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换人了不开心,这是我知道要拍第三部的时候的心情,因为我喜欢欧阳震华,女主无所谓,第一部的蒙嘉慧,第二部的佘诗曼对我来说都没啥,主要是男主,在我心里,只有欧阳震华才能担的法证部高级化验师这个称号,但看完第三部后发现,其实黎耀祥演的是不错的,张可颐也完成的很好,很多案子里法证部所谓的证据太牵强了,编剧的锅啊,第三部里唯一不怎么样的是徐子珊,她根本撑不起重案组高级督察这个称号以及吴卓羲总演这种热血警察的角色,真是一点长进都没有。
第三部还有个比较亮眼的是胡定欣,很美,最后竟然死了就为了让黎耀祥和张可颐在一起啊,编剧可以去死了,不知道后面还会不会有第四部,我还是回来的,毕竟是喜欢的题材,但已经不能和前两部比了,哎。
高高在上的法证3 气场不够墨镜凑 职业剧一向是港剧乃至TVB剧的传统强项,从警察、律师到医生、消防员的塑造,素为都市白领观众受落。
在法医领域,TVB也先后推出过颇为成功的《鉴证实录》和《法证先锋》系列,但如今这部法证3已全无此前法证1、2里的故事及角色痕迹,就目前已然推出的数集来看,似通识普教片多过剧情片,套路并不复杂,新鲜的只是里面的高科技仪器及名词。
法证3的罪案剖析号称借鉴了著名的《CSI犯罪现场》,里面的高科技鉴证手段恐也有参考另一部正于无线电视热播的美剧《识骨寻踪》,但毕竟如剧中自美回流的蒋卓君(陈茵嬍饰)所言,纽约法医与香港法医权责大不相同,布Sir和Doctor钟如果处处越厨代庖冲在前面抢Madam的风头反不真实。
只是法证3里面这两位专家(乃至他们身边的同事)多次以专业术语解释日常生活细节,未免过于神化角色及职业。
譬如首集开始Doctor钟在健身房一眼就诊断出的马凡氏综合症,其诊断标准并非仅限于蜘蛛指及近视,还应包括骨骼、眼睛、心血管等不同系统的体征及器官问题识别,而在剧中被指患者,其胸肌发达,身材笔挺健硕,并非马凡氏典型体貌,Doctor钟仅靠寥寥数眼就下定论未免过妄。
同样地,被誉为本剧最CHOK体现的墨镜(一般太阳镜,非红外作业镜)也有出现过密之嫌,如剧中人第一次集体戴墨镜其实是在阴天,及至第二次墨镜出动时的布Sir居然是透过墨镜端详石头上的血迹,一直在取样时也未摘下。
对比起来,法证1出场时同样戴墨镜出场的Tim Sir,进入现场后即作除下的举动更为合理一点。
真实性向来是职业剧的灵魂,然则法证1、3编剧团队同样有蔡婷婷统筹,甚至还有《妙手仁心》的编剧梁敏华,却Hold不住细节安排,在笔者看来并非由于硬伤。
其一也许是由于广告植入需要,其二则是由于整部剧集对主角乃至法医形象的Hard销过滥,把一部职业剧简化为一群中产精英的职业卖弄。
譬如前述墨镜既非法医和警察的必需装备,只是作为一种标榜特定身份的“型格”符号出场,除了墨镜之外,从植入的爱可视到闲聊中出现的皮包、口红品牌,乃至满口英文的专用名词,无不为了刻意营造出法医这一精英群体的气场——其作用就好比剧中的神棍那样通过故弄玄虚的神秘来营造信众对天眼少女的敬畏感。
也因这一气场产生的距离隔阂,黎耀祥演绎下的布Sir总有不如Tim Sir真实的感觉,观众对四岁即熟读百科全书的天才Doctor钟也难有太多代入感。
因为,他们都太完美了,只能让人记住他们的墨镜和专有名词。
今时今日的TVB也许在短时间内再也提供不了吴启华、林保怡、欧阳震华、陈慧珊等气质上“雅痞”而表演上放松的职业剧演员,客观上亦导致了近年TVB职业剧魅力下降,角色设定变得脸谱化、符号化,剧情缺少张力。
譬若本剧发展至两周但剧中几位主角的戏剧冲突依然平淡,相比起法证1开头即把男主角置身于杀妻疑云,法证2开头的蒙佘两位女主角交锋,法证3可以给黎耀祥、张可颐们的爆发空间委实有限,反不及配角中陈展鹏饰演的心理专家,胡定欣饰演的律师更为写实丰满。
职业剧原本是为了帮助观众走入剧中行业的生活,而不是挂着一副高高在上的墨镜睥睨众生。
是时候把他们从墨镜背后拉出来晒晒太阳了,阳光很好,生活就是要真实健康。
(劲翔)首发自南方都市报,见报文字有删节http://gcontent.oeeee.com/a/e6/ae614c557843b1df/Blog/e9d/7ec17f.html “职业剧的精髓应是透过生活化的故事叙述,带出该职业背后隐含的专业理性精神,而不是造就技术崇拜。
——邮差”
男一女一一定要在一起吗?
不能各自有幸福的感情生活吗?
对编剧来说,是的,挡路者通通炮灰,而且炮灰程度和碍事程度成正比。
剧透说Eva最后挂掉了,无语。
价值观不同离婚就是了,但是不行,编剧要你离开主角没错,但是你想抛弃完主角就一走了之?
想和平分手?
没门。
你一定要后悔一定要回来求男主的,但是男主一定会为了女主不屑一顾……我本来担心编剧会让Eva身败名裂悔不当初,结果我还是低估了编剧。
男一女一就要有逆我者亡挡我者死的气势。
你要死人的剧情就写得好一点,不得不说一切一切的巧合太多,觉得你编剧纯属就是为了杀一个角色。
如果说Angel不死的话,我还会给4星。
一部刀一个有意思吗,而angel的死就是为了死后帮他们破最后一个案件,捉到真凶,真是太拉了。
好人没好报,凡是这些职业剧剧情,发生不好的事情多数跟自己身边的人有关,拜托要不要这么多灾多难,没点正能量谁想干这些啊,真就人工高福利好是吧。
结局篇两个法证碰巧去跟踪“凶手”,男二女二正在调查凶手的家里,逮捕凡人过程中枪掉了,结果被凶手捡到射伤了一个法证。
真是巧得要死,反观结局的其它的另外两个意外,男一女一被真凶捉起来,男一还敢激怒凶手,凶手没有立刻下手,反而是出去找火水打算烧死男一女一???
给了时间他们自救,最后还各种知识和巧合(angel碰巧查过的资料)的情况下,警察找到男一女一的地方去救他们。
男一女一碰巧有自救的工具并在爆炸前几秒逃出,然后boom!
男二女二也是,追捕真凶过程中翻车,女二被真凶纠缠,汽车快爆炸,男二在最后几秒救到了女二,然后又boom爆炸?
男1女1男2女2你们是多幸运?
真就主角光环,这么多巧合不死,angel这就配角就该死了是吗?
这剧情让我看的不是紧张刺激,而是胡编乱造的狗血。。
死得随随便便,死里逃生的写得那么争分夺秒。
你让人觉得好人没好报还想要别人受到挫折后积极向上,这鸡汤毒得很啊。
除此之外,觉得剧情不太好的是感情戏,除了男二女二的感情戏比较好,其他的多少有点坎坷坎和别扭。
坎坷是angel那对,别扭是男女主那一对。
男女主各方面上确实很班配,但男主还是有妇之夫,夫妻理念不同而选择分手。
男主却又因为这个班配,很快就跟女一一起了,发展也太快了。
这些剧情放在了后面,就像是纯属为了撮合男女主,男主老婆想复合还被编剧刀死了,男女主更加的顺理成章走到一起,免得产生更多感情纠纷。
当然这些只是个人不喜欢,各位观众想法都不一样,你们喜欢就好。
法证4已经是不堪入目了,没看的慎重考虑,剧情比3还要毒。
很多人对法证先锋3有着天然的抵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演员的大换血。
不过我没有丝毫抵触,一方面新演员我都不烦,另一方面我对TVB的刑侦律政剧一向信心十足。
他们有足够优秀的编导。
第十一集最后,Pro sir和老婆当庭对峙那段的台词绝了,真的让我找到了看《波士顿法律》或《法律与秩序》时的感觉,任何阴谋诡计在绝对的法理正义面前,都是纸老虎。
费挺大劲把原文抄录如下:“你同意吗?
高级化验师布国栋先生?
”“我不同意。
”“请说理由。
”“Common law is the law for common man. 香港法律的基础是普通法。
普通法的法制模式是承认规则的客观性。
也就是大多数人不成文的做法。
习惯、对错、黑白,是普通法法律的基础。
一个行为意义如此,不仅是我的估计,是来自普通法的基础,是大多数人的做法。
被告把药瓶塞进死者的口腔里面,他的行为意义,就是逼死者吞服药瓶里的氯胺酮。
”“法官阁下,证人的解说,已经脱离了身为发证人员的专业范畴。
”“专家证人可以继续。
”“我的专业,绝对是必须基于普通法的法例基础。
所以我的作供并没有脱离我的专业。
……所以,你刚才拿起杯子放到嘴边,头微微仰起,喉咙有吞咽活动,这整套的行为动作,在正常合理的情况之下,杯子里一定有水或是其他饮料,正常人才会做出一个喝水的动作。
当然,有人会拿起一个空杯子装喝水,因为他们在演戏,是一个演员。
你刚才这样做的行为意义,是刻意制造一个好像合乎常理,但其实是异于常人理解的假象,是企图推翻事实的真相。
在你的立场处境,要否定我的推断,这么做其实可以说很合理。
不过,我必须要强调,凭我基于普通法法例的基础而作出的专业判断,被告把一个装有氯胺酮的药瓶塞进死者的嘴里面,逼她吞服,导致死者死亡,这个绝对是接近事实的正确判断。
没问题了吧?
周大状。
”“法官阁下,我问完了。
” 振聋发聩的法庭辩论。
绝对不跟前面两部对比。
没法子对比。
首先前两部有了许多跟环境有关的因素——包括那是跟宿舍一堆姑娘熬夜开着夜灯看。
而这次法证三彻底是跟随我家老妈的步伐看的。
一天总有一个时候我妈会大吼:女儿出来陪我看!!!
于是我只好丢下电脑出去。
然后说说戏(看戏时不看重点就算了你连写个评论都给我不写重点我勒个去)。
既然换了人,那么所谓延续过去的那种人物设定就变得无谓了。
那么彻底不带印象地去看这出——怎么越看越像是bones掺杂各类美剧元素的一道菜?
还好我娘亲这个推理迷没看过美剧,要不然她每天对剧情发展的各种豪言壮语肯定会变成埋怨剧情的唠唠叨叨。
最后,我想说大结局实在是……能解释解释为毛小姑娘之前还心疼妈妈啥子时候回来怎么一个广告时间过去之后就欣然接受了mandy麻麻……能解释解释为毛最后的场景会那么狗血那么一排人一字排开整个画面广告感浓烈……但是大结局还是有一个亮点的。
亮点自然不是在哪个场景or哪个演员身上。
(我说了嘛。
我彻底木有看重点的。
)而是在我娘身上。
正当我忍不住吐槽说这尼玛狗血到一种天人合一的feel了的时候。
我妈说:“这就是tvb嘛!
”这就是tvb嘛!
这就是tvb嘛!
这就是tvb嘛!
这就是tvb嘛!
这就是tvb嘛!
这就是tvb嘛!
这就是tvb嘛!
这就是tvb嘛!
这就是tvb嘛!
天啊!
麻麻!!!!!
你在我人生成长当中第一次把英文说得如此准确!!!!!
连口音都木有!!!!!
再次感谢TVB让我娘英文突飞猛进。
我很感动。
说老实话我并不喜欢法1,法2,男主女主我都不喜欢。
法1为了看林文龙才看下去的,法2如果没有郑嘉颖我都不想看。
且法1法2的案件很容易猜到凶手是谁(香港破案剧看多了推理能力也强了),法3我很少能猜到凶手的,只能跟着剧情走。
只有法证先锋3男主女主我都喜欢,不喜欢的演员也比较少,可以直接跳过,我看剧照就喜欢pro sir和mandy,第一集看到pro sir已婚就想他快点离婚,二十多集pro sor和mandy才在一起,急死我了。
我本人是好喜欢他们的这种爱情的。
还有三观不合的婚姻早点离婚对任何一方包括孩子都是好事
现在的TVB的编剧也不知道是江郎才尽还是怎么的,不管是法3还是万凰之王,都让我看的有点。。。
可以说5年前的TVB已经到达顶峰,现在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有的部分真让我看的无语。
吐槽一:警察是破案的主角,推理的主人公,而法证是提供破案的证据的角色,虽然说这部电视是讲法证,但是让法证的人站在白板前推理,讲解,总让我感觉有点不伦不类,要突出人物也不能不符合真实情况吧,看过CSI的人知道,美国的鉴证就真的是站在自己应该在的位置,但照样能突出鉴证人员的工作、人物的性格。
吐槽二:angel的死太无厘头了。
两名警察,一位是高级督察,一位参加什么比赛还获过奖,居然都对付不了一名弱智,简直是花拳绣腿,两名法证进门,不是抢夺手枪,而是去做无用功,给一个残废有机可趁,让我说什么好呢?
我真不明白angel的死有什么必要性。
我也不明白一个变态的人最后杀人居然另辟蹊径,看过犯罪心理的人都知道,连环杀人案,最大的特点就是手法的相似性。
吐槽三:为什么TVB的爱情从来都属于男一和女一,其他的人总是来打酱油的呢?
陈展鹏的出场,和钟学心的相恋没有任何意义,最后结束的也牵强的可以。
布sir和EVA的离婚同样让人无语,一点小小的分歧就让十几年的婚姻轻易的解散,TVB的编剧真伟大。
吐槽四:没有好好的选择演员,以至于大部分人的刻画都很欠缺,最后觉得演得比较好的竟然是我不怎么喜欢的胡定欣,虽然是戏骨的黎耀祥,其实并没能把一名高级法证刻画的丰满,这可能和编剧有关。
我真怀念欧阳震华的法证和林文龙的法医,哪两部真的是不错。
要不是喜欢看推理,这部电视剧也许我会中途放下,每一部谋杀案才开始,我就已经猜到凶手了,不知道是我太厉害还是编剧太弱了,呵呵。
本剧虽然添加了一些类似于黎耀祥与胡定欣庭上交锋等颇有分量的剧情,以避免被过度喷炒冷饭。
但实际上相较于前两部,取证严谨性大打折扣。
我试举几处:1.胡定欣演的Eva遇害,身为其前夫黎耀祥扮演的布国栋没有规避采证、鉴证工作。
事实上,如果现实中出现这样情况。
上头一定会将此案的鉴证工作交由另一组负责,布国栋负责的团队都不会给安排对该案的任何工作。
2.李展锋外祖父的续弦和他的姨父被杀案。
首先,李展锋的母亲钱茂英被差馆扣留这一处理非常业余。
钱茂英之所以被扣押理由只有两点,一是后母谭小环扮演的姚丽冰沉尸用的提箱是她购买的;二是没有确切的不在场证明。
但这两点都是完全够不上特征性指向。
沉尸用的大提箱是放置在一家老小、连同管家佣人十几号人,都知道都能够随手取得的杂物房。
这种情况下购买者已经完全失去了"使用它"的特征性指向。
就如同在一所学校,有人从三楼扔桌子下来砸死楼下的学生,你把当初购买这张桌子的人先扣押、拘留。
这不是在搞笑吗?
至于第二点“不在场证明”就更是无稽之谈。
因为警方对其全家上下几乎就没人被确定明确的不在场证明,包括真凶阿忠。
大家都无不在场证明,凭什么你厚此薄彼?
结果警方就凭这两点毫无特征性指向的“依据”扣押了钱茂英。
有人说香港那边警方有48小时扣留的权力,看港剧这么多谁不知道?
可问题是你没有充分依据强扣人,跟大街上随便拉个人去扣押有什么区别?
这是反映警、证专业性的视剧,如果你用强行扣押权去解释其合理性,那只能方衬托出警执法的粗暴、业余,完全违背本剧拍摄的宗旨。
其次,释放钱茂英这一段就更是业余到家了。
明显这一段是炒了第一部蒙嘉慧饰演的梁小冰其父亲被拘押那一段的冷饭。
但取证设计简直是儿戏。
第一部好歹那个发传单的证人是个智力健全的人,证据部分是完整的。
而这一部设计出一神经病患者当证人。
稍微心思慎密一点的人都想得到,即便钱茂英真施舍过钱给那神经病患者、也真的被那人捡到她的首饰,首饰也验证了是钱茂英的。
可你怎么证实是案发那天发生的事情?
古明华演的神经病患者,不具备证人资格、事实上他也从未给出案发当天获得钱茂英施舍的证明。
捉人跟放人都一场没必要的闹剧。
只不过是为了完成钱凌两家和解、让李展锋凌祖儿顺利结合,穿凿附会整出的一段剧情。
3.在上案结尾中,李展锋和小姨通电话中。
郭少芸扮演的小姨似乎对请律师为凶手阿忠辩护的事挺上心。
这让我有一种感觉,仿佛一眨眼的功夫,闭上眼前是上海,睁开眼后就在温哥华了。
我脑子跟不上这么大的转变。
小姨钱茂森的丈夫张谨明,虽然算不上称心如意,但起码表面上言听计从、千依百顺。
让不去舞会就不去舞会、让戒烟就戒烟。
整剧下来也没证明他有在外面搞女人。
而此人最大毛病就是太贪财兼玩股票亏一大笔。
可是钱家正好非常富有,完全容纳得下他这毛病。
充其量也就是在股票上亏那500万会对钱茂森有点刺激。
因此,钱茂森怎么可能那么没心没肺地对杀死自己丈夫的凶手释怀?
编剧搞来搞去连自己都不知道人物之间的关系。
还记得当年看完《法证先锋1、2》很是激动,欧阳震华、林文龙、蒙嘉慧、佘诗曼、郑嘉颖乃至充当配角的曹永廉、郭少盈都觉得表演可圈可点,而且探案剧情编排逻辑紧凑,很是好看,至今都印象深刻。
出了第三部,看到演员名单有些失望,演员全部大换血,角色和之前的完全没关系,没有喜欢的欧阳胖胖,看不到深情款款的林文龙,期待的昏迷的郑嘉颖后续如何也看不到了,不过鉴于有黎耀祥和一直喜欢的张可颐,还是决定追剧。
我从来都不爱追剧,喜欢一口气看完的那种过瘾感觉,但就是鉴于对前两部法证的喜爱,令我还是决定忍受一天一集的痛苦。
结果是,我预先做好了要等待的痛苦的准备,这种痛苦感觉却迟迟没有降临,直到整剧结束,over,依然没有丝毫极其期待的痛苦感。
因为有金牌监制,有我喜欢的两个演员,我实在不想拿它与前两部作比较,可还是必须要说,此片太一般。
案件都不甚复杂,最后一个案件应是重头戏却让人觉得很弱,而在本不太复杂的案件中大量渲染法证的威力,同时还不断穿插法证工作人员对案件的分析破解,削弱了重案组的工作,有时让人觉得有点本末倒置,似乎重案组都可以不需要,只要有法证组就够了。
几位主演的感情戏不能打动人,徐子珊和吴卓羲的像是为了凑数样的轻描淡写,萧正楠和陈茵薇的一开始吵吵闹闹还挺有趣,最后一集突然让陈死去实在令人吐血,一点前因后果都没有,似乎不让个主角死掉就对不起观众似的,难不成是因为前一部钟嘉欣的死林文龙的伤心给了该剧启发?
可要学也学得像点呀,铺垫也没有,来如风去如风的。
黎耀祥和张可颐的感情戏,两人的心灵共鸣描述得有点过于完美和神化,如此心心相印的程度,这令当时身为黎耀祥老婆的胡定欣情何以堪?
何况两人还是从大学就恋爱了六年的。
反而是胡定欣对老公和家庭的前后态度比较一致,倒有些人间烟火味,显得比较真实可靠,却忽然又被编剧写死了,还死的那么惨,真是无语。
再说演员。
张可颐虽然身材仍保持不错,但明显老了,心中安茜的完美形象在这里不禁让人感叹美人迟暮。
不过老归老,她的演技还是挺好的,mandy这个角色聪慧睿智,潇洒大方,很有种巾帼豪杰的气势。
黎耀祥饰演的布sir除了和老婆对簿公堂那段相当精彩之外,基本就没有发挥演技的余地。
每次法证鉴证的时候展现的画面就总是拿着收集的材料放入一个个仪器中,等仪器检测结果出来说明一切,这样的事我也会做了;或者就是说大段大段的学术语句,像在介绍科普文章,没有更多的情感体现。
最后一集他勇猛跳车去救张可颐还有点看头,可惜刚刚有看头就被一棒子打昏,接着就是拍的很挫的集装箱纵火勇救佳人,不得不说,那一段实在太挫了。
都不说那个所谓的变态儿子为啥不直接结果了他俩或者看着他们被活活烧死而是倒了汽油点了火就跑一点也不符合他的变态心理,就说那集装箱起火,黎耀祥和张可颐挣脱绑手脚的扎线,从集装箱逃脱,箱子爆炸,超级老套的剧情,拍的还一点都不逼真。
而导演似乎拍一段爆炸还不过瘾,偏要在徐子珊和吴卓羲追截变态佬时再来一段爆炸,又是个老套烂俗又不逼真的桥段。
难道就只有从爆炸才能体现感情了?
就不能有点新思路啊。
还有徐子珊,比《美丽高解像》里好看多了,但表情很单一,一直就是嘟着嘴板着脸,不苟言笑才符合高级督察的身份?
还是蒙嘉慧的好点。
吴卓羲怎么说呢,表演不咸不淡,一直就那样,没什么太大感觉。
好不容易看完这部剧,觉得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剧情编排不给力,再好的演员也是枉然。
可惜了,黎耀祥和张可颐。
可惜了,看不到一本正经的欧阳胖胖了,准备重温前两部去。
还不错哦,30集,我都没跳过。
又要拍续集啊
我只想知道把angel写死有什么必要?她碍着谁了?有病吧!
报社的副编辑是最后一集的凶手!!!融合了香港警方和城市形象和sony的最新宣传。这种片真是激发内心深处的爱化学情怀。是有多缺演员前一集刚集火的女凶手后一集就成了女秘书!!EP21跟踪是较好,EP29时光穿越也不错。唉,为了剧情发展黎耀祥和胡定欣就莫名其妙的离婚了…妈的还有越狱兔
感觉高科技设备比主角们更精英。应该向美剧学习的不是剧情而是干脆利落的作风啊……
1坏人都大陆来的 2劣质产品都大陆产的 3大陆客们为香港带来了极大的治安问题 4我就看徐子珊和张可颐搞基,女警+女法医的配置明显抄阿刚&阿呆嘛。可是我就是女警控怎么办。
居然提前结局了,可以给个3星半
看了11集,无聊,弃
好没有高潮,剧情微弱智的戏。
不行么...
没有一二好看,但张可颐是亮点
法3终于结束了。和以往每次都一样,最后的案件是跟主角有关的。然而港剧虎头蛇尾的毛病显露无疑,再次草草了结的结局拖低了整部剧的水准,并且在结尾再次出现的小丑被杀案显示了下一步法证的可能。但是这种安排对于现代观众对港剧的需求完全无法满足,甚至会觉得这个结局还不如网友们的预测。
就一句话:弱智编辑聚乐部成员。
吴卓羲。哦拉拉。
和前两部差太多了,第一集就看不下去
3+。
剧情弱智得像渣一样 四个主角也演得像渣一样 重点是我居然全部跟完了
要吐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不是吐槽,是吐……比如一眼看到黄长兴、高钧贤和唐诗咏混一起,就知道凶手是唐诗咏啦。比如曹永廉和郭少云啊,比如Ivan的姑妈啊。各种。打酱油的一堆一堆的。
好爱子珊。
港版识骨寻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