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生阶段,没在过家家里面当过妈的姑娘,怕是不多。
但很好玩的是,童话自然结束于终成眷属那一趴,而过家家的时候天生你就有个娃了。
就算恋爱季节,人人荷尔蒙上头,超纲一点点,在想象中生了孩子,那也要么是充满圣母光芒的三春晖,要么就是三头六臂各种状况应对裕如的女超人,至不济也得是众星捧月一般,低个眉颔个首都有人在旁边小心接应,温柔招呼。
总之必然跳过所有的鸡毛蒜皮鸡飞狗跳,直接进入peace&love的阶段,画面大都镶着金边儿带着虚影儿blingbling的,犹如陈兰青开脑洞的时候自动闪出的各种夸张特效,小婴儿粉妆玉琢,醒来睡去都快乐香甜,端端就是你和当下心目中那个他一起完美生活的天使级注脚。
——而不是生活中间的真实烦恼引擎和加速器。
事实上大部分的母亲虽然各有起伏,却也都最终安然度过了这个阶段,甚至于因为各种新的挑战层出不穷,往往很快就淡忘了最初的那一阵痛,仿佛自己生来就在做母亲一样,据说这也是一种在心理上自我保护的方式,毕竟接下来还有十八年养育,一辈子操心。
所以以往的各类剧集里面,涉及到生孩子这事儿,必然都是剧情急转直下的一个功能性桥段,情节由此开枝散叶,奔向更广袤复杂的世界,女人要么就此脱胎换骨成为女神女超人大杀四方,或者越发妥协沉沦成为芳汀式的悲剧种子。
相比之下,《今生也是第一次》恰恰是把爆破点选在了这里,它集中火力呈现和探讨了在一个几乎是限定的时间段——月子里——「新手妈妈」经历身体和内心的巨变,而接受母亲身份的过程,故事整体上看,确实并不存在什么巨大的悬念——一开始,每个人都生了个娃,故事的结局,每个人无论是不是真能身心合一,也都真正进入了母亲的身份。
这就是《今生也是第一次》最有难度、不那么讨巧,但也最有价值的地方。
一个女人忽然拥有了一个压倒性的,永远无法放弃的角色——母亲,并且要用自己的肉身和精神一起去开始承担叠加在疼痛和焦虑之上的养育责任,你面临的必然是在极短的时间里面,快节奏地进入一种多元合一的身份,那么该发生的一切,都会理所当然地发生。
这是一个精巧的盒子游戏,时空边界都很清晰,要看的就是盒子里的每一个部件是不是妥贴到位。
换句话说,既然是一「生」封神,那《今生也是第一次》专注于讲述的就是渡劫飞升这个过程。
加上轻喜剧的表达方式和时空轮转的切换,让这部剧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近一年以来“日常流”电视剧的一个崭新分支,它结构轻巧又诚恳接地气,告诉你一个母亲是如何成为了一个母亲。
它所传递的是,一切都会发生,你要面对,但绝对不是无力招架,也不是真的孤立无援。
时空轮转中的三个妈妈,和三种不同的女性迭代模式关于「不一样的女性群像」,已经被反复提及过了,《今生也是第一次》中虽然也有女性守望相助的桥段,但三位妈妈却不是组团打怪。
《今生也是第一次》当然毫不回避新手妈妈面临的糟心处境,三位年代相隔,个性和身份迥异的妈妈,每个人都经历过想象和现实的落差,经历过慌乱和崩溃,各种抓马剧情货真价实地呈现了新手妈妈的种种难受尴尬和憋屈,当你是漏尿的女神,是溢奶的公主,是身上脸上沾着婴儿口水眼泪的小娇妻,是闪电雷鸣一样崩溃的三春晖,你要如何重新定位自己?
作为女性,那个让你安心又能轻易让你濒临躁狂边缘的亲妈,她的妈味儿,到底是怎么来的,而当你成为一个母亲的时候,要如何继续保有「自己」——实际上这不全然是一个撕裂的过程,反而是一次「整合」的进阶。
戴思瑾——有点传统但从不柔弱戴思瑾这个形象是三个妈妈里面唯一一个没有呈现内心「自我」和母亲身份形成细节冲突的一位,她理所当然地就内心归位,作为一个母亲去处理每一件和孩子有关的事情——她的崩溃和重启来自于生活本身面临崩盘,比起身份转换,剧集反倒给了她很多生存和未来选择上的大课题。
这和时间设定有关,90年代初的市场草莽年代,养育孩子往往只是女性面临的生活困境的组成部分,而解决生活困境是下海创业的契机和动因,最终故事的重点一定会落在创业本身的艰辛起伏上,孩子的出现实际上是增加了升级打怪的特色看点。
比起处理一个糟心男人带来的烂摊子,为了给孩子更加安定的成长环境而完成彻底的生活重组,娃日常呛奶湿疹的问题简直不值一提。
而戴思瑾在面临每一次选择时候的清醒和凌厉,都呈现出一种天生强悍——她的温柔来自于观念习惯,不是为母则刚,而是该刚就刚。
所以本质上戴思瑾的故事不是一个柔弱女子为娃变强的故事,而是一个强悍的女人如何藉由成为母亲,突破观念限制而彻底释放自我的故事,带孩子的细节都是围绕助推和塑造她突破现实处境,展现商业天赋的任务而展开——从剧情上看,这是全剧的时空起点,而路远方也正因为如此,才会面临她自己成为母亲的课题——作为独立创业的妈妈的女儿,她天生就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长成了一个目标导向,经济、情感和观念都完全独立的女人,但面对柔软婴儿和脆弱身体带来的一切“不得不”,又会发现,只强悍是不够的。
陈兰青——孩子的崛起时代,我生孩子,与我无关?
相比之下,陈兰青的家庭遭遇引发了最为充分的共情。
进入2000年代,新一代城市女性往往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也开始反思自己童年经历过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4-2-1的家庭结构让孩子成为家庭的绝对重心,大量的育儿理论和育儿服务开始进入家庭,这个过程今天仍然在持续,夫妻双方的父母协作抚育第三代,仍然是当下婚姻中育儿模式的主流。
看起来更多人手的加入,让母亲在体力上可以获得一部分解脱,但另一方面,更多的照料者,让母亲也同时拥有了更多「评判者」,陷入了更加复杂的关系和自我冲突 。
这种状况最具有标识性的一句话就是:你只管生。
事实上,上一代父母讲「你只管生」的时候,心目中的育儿主要是一种「体力劳动」,但事实上谁带孩子,谁就拥有了育儿处置权,这其中的矛盾在于,处置权分散了,但育儿责任仍然只属于新手父母。
剧中通过陈兰青和程领先把这一点表达得非常清晰,相对于生育之前的「你只管生」,新手爸妈,尤其是新手妈妈,真正体会到的是「妈妈只有一个」,但却六神无主。
「只管生」的另外一个含义是,孩子才是生育问题的绝对中心,妈妈则需要让出c位,从小公主秒变工具人,一朝生育结束,上有老下有小的处境瞬间降临,拖着一具创伤和激素困扰的肉身喂养婴儿,对上承情,对下负责,才是新手妈妈必须面对的生活真相,就算住在月子会所,各种科学育儿的理念照样意味着不同的育儿观念和标准,这些也无形中增加了陈兰青们的心理困扰——处于新旧观念交替之间,哭声免疫和亲密育儿共存,科学养育和抓惊叫魂齐飞,游刃有余和指挥若定是不存在的,毫无心理准备的惶恐和濒临崩溃分分钟不期而至。
这也是所有在社交媒体上写小作文的妈妈们共同感同身受,把关联的话题推上热搜的原因。
相比之下,两位单亲妈妈尽管在人手上难免“孤立无援”,却恰恰在“如何照顾婴儿”这个问题上拥有毋庸置疑的全部决定权,一旦“我的孩子我做主”,忍耐和牺牲顿时就充满了主动性和力量感。
最终陈兰青实际上是通过对医生的找回和对婚姻的「找回」,勇敢地承担了责任,也重新找到了对于生活的发言权和主动性,为母则刚,对于陈兰青来说,实际上也不是性格突变,而是开始学会从只处理单一线索的生活,到开始多轨并行。
路远方——孤勇者如何变得层次丰富作为戴思瑾的女儿,路远方基本上没有不当大女主的可能。
从性别视角来说,大女主的特点在于,直接以女性身份参与「雄竞」,并且取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功,因此,对于陈兰青来说,是要学习用「当爸爸的方式来当妈妈」,这在路远方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生孩子既不是日程表也不是成绩单,路远方在这一个月里的密集功课是:学会接受「做不到」,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去重新审视身边的一切,拿出更符合实际的生活解决方案。
人类幼崽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法预测的生物,尤其是亲生的那种,惊喜和惊吓永远随机出现,他只是自顾自滴成长,或者欢喜具足或者哭哭啼啼,但就算由金牌月嫂加持,只要身为母亲,就再也无法彻底心无旁骛。
剧中匹配给路远方的朱莉是一个虎视眈眈,随时借机取而代之的后辈,但实际上,身为主流意义上的女强人,最难以处理的并不是这种随时都会发生的职场争斗,而是真的发现,幼崽缠身,分身乏术,我做不到。
并且这种做不到还将一直持续下去。
除此之外,路远方和前夫的关系也从相忘于江湖的过去式伴侣,变成了必将伴随终生的血缘关系,抢孩子动用的不过是斗争经验,养孩子才是最新挑战,感情里面最难的其实也不是割舍,而是为这种必须维系和牵绊的关系,找到一个合理的模式。
杀伐决断不管用的时候就只有全盘接受。
于是路远方必须开始变得柔软,学会妥协,学会明着认怂,学着尽一切努力把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变成帮助养育婴儿的系统资源,与此同时,项目自然还得继续争取,因为做了母亲意味着,你就再也没法当独行侠了。
所以朱莉才不是一个打击对象,而是争取的对象,当视角转变,关系也就随之而变,而女性共同的处境,也让她们实际上更加容易成为彼此支持和成就的伙伴,当朱莉的身份从「取而代之」的野心后辈变成了「杯水之恩」的同袍,当夏志雄从一个代表家族利益的父亲,变成了一个开发婴儿食品的创业者和合作伙伴,每个人都在新的关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非此即彼秒变抱团取暖。
抛开生育本身自带的各种特殊性来说,实际上这对于习惯了孤军作战的女强人来说,恰恰是一种迭代的方向——我们对于独立女性的理解都有意无意导向独自面对和解决一切的「孤立女性」,但无论是面临哪一种困境,真正有力量的解决方案,都不是做一个孤勇者,而是和更多人建立真诚的合作链接,用一种更具有建设性和成长性的方式去取得突破,说起来,「为人母」能够为路远方带来的人生洞见,大抵如此。
也很高兴终于有一部剧,写出了这种正向成长的力量。
最后想说的是,女性在这个世界上面临的问题里面,生育其实是最亘古不变的一个。
生育给女性带来的问题和成长,其实也是一个长期缺乏深入讨论,但又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
由此,《今生也是第一次》的意义是,打开了「母亲之所以成为母亲」这样一个命题,也必将随着整个社会面临的人口增长难题,而不断被讨论和延伸,毕竟故事总有结束,但新生命总会源源不断地到来。
短视频刷到觉得很有意思,但下面的评论褒贬不一,有人觉得是初当母亲时的真实,有人觉得妊娠纹、剖宫产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觉得以偏概全,有人觉得展示母亲对孩子的付出不过是一场“自我感动”式的炫耀...这些事情平常不过、无人在意。
本着看过才有发言权的原则追平了剧情,想说说自己的感受,也谈谈舆论中看到的关于女性环境的一些反思。
首先,三个时代、三个女性、不同的家庭结构、不同的人生观念,但处在同样一个人生分水岭时要面对的人生问题,我觉得是很有借鉴和思考意义的。
从呈现方式中加入drama、喜感的内容来看,剧情只是想将现实的内容展现出来,而非一场恐婚恐育教育,这是其一。
剧中只是呈现了作为女性蜕变成为母亲可能要经历的一切,生理上的转变、家庭矛盾的问题...我觉得对于当代女性而言,我们不缺面对的勇气,但同样需要足够的心理准备,比起未知的恐惧,有准备有预设、甚至是和家人有沟通后面对,这更友好。
同时剧里的三个女性角色都是坚强的,能从中汲取到力量也是种正向的表达。
其次是一些看评论和弹幕大家比较有争议的内容,比如女性的生理转变和选择,妊娠纹、剖宫产的疤痕、哺育时的痛、先天性心脏病却选择生育...首先我并不认为这是一场“自我感动”,同为女性我不劝婚劝育,但我尊重每一个女性的选择。
不管是选择当一个母亲,还是丁克独身,都是个人自由不应该收到外界绑架,在整个人生中其实做每个抉择都并不容易。
当选择成为一个母亲时选择的是承载一个生命,为新的生命负责,而随之要面对的就是她人生轨迹的巨大转变。
在传统的审美中疤痕、纹路、生理上的一些失控都是“丑”的,而更多的了解这份不易,可能会改变大众的一些认知,哪怕只有一部分人投来的眼光是善意的,都是对女性环境的一种莫大改良。
还有我承认女性意识改变,让更多人专注于自身,爱自己,这完全没错甚至我自己也是这样的人,但请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去绑架别人,看到弹幕这样一条言论:“先天心脏病还要生育就是一场自我感动”给我莫大的触动,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价值观序列给别人的价值观排序、不能因为她先天的缺陷而剥夺她作为母亲的权利,值不值得只有她自己可以衡量。
尊重生命的方式有很多种,善意如我们除了为“她”祈祷,祝“她”幸福,我想我不能做的更多...女性意识从来不是“我选择不生”而是我可以选择“生”与“不生”。
还有一部分人觉得,都经历过了,很真实但没必要展现出来。
生活中大多数人好像都是这样,谈及过往觉得经历过的事情“不过如此”不值得赘言,可对于即将经历的人来说可能会从中得到一些提前准备,一些面对变化的勇气,这就是这剧传递的价值。
评论里有这样一句话我特别喜欢:“最初希望外界理解自己,过来之后才明白这是自我接受的过程”。
我希望通过这剧能让了解的“外界人”更多一些,让更多有困扰的母亲,少些自卑接受自己。
“前人之鉴”的现实、真诚温暖的“正能量”、给予现实的展现和温柔的鼓励,然后将选择权交换于女性自己,我想这是我最喜欢这剧的地方。
这是我第一次看以“坐月子”为主题的国产剧,三个时间线的穿插叙事,丰富了故事的同时,也让观众看到了不同时代的女性在产后的遭遇和困境,同时也看到了他们身上一脉相承的勇气。
猜测一下三条故事线之间的关系:戴思瑾是路远方的妈妈,路远方正在筹备的项目是和月子中心相关的,陈兰青似乎是一个网文写手,有没有可能是路远方正在筹备的项目的原著作者?
如果是这样的话感觉还挺奇妙的,虽然是三个时空的故事,但是三个女人的人生都因为“坐月子”这件事紧密地缠绕到了一起,有一种独属于女性之间的宿命感,开始期待后面的故事了!
故事里对于人物的塑造也是非常生动的,从呈现方式中就能看出人物的性格,给编剧大大➕🍗!
陈兰青的丰富脑内小剧场完全就是一个作者的真实写照,虽然她的事业线还没有完全展开,但是一个拥有奇思妙想的网文写手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了。
看了一半原来主旋律是催生教育类老婆生了 老公跑了 毁三观剧狗血剧情两口子没主见 啥都婆婆主导 还有个煽风点火的什么家庭能过好结局就是一个人抚养孩子 成了女强人!!!!!!
这狗血剧情 还不如去掉结婚这一段只恋爱不行吗越看越来气 小女生喜欢这样剧也许只能给2分评价 题材老套+狗血剧情 无不体现编剧脑洞大开
看了第一集,已经不想再生孩子了。
现任出轨。
前夫纠缠。
婆婆迫害。
老公妈宝。
职场陷害。
孕期车祸。
妈婆大战。
最重要的事是这些情况可能同时发生,还有可能穷穷穷穷。
这还不包括带孩子的艰辛。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当代女性生孩子太难了。
看完前七集感触颇多,着眼于题材与剧情,抽丝剥茧,提取出来了几个关键词,分别是“妈妈”“选择”“成长”。
乍一看是女性题材中极为单调且司空见惯的议题,但有意思的是我在这个剧中看见了这几个词的排列组合,当它们被重新排序并编写成不同的故事放在一部剧中的时候,一些对比反差感会着实会令人眼前一亮。
首先是逐渐脱离传统观念的戴思瑾:妈妈→成长→选择很多时候,我们只有自己成长得足够强大,才能够站得更高,活得更加透彻,拥有更多的生活选择。
戴思瑾从一出场便已经是一名待产妈妈的身份。
她几乎就是中国传统女性婚恋观的代表型人物,温柔贤惠,一切均以家庭为先。
原本她拥有着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只可惜她的故事转折飞快。
几乎在短短一周之内,丈夫就以赚钱的名义欠下一屁股债离开了正在坐月子的她,自己一个人在这里举目无亲,还要面对着家底被掏空,自己即将被赶出医院的风险,在她还没有完全适应妈妈这个身份的时候生活先给了一棒重击,人往往都是这样被迫成长的。
传统的理念告诉她为母则刚,眼下的她只有一条路,那便是坚强。
于是她想尽办法卖首饰卖衣服,赚钱填补着债款的无底洞,慢慢地服装生意也了些许起色,她选择辞掉工资稀薄但稳定的“铁饭碗”默默地扛着生活的重担。
然而此时的她虽然嘴上埋怨丈夫,但内心还是会为丈夫寄回来一只口红便雀跃万分。
直到她看到那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去世,依旧不知悔改的丈夫回来无理取闹,终于!
她毅然决定选择离开丈夫,打破传统常规,不再以家的团圆为生活重心。
而从小便被宠爱着的陈兰青则是这样一条路线:选择→成长→妈妈我们是独立的个体,有选择自己过何等生活的权利,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成为妈妈之后责任与不易,没有人能够一辈子都是孩子。
单纯的陈兰青被长辈“生了就什么都不用管”的甜言蜜语骗了之后稀里糊涂就开启了她的月子生活,出于自己的天性,她极力地想挣破两位妈妈编织起来的月子牢笼,呼吸外面自由新鲜的空气,她选择费尽心思和两位妈妈斗智斗勇,写假新闻、偷偷上网、喝有味道的汤等等,能看得出来,此刻的她虽然身份上是那个嗷嗷待哺的婴儿的妈妈,然而心性上却依旧是个孩子,思维上完全没有切换到妈妈的身份中来。
她需要时间适应,也需要个人空间去成长,成为内心更加强大的人。
职场精英,新手妈妈路远方:选择→妈妈→成长成长的尽头是与自我的和解,用更佳舒适平衡的态度去生活。
路远方是三条线中唯一一位单身妈妈。
在我的眼里,她的生活状态用近乎完美来形同也毫不过分,她自主生活能力强,条件优渥,事业有成,同时也算是一出场就拥有“人间清醒”属性的人,她很明确地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于是在她得知自己已经怀孕之后,毅然决定把孩子生下来——即使她已经离婚了。
为了自己的热爱的事业,生孩子当天她仍然在不停的工作,就算是在月子中心里,也依旧是不停地绕着工作生活。
但随着时间日积月累,她慢慢意识到,只有自己一个人,是完全做不到工作和孩子两不耽误的,这个时候稍微依靠一下他人是不是也可以呢?
其实成长也好,选择也罢,三条线本质上还是在探讨如何成为母亲,如何才能够平衡好个人和生活的天秤,用不同的手法叙事,最后三线归一,也不外乎一种新鲜的观剧方式。
平时国产剧看得相对少,最近查生育相关资料偶然看到刚好最近出了一部生育题材相关的剧,这个题材在众多偶像剧里算是一股清流了哈哈挺难得的。
看了之后也觉得挺意外惊喜的,看得出来不管是演员还是剧情都很贴近生活,里面很多细节都做得很认真到位,看完不禁对于女人生育这个话题又有了很多新的感触,总之值得推荐!
本片的导演编剧制片你们敢不敢站出来走一走?!
我保准不打S你们!!!
好家伙,看个电视剧赶上恐怖片了快。
老婆临产,丈夫神秘失踪,且疑似出轨,这TM还算男人吗?
你觉得你安排好了,你觉得你是为了这个家,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这就是典型的不负责!
小夫妻俩涉世未深,自己还没长大呢就为人父母了,好家伙这婆婆和妈妈可有机会表演了,每个人的出发点都不一样,什么事都是独立站在自己的角度,很少为别人考虑,母女有代沟,婆媳有间隙,再加上傻伦这根墙头草,看着真憋气!
最后一个故事干脆上来就单身女强,怀子离婚,什么事情都自己扛。
我要是什么都自己扛我结婚干嘛?
我生孩子干嘛?
我一个人活得精彩好不好,我何苦要给自己一个HARD难度?!
我靠,你这还让不让我们结婚生子寻觅伴侣了?
简直恐的不要不要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部片拍的真不错,把很多现实问题都罗列出来了,之所以能让我感受到恐惧与气氛,说明真的让我看进去了,这点来说,我会对主创下手轻一些的。
都市女性情感剧《今生也是第一次》定档0127。
讲述不同时代,三个新手妈妈的蜕变,心理素质变坚强,事业目标变坚定。
她们在成为母亲后,才真正理解为人父母的含义,才彻底体会家庭责任的意义。
当然,三个新手爸爸也蜕变了,好老公“马甲”掉了,好儿子形象“塌”了,好男人“标签”没了。
新爸爸比新妈妈更抓马。
原本指望老公能在坐月子期间,助自己一臂之力的新手妈妈,对老公彻底失望。
1993年,贤惠型准妈妈戴思瑾(胡杏儿 饰),怀胎十月也没少做一件家务,宁可自己邋里邋遢,也要把老公路明磊(刘凯 饰)打扮得光鲜亮丽。
可坐月子期间不仅得不到老公的陪伴和照顾,反而常常只能自己哄着孩子独守空房。
在楼上看着油头粉面的老公,在楼下给别的女人献殷勤。
在街上自己抱着孩子走在后面,老公抱着别的女人走在前面,事出反常必有妖,戴思瑾怎么可能不产生怀疑?
2008年,时尚型准妈妈陈兰青(唐艺昕 饰),怀孕期间化妆品不离手,高跟鞋不离脚。
瑜伽健身逛商场一个都不落下。
还成功给老公程领先(艾伦 饰)洗脑。
让他事前带上假孕肚子,体验怀胎十月行动的不便。
让他事后戴上发带和穿上月子服,感受坐月子时的臃肿。
爱美的陈兰青对女儿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她怎么这么丑”?
这让老妈和公婆都接不了话。
这要让长大的女儿知道,还不得跟她吵架!
2022年,事业型准妈妈路远方(王子文 饰),身怀六甲仍在指导工作,抬到产房还在电话会议。
别人生完孩子都是抓紧时间养精蓄锐。
路远方生完孩子一点没闲着。
抓住月子商机,不仅让自己坐上高质量月子,还将月子产业链做大做强。
不愧是路·孩子·工作·一手抓·远方。
有钱且自立的路远方,其实是在离婚后才发现自己怀孕,这让前夫夏志雄(马志向威 饰)心疼不已,不是夫妻,还是亲人。
三个新手妈妈度过抓马的月子期。
戴思瑾不再把重心放在家庭,为了给孩子未来提供更好的生活,为了帮助创业失败的路明磊还债,加入“下海”大军,开启创业人生。
陈兰青不再把重心放在时尚,理解了上一代母亲们的苦心,也开始体谅受“夹板气”的老公。
一家人再也不用因为育儿理念吵架,安心做个合格的好妈妈。
路远方把放在事业上的重心,分出一半给到家庭和亲人,月子事业也更有温度。
女人从怀孕到生产,到坐月子和抚育孩子,很难很累。
作为她的家人,尤其是丈夫,理应多些理解和关爱。
成为新手妈妈后,既要懂得照顾自己和孩子,也不能一味的怀疑和指责家人。
不管婚育观念如何变迁,不论家庭理念如何改变,首先都要做到自强自立,其次要做到尊重他人,最后要学会及时沟通,不要把话都憋在心里,有问题一家人共同探讨解决。
希望新手妈妈蜕变后都能理解责任二字。
93的妈妈多少沾点恋爱脑,08的确实搞笑,但是场景啊东西啊好多都不符合太假了,而且有好多都不符合现实,不切实际,22年的有点太强势了,但是句是好看的又搞笑又有意义,而且才播出也不知道后面啥样,我觉得还行能看下去,但是毕竟是电视剧,看个热闹就得了,别计较太多了,看看后面再说,哈哈哈哈哈哈哈
演员演技都很在线,对胡杏儿改观很多,台词越来越好了,而且作为母亲那种柔且刚演的不错。
故事情节还是吸引人的,但这个形式三个年代,联系的有点乱
生活事业都得有
srds,也没必要对戴思瑾敌意那么大吧,毕竟也是真的爱过怎么可能说放下就放下,她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真的已经做得很好了
最让新手妈妈最难受的不是不被理解,而且不被理解的同时还会有的责备和埋怨,剧里好多句都是我的心里话
三位女主选角都符合剧中妈妈身份,但是架不住剧情真心一般,不自然有点小做作。
展现生育的另一面,目前看了一集还行吧。三星鼓励。是有在努力增加喜剧元素和精致的服化道让这个剧不要变成纪录片。可想而知现实没了这些会有多么的残酷。唐艺昕演得真的是挺出戏的(尽量委婉),王子文胜在角色最贴合本人个性。
不给力还添乱的丈夫、明争暗斗的妈妈和婆婆、怎么也放不下的工作,大概就是当代女性婚后生活的三座大山吧。
番外蛮搞笑的
一个人哪怕挺过了生孩子这关,看着冒热气的火锅也会觉得孤独。
胡杏儿那条线很棒,看其他两条线只想快进八倍速,如果那两条线砍掉也许会给4星
假,硬,尬
93part我很喜欢,戴思瑾请务必争气做爽文女主!
前面都挺不错的,最后一段真没必要强行煽情😅 最喜欢戴思瑾1993年的那条线。
能够共情女性生育有多不容易,太苦了真的,尤其人在手术室上,命运居然是掌握在别人手里。不过说实话其实没看下去,看了一两集,觉得很奇怪,感觉应该是很不错的女性题材,但是生孩子的部分也没有拍得很好。
也就一般般吧
呵呵
尬得抠脚
我觉得不错。三个不同年代、不同工作的母亲的故事,很具有代表性,虽然把一个时代的冲突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显得戏剧性有点过强了,但是仔细一想,每个经历都很真实,都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尤其是陈兰清的经历,代入感太强,已经开始生气了。这种聚焦于女性和母亲身份、剧情又很踏实不悬浮的影视剧值得鼓励。
93年那条线和💩一样 两星给王子文和唐艺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