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确实被国外影片洗脑了,宁愿看国外的暴力烂片,也不想看国产片,国内这些成名已久的什么张艺谋......等等,拍的片越来越迎合当局,而且动辄投资巨大,看的恶心。
新生一代就是不一样,抓住了想要表达的灵魂,很感动,影片表达很现实,这就是真实的现实生活啊,就像莫言的作品一样,低调的进入了你的灵魂。
演员表演的也好,自然、生动,尤其是窦唯的配乐,很灵准,我坚信窦唯会再一次为戛纳电影节中国导演的电影配乐而走红的!!!
何文超加油!
窦唯加油!
中国电影加油!
很纳闷整体评分不高,甚至比不过国外的三级片、恐怖片,国人啊,是五毛太多?
愤青太多?
还是对国产电影失望太久了?
十八岁时什么样子,似乎我都需要好好的想想了,似乎对那个酷热的暑假没什么太多的记忆,似乎很多的东西都模糊了。
那年在家休养身体,那年一个夏季只是养回了一点点的气色,那个暑假开始了另一段人生。
记得一部电视剧《十七岁不哭》,也许那样的情节是我这个年龄的人所经历的,那样的情节让我感慨良多。
简宁与杨宇凌的懵懂的情感,雷蒙德叛逆,高晓峰的高傲,那是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故事,初中、高中,我是在那样的环境下,有欢乐、有痛苦,但是终究是属于自己的一种经历,是属于好多80后孩子的青年时代。
《甜蜜18岁》,我觉得这是属于90后孩子的故事,他们的十八岁,放眼校园中,肥大的校服、短发、帆布鞋,面无表情的走着,似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同一张面孔,但是我知道,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和抗拒,对不被理解的排斥,他们面无表情的内心是波澜壮阔的,就像何那,她大多数都是那种没有任何表情和情绪的面瘫像,因为种种巧合让何那不能从李聪那里得到安慰、倾诉和理解的时候,她的感情那么需要一个窗口的时候,夏虹适时的出现了,那么她们之间的感情发生的顺其自然,那是一种理解、慰藉和认可。
青春时代的我们不也总是跟能理解的人亲近吗?
现在也依然是。
就像我18岁的妹妹,她会告诉我:“我以后不叫你大姐,那样显得我比较小孩子,我叫你姐,这是一种成熟”这才是她们的思维模式。
就是上了大学的弟弟,会直接喊我的名字,而不是叫大姐一样的。
去电影院看这《甜蜜18岁》时发生了点曲折。
首先去的第一家电影院直接取消了今日的唯一一场。
而当我无奈地走到另一家电影院选座位时,却发现只有我一个人选择了看这部电影。
很久没有因为一个电影的名字想到要孑然一人去看电影。
或许是当大脑的某根神经被“十八岁”这个词儿触动所以满怀期待着。
可是,看完,又大失所望。
这分明是一个骗局,让我以为能抓住青春的小尾巴享用一会儿甜蜜的回忆。
由不得自己想起狼狈丑陋残忍的,属于我的那一年。
当我十八岁的时候,也是短发。
艺术生。
骑自行车。
逃课。
用着一只时好时坏的手机。
只是只有到不得不穿校服的时候,我才会勉强披上被我画上简单涂鸦的校服去升国旗或者抵挡天寒。
何那在右腿大腿的内侧用圆规纹了同夏虹一样的飞鹰。
我在右手的小指下用圆规刻了一个字母。
同样不完整的家。
在一座小到不能再小的城市成长。
学校的对岸就有一条江。
去学校的路上也有桥下火车鸣笛的回响。
有爱着的男孩儿,只是忘了是谁。
有爱慕着欣赏过的女孩已经离开去了北方。
他们彼此不曾认识。
女孩也再也没联系。
然后我进了一所令人厌恶的师范学校,越发忘了过去的人与生活。
城市在变化,曾经路过的房子都已经拆迁盖上了美丽的新楼。
时间一晃,头发也渐渐变长。
所有关于年少的故事很多时候都没有一个完整的结局。
至此,我也彻底确切地忘了十八岁那年我到底干了些什么。
电影的节奏有些缓慢,我一个人坐在不大不小的放映厅里感到一丝寒凉。
窦唯作曲的音乐让我说不清具体的滋味。
没有感动,没有落寞,没有完全地感同身受,但却让我在一种情绪使然的强加作用下,大脑接收到了压抑的信号。
我坚信导演何文超是非常真诚地在用这部电影讲一个让我们回想青春的故事,可又残忍地用这狗血地竟然像真实生活的景象让我恐慌这些都真实的发生过了。
母亲为爱黯然酗酒。
他爱她,她爱她。
他为她爱的她入狱。
她为她离开去南方。
她为母亲而选择留下……少量的台词,矫造又青涩,甚至有些对白的设置让我莫名其妙的情绪涌动。
这大抵也跟这部电影的背景有关:导演的首部剧情长片;大量的新人演员的使用;低成本的制作。
这些缺乏经验的初体验让这部电影的语言有了更加纯粹的解读,十八岁的分岔口,左边联结着青涩和懵懂,右边成熟长大。
只是《甜蜜18岁》逾越不了娴熟的创作,而亘古停靠到了在这条岔口的左边。
情感的“欲言又止”只能归咎到剧本创作遗留下的问题中去。
除却何那一角,其他人物的性格描绘也只有淡淡几笔。
可能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后,再也想不起其他的他和她都是什么模样有着怎样的性情了。
不过正是这样的不完整和残缺,让我愈发相信心细梳理曾经岁月的点滴,用语言及文字和影像来诠释,都得不到它最初最真实的模样。
所以这部电影对我而言,好不好看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东西。
借用《致青春》宣传片里说的一句话:青春是用来怀念的。
即便残酷的十八岁落到长大后的眼睛里,也会变成甜蜜的十八岁。
它就是这样的不成熟,幼稚又带有笨拙的气息。
狗血地像言情小说里被人看烂的桥段。
或者简单,或者复杂。
而各中滋味,在不同人的回忆里,也有了不同的说法。
我18岁那年还在教室里拼命的温书,记得那年生日是全班人一起给我过的,第一次听到别人为我唱生日歌,收到几十份礼物,每份礼物出现的方式都是那么特别和充满惊喜,最后我手拿了两个大袋子和印象中是思思大美女帮我拎了两大袋。
就这样,我至今仍记得。
我没想过18岁会有感情的烦恼,事实上,我确实是有,还一大堆,现在看来确实那么幼稚。
没有何那的艺术气质,也没有夏虹的坚强,我觉得夏虹是特别的,她会来看她爸爸,不说一句话,看着爸爸每天在撑船,不去过问过去也不去了解现在,我突然明白其实守护一个人的方式是不去打扰,不质问过去是否错了,也不会有回忆时的难过;不参与他的现在和未来,更不会让他的过去来影响他的生活,我很佩服夏虹,因为她的勇敢,一个人在这样的社会生存着,用自己的方式,她的离开也只是为了让何那能有更快乐的生活。
何那最后收到的那张图片,证明她曾经那么的爱过何那,因为一样的梦境,没有同样的心是不会出现的。
刺青的图案是一只海鸥吧,和她们牵手的大海是那么的贴切,不知道导演的用意,在我看来,我觉得应该是愿她们能化作海鸥自由的飞翔,不受束缚。
电影没有像过去的那些女同片一样刻意刻画现实社会的讽刺和言论,我才确信这真的是文艺片,本来就是让我们享受其带来的刻骨铭心,又何苦要忌讳外界世俗的眼光?
我想这辈子她们不能做那一对海鸥,来生也可以吧。
关于何那,我觉得这个演员演得真好,也是导演得有才吧,影片说得话不多,可是我从何那得表情能知道导演想表达的理念,知道何那的骨子里的爱和无奈的失落感,18岁的爱那么的直白那么的单纯,没有一丝的邪恶,我觉得这样的爱才是美好的。
但也许是否8岁真的很年轻真的很无助,也很无能为力,不然何那的挽留不会那么的苍白无力,林果的离去只是因为他的花心,何那母亲挽留无果是因为她把男人都看得太理所当然,把爱情看得太美好,夏虹的离去,是因为他感受到李聪对何那的爱的执着,李聪守护着何那的一切,包括夏虹,哪怕5年换来青春的流失。
夏虹是想何那幸福,离开只是让她留在原来的生活轨道。
其实我很想导演能拍一部5年后的重逢,我希望大家的爱不要只能停留在18岁,片名能叫《相爱的23岁》吗?
我有点想法想写一下续集的故事,编织一下自己心中的何那和夏虹,也希望我自己的爱能一样的大团圆结局,今年我刚好23。
《甜蜜十八岁》,是我看完《夏日时光》比较好的一部女同片,甜蜜的体会也许只有何那和夏虹才能明白吧。
电影《蜜甜18岁》用舒缓清新的方式展现了一段关于青春的故事,这次妩媚的推介海报以“青春季”为主题,草绿的基调配上稍发灰的蒙版,流逝的18岁跃然纸上;三位新人演员白衣上阵,神态乖巧、举止亲密,浓郁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
在主创阵容这面,该片大胆启用新人。
影片的编剧、导演、剪辑均由80后新锐电影人何文超结束,《蜜甜18岁》也是其第一部剧情长片;主演周文奕、滕飞、祁琪为北电、中戏在读学生,该片为他们的银幕首秀。
对此,推出人魏仲环示意“即使组里新人许多,但大概正由于他们那股青年拼搏的劲儿吧,片子的质量确定是有保障的,可说清新却不青涩”。
而影片参加了多内外多个电影节及影展,颇受注目,业内人员也示意“该片的人物设计饱满,台词和剧情环节值得推敲玩味”。
影片中少男少女正处于情窦初开的年纪,这让三位主角变得敏感而又躁动,内心世界的孤独让他们彼此渴望着对方给予自己爱情、友情。
导演何文超称三年筹备的影片终于要和大家见面,希望这部影片能够让观众想起自己的18岁和青春。
导演也否认片中女同性恋情节是电影的噱头,"创作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么多,青春懵懂的年纪,在友情和爱情面前都是青涩的。
"
看了一大大半看不下去了!
何那是侦探吧!!
好奇何那对夏虹这个她老妈的男友的情人怎么产生感情的!!
尼玛圆规也能纹身啊!!
尼玛痴情男友是同父异母的哥哥啊!!!
受不了了!
居然还拿蕾丝片做噱头,导演编剧脑子有翔吧!
三角恋个毛线啊啊啊,这十八岁哪里甜蜜啊!!
后青春期尼玛伤感孤独单亲情爱情依靠扯出同性之爱?
好多元素啊,当初看宣传片还挺期待的…以为女主至少是个小奶t…都没必要短发啊!
= =π_π
“青春本就是既有感伤、又有欢笑的甜蜜回忆,导演把这一部分的表达拿捏的恰到好处,相信大家都能从这部电影里找到共鸣。
”挥别18岁的青春、阳光、叛逆之后,忧伤成为该片最后曝光的立意。
18岁的少男少女正处于情窦初开的年纪,这让三位主角变得敏感而又躁动。
在该电影中女主角何那与女二号夏虹、男主角李聪之间有着一段别样的感情经历。
除却几位主演懵懂的恋情影片也夹杂着家庭的矛盾以及前途的迷茫等诸多外界压力,由此甜蜜的青春经历也变得有些忧伤。
我18岁生日那天正好是第二批大学分数线公布的日子。
本以为稳稳妥妥的录取变得惊心动魄。
先是之前说好没问题的大学突然在我这个专业提高了分数,正好比我的分数高了1分。
再是之前我看不上的大学也在这时说没名额了。
我站在肯德基门口,穿着我18岁生日的新衣服,等着之前约好一起庆祝的同学,再告诉他们,今天没办法庆祝了,我要跟我爸去找学校要我。
回来的路上因为穿着新鞋所以脚磨出了泡,跌跌撞撞地推开门,换了一双鞋,就跟着爸爸在我市的那两所学校求人拜菩萨了。
这个悲剧的故事好在以还算喜剧的结尾收场,我还是进了之前说好的学校里,虽然过程转了个弯。
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这次经历,其实大部分人的18岁很平淡,并没有17岁想象的那样疯狂。
之所以进学校看这部电影,是因为一年说不了几句话的高中群里突然有人说起这部电影,说是在我们高中拍的,很多穿校服的场景。
然后我马上上网开了预告片,情节什么的真的不是我想看的,但那校服,我竟感到很陌生。
直到坐在电影院里,第一次出现我的校服,我的教室、我的操场、我曾经穿过的那条铁路,当它反复刺激我的眼睛,我才发现,这些已经离我快10年了。
心情好,写点啥很明显不甜蜜,青春里到底还是有得与失,到底还是不公平的。
整个故看下来还是有一点遗憾的,比如何那貌似没有给李聪一个交代,前半段李聪对何那的付出大家有目共睹,但是何那离开李聪那么轻易,只有一句对不起,包括影片刚开始何那甩下李聪为她摆的生日局,这些都好像只是为了说明何那的性格所存在,李聪到最后我看完电影,感觉就像个炮灰。。。
但他却是男一号。。。
其实如果再最后,何那和李聪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互道一句好久不见也好啊。
再者部剧女二选的挺不错,一般情况下这类电影都会讨厌死女二,但是这部就没有,她演的很不错,以后应该会有很优秀的成绩期待啦。
再然后,就是配乐的部分,刚开篇就看到有窦唯的名字,233333情不自禁联想到最近的霆讯恋。。。
回到正题,本片配乐真心还可以。
导演是位女性,剪辑的工作好像自己全揽了,看得出想走的是那种文艺大气范,有些话她很想说,以至于太想说只好不说,因为要走大气范啊,不能什么都说,观众爱我就要主动来猜我部分沉默的镜头,相信剪辑之前应该是冗长的,但考虑再三,又剪得再短一点。
导演幸苦啦,老师都说剪辑是个幸苦活女孩子最好别干。。。。
不能说这部电影是青涩的,一些方言的加入运用和各个家庭之间暗暗的关联其实导演很有用心去伏线,还有一个小细节,每次有课堂出现必定会有一位老师认真的一句讲解让人清晰消化,大概是导演的强迫症,也或许导演想掩饰掉些许青涩感,总之每次都被我抓到。。。。
好啦我要去考虑下晚饭吃什么了,还是很开心看到有新的导演们,用心的出现在中国大陆电影的阵营中,加油!!
植物的春天,动物的春天,当然也是人的春天。
我是不是也陷入了自然施予的肉欲萌动,不必羞,但是不是我太敏感而偏失,形成了先入为主的印象,还是真实的未受影响独自升发出来的感觉?
看到春日里颇失常态追向我狂吠的汽车总站的黑狗,早晨在空旷安静的砖道上追着玩闹的小狗,叽叽喳喳几只雀儿追向另几只雀儿,躁动的虫鸣,我都觉得跟它们一样,带着理解,我龇牙躬腰向他们表达我毫无恶意的嘲讽,连同着我对自己身上的欲望宽纳的无可奈何。
什么是爱?爱和性?
《甜蜜的18岁》一个女孩背脊骨一侧紧靠着脖脚处的一只折着两翼飞翔的海鸥侧影,另一个女孩在大腿内侧用圆规刺下用墨染了的海鸥侧影;一个女孩梦中的那片只有两人的海,另一个女孩在多年后寄来的明信片上图画酷似那片海。
她遇见她的时候,她窘迫寡言没头没脑地寻找某人找帮助;她和她紧密起来却是她穿着小姐服在酒吧被缠上和叉开双腿堕胎;她为摆脱纠缠胡纠的同志关系与相互怜惜相互帮助琴瑟和谐的超出友情的暧昧。
似乎这便是爱了,不用时间冲刷,是否褪色或者消失的验证,这当时便是爱了,不用考虑是爱自己还是爱她。
反正是爱了。
就像盖茨比迷恋着黛西,和她像钱一样令人愉快的嗓音,接近对岸别墅上那一盏绿灯是他长久的动力。
她吻熟睡的她后背的海鸥;她像她母亲一样面对离开:你去哪儿?
要去多久?
能不能别走?
她将椅子摔向母亲放荡花言巧语的情人,原先她不屑,把母亲划为同自己不一样的太重感情的人,而她后来和她母亲一样作了同样语言的挽留。
原在未知里的相似和重合,像谶语像轮回,这便是爱。
女孩终于理解了母亲,选择留在小镇。
穿插着世俗的柔弱却坚韧的生存和丑陋,粗暴,虚荣,衰老,粗糙。
这可能便是窦唯中意的原因了吧。
在讲台上满脸傲气的高三物理老师通过托关系强逼着她的孩子辍学去银行工作,发现儿子有意复读,争吵使儿子在雨夜出走后,蓬着头蹲坐在厨房撕着揪着烧了崭新的参考书;日渐苍老的母亲换上当年的戏服拂袖入帘的轻巧,仍是满眼骄傲和小女人;她咿咿呀呀唱着词,断断续续,并不成连贯,却仍旧能受到小镇上老人小孩的稀罕;她像年轻女子一样坐在摩托车后座亲热地搂住吻着给接她表演的情人;他们在女孩房间旁边的屋子里喘着气做爱;她珍视年轻时一张黑白照片,当时她脸庞丰腴,透着年轻气儿,看不出会有今日的世故和虚荣;她让女孩照着照片再画一张,她酗酒时举着相片端详……窦唯喜欢的一定是那个在他住的小杂院里清早倒痰盂的王菲。
他喜欢沉默无言的深情,和普通人真实粗糙的生活气儿。
他们虽然都在卑微或者挣扎着活着,却都是以自我的姿态活着。
想起卡夫卡自传里:我什么都不缺,就缺我自己。
可能在生存的危险边境上的生活,对像我们这样的人才可以是纯粹个人的,我们太过被动和向内。
窦唯在 未知 里的歌词:你以为知道什么 我以为明白什么你以为相信什么 我以为担心什么何不来抱着我 何苦要不停地说岁月如水流过 年轻无知的我
镜头有点乱,有点儿模仿台湾小清新片的痕迹。其他都还好,夏虹朕真漂亮,总之片里面的女人都美,不管是和何那,妈妈,还是那个像极斯琴高娃的物理老师。有些泪点,某些地方感同身受而已。
剧情很弱 但是演员们都演的不错 各种画面细节处理的挺到位 配乐赞 看到结尾原来是竇维配的乐
算是国产拉拉里面比较好的一部了吧~~~
音乐不错。窦唯+莫西。
百合么
什么烂厂啊,浪费时间!
几个年轻演员气质很好。剧本真够浅薄的
有残缺不足有点到为止 没有完整地把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特殊情感故事讲好 但至少没有刻意造作或装腔作势 要表达的东西很真诚 这样的十八岁挺好的 片名和内容的反差不错 小镇故事多啊
小范围的影片,但却受其影响颇深,一个人观影,继《R-E V》前后一个人的世界,那样抑郁的团体。那般畸形的爱,总是无法被放大。阔逸。
电影真心不咋地,最多两颗星,再加一颗完全是冲着不错的画面和太棒的音乐。
一直想看的原因是因为在衡阳拍的啊
二星三星,徘徊犹豫
这么说,十八岁的成长可是一点也不甜蜜呀
所以呢?每一条线你都没好好地讲,让我情何以堪?所以呢?何那母亲最后开了俏江南?
我艹,要不是被一个94年的同事硬拖着去,我才不会傻逼逼的坐在电影院里看这九十多分钟预告。
喂喂喂我这次反而不明白大家怎么评这部电影如此之低。平心而论,论拍摄手法剧情发展角色展开都不错,女导演处女作做到这般属实不易。比那些偷5分合好好几倍。再者,真心不明白为啥纠结于题目的甜蜜?说不定是反语呢,举个例,外国著名电影甜蜜生活我看电影内容与题目关系不到哪里去。嘛,仁者见智吧。
全部桥段都齐了。
懵懂的十八岁在未来之前总是如蛋糕上的奶油一般秀色可餐,不料一口吞下去却也总能令人咂嘬出悲情和苦味儿来。那些对着烛光许下的愿望在《甜蜜十八岁》之际还没来得及实现,然而一场又一场的离别却像年复一年的生日那样准时到达。可惜这部在孤独中不断寻觅依靠频频追问责任、对于成长却鲜少领会的处女作没能逃脱青春类型片的套路,最终只有窦唯与莫西的配乐在这个充满背叛、仇视与悔恨的夏日里酿造出了一丝甜。
看的很压抑…残酷青春么?额…大概是我的18岁太平常了,没有共鸣啊!表示还是喜欢台湾小清新啊!女导很年轻,很有想法,电影展示出来的和导演想要表达的,以及观众理解的都会有偏差。个人偏好简单的人物关系,剧情张力大点的电影,这片子不太对口味。不过风景的画面很美!音乐也好听。
18岁的青春,不了解自己,看不清未来。你说年轻不是挥霍的资本,你离开去寻找一份稳定心安的生活。我只知道我哭着求你别走,却不知道你在迈出门后也是满脸泪水。多年后我们各自成为一个有社会身份的人,有了不愿放弃的稳定生活,你却只给我写信,或许是怕见面或通话见到对方听到对方彼此都会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