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激战
Torneranno i prati,Greenery Will Bloom Again,草原激战,万物复苏
导演:埃曼诺·奥尔米
主演:Andrea Benetti,Domenico Benetti,Jacopo Crovella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语言:意大利语年份:2014
简介:The winter of 1917, the North-East front, the final clashes of the Great War. An Italian stronghold situated at 1800 metres above sea level, on the Asiago pl..详细 >
有点无聊
国内战争影视剧永远在展现那个几个英雄,缺乏了对战争残酷的表现和反思,对于战争的本质没有深入思考是不可能拍出好片的。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而我们就像从未来过一样,如云烟般消散。”意呆利拍摄的一战电影,视角很新奇,叙事也很克制,没有大场面人头堆起来能给予人视觉上的震撼,用堑壕与机枪来强调战争的残忍与血腥,而是从一伙驻军的日常,用极简化的细节,音效来营造绝望的氛围,紧张与恐惧,时刻于虚无中震撼心灵,影片就像一战本身,没有刻画他们是英雄还是鼠辈,而是聚焦在战争中对人的伤害,片子没有主角,或者说战争才是主角,而这位主角又在无数引人歌颂或引人反思的片子里占据高位。
茫茫白雪覆盖的战场,死亡阴影笼罩着壕沟。以暗淡得如苍白现实一样的色彩,以近乎诗意的叙述,展现着一战中的一个片断。那种令人恐惧的寂静,那种让随时降临的死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战争,无疑是人类无理性行为中最为恶劣的一种。
画面凝重,在信息过剩的年代,无法带来震撼,属于艺术风格老派的作品。每一帧画面都是一副油画,战壕、白雪、松树、月光、远山,天地之间这一小撮列兵的情绪与分秒,在电影里得到放大与还原。不用探讨什么深刻的意义,看了你就懂了,把自己的情绪再沉浸其中的话,看了你也就更难受了。后来看到《狐步舞》那四个列兵在宿舍的状态,你会觉得《高原激战》更为冷静与残酷。
极简化的一场战争缩影,几乎抹平了一切的戏剧冲突,摒弃了以往战争片中常见的复仇之心,爱国之情,追求荣誉,缅怀战友的情感,将时间的线性无比延伸,这只是一场战斗,它不存在任何的特殊意义,对于一切参与者来说只不过是时间的线性延伸
我在这世上,没什么可期待的,我所需要的,就是爱我的孩子也许偶然,也许命运使我继续存活,一个我曾经想象过的却不熟悉的战争我发现自己在一座山上的前哨,周围环绕着雪与寂静我能听到他们的呼吸我刚这里但却感到自己突然变成了一位老者老到我的知识甚至我的理想在这里丢失了他们所有的意义就像我年幼时亲爱的母亲这里有像我一样的人,每天死去至于那些回去的人也会带着死亡的见证那景象将会一直纠缠不去他们会觉自己好像幸存者被判了一次或两次的死刑一般但是最难得的,就是去宽恕如果一个人不能做到去宽恕那么 ,他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影20115:1915.5.23 意大利宣布参战。在阿尔卑斯山与奥地利对战。1917.10.24 德军支援奥地利,对抗意大利,德奥军从山上蜂拥而下,占领卡波雷托市,进入意北部。——“点名,把死亡人数告诉我,我不要数字,要亡者的姓名,把倒下的人的名字通通写下来,一个个写下来。”
So boring!
闷
民族统一战争的伟大胜利,意大利人用一场惨烈的前线战斗溃败来纪念。(2023.9.4. 意使馆民族统一及武装力量日放映活动)
一战时的意大利,全黑白,全程冰雪,讲述意大利士兵的绝望,只有影片最后才有一点纪录片式的战斗场面。所以该影片与激战无关。
月光、雪松和炮声交织下,绝望里的失望。
画面美,我却看不懂olmi
一枪未放。悠闲导致思乡,倦怠导致溃散,敌人不打已自垮。
跟爸妈在寒假看的,贼无聊贼无聊
意大利的雪战
对于面条来说不输就是赢了。所以是部喜剧。
这种描写“战场一日”的片子已经拍不出什么东西来了吧,演员的独白太突兀了。
#Olmi Retrospective# 最后一部剧情片,对我来说属于告解电影,基于父辈的战争经验结合宗教救赎所展现的战争,每个人都急待解脱,每个忡忡的脸部特写后的空镜头都划的清冷沉静——这几乎就是告解后的状态,镜头如数展现的都是这种集体中相似的个人焦虑,当它们接踵而至却又只能让人望着大雪和动物出神的时候,几声嘣嘣作响就能催化集体共情,无声惊雷的情境很容易积蓄情感并把矛头直指战争本身,最后自然归于沉寂,万物复苏。本片的战争困境的传达比较平淡,和细细的红线有些像(士官对下属的感情),鲜少钢锯岭那种极致表现神迹降临和战争残酷,取而代之的是藉由经验传达出的反战立场,比如当场自杀士兵的临终遗言,唱歌士兵的反驳,观感和海曼里儿子打开冰箱想起爸爸相同,属于一种活很久才会习得的经验。另:看到第二场点到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