表现方式既尊重中老年观众的观剧心理,也令年轻人纷纷追剧。
身为“交通站”小饭店的老板,余大哥本是一个言词不多、其貌不扬的男人,可偏偏其人娶了一位如花似玉的 “豆腐西施”。
关于余家嫂子剧中有个有趣的桥段:白军封锁交通要道设立关卡,苏区同志缺药少盐,余大哥运盐被扣,于是余家嫂子跑去和白军搭讪,秒变“白军的姐姐”,并趁机拿回食盐。
之后余家嫂子动不动就请白军吃饭喝酒,真的成为让白军顺从的姐姐。
这也难怪,潘雨青身边想吃豆腐的憨直船工笑称“余家嫂子,有一张好嘴”。
平心而论,《绝密使命》中余家嫂子这一屏幕形象,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革命样板戏《沙家浜》中的阿庆嫂,与智斗刁德一的阿庆嫂相似,余家嫂子同样有一斗智斗勇、妙趣横生的“好嘴”。
正所谓,小人物,大角色,立体鲜活,瞬间霸屏。
第三,《绝密使命》另辟蹊径,不像以往谍战剧那样具有烧脑的剧情,与《暗算》、《潜伏》、《悬崖》等剧相比,更侧重于潜伏和运送消息以及传递物资时的凶险和曲折,同时在正反两方个性鲜明的人物塑造上也委实下足功夫,这也是该剧刚开播就拥有大量年轻观众潜在原因之一。
贾宏伟饰演的大反派曹瑞瑛外表看似儒雅、绅士,实则心狠手辣、冷酷无情,剧中他的恶魔形象更是令人胆战心惊。
曹瑞瑛手下刑讯无果时,曹瑞瑛竟然脱下西装,露出肌肉,用双拳将交通员活生生地打死;而对百般逼供什么也不说的地下交通员,曹瑞瑛将手伸进交通员的嘴里,硬生生地用钳子拔下牙齿……作为闽粤交界的偏僻小山村,伯公凹是《绝密使命》中绝对不能绕过的红色地标之一。
苏区几十万人民缺盐,伯公凹村口伯公祠堂则成为运送食盐、医药等物资的秘密据点。
相比之下,伯公灯,则成为“一盏希望的明灯”。
剧中有段台词令人动容:谈及伯公灯时,邹叔宝望着漆黑的夜色深情地说:“每个客家人心中都有一盏永不熄灭的伯公灯!
” 邹叔宝的这句话让该剧瞬间升华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绝密使命》这条长达3000公里的红色交通线上的交通员们,在历经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中,没有一个人贪生怕死,没有一个人叛变,更没有一个人畏难而退。
在这个极为隐密的红色战线上,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抒写了一首“坚无不摧”的信心之歌。
这种身先士卒,铁肩担道义,热血铸忠诚的家国情怀,可歌可泣,值得历史铭记!
从觉醒时代过来的,觉醒一刷后欲罢不能,很想看五四运动后的内容,几经寻找也就几部勉强入眼。
党成立百年之际很多精彩的剧,大背景之下这类剧倒都是好剧,不过导演的水平吗就差强人意了。
如果觉醒的导演打9分,理想照耀中国则可以打9.1,不过绝密使命的我就不敢恭维了,客观的讲只能给6分勉强及格,几个原因也只能是因为……。
举个简单例子,本剧中第八集,周成被民团团长抓到一片竹林空地中,此处不提其他群演还有民团长的演技在不在线,也不提周成,咱就说此刻的设定,交通员碰巧看到周成被抓,自己主动承认自己是周成,迷惑敌人,交通员被抓后请大家自己看周成这不到一分钟的浮夸、让人摸不到头脑的表情,还跃跃欲试想上前,还是自己大哥还有弟弟拉着才没有从上去,咋滴?
还想和拿枪的民团拼个你死我活?
交通站不要了?
党交给的任务不执行了?
什么鬼?
此刻作为我党一名优秀隐蔽战线的工作人员,应该被当前的发生的事情控制和影响自己情绪?
提到这里以后不信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回头翻看下第八集交通员冒充周成被捕这一过程的剧情。
说到这里我还想吐槽。
🤮 吐槽虽然要吐、不过咱们和尚大哥的演技还有电影中的设定还是很多的。
👍 纯属单存剧情吐槽,没有针对任何人的想法。
这部剧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接地气,斗争的残酷血腥、国民党特务的凶残、交通员们对党的赤胆忠心和对敌斗争的大智大勇,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仿佛身临其境触目惊心。
其次,情节设计不落俗套,一波三折,环环相扣,扣人心弦。
再次,张桐等几个主要演员的表演比较贴近角色,有真情实感,不矫揉造作,能抓住观众的心。
不足之处:1.看不出地方党组织的作用,存在两张皮;2.大表哥在汕头时完全没有必要惊动特务站长;3.邹叔宝在被通缉的情况下仍然不听劝阻盲目行动,极不成熟;4.与大表哥一起傻傻的呆在被查封的布店门口,不合情理;5.发现叛徒余友庆时地方党组织未能及时采取措施除掉叛徒,如此严重失误,极不应该。
人民万岁!
看了这个剧,理解了主席在开国大典上为什么喊出了人民万岁。
普通的人们,完成着了不起的任务,除了责任和使命,还有了不起的智慧。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高手在民间。
主席知道人民的伟大,所以主席是真正的伟人。
感人的历史,感人的剧情,虚构的故事永远不可能这么精彩,真实,所以感人;真实,所以充满力量!
致敬每一位英雄......
“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
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这是毛泽东著名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篇第一句话,论述的是革命同志在错综复杂的旧中国如何进行革命斗争,哪些阶级需要团结、哪些阶级需要斗争,简单地讲,就是要让我们的人多起来、敌人少起来。
这篇文章发表于1925年底,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理论基础,为各条战线的斗争起到高屋建瓴的点题效用,交通站线当然是题中应有之列,交通线的秘密使命便是在在实践中活学活用革命的朋友与敌人的重要课题。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背叛大革命。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宏论,领导秋收起义后的部队武装割据井冈山,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与此同时,周恩来等人在上海领导着中共中央。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多次对中央苏区进行疯狂围剿,但在苏区与上海之间,始终保持着有效交通,这条源源不断地往苏区输送情报、紧缺物资、重要人员的红色交通线,便是钱林森编剧、白涛导演的《绝密使命》的“主角”。
《绝密使命》是第一部正面、全景式展现中央红色交通线的正剧,采取散点透视的艺术表现形式,全面真实地再现了那个火热的革命年代,生动鲜活地刻画了一批内心热切外部冷静,矢志不渝忠诚于我党的交通员们。
为取得交通站线的胜利,必须针尖对麦芒,与敌人斗智斗勇,在表面上交通员们以生活为底色,都是有着各种身份作为掩护的普通人,比如张桐饰演的潘雨青、应昊茗饰演的邹叔宝(曾化名周成)、牟星饰演的赖西诺等人,都有着公开的社会职业,潘雨青作为船老大,“江湖人”天然具有交通员的便利条件,而邹叔宝的纸作坊老板、赖西诺的大家闺秀身份亦属“大隐隐于市”,方便在当地开展隐秘工作。
除此之外,故事还塑造了较为“另类”的交通线上的领导干部,他曾经是上级,为了工作需要,可以成为下级,在新的岗位上发挥新的作用,卢清泉便是如此。
一切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为了能够顺理成章回到家中,卢清泉故意在商社账目上做手脚借以辞职,到了自己祖传的小店,他的老父亲显然是个超级人精,老人家也看明白了儿子和他的同行者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战,欣然相助。
这些交通员们的心中都有一股力量,那就是理想。
理想是什么,那就是实现《觉醒年代》的愿景,让广大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能够当家做主过上好日子。
随着敌我斗争形势的白热化,这条上海至香港、转汕头、潮安、大埔、永定、长汀至中央苏区的绝密交通线逐步成为最重要的一条“红色血脉”,从上海转移的重要人物都需要从中跋涉。
在这条危机四伏的交通线上,乔装护送那些从上海往苏区转移的青年干部(学生气十足)、上海党中央重要领导的任务十分艰巨,潘雨青、邹叔宝和他们的上级、战友、亲属(革命的同情者和同路人),为这些人员设置了全新的、符合他们路线的新身份,有惊无险地通过了龙潭虎穴,顺利抵达苏区。
目前播出的剧集中重点突出了代号为“大表哥”的军事高层领导,他同交通员们辗转于多个交通站的危险历程,惊险万分,引人入胜。
剧中,在各级交通站点的配合下,“大表哥”所设的身份履历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有惊无险地从侦缉队吕站长所布下的罗网中脱身,并在潘雨青的努力争取和巧妙安排下,顺利应对敌人的盘查往下一站转移,最终在历经艰险磨难后安全达到中央苏区。
交通员们用智慧与勇气战胜了强于自身百倍千倍的敌人,顺利完成了党组织交给他们的绝密使命。
永不熄灭的伯公灯是高度象征光明之物,邹叔宝深情地向赖西诺倾诉:“我是个走夜路的人,过了这段黑暗,我会面向光明。
”革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而凝结而成的,革命是由一代代无畏的革命者而连续而成的,革命是由全中国无数的村落和社区团结而成的。
革命从来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革命是深深发源于、扎根于人民之中的伟大事业。
交通员是暗夜的光明行者,每一滴血都为信念燃烧,就为着阳光把大地普照。
很有意思的题材,把镜头从领袖、精英知识分子转向了以普通百姓为主的交通员。
他们外在的身份各式各样,有店员、有客栈老板、有厨师、有船夫、有医生、有资本家、有小手工业者,他们以外在身份为掩护,为党传递情报、人员、物资。
想起王鼎钧《关山夺路》里提到,“中共的地下工作条件匮乏而态度十分积极,他们推拉板车谋生,情报藏在轮胎里;他们摆摊卖菜为生,情报藏在挖空了的红辣椒里;他们贩卖豆油,情报就塞在瓶口里。
他们把线装的皇历拆开,情报写在空白的边缘,再装订起来”(第96页),这些人的故事不比那些以精英知识分子为主的潜伏者逊色。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题材。
好剧值得推荐!
从拍摄到制作再到播出,每一个人都用心去完成!
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感动!
如果没有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和无名英雄们!
我们绝对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不能忘记这一段历史,不能忘记这些无名英雄!。
客家人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也是不可缺少的!。
看完第一遍,现在又看第二遍,这是我今年为数不多看两遍的红色影视之一,雨青,叔宝和他们的妻子给了我太多的感动,演员们真情诠释了为了信仰不怕牺牲的信念,整部剧跌宕起伏,牵动人心,把我们带入到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我们的先烈们不怕牺牲抛头颅洒热血,在我们的党100岁生日之际,看这部剧又有不一样的感受!
祝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好!
侦缉队通过陈旧档案发现周成没死。
难道当时算是买通天了,居然会留下这不是问题的问题的档案空白?
收买县长团长都行,收买一个档案管理员很难吗?
随便动动笔就可以文书制造被杀,为什么会留白??
不懂?
还是疏忽?
而且要做,就做全套,制造火灾,一把烧掉档案室也不是难事吧?
为什么会留下这轻而易举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或者是不懂档案管理的作用和重要?
但失散起义的都留下了入党誓词做证,救人者还是文人不懂?
想不通!
之少剧本应该交代这个梗………留考??
看不到缺点✅有紧张有心跳加快有屏住呼吸,感觉像是历史纪年片,之前的还是我的团长我的兵,好喜欢这样的故事剧。
这部剧真的是张桐扛起了大旗……选的切入口不错,剧本比较弱,32集还是水了点,做成能文能武李延年一样的四集单元剧节奏就刷起来了……一些台词穿插的很刻意的点题,其实观众智商看得懂,不必画虎类犬。部分场景拍摄调度很好,部分又很尬,出品水平忽高忽低,属于左右横跳。以及,福建作为主出品方拍潮汕的故事这个剧本会应该也蛮有意思的哦
爷爷在看
前面几集还不错,从大表哥剧情开始,全员智商下线,开始胡闹。
跟着家里老人每天开着央一看的 总的来说挺好看的 就是好像目前为止,每次遇到危险都逢凶化吉了 真实情况应该没有这么幸运吧 是怕拍得太惨了观众看着难受吗?
比较常规的红色剧,整体还可以,不过剪辑有时候很突然像丢了片段一样,结尾处理有点着急,不过讲广东交通线我还是头回接触不知道以前有无这个题材所以觉得挺新鲜的,俺们汕头那地原来以前还搞这些,角色大多是化名二次创作,不像觉醒那样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所以感觉有点梦幻,有些时候台词说教感比较重,不过他们一腔热血为了信仰付出生命的时候俺还是落泪子,记得一场是众人行刑被关笼子丢水里那地方,我想到也许真的有同志是这样离开的我就很难过。桐桐演的好好,一点守常先生的影子都没有,几场情绪爆发戏演的太好了好喜欢啊应昊茗我也好喜欢啊他真的就在我的审美点蹦迪,就算老又脏的扮相我也觉得他好可爱曹瑞瑛这个角色演的也很好,就算是反派也很有魅力且浑身都是戏,我还看到了几个觉醒的熟人,葛树贵你个浓眉大眼怎么叛变了(其实没有,笑死
太恶臭了,吐
补标。之前热播的时候看过一点 剧情老套但还挺好看的 向伟大的交通员们致敬
陪我奶奶看了好几天,什么答辩
聚焦鲜为人知的中央红色交通线。这条串联起“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长汀—瑞金”的交通线,曾向中央苏区运送6000多担物资,护送200多位重要人员,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该剧填补电视剧题材的空白,深入挖掘共产党人坚定信仰的动力来源,以普通共产党员的忠诚信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新鲜生动的影像教材。潜心讲好革命故事,用心提升艺术品质。主创团队秉持正确历史观,做到“小切口,大主题;小人物,大事件”。在人物塑造上,实现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
编剧能写出这种台词,可真是厉害极了。
好题材。
2.5在交通线战斗过的革命后人提到,前来观看,很一般,只能说希望拍的更好吧
地下交通线,几乎没有硝烟,几乎没有枪战,却用生命护送着沿线的人员和物资,一个个本来默默无闻的人,可能牺牲后也默默无闻,平凡的人,却是伟大的……
这些对白太过正了,从反派嘴里还能听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出戏了。顺便一说,曹瑞瑛怎么gay里gay气
与前面几部同类型片相比,剧本有点糙
挺好看的,故事很吸引人,很佩服那些共产党人,致敬
向当年的中共交通员们致敬。另外,片尾曲韩磊唱得太好听了。
弃。。。。。看到评论里那句,还不如不送。。。。唉
这些剧基本就是拍给老年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