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布里尼
Cabrini,天使之心(台),圣加比尼
导演:亚历杭德罗·戈麦斯·蒙特维尔德
主演:克里斯蒂安娜·德朗娜,约翰·利思戈,大卫·摩斯,吉安卡罗·吉安尼尼,费德里克·卡斯特鲁西奥,凯瑟琳·波切尔,杰里米·博布,罗马纳·马乔拉·韦尔加诺,帕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4
简介:影片改编自弗朗西斯卡·卡布里尼(克里斯蒂安娜·德朗娜 Cristiana Dell'Anna 饰)争取平等与幸福的真实故事。18世纪末,意大利修女卡布里尼到了纽约后,发现当地的外来族裔受尽政府逼迫、教会漠视和社会偏见之苦。卡布里尼因此决定投身帮助这些弱势族裔,誓言要让所有人充满希望。 卡布里尼不仅与当地政府、修会..详细 >
虽然很俗套,但真实的伟大女性故事仍然令人动容。开始你的使命,方法自然会来。
一是对教会的管理模式产生了好奇;二是看到一个人的“心”之力量的强大,人格上和做事、摆平人的能力上都互相加持;三是看的过程中想到遍布全球的星云大师的佛光山和一行禅师的梅村,原来卡布里尼早就做到了且做的非常好,当然圣母做的事可能更像慈济做的事;四是光影很棒,以及那个时代的历史本身就很有意思(同时想到了讲述华工历史的美剧《战士》)
这部卡布里尼修女的传记片,记录了20世纪初修女初到美国,在意大利人被严重歧视的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建孤儿院又贷款建医院,最终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建设了一百多座慈善医院的传奇经历。结尾也合了美国的政治正确。但有意思的是前有《布鲁克林》讲爱尔兰人的被歧视,今有《唐探1900》批判早期的排华,这一部尖锐的批判了对意大利人的歧视。事实上具有严重歧视意识的那些美国人都是鸠占鹊巢的欧洲移民,只不过早来了百十年。
题材及原型都挺好,可就有种潦草感。人间需要卡布里尼,意裔美国移民需要铭记卡布里尼。
7 / 有点长了
传记片里中规中矩吧
唯一的亮点在摄影。脸谱化的角色塑造和理想化的剧情发展让电影失去了真实感。本当是一个人的传记电影但是并没有讲述主角的成长,推动剧情的都是外界所给的困难以及Cabrini如何向圣母一样地去面对去解决。因为没有好的节奏和叙事导致观影非常漫长。
移民史角度来讲意义更大一些。三星半。
人的生活注定要受苦,但我们必须寻找快乐,哪怕只是电光火石,因为快乐是照在沉沉大地上寥落的星辰
走出舒适圈,和自己命运赛跑,无私忘我,坚韧不拔!若是我,刚到纽约被拍了张报纸让我滚出,心就碎了吧。这才是女性力量!恐怕百度女总裁会说,我又不是你的婆婆,要管你死活。
摄影和色调真的是太优越了,看名字是一部大女主电影,实绩确实群像,每一帧都美的不像话,像油画,特别是女主有一幕俯视的时候背景墙上刚好有一个椭圆形的木框,整体看着就是那幅圣女画像,女主在教堂里与主教对峙的侧面,看似慢慢低下了头颅,但心里的意志并没有屈服,女主的成功不是建立在口嗨加募捐活动里,一直不停的带领着所有人努力,寻找挖掘水源,说服同样的移民者行动起来,举办各种活动,关心所有人!
哈哈假如来了清朝会是怎么样的结尾呢。。。除此之外毫无感觉。
心存感恩之心,身行积德之善; 从善者吾近之,从恶者吾远之; 百年养善不足,一日毁之有余; 行善不必人知,积德无需他晓 。
无聊 无趣的 true story , 好奇在中国的机构怎么寻找到
可见要拍好一个传记片还是挺难的。。。
如果卡布里尼在1889年是到中国,她能熬得过1900年吗?就像万斯的《乡下人的悲歌》,洋鬼子没见过世面,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悲歌。
总要有人毫不犹豫的去拥抱他人,那里总会有女性的身影。世界诞生于她们的裙摆之下,她们深知生命的珍贵,所以她们不忍心让他人的身陷囹圄。
同时涉及到女权,宗教和慈善这些争议话题,极容易拍成矫揉造作的鸡汤文的段落。但导演用不功不过的线性叙事,将意大利修女卡拉瓦尼远渡重洋来到美国社区为拉丁裔群众争取平权的故事所讲述出来,虽然拍的极为冗长乏味,且开头结尾使用照片及字幕叙述前后背景更是这一类传记片的惯常方案,总归是上交了一份合格的作业。想来片中对于女性主义的视角,实际是以极其温和的角度展现,既不掀动对立,也不夸大用词。当市长对修女说:你本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男人。修女随之回答道:男人也做不到许多女人能做的事。这种斡旋于美国地方种族歧视势力,政客以及当地大主教之间以改革手法去争取权利的方式何其需要毅力
她有着坚韧不拔的心~
佩服佩服,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