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曾想罗马假日和赫本成就的背后有这么一个曲折隐匿的情节,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娱乐都是政治的延伸,但是作为正常人来说,我们只想搞笑一下电影好不好,只想轻松快乐啊,并不想掺和政治啊。。。
😂😂😂当然,一个美国社会眼中的共产主义是怎样,也可以从中管中窥豹啦。
另,为结尾演讲加一颗星。
电影讲述编剧达尔顿·特朗勃(布莱恩·科兰斯顿饰)从20世纪30年代进入好莱坞以来,奉献过《罗马假日》《出埃及记》《斯巴达克斯》等经典作品。
在荣誉背后,特朗勃的职业生涯非常坎坷,他在40年代末遭到非美活动委员会(HUAC)的迫害,被米高梅于1950年解雇,并蹲了大牢。
出狱后他被政府列进黑名单,一度无法工作,特朗勃就借用他人名字创作剧本。
他曾凭借《罗马假日》与《勇敢的人》夺下两座最佳编剧的小金人,但当时剧本的作者署的都不是他的名字。
直到1960年,特朗勃才走出迫害,他的编剧才华才得以重见天日。
T这个人,从一开始就知道,反美迫害,只是一场戏。
这是他的明智。
但他又想在这场戏中扮演一个屹立不倒的角色。
这是他的固执。
再坚持了10多年以后,大家发现花了数千万美元来查间谍,却一个也没抓到。
而T却因为苦难成就了几部奥斯卡获奖剧本。
特别是我们熟悉的罗马假日,斯巴达克斯。
我想起了T身边的许多朋友,他的同党好友(阿伦)因病而死,他的大象朋友受到冷落,他的B级片导演朋友非常讲义气,他的家人一直支持他。
这些都让他看到真相。
虽然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场闹剧。
我们经历wh大革命的时候,又有几个人知道这一点呢?
大家不都是被摧枯拉朽吓怕了吗?
不都是把闹剧当成真相吗?
这篇最大的成功,在于男主塑造的恰到好处。
他对时代的评论也恰到好处。
第一个镜头让我以为主演是加里·奥特曼,据说还真考虑过让他来演。
影片开始于1947年,当时的特朗勃只有42岁,可老白的扮相太老了,看上去怎么也有五六十了。
开场在片场拍摄的那部由Sam Wood执导、Edward G. Robinson主演的黑色电影让我一顿好找,结果发现是影片里杜撰的,妈的,另外路易CK演的那位也并非真实人物。
整部影片没什么戏剧冲突,没看过原著,也不好说改编得如何,最有意思的桥段是特朗勃找来一帮黑名单上的同僚为B级片电影公司当枪手,连同两位B级片公司的老板也是一众配角中的亮点,可惜这段情节只是点到即止。
片中表现“好莱坞十君子”事件以及麦卡锡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风貌很到位,但挖掘主角个性的情节不够,另外感觉其中特朗勃与妻女的矛盾的段落可以去掉,应该再加点表现他的写作才情的桥段,毕竟一个既能写《罗马假日》又能写《斯巴达克斯》,还拿到过美国国家图书奖的人应该不只会坐在浴缸里冥思苦想吧。
虽然老白凭借特朗勃一角拿到奥斯卡提名,但觉得他的表演收得有些过——演出了隐忍和睿智,却没演出锐利。
有一个地方不知道是不是bug:Edward G. Robinson为了帮十君子筹措诉讼费,卖掉了他家里墙上挂着的一幅梵高的画,到特朗勃出狱几年后他们再见面时,这幅画又重新出现在墙上。
除了《特朗勃》以外,其他比较有名的关于好莱坞黑名单的电影有伍迪·艾伦主演的《出头人》(马丁·里特执导)、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嫌疑犯》、金·凯瑞主演的《电影人生》。
很多年以前买到过一本特朗勃的好友、同为十君子之一的编剧Ring Lardner Jr.(也曾两夺小金人)写的自传,看完这部电影,突然想找出来读一下。
全片采用的毫无疑问上时间的叙事手法,讲述着特朗勃的一生,从影片刚开始的炙手可热的大编剧到美国的共产Party,然后去蹲大牢再重新回归,用化名写了《罗马假日》,《勇敢的人》,《斯巴达克斯》和《出埃及记》一系列知名的作品(虽然我都没看过……)首先,这是一部传记片,所以说要把握住传记片的特点进行拍摄,老白在里面饰演的特朗勃肯定是不用说的(人家可是奥斯卡男主提名),精湛的演技讲述着特朗勃的一生.整部电影的故事背景发生在"美国文革"(我这么称呼它),好多人抵制美国共产Party,以至于出现了一个黑名单,在名单上的人无法继续从事电影的创作和表演,当然,特朗勃就是其中一个.(具体情况可以去百度……)我最喜欢的片段之一就是特朗勃出狱后,为了养家糊口而大量的创作剧本,卧槽,那一段的片段简直燃到爆炸!而且,编剧这种职业不是你努力就能有作品的(作为外行人的我看来),所以说就像标题说的那样,简直就是一个机器,就像是库里一样,变态啊!还有我喜欢的一个镜头大概是在影片的114分钟左右,老白的侧脸镜头,吸着烟然后吐出去,这个镜头的光影都把握的非常好(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一个镜头,那烟的醇厚与洁白简直了.作为一部传记片来说,剧情这种东西首先是要符合人物原型的经历,其次再是艺术加工,这也是我为什么会给这部电影打四颗星的原因,就剧情本身而言,平铺直叙倒是没什么惊艳之处,当然有没有什么毛病,不过作为传记片而言,不错了.
特朗勃并不是很熟悉,不过这压根也不重要。
不过这个影片给我的触动是极大的,20世纪四五十年代,特朗勃是一个民主党人士,特朗勃是个编剧,是个优秀而杰出的好莱坞编剧,有房有车有儿有女家庭幸福,他和他的“好莱坞十人组”支持共产主义同情劳工,不过被国会打入懒人黑名单,即使是在最监狱即使是在最舒服的家里,特朗勃始终在工作着,当然了,电影里面没这么演,但实际上是可以想象到的。
三天时间创造出一个剧本,被抓进监狱之前几天时间写出了《罗马假日》,荣获了奥斯卡最佳编剧,即使是这样特朗勃还是在工作着。
所以其实这部影片的名字可以写成《特朗勃在工作》,现在知道了,特朗勃是那个时代独一无二的编剧家,特朗勃之所以如此杰出,源于他对于生活家庭的热爱,对于工作的无比狂热,以至于特朗勃总是在工作,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你要知道的是,特朗勃在工作着。
李笑来你喜欢特朗勃,因为你们俩是同一类人。
我发现,越是成功的人越是对于工作有着近乎疯狂的执着,爱迪生、牛顿、达尔文都是这个样子的,原来秘密就在这里。
第一次看片名,差点看成特朗普[囧],后来想了下,现在应该没人给特总统拍传记片吧!
看这个男主的感觉,会让人想起我国一位著名的作家,那个一生都是“横眉冷对”的鲁迅先生。
同样作为政治迫害的对象,鲁迅先生幸好有宋庆龄等人的保护才幸免迫害,特朗勃先生就没那么幸运了,编剧编的好好的被判“污蔑国会罪”。
但是有才华的人到哪里都有才华,在监狱中都能被优待。
然而背负着“黑名单”之名,再有才华也没人干录用,一代大师不得已用各种假名来进行编剧创作,结果还获得了两座小金人。
嗯,是钻石💎怎么样都掩盖不了光芒。
人总还是要有信仰的,要一生为自己的信仰而斗,特朗勃在女儿的鼓舞下,终于敢以真名创作,不畏强权。
在获得美国电影编剧协会会长之时,他真切缅怀了在这场政治运动中逝去的那些人,那些岁月是不堪回首的,是不值得人怀念的。
人还是要珍惜当下拥有的,坚守自己的信念。
如此,才不会对过往有所后悔。
特朗勃先生用一生践行了自己的信仰。
他最有名的电影作品是《罗马假日》。
以传记的角度对特朗博进行了展示。
这种人,太 tm 牛了。
一个有自己奋斗理想的编剧,做了共产党,但是受到排挤,被列入黑名单、坐牢、受各种冷眼,对于这种文字工作者来说,很多人会选择自杀,(犹如我国文革时期的很多作家),像他的很多朋友一样。
但是他没有这样做。
他有愤怒,但是完全没有放弃,因为他有家人、朋友需要照顾,他需要钱。
于是笔耕不辍,一直写,一直写,写出了一部又一部牛逼闪闪的电影。
我们在生活中也是一样,遇到挫折,为了自己的理想,宁折不屈,当然可以。
但是如果能够坚强的活着,只要不放弃,如果我成功了,那所有的挫折都会被瓦解。
要知道,太多太多的大多数,他们是无知的并且容易愤怒的。
小李今年拿下奥斯卡最佳男主应在情理之中,但《丹麦女孩》里的小雀斑也并非等闲之辈。
看完《特朗勃》会发现,原来还有一位爷在这等着他们呢。
传记电影《特朗勃》(Trumbo) 靠的是满脸褶子的老头演员Byran Cranston的演技。
此老头并无很大名气,但看过《绝命毒师》的人大都会叹服老白的神采。
对,特朗勃就是老白,只是演的更地道更鲜活。
故事说的五十年代美国“非美”狂潮中被无端迫害的美共党员,著名编剧Trumbo。
他一生命运沉浮,横遭冤狱,电影刻画他大半生的心路历程,并未纠缠于其政治立场,而着力于一个个体的人面对体制性的不公的孤独的抗争。
老白的表演不仅范儿十足,气场强大,更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后进入一种几乎疯魔的状态。
及至片末老迈的他的一番演说,的确令人动容。
Byran Cranston 这样的好演员,真的是电视剧发掘出来的金矿。
看到这样本来籍籍无名的老演员突现神作,只能说,人家的电影产业的人才储备实在是太厚实!
今年奥斯卡如果青睐老白而非小李,其实也不需要吃惊
本来是红极一时的编剧,却因为政治迫害而沦为阶下囚,出狱后发现已经被电影行业封杀,被周围人嫌弃,但他却没有因此而抱怨和沉沦,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进行反抗,首先要生存下来。
自己无法接到剧本,那就借用他人名字来接活,并且给对方超出期望的分成。
接下来让自己俗下来,什么剧本都接,管它什么《外星人大战农场女孩》还是《花痴尼姑》,只要赚钱能活下来就行,并以此带动了其他受封杀的编剧来依此生存。
当出彩的剧本重新受到行业关注,并知道其内幕后,好运也随之而来。
B级电影公司老板不吃封杀那一套,只要赚钱就好、大导演和大明星不顾阻挠来邀约剧本、低谷时对其不理不睬的电影公司老板 也低声下气的来邀约剧本。
而随着总统的观影好评,笼罩在这群受迫害电影人上空多年之久的乌云终于散去,主角特朗勃也可以重见天日。
这是传记,但同样是一部励志电影,告诉你身处逆境时不要做无谓的抱怨和沉沦,而是想方设法让自己活下来,让自己更优秀,来等待机会翻身!
挺不错的,那个演Kirk Douglas的演员也不错。
Are you rushing or are you dragging? A little draggy. But I liked most parts of the movie. Mid-credit real speech was great. And Kirk Douglas quoting "I am Spartacus" in real life is kinda awesome.
There were only victims;
好虚伪哦
对比现实更加讽刺了,今日的party正是当年迫害达尔顿的那批人,只是更加专横与残暴,对不了解事物的妖魔化与无穷无尽的假想敌,谁能想到特朗勃拥有和乔治奥威尔一样的终极噩梦呢
单纯说电影本身的话,完全值五星的
这是一场荒唐而无意义的战争,没人在乎对错,没人在乎证据,他们只想知道你的政 治立场,人 权不过是一纸空谈,黑名单无疑是好莱坞历史上肮脏的一笔,你看着你曾经仰慕过的大明星一个个登场,又纷纷做出了让人不齿的事情,正如特朗勃所说,这场战争中,没有恶人,没有英雄,只有受害者,对于一个编剧来说,最可怕的事情,或许就是不让他写作了吧,末了署着他名字的《斯巴达克斯》映在他的眼睛上,不由得让人随着特朗勃一同流泪,他终于拿回了属于自己的荣誉,可是那些早已失去的却无人能够偿还,“这只是一个一文不值小金人,可它沾满了我朋友们的鲜血”。
有趣的传记片……居然有丁欧!
在好莱坞黑名单事件上,特朗勃太有代表性了,堪称反叛的天才,他的名字在业内无人敢提及的时候,依旧站在老本行的流水线上,窝在浴缸里,摁着打字机,这种死磕到底的精神是可贵的,不止为了自己,更为了同遭此难的人,他证明了好作品是能换来话语权的。
一部很好的传记,在看这个影片之前对特朗勃一无所知,然而对他的作品却是非常熟悉,原来有着这样坎坷的经历。老白演得很好,希望将来有机会折桂奥斯卡。
现在的好莱坞“左派”为曾经的好莱坞左派塑造的一曲赞歌
“The radical may fight with the purity of Jesus. But the rich guy wins with the cunning of Satan.”监狱里黑人咬牙切齿地说whats wrong with you people, this is a great country. 我心想what has communist ever did to you, it’s the white people who as you said made you in that prison for 20 years!!不过后来听着广播里出卖comrade的人也是牙痒痒地说这种人在监狱里就会被fucked up.
没看完 流水账 没意思
1几年的我朝5几年的美国,对个人异见的迫害总冠以邪恶,并以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之名。古今中外皆如此。重要的是坚持,互助,并且学习战斗的艺术。
看电影了没
片子看得有点红岩的感觉啊。不过还是挺喜欢那句话的,“如果连垃圾都写不出来,那还当啥编剧?”
3.5
看了一半
了解一段历史
谁能想到《罗马假日》的初版名字叫《公主与贫小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