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苍茫

问苍茫

主演:王仁君,宁理,白客,唐曾,嘉泽,马少骅,张晓龙,黄小蕾,董璇,谭凯,刘洁,蒋梦婕,王茂蕾,陈创,宋佳,吴幸键,牛骏峰,魏大勋,郑业成,焦俊艳,郑伟,淮文,张浩天,陈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问苍茫》剧照

问苍茫 剧照 NO.1问苍茫 剧照 NO.2问苍茫 剧照 NO.3问苍茫 剧照 NO.4问苍茫 剧照 NO.5问苍茫 剧照 NO.6问苍茫 剧照 NO.13问苍茫 剧照 NO.14问苍茫 剧照 NO.15问苍茫 剧照 NO.16问苍茫 剧照 NO.17问苍茫 剧照 NO.18问苍茫 剧照 NO.19问苍茫 剧照 NO.20

《问苍茫》剧情介绍

问苍茫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剧讲述了1921年至1927年,从中共一大归来的青年毛泽东带着对中华民族将走向何方的忧国之问,如何在矢志不移地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中,以一个“探路人”“早行者”的姿态,从一名追随者成长为先行者、开拓者,并探索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历史故事。从发展团员、党员到发动工人运动,从国共第一次合作到坚决同国民党右派斗争,直到走进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出农民运动对于中国革命的意义,青年毛泽东始终恪守着马克思主义和湖湘文化的精髓,向上成长,向下扎根,敢为人先,知行合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正是青年毛泽东及其同道的仰天长问和探寻之路,为中国革命开拓出辽阔新天。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布莱克威尔的幽灵外科风云少林小英雄超自然9人组废品飞车见习女警大师之书灵魂刺杀令珊瑚护卫队犯罪现场调查第八季撒迦利亚爱心小天使夜校心律失常碟仙狗脸记虎鹤妖师录两个人的菜单骨肉之躯危机22分钟骇人命案事件簿第十四季草木人间兄弟出头天JK挽歌再会!方舟你的眼睛在追问神枪手折磨已经跟你说过了,请当作无事发生BLOODYESCAPE-地狱的逃生作战-

《问苍茫》长篇影评

 1 ) 风雪迷途,路在何处?

《问苍茫》已接近尾声,看到28、29集的剧情,心中总感觉蒙着一层沉甸甸的风雪。

革命年代真的太艰难了,风雪迷途,我忍不住想替仁人志士们问一句,前方的路到底在何处?

在中共五大上,陈独秀没能承认革命路线存在问题,还做了长达六小时的《政治与组织的报告》,为之前“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等事件借口推脱。

讲话时,他汗流浃背、六神无主,想必是自己都不能说服自己吧。

对此,毛泽东、蔡和森和瞿秋白等人提出了自己的不满意见,瞿秋白还在会议前准备了《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的小册子,带头提出对陈独秀的质疑:“同志们,到今天为止,革命的前途已经非常明显了,可却还有一些同志讳疾忌医,将头埋在沙子里面假装看不见。

但我作为一个布尔什维克,必须要将真话讲出来。

蔡和森也说:“我们现在是在跟国民党及国民政府合作,但我们不要忘了,他们从根本上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利益。

他们随时有可能再一次发动像三二0这样的反革命事件或者是四一二那样的大屠杀,再一次用屠刀来对付我们。

”陈独秀反驳此言为危言耸听,但其实心里是没有底气的。

最后,只是候补代表的青年毛泽东仍旧站了起来,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地发表了自己对农民革命运动的想法:“我是中央农委的书记,那我只讲农村的问题。

”不得不感慨伟人的真知灼见啊,过去我们一直在抑制农民运动,规定农民武装不可以超出自卫的范围,不可有常备的组织,更没有把土地分配提上来,所以占中国被压迫最多的农民竟然成了革命的看客。

“现在革命出现了危机,正因为我们没有得到广大农村的支持。

所以我建议,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应该成为我党日后工作的重点。

”我相信,这时的毛泽东,已经有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观念转变。

但是,毛泽东和陈独秀的冲突,只是在革命理论方面的原则分歧和斗争,不涉及个人恩怨。

我们作为后来人,见证了历史的发展走向,但不应以上帝视角对前人进行批驳。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那个时代的决策者确实要考虑太多了,做抉择难啊。

这时,李大钊遇难的消息传来,让所有人的心情都降到了冰点……李大钊被反动军阀杀害,年仅38岁。

“四一二”惨案、李大钊去世,《问苍茫》的这几集里,共产党受到了接二连三的致命打击,让人看得揪心。

陈独秀痛心疾首,想起了“南陈北李”在茫茫大雪中相约建党的时光。

接下来,导演设置了一段绝妙的视觉想象,让我们来看看这一场雪景的呈现。

白雪满地,风霜漫天。

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三人架着马车在雪地里奔驰。

“润之,快上来,我带你到外面去,到晴天的地方去。

”恩师李大钊远远地朝雪地里踽踽独行的毛泽东呼喊,那是最后的呼唤,最后的教诲。

“奔跑吧马儿,要冲破风雪,就要比乌云还要快!

”这里的风雪与乌云,就是艰难的革命形势。

驾车的人是李大钊,陈独秀一直在提醒他小心。

而此刻我们李大钊已经遇害,这一隐喻更是令人唏嘘。

李大钊吟诵起了自己《青春》里的文字:“虽明知未来一刹那之地球必毁,当知未来一刹那之青春不毁。

”先生的音容笑貌,让我们泪流满面。

接着,三人共同朗诵起了陈独秀著名的《敬告青年》里对青年的定义:“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声音高亢,回声嘹嘹,在意气风发中反衬出一丝悲凉。

三人的站位与对应的台词,似乎分别暗喻了三人的宿命。

大雪还在吹刮着,天地间一片白茫。

毛泽东仍然高呼““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他的高喊展现了三人从始至终发起革命真正的意义和最终目标,画面情绪达到高潮。

然而,最后画风一转。

寒风吹彻,天地一粟,马车在风雪中隐去,只留润之独自一人在风雪中转身,是痛心的回顾,是难舍的告别,还是瞻望苍茫的未来?

李大钊的牺牲,陈独秀的局限和妥协,毛泽东的远见和孤勇。

“眼前的这一幕仿佛是一幅诗画,是谜语,是偈语,亦是谶语。

”视觉艺术感达到了顶峰。

等到梦醒时分,桌上的文章早已满是泪痕,风雪迷途,路在何处?

 2 ) 唯一留存的全家福,毛泽东为何“缺席”?

“我只是想留下一张我们一家人的照片。

”《问苍茫》第12集,暖黄烛光轻轻摇曳,毛泽东与久未团聚的妻子杨开慧坐在床榻边,开慧眼里闪着星亮,提出了照一张全家福的请求。

因为她心里一直有个心愿,那就是家人团聚时能够拍一张完整的全家福。

后来,这个家庭拍下了唯一一张留存下来的“全家福”。

然而,最终的照片上却没有毛泽东的身影。

这张“全家福”并不“全”。

身为杨开慧的丈夫、毛岸英和毛岸青的父亲,此时的毛泽东去哪里了?

他为何缺席了这张唯一的“全家福”?

1924年,31岁的毛泽东担任中共中央局秘书,杨开慧带着两个儿子来上海和他团聚。

杨开慧抵达上海后,一家人和蔡和森、向警予夫妇住在一处石库门老房子里。

当时中央对领导干部及其家属立下的规矩是不许随便上街、不许随便会客、不许随便串门、尤其是不能与中央领导人随便拍摄合影,以免暴露身份,泄露党的秘密。

再加上,那时毛泽东还受到邵元冲、叶楚伧等国民党右派的权势欺压。

他们强行以“越级上报”之事给毛泽东泼脏水,并高喊要开除他的党籍。

“欲咎之罪,何患无辞。

”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罪状,毛泽东非常生气,当场就决定辞去了上海执行部的职务。

他如此宁折不弯、刚正不阿,让我们既敬佩又心疼。

因为,退出上海执行部后,家中薪水几乎只能靠杨开慧给工人夜校上课,毛泽东的身体疲弱不堪,心理上也承担了更大的压力。

所以,拍摄“全家福”的时候,无人知晓毛泽东在哪里。

我想,当编剧看到那张没有毛泽东的“全家福”的时候,情节似乎是无法展开的,这很难拍,没法拍。

但《问苍茫》匠心独运,用艺术想象向观众还原了当时的场景,展现出了一张“全家福”背后的意难平。

电视剧中,面对如此温柔诚恳的妻子,拍合照的请求让毛泽东难以拒绝,他还是陪妻子去了。

阳光透进窗帘,毛泽东站在相机旁,远远看着他心爱的妻子和儿女。

只能远远的,毛泽东虽在合照现场,却为坚守党性没有入镜。

但是,电视剧采用艺术化的手法,弥补了毛主席的遗憾,让每一位观众都潸然泪下——毛泽东本来已经打算不参与照相,但在快门按下之前,小岸英竟然走上前去拉着毛泽东说:“爸爸跟我们一起拍照。

在孩子的呼唤下,在妻子期待的眼神中,毛泽东鼓起了勇气。

他走到画布前,和他的妻儿站在一起,紧紧握住杨开慧的手,两人四目相对,满含爱意。

那一刻,画面定格,他是一位真真切切的父亲,是一位情深义重的丈夫。

那一刻,我们也瞬间明白了编剧的良苦用心——“还”一张全家福给主席。

我相信,这样一张四个人的完整的全家福,一定在毛泽东和杨开慧的梦里出现过无数次!

这短暂的一幕里,身为丈夫与父亲的毛泽东心里,定然涌起了满足的幸福。

他们一家人紧紧地贴在一起,目光里只有家人的惦念与关爱。

多么甜蜜,多么珍贵,虽然只有一瞬。

但是最终,杨开慧还是犹疑了。

她是一位伟大的妻子,绝不会因为自己的“小家心愿”而违背“大家安排”。

为遵守党的保密纪律,她将头倚靠在丈夫的胸前片刻,又满含热泪地将他推开了。

看到这里,我们的眼睛也湿润了,完全能体会到杨开慧的不舍、留恋与无可奈何。

“不拍了。

”当杨开慧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那是多少的心酸和坚忍,又是多么开阔的心胸和度量。

快门按下,这张“全家福”里终究还是没有毛泽东。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全家福”拍下6年后,也就是1930年,杨开慧被军阀杀害牺牲,毛泽东终生未能满足妻子的心愿,这也成为一代伟人心中永远的痛楚和遗憾,永远的意难平。

无语凝噎,唏嘘不已。

但是,这张唯一的全家福,毛泽东“缺席”了吗?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他站在合照现场,站在妻子和孩子的目光里,站在整个黑白莫测的中国背后,默默地等待着亮相崛起的时刻。

一张“全家福”背后,我们看到了毛泽东和杨开慧舍小家为大家的博大情怀,更看到了编剧的巧妙匠心:情节既不违背历史,人物又立体可感。

《问苍茫》通过诸多细节给毛泽东注入了普通大众的情与爱,让我们心中的主席不再是千里独行的“苦行僧”,而是有温度有情感的平凡人,是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伟人形象得以落地生根、真实生动。

而这份“全家福”背后的意难平,定将成为青年毛泽东今后成长的无尽力量,为了家,更为了国……

 3 ) 中山舰事件所窥探的历史“真相”

感觉之前讲起跟蒋介石有关的反革命政变,都是什么“四一二”事变,西安事变之类的,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也大多是从“四一二”开始破裂,“七一五”全面破裂这样的论断性描述,但其实国共合作的矛盾是一点点积累下的,破裂也是早有预兆然后一步步推演而成的。

但就中山舰事件本身来讲,蒋介石并没有策划的非常周详。

否则不会被周恩来从中山舰的位置和李之龙的行为来质疑逮捕和拘留行为的合理性。

在对峙的过程中也一度漏了嘴,近乎承认了自己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不就是做了......),然后叫卫兵软禁了周恩来。

那是一个注定无眠的夜晚,大家都因为愤怒、紧张而激动的睡不着。

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虽然大家还在维持一个表面和平的假象,但实际上已经在层层的磨合中完成了党派的内部分化。

首先,从中外势力的对比来看,中苏对于革命的期待完全不同。

苏联渴望通过提供经济、军械来完成在“指导革命”名义下的实际操控。

只要完成革命的胜利,国民党或者是共产党掌权,只要是在苏维埃的领导下,这都是无关紧要的细节。

所以在冲突爆发时,苏方一再强调要沉着冷静,并且接受蒋介石的示好,同意将共产党党员调离党中央。

其次,从国共势力的对比来看,已经明显完成了国民党相对实力的上升和共产党相对实力的下降运动。

(实则也是党政权与军权之间的博弈)

从共产党部分来看,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强硬派并不掌握党政实权。

虽然他们对于各军的实力和心态进行了统筹分析,并充分估计了敌我力量,试图剥夺蒋介石的军权、党籍。

但由于起决定作用的陈独秀远在上海,远离了斗争的现场,对于情况进行了错误判断,服从了苏联的指挥和要求,使得时机转瞬即逝,从第一军的成员部署到党中央的领导权都被逐渐剥夺。

感觉毛泽东在拒绝签字的时候,眼里都有泪光在。

(这是连同志都不叫了啊!

)从国民党部分来看,蒋介石、汪精卫已经开始各自为政,中间的大多是一些不成气候的墙头草。

汪精卫虚挂了一个“主席”的名头,实际上,当他想要裁撤蒋介石的时候,竟没有一个人支持他的决策。

大家无非就是投鼠忌器,忌惮着蒋介石手里的军权和背后的苏联势力。

经此一事,蒋介石已近乎掌管了国民革命的全局,成为了党政军财四权在握的大人物了。

看似是一支坚强的队伍,实际上在权力斗争中各怀鬼胎。

还记得毛泽东第一次出场的时候,他说要“只要摸准了它的脾气,莫管这水啊有多急,照样有法子治它。

”,多次强调要顺势而为,饶是聪明坚定如他,还是在节节败退。

但即使是在节节败退,他也从未放弃过心中的信仰和信念。

而蒋介石出场的时候呢,上来就是问自己的“青云路”,在革命斗争中也是四处做一个“投机分子”,敏感多疑,也因为这份猜忌,他本想着清楚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异己,却也逼走了蒋先云这样的青年才俊。

其实他们的结局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

心里有苍生之人,自然会为苍生所庇佑选择。

而一心只想着功名利禄,最后也只会被名利所吞噬。

其间差的,可不止是军功这么简单。

不过,革命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毛泽东还是个在党派之间纵横捭阖,游说各方的人,谁能想到日后他放下笔杆子,也是一杆白发百中的神枪呢?

毛泽东的怒吼“真相,永远不会有真相了。

蒋介石已经赢得盆满钵满了,真相,只有他一人清楚”和蒋介石烧日记的那一幕,“历史无事实,事实绝不能记载”放在一起真的是戏剧冲突满满。

这简单的一个事件,一场戏,把各组织之间的内斗写的这么具象化,真是精彩!

 4 ) 守常牺牲,仲甫右倾,润之错愕

最后几集看得憋屈啊!

不过黎明要来了!

自孙中山举革命大旗以来,虽武昌起义,护法运动,护国运动,国民大革命,军阀和列强始终鱼肉百姓,中华民族始终在泥沼中爬行。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乘风破浪,迢迢乎远矣,复何无计留春望尘莫及之忧哉?

 5 ) 《问苍茫》:与史实侧面交锋

这篇剧评写于2023年12月24日,130年前的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诞生日。

2023年12月24日,我们去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一起学党史,我和一位在中央党校学党史的博士生同行,在公共讲解之外,这位党校博士生会时不时和我讲起什么。

真的很高大,基本上我们看的时候都是一个巨大的仰角,非常震撼在立体展览长征路的时候,他问我看没看过《理想照耀中国》,说里面有一章节讲炊事班的故事,天上地下白茫茫一片,战士们帽檐上的红星蔡特别闪亮亮——那是一个特别的展厅,用多种先进的数字科技逼真再现了80多年前的长征场景,天上地下白茫茫一片,在巨大的感官刺激下,他这个专业人士也想起了我这个电视剧观众所想起的,同样的画面。

在一张中共一大召开前的党小组旧址照片前,在一些合照之前,他问我,之前看没看《觉醒年代》,最近又看没看《问苍茫》,都讲了很多革命故事。

这张照片前,有朋友问为什么教员那么早就有照片但后来的私人照片少了,我说你一定要看看《问苍茫》,那一段我看完哭爆,然后党史博士生说对对对在这之前,我从没想到过,这么专业的人士,也是看红色电视剧的,也是会在很多时刻和我一样讲起那些电视剧,将电视情节作为我们理解和铭记历史真实的辅助的。

我说,我看过《问苍茫》,我还情不自禁在豆瓣写长评。

我说我觉得那些切入点很有意思——拍"一大",不拍开会,而是拍青年毛泽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始末,与史实侧面交锋。

我作为观众,感觉电视剧为我拽出了并不熟悉的细节史实条线,也连缀起了重大历史之间的因果脉络。

安源!

安源!

谁看过《问苍茫》不会狠狠把这个名字吸烟刻肺然后我们看到了安源矿工所使用的——器具。

我低低地发出惊叫。

他问我,你是不是又想起了《问苍茫》。

我说是的,我想起问苍茫一开始讲道德安源矿工地生活境况,他说如果探入历史深处,就会知道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它有着相当长的酝酿过程,统筹组织阶段,和胜利后更长的保卫罢工果实的实践。

他说我应该继续往后看,电视剧还会向后拍,它有很多细节都是真实的,也比这个纪念馆讲得更详细,它表现全程,它从毛泽东第一次到安源调查开始拍起,将路矿工人运动的全过程像一幅重点突出的卷轴画一样展开。

《问苍茫》对那段历史的回溯,恰恰回答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领袖是如何凭"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的问题。

我说我的老天爷,我没想到我们在严肃的历史纪念馆里,会这么频繁地聊起电视剧。

我们身边的其他老师问我们,有没有看过《恰同学少年》,我说我还推荐《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大家聊这些剧都特别依托史实,编剧肯定做了大量的工作,我说据我了解这些剧集会配历史顾问,党校博士生告诉我很多编剧本身就是党史专家。

他又说,不是每个人都有起居注,电视剧写得很逼真,但他想想就知道,是有艺术创作的。

我说应该是可然性、或然性地创作,又合乎时代又贴合人设,让我们觉得每个事情都可能是真的,但那么多添加总是难免有些不尽然真。

他说对。

对于这样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电视剧主创团队严谨地进行了考察。

而发掘不为人知的故事并用影像的形式表现,使其思想动线尽可知、可感,方见功力。

多条故事线穿插并行,历史事件与人物情感紧密结合,使得整部剧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人性的真实与温度。

这种情感与历史的交融,让人为之动容。

值得一提的是,像《问苍茫》。

对于历史事件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

并没有采用生硬的方式去描述这些事件,而是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情感描写,使得这些历史事件更加生动、真实。

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也使得整部剧更具艺术感染力。

然后就夸起了演员,真的是不得不夸,还一起聊了是不是用ai合成了脸,为什么我们越看剧里的人越像是展览馆里面的照片活了——剧中的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

他们成功地塑造了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不仅形似,更是神似。

每个演员都把角色塑造得非常立体和真实,我们真的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身经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真的很像

说是一模一样不过分吧剧里,青年毛泽东在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中,逐渐从一名追随者成长为先行者、开拓者,并探索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剧外,我们在博物馆看着这历史的正写,聊着这历史的侧写,在强烈的互文感中,反复聊起那些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历程、思考的人和验证的真理。

我们就在那条长路上情绪很上头。

《问苍茫》真的是好剧,希望这样的剧,还能多一些、再多一些。

也建议能够加入中小学必看电视剧,今天特具体地感受到,影音真的会有和图文不同的表现力与穿透力,这种媒介绝对是助力我们抵抗历史虚无的强心针。

今天的你我,也还是要坚定地走下去

 6 ) 被低估的实力派演员白客演出了......

白客真的演出了一种“军匪”的气质,他一方面跟周恩来反复演说自己的无奈和委屈,一直为了革命呕心沥血;另一方面下令软禁周恩来,实则是给共产党方面施压,坐实共产党意图“谋害”他的阴谋。

哪怕是最后事件并没有愈演愈烈,他还是凭借着自导自演的“危机”稳稳地提升了自己的党内地位,成为了“党、政、军、财”四权在握的委员长。

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只能如鲠在喉的列席代表了。

就以这个中山舰(也叫做三二零事件)来看,蒋介石秉持着“革命是非专政不可”的态度,以“中山舰”事件在逐步渗透瓦解汪精卫的党内势力,也同时借由与苏联的谈判,以稳固国共合作的局面为借口,将共产党势力驱逐出第一军,从而稳定自己在第一军的绝对统治权。

一方面他以阴谋弄权,为自己谋求权位;另一方面,又是他带头北伐,承集孙中山遗愿。

从人情道义上将,他并不光明磊落;可从革命的前景来看,他只是一直践行自己的“专政”理念,也未尝不是一种对于“敌我关系”分析后的联合和进攻。

况且,对于有才之士,他也一直是欣赏、重用,任人唯贤的。

虽然蒋先云(湘耘)是共产党,但他依旧把自己手里的第一份委任状给了他。

是真心实意地欣赏和栽培,虽然后面也屡屡劝他退出共产党,但是他爱才惜才之心也是十分明了。

包括后面劝毛泽东农民革命没前途(虽然历史证明了他的这个战略眼光确实是有点子狭隘),也是许了毛在国民党内更好的“前途”。

总而言之,整体看下来,狠狠地改变了我对蒋介石“大地主军阀”“反革命势力的代表”这种特别扁平的认识。

他也是从一个无名小卒一步一步地成长成了总司令、委员长的。

其中也有特别多的心酸无奈,被历史的尘埃掩藏住了。

人们只看到了他的反动、暴力,对他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决策缺少相应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最近vx毒sir的那个公号文《今天,电影被一个词杀死》挺火的,总之就是很多时候大家对于影视陷入了一种“一言堂”式的论断,好像影视只有好坏两极(而且这两级还是由“三观”来决定的),根本没有什么需要探讨的空间和余地。

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和讨论。

感觉在这个前提下讨论蒋介石的形象也挺有意思的。

在“历史的罪人”“党派的敌人”这个身份之外,他也有“人”的痛觉和体会。

或许擅弄权术、独断专行,但不可否认也知人善用。

由他一手培养的黄埔军校的青年才俊在很长一段时间也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也不可否认在早期抗战时期,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上做出的抗争。

历史没有如果和假设,对于功过也早有定论,败,也有一些“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哀。

该说不说,谁能跟毛主席比啊!

我记得之前zh有个帖子还挺火的,叫“蒋介石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打仗其实很菜”,里面有一个热帖就是,不是蒋介石太菜了,而是毛主席实在太强了!

四渡赤水简直像是开了挂,简直就是在世诸葛。

要知道,最初蒋介石(蒋中正)起家依靠的可是自己屡战屡胜的军功啊!

看电视剧嘛,还是希望有一些这种性格特色特别鲜明,又很有讨论度的角色。

一上来都是好人或者都是坏人有啥意思,一定要是这种时好时坏的看着才过瘾。

(哈哈哈温太医演的汪精卫也很出彩!

)一开始看着王大锤正襟危坐、壮志难酬的样子还挺不适应,但看到现在,觉得这个青年蒋介石的角色真的蛮有特色,有点被圈粉到!

 7 ) 也谈电视剧《问苍茫》周恩来的人物形象

也谈电视剧《问苍茫》周恩来的人物形象。

央视热播电视剧《问苍茫》第14期:以黄埔军校学生军、粤军为主力的东征军联合出击,击退了陈炯明向广州判乱的进攻,这是黄埔学生军第一次真正地走上战场。

由青年演员郑业成饰演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的人物形象,从外形上看基本上相似,演绎到位,总体成功,但留有胡须,与那时周恩来的真实照片(详见图2)不同。

对此,你有何看法?

欢迎点评。

此帖剧照均为本人观剧时用手机拍电视画面照片,特此说明。

请点击图片观看大图。

#好剧情怀分享# #打卡国产剧# #电视剧鉴赏# #欢迎观看此剧# # #电视剧评析#

 8 ) 献出一切的仲甫先生

我一直知道对于陈独秀的评价是复杂的,是有争议的。

他是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但是在后来却又犯下严重错误被开除党籍。

在看《觉醒年代》时,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挥斥方遒,要为了革命大干一场。

但是到了《问苍茫》,宁理饰演的陈独秀却处处受到掣肘,一次又一次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只是,我们要问:这些决定,真就是陈独秀做出的吗?

历史是复杂的,这部《问苍茫》给我补了很多课,“共产国际”这个我只在历史课本上看过的名词,在这部剧中有了很强烈的存在感。

当时的我党实际上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央的决定,我们支部要不要听?

我甚至都能想象到当时的共产党人是怎样咬着牙捏着鼻子执行共产国际的决定的。

仲甫先生有错,却也不要以为自己就能看得清楚。

站在当下回望过去谁都能总结,倘若身在局中又是如何?

 9 ) 详细地讲清楚了国共一次合作的历史。作为戏剧来讲编排和人物塑造并不好

优点是比较详细讲述了一直不太了解的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非常详细合理,原来国民党分了几次家,原来蒋是这样上位的。

但感觉没有按一个电视剧去编排,而是像在平淡地讲历史,既然详细地讲了几个角色与妻子的感情,那把后面为革命牺牲也讲一下,前面感情好是铺垫,后面整个Be多感人,结果什么都没有,蒋先云和老婆腻歪成那样了,后面直接一个旁白病逝了,那你之前占那篇幅干嘛,毛四哥和老婆离婚哭成那样,理由是革命不安全,转头新老婆就领来了,之前那段是???

我不想用渣男套在一个革命者头上,但实在是。。。

剧情也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安排,后面几集因为陈独秀憋屈成什么样子了,观众都憋着一口气,作为正常的戏剧应以一场胜利作为结束吧,没有,就憋屈地结束了。

而且人物关系塑造得地寡淡无味,没有塑造几个重点人物,我感觉只有中山先生这个角色塑造得好,抱憾而终,因为这个“憾”而人物特别丰满让人记忆深刻。

与觉醒年代没法比,觉醒年代鲁迅陈独秀这些角色塑造得特别灵动特别丰满特别惹人喜爱,陈独秀和李大钊的知己情也塑造的非常动人心弦。

这部剧毛和周这么好的拍档不塑造一下,别的角色更是毫无亮点。

 10 ) 憨厚实干的泽民

憨厚实干的泽民不仅用自己的劳动维持着毛家的生计,更是用他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永不言败的韧劲为中国革命筹钱,劳心劳力,用一腔热血和铁打的肩膀负重前行,为中国革命做出独一无二的杰出贡献!

历史在那里,贡献在那里,恒久闪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因为有无数这样的人,努力着、奉献着、牺牲着,让点点星火得以燎原。

致敬先烈,致敬所有了不起的人们……

《问苍茫》短评

好,只是有些拖沓

7分钟前
  • 苏亭222
  • 力荐

整体非常不错了,拍的很细腻,白客的蒋光头也不错

8分钟前
  • .
  • 力荐

不好看

13分钟前
  • 豆友h0mNx4xtSA
  • 很差

一般

18分钟前
  • 祥仔ღ᭄ꦿ¹⁸⁴⁸
  • 很差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9分钟前
  • Oscar
  • 推荐

……

20分钟前
  • 飄จุ๊บ搖
  • 很差

報絲 開頭露點就膩了⋯⋯

24分钟前
  • miracle
  • 较差

王仁君的教员很不错👍

28分钟前
  • 青木
  • 力荐

问苍茫大地水煮沉浮,姆们姆们姆们

29分钟前
  • hungry
  • 还行

还没看完,前四集一直在回避“穷”这个问题,有点不是很满意……大约是我太喜欢觉醒年代了,感觉这边目前出场的几位人物稍稍没有那么好的造型……

34分钟前
  • 没关系的都一样
  • 还行

不知道有没有种演员尬演的感觉

37分钟前
  • LTY
  • 很差

湖南衡山人应该都听过“衡山朱凤”,指的就是毛泽建。毛泽东这位曾经被当作童养媳卖掉的妹子,后期是中国革命的一位杰出贡献成员。

38分钟前
  • 埃登阿扎尔
  • 力荐

1921-1927历史拐点上的陈、毛、蒋等人,他们做了什么又为什么这样做,拍得清楚明白。也通过事实回答了为什么是毛,什么是知行合一,什么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2分钟前
  • minorU
  • 力荐

0分,这种剧不需要聊

43分钟前
  • 天涯侠医
  • 很差

我以为会比肩《觉醒年代》和《我的法兰西岁月》 但有点浮于表面 一番话就让“无政府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了 🤨没有那种奔走疾呼的感觉

47分钟前
  • STRIKE
  • 还行

革命历史题材永远是新瓶装旧酒,拍不出任何新意。

50分钟前
  • 温九斩华雄BJJ
  • 较差

看着比其他几部有质感,但有些演员真的非常不贴。。老师这不是我们飞飞吧。。。我们飞飞脸不肿的。。。

51分钟前
  • momo
  • 还行

一般般

52分钟前
  • 豆友nlZLAO0M58
  • 较差

看了两集,教员为了更好的领导工人运动下矿井走进工人了解工人的生活那段完全可以比肩《觉醒年代》!甚至让我觉得《包身工》这篇文章被具象化了

54分钟前
  • momo
  • 力荐

表演风格太像话剧了,很多台词都太酸腐。不过历史事件那种时代感有了。可以用来了解历史。

58分钟前
  • 活豪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