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浩劫

Deepwater Horizon,深水地平线,怒火地平线(台)

主演:马克·沃尔伯格,迪伦·奥布莱恩,约翰·马尔科维奇,库尔特·拉塞尔,吉娜·罗德里格兹,凯特·哈德森,J·D·埃弗摩尔,乔·克里斯特,约翰·阿米乔,布拉德·利兰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中国香港语言:英语年份:2016

《深海浩劫》剧照

深海浩劫 剧照 NO.1深海浩劫 剧照 NO.2深海浩劫 剧照 NO.3深海浩劫 剧照 NO.4深海浩劫 剧照 NO.5深海浩劫 剧照 NO.6深海浩劫 剧照 NO.13深海浩劫 剧照 NO.14深海浩劫 剧照 NO.15深海浩劫 剧照 NO.16深海浩劫 剧照 NO.17深海浩劫 剧照 NO.18深海浩劫 剧照 NO.19深海浩劫 剧照 NO.20

《深海浩劫》剧情介绍

深海浩劫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麦克(马克·沃尔伯格 Mark Wahlberg 饰)是位于墨西哥湾的石油钻塔深水地平线号上的安全维修人员,在和妻子弗里西亚(凯特·哈德森 Kate Hudson 饰)告别之后,麦克将再度面对长达21天的连续作业。麦克的工作经验非常的丰富,在他任职期间,钻塔上没有发生过任何的生产事故,他因此深受上司和同事们的信赖。 项目负责人唐纳德(约翰·马尔科维奇 John Malkovich 饰)希望能够加快开采的进程,但麦克表示这将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唐纳德并没有听取麦克的警告,而是一意孤行,导致钻塔中发声了剧烈的爆炸。霎时间,火海淹没了工人们,126名钻井工人被困在死亡的边缘线上。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波基普西录像带叠积鬼女艾拉山羽异闻山海经之小人国当我每次想起你WakeUp,Girls!青春之影盲点诱惑交易海的沉默地心危机那狗小医生入狱出狱用九柑仔店米仔睡着了血战沙漠宠物情圣白领公寓龙神之子贝肯熊:火星任务离开金棺看见你便想念你战士第一季西西里来信败犬我们都是超能者我记得你的温度特工老爸

《深海浩劫》长篇影评

 1 ) 你不知道的《深海浩劫》

1. 影片制片人联系了马克·沃尔伯格并告诉他,他们希望在影片里看到老一代和新一代影星的屏幕组合。

随后沃尔伯格联系了他认识的老一代演员像Jack Nicholson。

出乎意料的是,剧组希望马克·沃尔伯格充当影片里那个老一代的影星,而其他人则喜欢Dylan O Brien充当那个年轻的影星。

2. 为了拍摄影片中的油井Deepwater Horizon, 剧组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查尔梅特,也就是影片的主要拍摄地,搭建了一个真实的油井。

剧组打造的油井被认为是最大的舞台立体布景道具。

3. Kate Hudson也就是影片中的Felicia。

在Instagram上发布了一张和她继父Kurt Russell的照片,即影片中的Jimmy。

她说这是她第一部和她继父有合作的电影。

4. 影片中饰演海岸警卫队中尉的角色(Graham McGinnis)在现实生活中同样是一名海岸警卫队新奥尔良航空站的直升机救援泳者。

5. 影片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式上让观众们一一起立鼓掌。

6. 这是第二部马克·沃尔伯格与导演Peter Berg合作的电影。

第一部合作的电影是Lone Survivor(2013),也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

7. 影片最后的拍摄日期为2015年8月7日。

8. 这是首部马克沃尔伯格与迪伦奥布莱恩(Maze Runner移动迷宫男主)合作的电影。

9. 许多在墨西哥湾油井工作的员工拒绝把深海地平线油井泄露事件改编成电影,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对遇难者的不尊重。

但是Mike Williams-深海地平线油井泄露事件的幸存者,一度支持把这个事件改编成电影,因为他觉得很有必要让别人知道他和他的员工在油井泄露事件中到底经历了什么。

而且电影剧组的目标也是想让影片看起来尽可能的贴近实际情况。

10. 影片刚开头可以听到一段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录音,取材自灾难发生几天后的审讯。

11. 电影里女主打电话打听深海地平线油井的情况时,电话那头说有看到火光冲天,并且有人从油井上往下跳。

实际上确实是这样,深海地平线油井泄露事件中,由于事出突然,大部分人来不及疏散,部分工人被迫从75-100米高的油井上跳海逃生。

12. 影片改编自美国史上最严重的油井泄露事故,深海地平线。

爆炸事故发生三周内,每天大约有21万加仑的原油流入墨西哥湾。

 2 ) 聊聊我所知道的

为什么打五星?

因为我有切身的感受。

自我介绍下,我也是一名石油工人,来自海上。

影片开始介绍了几个主角的家庭,看似生硬,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他们就是普通人,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家长里短,再正常不过。

永远修不好的柜子,永远修不好的车子,这样的例子太多。

每次分离就是都充满了不舍,尤其是有了家庭,有了孩子。

对于外行来说,怎么形容自己的工作?

我想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石油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储存于地下,所以更别说介绍这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太难。

主人公就很聪明,易拉罐,轻而易举,简单易行。

坐着飞机去上班,看着高大上,其实就只是一个交通工具而已,和公交车没什么差别。

撞上鸟,或许是一个不详的开始,或者说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

到了平台,和同事交接班,顺带拉拉家常,吹吹牛逼,讲讲在家里的趣事,生活才显得丰富多彩。

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钻工说自己毕业于哪哪哪个大学,获得全额奖学金,国内差不多都是这样,全是大学生。

事故原因,事故经过都讲的还算详细,画面处理的比较震撼,不做过多评价。

对我而言,这是个对外介绍的窗口,打分什么的肯定会多多少少有点片面。

最后有些人在质疑,只不过是死了几个人而已,算不上灾难片,真正重要的是后来的污染。

我感觉,说出这样话的应该都是坐在办公室的官老爷。

能侥幸逃出一命已经得感谢苍天了,不知道这些所谓的官老爷哪一天在遇到危险时能不能逃出生天。

这部电影是我拉着父母一起看的,我本来是想告诉他们我的工作环境并不是他们想象的多么轻松,而老爸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只不过是一个安全事故罢了,哎,我很寒心,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带他们来看这部电影的用意。

发生这样的事故,美国尚且如此,我是不敢想我国会是什么样子。

希望再也不会像渤2那样。

写的比较乱,想看就看吧,不看也无所谓。

 3 ) 水深火热的能源产业:从《深海浩劫》说起

2016美国影坛最引人注目的黑马,非《深海浩劫》(Deepwater Horizon)莫属。

作为纪实风格的人为事故灾难片,也算是新鲜度十足。

加之完美的视觉特效及音效、精心拿捏的节奏及剪辑、诚意满满的选材和剧本,足以在影史上为批判现实主义题材影片树立一个新的楷模。

本片细节呈现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油井因人为原因导致井喷和爆炸的事故。

影片前半场人物生活背景铺垫中,设计了海上石油开采原理的介绍,类似科普纪录片;中间段爆炸发生后断电的黑暗中以肩扛摄影机跟拍的镜头,又类似新闻纪录片;结尾穿插了事故责任调查庭审视频以及当事人原型的真实境况,整个叙事风格在商业化的感情戏、航拍、大场面及煽情中,努力给观众带来还原事件原貌的真实感。

同时也照顾到影院观众的情绪和体验,不失时机的释放爆炸前蓄积满满的揪心的压力,爆炸后又用灾难的压抑和营救的紧张相互层叠的方式推进情节,最后逃生船上点名时,配乐的口琴渐起,然后是失去亲人的家属带来的纠结,自然而然的把追究责任的仇恨引向了更为深层的当事人的真切感受。

诚然,影片制片方是美国必然带有美方的立场。

片中的反派都是英国石油公司的管理层,他们急功近利赶工期节约成本,他们在技术和安全规程上都是白痴,他们对人的生命和环境污染的风险都不走心。

现实中的事故发生后,英国石油公司自己的事故调查报告也同样地把责任都推给了油井的所有人瑞士越洋钻探公司,以及负责油井加固的美国哈利伯顿公司。

而奥巴马政府解禁美国近海石油开采的政策、美国矿产资源管理局层出不穷的官员腐败、受贿、玩忽职守,以及灾难发生后救援与清理措施的迟滞等这些美国的原因,在本片中也都没有展开。

影片中仅有的自我批判如迈克·威廉姆斯(马克饰)在决策的关键时候如呆猴不说话, Jimmy Harrell(库尔特饰)被授奖仪式分了神冲晕了头,其属下电话报告中又重大隐瞒,Andrea(吉娜饰)跳海时突然变弱鸡等等美国人的反面描述,都显得敷衍潦草到难以自欺,还急冲冲的用他们营救和止损的英雄行径来洗白,实在是有一盆狗血自扣脑门的感觉。

不管怎样,这批判的头是开了,虽没有安德森《血色将至》那么糟心的挖坑,但《深海浩劫》也不失酣畅淋漓,让我们一窥近年来能源产业水深火热的程度。

首先要说的当然是由于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打击,2008年7-12月国际油价从145美元到34美元大跳水;同时2008年9月,美国国会批准了解除近27年的近海石油开采禁令;2009年,美国页岩气勘探出现重大进展,天然气储量增加40%,此后到2014年俄罗斯、阿根廷、澳大利亚和中国页岩气勘探和开采技术都有了重大进展,随之国际油价又从2011年恢复的100美元跌落至45美元。

虽然还有汇率、战争、限产和期货市场的影响,但国际油价在未来的走向已然明确,新能源和替代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已然在成熟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石油储备国若不赶最后一班车,只会成为最后的裸泳者。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的Deepwater Horizon油井,不论技术上行不行,赶紧挖出来变现自然成为了商人的理性选择和政客的头等政治。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这句话在古代不是真理,现代不是真理,在当代和未来亦不是真理。

古代只有权力(power)的人的生命才宝贵;现代自瓦特1776年发明蒸汽机,无论煤、石油、电,还是核能,能源(power)才最宝贵;而今信息化时代,只有有知识的人才(Intelligence)才宝贵,而它也正在日以继夜的被AI的power所取代。

总之,普通人,体力劳动者,从来都没有被珍视过。

人的生命且如此,动物的生命更不足道。

然而,生态是另一回事。

它超越人和动物,以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宏大视角和人所难以企及的伟力,昭示着天道轮回,在猝不及防的时候,给妄自尊大而自掘坟墓的灵长精英们一记记响亮的耳光。

石油泄漏看似死的仅仅是鲑鱼和海鸟,其实释放出来的是海底的巨兽和魔鬼;核泄漏看似可以被洋流稀释,被季风吹散,却釜底抽薪的改变了我们亿万年物种筛选积攒下的基因遗产;矿难看似可以被掩埋和赔偿,但它的常态化和吨煤死亡率的算计,已然把人类生存伦理的根基砸得粉碎。

当社会的体制为了能源而歇斯底里的吃人的时候,阳光、森林、土壤和风一定在嘲笑我们。

当有一天它们耸耸肩,山崩地裂,巨浪滔天,也许我们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水深火热,也许我们才能找到新的地平线。

————————附:*****世界历史上著名的石油泄漏污染案*****1967年3月,利比里亚油轮“托雷峡谷”号在英国锡利群岛附近海域沉没,12万吨原油倾入大海,浮油漂至法国海岸。

1978年3月,利比里亚油轮“阿莫科•加的斯”号在法国西部布列塔尼附近海域沉没,23万吨原油泄漏,沿海400公里区域受到污染。

1979年6月3日,墨西哥斯托克1号(LXTOC1)油井泄漏,向尤卡坦半岛附近海域泄漏了100万吨(1.4亿加仑)的原油。

1989年3月24日,美国埃克森公司旗下“瓦尔德兹”号油轮在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搁浅,泄漏5万吨(1100万加仑)原油,8600公里海岸线受污染。

1991年美国政府与埃克森公司以2500万美元罚款达成赔偿和解协议。

1991年1月,伊拉克军队撤出科威特前点燃科威特境内油井,多达100万吨石油泄漏,污染沙特阿拉伯西北部沿海500公里区域。

1992年12月3日,希腊油轮“爱琴海”号在西班牙西北海岸搁浅,至少6万多吨(2000万加仑)原油泄漏,污染加利西亚沿岸200公里区域。

1993年6月5日,“布里尔”号搁浅在苏格兰东北的设特兰群岛海域,泄漏2600万加仑石油。

1996年2月15日, 利比里亚油轮“海洋女王”号在威尔士海岸搁浅,泄漏14.7万吨原油。

1999年12月12日,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旗下马耳他籍油轮“埃里卡”号在法国西海岸发生断裂事故,泄漏1万多吨重油,沿海400公里区域受到污染。

2008年1月法国判决责任方2.85亿美元赔偿金。

2002年11月19日,巴哈马籍油轮“威望”号在西班牙海域沉没,在3600米深海底泄漏约6万吨燃油,污染西葡法400公里海岸。

2002年11月23日,中国天津大沽口东部海域“顺凯1号”货轮与马耳他籍8万吨油轮“塔斯曼海号”相撞,污染12平方海里。

2007年11月11日,俄罗斯油轮“伏尔加石油139”号在黑海和亚速海间的刻赤海峡遭遇狂风沉没,3000多吨重油泄漏。

2007年12月7日,中国香港籍油轮在韩国西部海域与一艘韩国驳船相撞,1.05万吨原油泄漏,造成至少15平方公里海域受到污染。

2010年4月20日 英国石油公司租用瑞士越洋钻探公司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造成1500米深海原油泄漏4300万加仑,污染2000平方英里海域。

美国法院以40亿美金罚款达成刑事诉讼和解协议,并建立200亿美金的民事赔偿基金。

*****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核泄漏污染案*****1957年10月10日 英国坎伯兰郡温斯克尔核反应堆石墨堆芯起火导致大量放射性污染物泄漏。

1966年1月17日 美国一架B-52轰炸机在西班牙海岸空中加油时与KC-135加油机发生相撞,两枚氢弹落地时爆炸,致使西班牙帕利马雷斯490英亩(约合2平方公里)的区域被放射性钚污染。

1968年1月21日 美国一架B-52轰炸机起火,弃机残骸撞击格陵兰图勒空军基地附近的海冰,所携带的核武器破裂致使放射性污染物大面积扩散。

1970年12月18日 美国内华达州加卡平地地下一万吨级当量核装置在巴纳贝利核实验过程中发生爆炸,导致放射性残骸泄漏。

1979年3月28日 美国三英里岛核电站2号反应堆发生的放射性物质泄漏(5级)。

1985年8月10日 苏联E-2级K-431核潜艇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补充燃料过程中发生爆炸,放射性气云进入空中,10人丧生49人遭受放射性损伤。

1986年4月26日 苏联(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漏(7级)。

30人当场死亡,6万平方公里核污染,受害者总计达900万人,估计27万人因此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

1987年9月13日 巴西的戈亚尼亚垃圾场工人撬开废弃放疗机拆出高放射性的氯化铯,造成超过240人受到核辐射。

1993年4月6日 西伯利亚托木斯克硝酸清洗容器时发生爆炸,致使托木斯克-7的回收处理设施释放出一个放射性气体云。

1999年9月30日 日本东京东北部东海村铀回收处理设施发生核事故。

2011年3月11日 日本福岛9级地震级海啸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所在建筑物爆炸致使核泄漏(6级),800公里以内25.2万平方公里海域受到核污染。

*****世界历史上著名的煤矿矿难及我国重特大矿难*****1866年12月12日 英国南约克郡橡树(Oaks)煤矿可燃气体爆炸,导致380人死亡。

1878年9月11日 英国威尔士亲王煤矿爆炸,259人死亡。

1894年6月25日 英国阿尔比恩煤矿瓦斯爆炸,290人死亡。

1906年3月10日 法国北部CatastrophedeCourrières矿难,造成1099人死亡。

1907年12月6日 美国西弗吉尼亚州莫蒙加矿难,造成死亡362人,可能超过500人。

1913年10月14日 英国威尔士Senghenydd煤矿瓦斯煤粉爆炸,导致439人死亡。

1914年12月15日 日本九州方城的三菱Hojyo煤矿发生瓦斯爆炸,687人死亡。

1934年9月22日 英国威尔士北部雷克塞姆的格雷斯福德矿难,266人死亡。

1942年4月26日 中国伪满洲国辽宁本溪湖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1549人死亡,其中31名为日本人。

1950年2月27日 中国义马矿务局义洛煤矿老李沟井瓦斯爆炸,174人死亡。

1954年12月6日 中国包头矿务局大发煤矿瓦斯爆炸,104人死亡。

1960年1月21日 南非 科布鲁克(Coalbrook)北部煤矿塌方,造成435人死亡。

1960年5月6日 中国山西大同老白洞煤矿甲烷爆炸,造成682人死亡。

1960年5月14日 中国四川省江津专区同华煤矿煤与瓦斯突出,125人死亡。

1960年11月28日 中国河南平顶山矿务局龙山庙煤矿瓦斯爆炸,187人死亡。

1960年12月15日中国中粱山煤矿南井瓦斯爆炸,124人死亡。

1961年3月16日 中国抚顺矿务局胜利煤矿外因火灾,110人死亡。

1963年11月9日 日本大牟田三井(Mitsui)旗下三池(Miike)煤矿瓦斯爆炸,导致458人死亡。

1965年5月28日 印度丹巴镇(Dhanbad)附近的格里德利(Ghori Dhori)煤矿发生爆炸,造成375人死亡。

1968年10月24日 中国新汶矿务局华丰煤矿煤尘爆炸,108人死亡。

1969年4月4日 中国新汶矿务局潘西煤矿煤尘爆炸,115人死亡。

1972年6月6日 非洲津巴布韦罗德西亚西北部的Wankie煤矿甲烷爆炸,造成427人死亡。

1975年5月11日 中国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瓦斯煤尘爆炸,101人死亡。

1977年2月24日 中国丰城矿务局坪湖煤矿瓦斯爆炸,114人死亡。

1981年12月24日 中国河南平顶山矿务局五矿瓦斯爆炸,133人死亡。

1991年4月21日 中国山西省洪洞县三交河煤矿瓦斯煤尘爆炸,147人死亡。

1996年11月27日 中国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东村煤矿瓦斯煤尘爆炸,110人死亡。

2000年9月27日 中国水城矿务局木冲沟煤矿瓦斯煤尘爆炸,162人死亡。

2002年6月20日 中国鸡西矿业集团城子河煤矿瓦斯爆炸 115人死亡。

2004年10月20日 中国郑州煤炭工业集团大平煤矿瓦斯爆炸 148人死亡。

2004年11月28日 中国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瓦斯爆炸,168人死亡。

2004年12月2日 中国陕西铜川煤矿瓦斯爆炸,166人死亡。

2005年2月14日 中国辽宁省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孙家湾煤矿海州立井瓦斯爆炸,造成214人死亡。

2005年8月7日 中国广东兴宁市黄槐镇大兴煤矿透水,123人死亡。

2005年11月27日 中国黑龙江龙煤集团七台河东风煤矿煤尘爆炸,171人死亡。

2005年12月7日 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刘官屯煤矿瓦斯爆炸,108人死亡。

2007年7月17日 中国新汶矿业集团华源煤矿地面溃水淹井,172人死亡。

2007年8月17日 中国山东新汶暴雨引发洪水两家煤矿被淹, 181人死亡。

2007年12月6日 中国山西洪洞发生煤尘爆炸事故,105人死亡。

2008年9月8日 中国山西襄汾煤矿尾矿库垮坝,导致276人死亡。

2009年11月21日 中国黑龙江省龙煤控股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08人死亡。

2010年3月31日 中国河南伊川矿井下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共致108人死亡。

2014年5月13日 土耳其西部索玛镇(Soma)煤矿爆炸,造成至少274人死亡。

 4 ) 深海浩劫:一部纪实风格的灾难电影

本文首发巴塞电影APP,是上周看完媒体场之后写的。

原文可戳电影《深海浩劫》昨天在北京举办了媒体首映场,虽然早就可以猜到电影的主要情节和结局,但还是在观影过程中被震撼到,全程都在屏息凝神,紧盯着银幕上升的烈焰。

作为一个灾难片而言,这无疑是成功的。

《深海浩劫》海报电影取材于真实事件,即六年前震惊世界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在名为“深水地平线”的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上,126名工作人员照常作业。

他们开采的马孔多油井尚未完工,工期拖后,预算超支。

租赁此钻台的英国石油公司和负责油井施工的主管意见不和。

前者无视安全隐患报告,希望工人尽快赶工。

当晚9时45分左右,发生了井喷、爆炸和大火,11人遇难。

钻井平台燃烧36小时后沉没,大量石油泄漏,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也造成了区域的生态大灾难。

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这一灾难所带来的影响不亚于911。

漏油事件后的鸟类事件发生后,全世界为之震惊,而大多数媒体所聚焦的重点在于大量原油泄漏对该区域造成的生态破坏,却只有少数媒体关注到了在本次事故中遇难的11名普通工人。

导演彼得·伯格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才拍摄了这部完全纪实的电影。

导演彼得·伯格在执导过程中,格外强调这部电影要忠于事实。

为此,他逐一拜访了11位死难者的家属。

在倾谈间,他感受到他们失去挚爱悲痛的同时,亦感受到他们要面对的生活苦况。

导演彼得·伯格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说:这很鼓励我,因为与死难者家属见面时,我可以诚实、清楚地告诉他们,我想做的只是如实地把当晚的经过搬上大银幕,让观众了解这些被忽视了的情节。

同样为了力求真实,导演拒绝使用电脑特效技术来布景,反而在一个水库中搭建了1:1的实景——一座大型的石油钻井平台,甚至从真的钻井平台上拆下屏幕、按扭,安装在布景中的控制室内,务求一切做得逼真。

这大概也是该片预算高达1亿美元的主要用处。

1:1的布景导演认为:重建钻井平台不单是让演员和幕后人员能够投入其中,更是想让每个观众都感受到钻井平台艰辛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不过,彼得·伯格也澄清自己并非排斥使用电脑特效。

电影中大量井喷、爆炸、大火的场面 依旧是用特效完成的。

忠于事实必然会在故事情节上做出牺牲。

虽然导演本人认为这一夜间12小时内发生的巨大灾难已经有着足够的戏剧性,但是电影的前半段依旧让人觉得有些无聊,主要人物都像是流水线般地走个过场。

身为主角的马克·沃尔伯格在电影中饰演了一个工程师,却在前半段的剧情中总是处于尴尬的配角位置,只能在后面的救人情节中,才展示了自己的主角光环。

比如在钻井平台和石油公司双方起争执的关键剧情中,他的发言只是起到了抖包袱的作用,反而两位老演员库尔特·拉塞尔和约翰·马尔科维奇针锋相对,演技逼人。

《深海浩劫》剧照除此之外,平铺直敍的剧情编排,一切尽在意料之内。

正如前文所言,这是一部还没看就知道主要情节的电影;而电影中的高潮部分完全依赖特技和画面,反而不是剧情上。

所以说作为一部灾难片,它是成功的;但作为一部试图记录或反思在这一灾难的电影,它依旧有些力不从心。

《深海浩劫》剧照非常明显的是,电影并没有过多着墨于事故发生之后的追责过程、拯救生态的问题,甚至就遇难者的角度而言,也是展示得比较少的。

电影的最后,幸存下来的主角受到遇难者家属的责问,并匆匆离开,然后字幕出现,11位遇难者的姓名和照片一一展示在大银幕上。

11位遇难者照片当然,这一切都与导演最初的想法是一致的,只是单纯地展示了这一灾难的全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无名英雄所做出的牺牲。

因而,电影一方面没有一般好莱坞大片那样的娱乐性,另一方面也没有在主体思想和意识形态上过分的拔高。

《深海浩劫》剧照最后可能有部分观众会对电影中的深海石油钻井平台工作过程稍有疑惑,电影通过主角的女儿非常形象生动地解释了这一点:海底的石油是亿万年前的恐龙被不断挤压形成的,它们就像是一个怪兽,始终在寻找出口。

而石油钻井平台正是给了它们这个出口,并通过各种设备控制住这头怪兽,不让它肆无忌惮地喷涌。

当钻井平台完成施工之后,石油公司才会前来采油和运输。

《深海浩劫》剧照简单来说就像是一罐摇晃过的可乐,在上端插入一个管道,并通过灌入蜂蜜使其暂时密封。

电影的关键就在于这一设备因为质量不合格失效了,而真正喷涌而出的就不是可乐了,而是泥浆、碎石、原油、甲烷以及那头被挤压了上亿年的大怪兽。

 5 ) 深海浩劫

2021-8-2 深海浩劫 小米盒子麦克在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工作技术总工程师这是一艘船可以漂浮在海面可以驾驶底下没有任何支撑 旁边有一艘船等待接收水泥麦克老婆弗里西亚早起要求90秒套餐麦克有个女儿很想得到海底化石弗里西亚喜欢喝青柠百威同事安德莉亚野马汽车坏了男友带她骑杜卡迪去上班直升机带众人来到深水地平线途中撞死一只鸟因为耽误了工期英国石油公司高层没有做水泥固井测试船长吉米与高层针锋相对言辞激烈高层找到麦克谈话麦克对高层不屑一顾 同事给了麦克打捞出来的恐龙牙化石压力测试显示不正常高层解释为膀胱效应高层支走吉米换了个位置做压力测试应该两个数据一致但是一个数据为零另一个数据不正常高层对一个工程师杰森说他是胆小鬼杰森无奈对吉米说一切正常首先需要抽取水泥水泥抽取过程中水泥喷发泥浆汹涌喷发所有设备遭到损坏可燃气警报高层禁止发求救信息燃气爆炸麦克与老婆视频吉米在洗澡被炸晕 麦克去救吉米 吉米被救继续主持工作延缓平台坍塌 指挥室爆炸 海岸警卫队收到信息 卫星显示平台着火 旁边船上派出救生艇 平台上救生艇放下 因为位置有限 救生艇开走 高层上了救生艇剩下众人放下救生舱 吉米获救 因为海中火势太大 麦克带安德莉亚爬到高处要跳过蔓延的火海 安德莉亚不敢跳让麦克先跳 麦克把她推了下去 二人获救 吉米在船上点名平台燃烧坍塌 麦克来到酒店 家属们质问麦克自己的孩子呢 麦克在酒店拥抱老婆和女儿 女儿拿到恐龙牙化石事故死亡11人 井喷持续了81天

 6 ) 人祸,往往比天灾更加让人痛心!

前段时间分享了《火海凌云》,我称它是今年迄今为止最好的灾难片。

不过今天兴起去看了《深海浩劫》,算得上又一部值得看的灾难电影。

《火海凌云》是天灾,人类面对灾难所表现出的行为,观影的感受是感动。

《深海浩劫》是人祸,所以影片中的每一次爆炸,每一次死亡,都是心痛。

虽然个人觉得《深海浩劫》总体不如《火海凌云》,但它为现在社会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都是值得反思的警钟。

而且这样的安全问题是人类生活一直存在的问题,贪婪、利益、指标、目的,所有的求快求胜,都是以草菅人命为代价。

电影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2010年的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爆炸所引发的原油泄露事件。

6年后故事被搬上了荧幕,依旧惊心触目。

可能是为更好地还原事件的本身,所以在电影中并没有设定过多的意外情节。

不像一些灾难片会为了加强故事的紧张程度,不断地加入一些灾难中的灾难,或是出乎意料的意外,或是面对死亡中人性的黑暗。

《火海凌云》中没有,它只是一次次强化井喷可能会出现,而每一次深海下压抑的画面,都会让人产生恐惧感。

讽刺的“延工43天”,比“距离竣工43天”更加可笑,当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不顾安全隐患而强硬要求开展施工,也就注定了这场灾难不可避免了。

而基层的员工却欢呼雀跃,他们觉得总算可以开工,总算可以迎接完工,他们幻想着回家打高尔夫,幻想着回家可以去钓鱼,幻想着离开看不到边际的浩瀚海洋。

其实这些幻想并不能怪他们,在没有安全感的深海中,每个人都会想要离开。

只是面对灾难即将到来,对于观影者来说这样的画面会让人痛心。

影片后半段基本都是爆炸、火海的画面,没有司空见惯的灾难片里那种险情中还得墨迹一下,唠叨一下,抒发一下感情的情节。

可能也是这样无尿点的灾难现场,让我对这部电影产生了青睐,因为在前面半小时铺垫,我有一会也快睡着了。

(不怪我,坐我隔壁的一位大哥租了个按摩垫,呼呼地睡了半小时。

我也被催眠了……)可能导演也只是为了还原事件的本身,所以并没有大刀阔斧地去反映现实和批判人性。

整部电影看完,感觉就好像经历了场灾难,知道灾难的起因是人为,却也没有更深入地去思考的时间。

很庆幸电影不再是个人英雄主义,主角麦克也像平凡的人一样存在,他和里面的每个人一样都想着要救人。

最感人的可能是戴尔为了救所有人而牺牲了自己。

而最悲情的是安全员吉米最后在船夹板上点名的场景,当点到的人没有回应,所有在场的人都潸然泪下。

结局有点仓促,但可能说的不多,反而值得人去深思。

最后在接待幸存者的酒店,活着的人和亲人相拥而泣,失去亲人的人,捶胸顿足泣不成声。

这样的画面,可能比灾难现场更加痛心。

 7 ) 这电影,注定是要成为经典

虽不是影视从业人员,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观众,但也能看出来这部电影的牛逼。

过多的赞美已经不需要了,只是想说,是因为前两天看了《烈火英雄》之后,才决定再复习一下这个电影的,然后就感觉到,国产电影的潜力,还真的异常的大。

但有点悲哀的是,我能预告后者的豆瓣评分会和前者相当,甚至超过。

呵呵一笑。

有点遗憾的是,看完电影之后没有能完全理解这次灾难发生的真正原因,虽然电影一开头就通过小女儿的简单对话,大致了解这群人的工作以及防喷器原理,但对于电影中出现的正压试验,负压试验,以及为什么压力不正常等等诸多细节,不甚清楚。

后续还需要查阅相关资料。

影评中的头条也有两个专业人士似乎给出了详细解答,但还是有不懂之处。

 8 ) 水深火热!带你领略好莱坞电影工业手法的精华

一直对这部电影的中文译名搞不明白,明明是讲述钻井平台事故的灾难片,却起了一个《深海浩劫》,跟当年《惊爆海底城》一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讲述水下的故事。

其实电影的片名叫做“Deepwater Horizon”,深海地平线,是那座钻井平台的名字,这个译名也无可厚非。

但还是要吐槽一下,西方灾难电影在内地的译名其实都不算太好,之前《危情时速》《末日崩塌》《不惧风暴》之类的,听上去跟山寨片一样。

相比之下,《深海浩劫》算好的了。

言归正传,片名一般,但电影很好。

来自于真实事件改编,2010年4月20日发生爆炸并沉没,11人丧生,一个月内整个墨西哥湾几乎被浮油覆盖,导致 英国石油公司损失300多亿美元。

这部《深海浩劫》描述的就是这段故事。

真实OR俗套?

由于本片改编自真实事件,对于剧本的拿捏程度自然要轻松不少。

照着当时事件发展路线,再融入一些家庭个人因素加以润滑,便是典型的商业片路线。

如果本片的剧情放在一部成龙式电影当中只不过是让英雄大显身手的一个好机会而已,但本片“有史考究”的前提限定了本片的题材,所以说也别想着有什么云霄飞车或者飞檐走壁的大侠现身之类的夸张情节出现,英雄主义和“最后一秒拯救”大法不太适用于这类灾难电影。

这就是基于真实事件灾难电影与原创的灾难电影之间不同的地方,你们可以说某某灾难片俗套,但诸如《危情时速》以及《深海浩劫》,是与俗套不沾边的,因为再离谱或再循规蹈矩的故事,也是来源于真实的故事。

但这种灾难片也有一个很难攻关之处,因为在电影结局早已注定,让整部电影缺少了生死存亡的悬念,这需要考验到导演在叙事方面的张力。

然而《深海浩劫》的观影过程实在令人惊心动魄,在这一点上彼得·伯格的标志性的拍摄手法了大用场。

气氛渲染的功劳彼得·伯格是一个很会拍真实事件的导演,与小马哥合作了三部电影都是真实事件改编,《孤独的幸存者》、《深海浩劫》还有未来改编自马拉松爆炸案的《爱国者日》。

比起保罗·格林格拉斯(《谍影重重》)的记录片式表现手法,这位导演的风格更加向好莱坞主流商业电影模式考虑,即“气氛性渲染”。

他之前那部《孤独的幸存者》就是如此,观众都知道这一小队最后只有马克·瓦尔伯格活了下来,但在观影中依然惊心动魄。

彼得·伯格这种手法,就是用故事情节和角色刻画对即将到来的事件做铺垫,随后再利用剪辑和摄影手法调动观众胃口,烘托整个事件的气氛。

《深海浩劫》也是一样,电影用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对即将到来的危机进行铺垫。

而且比起灾难场面来临之后的视觉冲击,电影最好看的地方,当属负压测试到井喷前夕这段故事,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

用画面调动和情节推进,将即将到来的危机渲染的极为揪心,好几次都以为灾难来临,但转头来还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负压测试中,环境音效效果突出,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紧张的气息呼之欲出。

与此同时,摄影机采用大量的仰拍画面来展示钻井平台硕大的身躯和狰狞的一面,此种做法让人似乎感觉到了这个金属巨怪强大的气场和山雨欲来的压抑气氛。

而爆炸来临之后,又利用大量俯拍来展现灾难现场的宏观场面,两种不同摄影方法的对比无疑烘托出钻井平台一静一动时截然不同的两面,就像一只怪兽,吐出嚣张的火焰!

导演的叙事手法和电影的技术手段为这个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更增添了一份紧张气息,显得夸大而不夸张。

好莱坞的游戏规则《深海浩劫》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灾难片,没有天灾,只有人祸,包括约翰·马尔科维奇饰演的石油公司高官,在利益和上层压力的基础上忽略安全环节等等。

作为事件性作品,本片也不像《迫降航班》那样专注于灾难之后的物是人非,本片在人物方面并无过多笔墨。

有意思的是,比较突出的一个噱头,就是对主角家人的塑造。

还记得《勇闯夺命岛》和《世界末日》中,在事件发展中安插了主角妻儿的角色,比如《世界末日》里在航天中心与父亲对话的丽芙泰勒。

这样的做法使得主人公的一举一动都牵挂着其家人的心,也为电影增添了一丝人文色彩。

《深海浩劫》同样如此,都是好莱坞拍摄技巧的常规选项。

而且本片除了还原真实事件外,也有遵循好莱坞的游戏规则,将马克·瓦尔伯格饰演主角,个人身上的英雄主义刻意的放大。

于是我们看到了攸关之际“你跳我也跳”的场面。

所以别看《深海浩劫》的故事源自真实事件,但实际上本片还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工业产品,情节紧张,英雄主义,还有最后一刻的圆满结局。

电影的故事就是顺水推舟的发展而下,我们所要关注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去还原一个事件发展的过程,电影的铺垫还是略显过长。

说道这里,想起了另一位很会烘托气氛的商业导演,已故的托尼·斯科特,他是一个将好莱坞电影工业吃透的牛人。

后者的《危情时速》是我看过最扣人心弦的真实事件灾难电影。

假如《深海浩劫》交给托尼·斯科特的话,效果又会怎样呢?

PS,如果不懂油井术语不清楚灾难如何发生,开场可乐喷发那段一定不要错过,起到了解释说明的目的,真是面面俱到。

PSS,作为电影的发生地,路易斯安那州,电影前半段展示了著名的阿查法拉亚盆地的美景,航拍之下的沼泽湿地,非常美丽。

然而现实情况是,就是由于石油开采,让盆地三角洲地带割得支离破碎,墨西哥湾的海水长驱而入,在不远的将来,这里将不复存在。

 9 ) 真实事件改编主旋律电影。

5星。

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而且拍的通俗易懂。

片头就用了很多家庭生活小游戏来为观众展现了油井原理。

为后面的观影做好了铺垫,如果一开始就认真看了的话,看到后面会觉得很精彩,灾难大片的场景,紧张氛围,都营造的很好。

缺点就是太过主旋律,大锅全部甩给英国石油公司了,美国人则爱岗敬业,演员演技在线,虽说主角也是打酱油吧,但推荐一看。

 10 ) 聊聊自己的感受

看到有人觉得导演让BP公司背锅有失偏颇,然而身为从业者,我很理解也很支持导演的立意。

其实如今看完电影的各位和现实生活中的BP领导很像,现实中,雇佣钻井公司的甲方代表几乎都没有亲自参与过钻井工作,也就是说这个行业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几乎都是纸上谈兵的外行,而这个行业安全标准日趋严格的今天,如果完全按照标准进行施工,根本无法盈利,也绝对不可能在预定期限完井。

事实上任何安全事故产生的直接原因都是从基层操作者的身上找,然而幕后真正的起因永远不会浮出水面。

相比看过太多的事故纪录片将基层操作的很多失误大说特说,这可能是第一次将他背后这整个行业的矛盾和利益斗争展现在公众面前。

虽然普通人不一定能明白,但至少对我来说,这已经足够。

《深海浩劫》短评

这种事件本身很不适合改编电影,一个简单直白的突发事件,无有效前史、无转折、无延续性、无突出人物,因此前因后果只能顺着讲完,最后用爆炸炫下特效就算高潮了。应该也是美化粉饰了某些事和人的。可怜了墨西哥湾,希望地球的自愈速度能够超越人类糟蹋它的速度吧

5分钟前
  • 🎄🎄🎄=.=
  • 还行

作为灾难片而言,场面上已经做到了最好,但也仅仅只在视觉层面还原了真实事件,拍得太像“纪录片”也不是好事。

9分钟前
  • Tom
  • 还行

前半段对话实在太多,完全懵逼了!不过,原来海上采油是这么一个场景,涨知识了!

11分钟前
  • 张卿
  • 较差

很久没看到见过这么令人心烦的摄影了……配乐的品味一言难尽,台词语速又快又拗口,不经意间穿插主旋律又是一嘴巴咸味。。。全片除了爆炸外都十分让人烦躁

13分钟前
  • D I D A
  • 较差

视觉震撼之余不禁想到对生态的破坏有多么严重,天津的灾难亦是如此,这些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15分钟前
  • 月下独酌
  • 还行

我把自己代入了所以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在死亡面前,你懦弱,你愚钝,你自私,你凶恶,你疯狂,或者反之你勇敢镇静善良伟大—你是个英雄,你成为什么样子都是正常的合理的。愿被人类灾难所毁灭、伤害的大自然,那些无辜的动物能够顽强地生存下去。愿肮脏的我们人类经历磨难弥补过错后赶紧灭绝。

17分钟前
  • 力荐

虽然是人祸片,但是我对烧烧烧有莫名的快感感觉好爽快……Dylan全程脏兮兮~

19分钟前
  • 减肥减肥减肥
  • 还行

极其无聊,建议不要看或快进看

24分钟前
  • 单调De低调
  • 较差

前半刻画还是有点过于多了,尤其马尔科维奇。

25分钟前
  • 宅拾叁
  • 还行

改编自轰动一时的BP公司墨西哥湾原油泄露事件。故事一般,但事故发生场面相当好。只有美国人拍起灾难片来不计成本,还原现场的能力真是一流。

30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推荐

近十年来为数不多的干练直叙的灾难片,只有利益驱使没有脑瘫作怪,一气呵成

33分钟前
  • 牛油果之核
  • 推荐

风格拍得有些糊涂,写实不像写实,惊险也不够级别,虽然片尾的真实人物能稍微加些印象分,但整体水准确实不行。。。

34分钟前
  • 康斯坦丁
  • 较差

近两年最好的好莱坞灾难片,从真实事件改编的切入点到对空间使用营造惊悚上都非常精准。可惜看得见的导演才华限制于平平剧本,前段冗长后段走套路,最终只能是一部参差不齐且没任何讨论欲望的作品。

38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基本上没有看懂。石油工人们口音好重。钻井平台上技术术语好多。最后到底怎么爆的我都没弄懂。

39分钟前
  • 本初老儿
  • 还行

开场铺排太多专业技术名词略枯燥,好在后半段重头戏的连场华丽镜头(点名那个跳海跟拍长镜头)和逼真音效,造就上乘观赏性。

42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推荐

节奏一般,视效不错。

44分钟前
  • LZQIMAX
  • 还行

美国史上最严重的采油事故,人祸造成的惨烈现场和后果实在不堪。视效值得提名,事件还原与节奏把控都不错,后半段震撼得抓人。

46分钟前
  • 老罗Lazzaro
  • 推荐

当你把手伸入深渊的时候, 永远不要心存侥幸..

49分钟前
  • 车瑞茜
  • 还行

海上炼狱

51分钟前
  • 推荐

爆炸开始后真是没有一分钟不紧张

54分钟前
  • 了了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