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如懿传》《陆贞传奇》《韦贵妃传奇》《皓镧传》……大女主的宫斗剧终于被观众看厌恶了。
所以,开始要对男性的宫斗再次开发。
男人的宫斗,无非就是争权夺位,其实国产剧中已经有很多了。
但是今天要说的剧不一样。
冲着张一山的名号去看了这部剧。
两集下来,惊愕的下巴都合不起来了。
张一山怎么想到的接这种剧?
还是去给空降男一号做配!
《重耳传奇》
重耳,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
鼎鼎有名的晋文公,“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就由他而来。
如今将其传奇一生拍成电视剧,编剧导演都很有想法。
可是,我们看到了什么?
一、夸张至极的服饰化妆草原上,一排骑着骏马的少年驰骋而过,映入眼帘的身着五颜六色服饰的草原人民!
春秋战乱,一个小小的狄国,草原人民穿的竟然这么绚丽多彩。
主人公重耳随之亮相,白面红唇,这是草原上长大的人?
(剧情设定重耳自小在狄国成长)当然,古装剧中这类装饰不在少数,譬如《武神赵子龙》之类。
所以重耳觉得返回晋国后的那身打扮,并没有晃到小广的眼睛。
即使是像出嫁的公主一样浓重,我也在心里默默接受。
二、剧情随意,台词尴尬剧情上,第一集重耳先是在骑射大赛上捕鼠秀智商。
说是雨季延迟未到,鹰和兔子被射杀,老鼠就会成灾,得捕鼠了。
这段剧情存在无非是为了展现重耳的聪明以及生活经验。
可是,一次骑射大赛就把所有的鹰射完了?
暂且不纠结此事,姑且认为草原人民天天射鹰。
德高望重的族长狐伯,此时对重耳的一番言论所有所思。
没错,我们该想想捕鼠了。
重耳,你是不是已经有主意了?
重耳得意的一笑。
突然,人群中有人喊,牛发疯了。
重耳飞马去救人......那怎么捕鼠?
这个问题留给了观众,这段秀智商至此已经告一段落了。
挖坑不填坑,编剧的思维实在令人费解。
别急还没完。
晋国使节随从公子重耳返回晋国,途中士兵饥渴难耐,纷纷沿河边取水。
重耳见此,立马阻止,不能喝,要喝去上游取水煮了喝。
使节就质疑了,咱们的兵勇没那么娇贵,生水也可以喝,再说干嘛去上游那么远?
不能喝就不能喝。
重耳坚持自己的态度。
可兵勇关不了那么多,还是痛饮一场。
果然,没走几步就闹肚子了。
重耳此时大展自己的医术,拿出一包药吩咐使节煮了给士兵们和了半个时辰保准没事。
这茬也就这么完了!
到底为什么不能喝,也不解释了,有一个坑!
显然编剧只是想凸显重耳懂医术,但试问这种不用脑子的简单剧情怎么体现的?
三、架空历史编造传奇,不就是编造历史吗?
剧情故事上的编造硬伤还可以接受,但是架空历史,编造传奇谁也不能忍。
本来史料上对于重耳的记载并不详细,年轻时纪录又少之又少。
而剧情又是从重耳年轻时说起,说以“编”肯定是需要的。
于是,剧情一开始就给重耳设定了悲惨的命运。
因为天生异象,被父王贬为“庶人”成长。
然后,在要被召回的时候,重耳就说了这么一番话:“(晋国)除了奴役平民,就是斗来斗去”
“(人与人)只有善恶之分,没有高低之分”
“身份有什么要紧,我还是我”这种强行给主人公套光环,表现出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试问把历史放在了何处呢?
要晋文公真有这觉悟,哪还有孔孟思想的事!
用这样的人设加上重耳在草原上的那把弯刀,这不就是金庸武侠吗?
这种撇脚的编造还体现在对已有历史的不尊重。
史实记载,申生、重耳、夷吾是三兄弟但各自都有贤能。
重耳流难,源自于骊姬之乱。
骊姬深受晋献公喜爱,所以想要自己的儿子成为储君。
于是开始陷害申生、重耳、夷吾三兄弟,申生自杀,重耳、夷吾无奈被迫出逃。
而该剧明知有此史实,还是要自行发挥想象力。
前两集明显的“宫斗”来自于申生、重耳、夷吾的母亲,而阻止重耳入宫不惜派人暗杀。
而后续中剧情安排上看夷吾几乎是最大的反派。
也不知道张一山要怎么来塑造这个角色,才能让更多的观众觉得不反感。
另外,“冷宫”一直是后宫失宠嫔妃待的地方,剧中一个大大的“冷宫”匾额实在让人错愕。
要知道故宫这么大的工程里也见不到一块这样的匾额,因为本身冷宫就是泛指,一般都是“小黑屋”的意思。
在春秋时期出现牌匾,可真是一件奇事。
以历史为依据,适当进行改编和想象,是影视剧艺术加工的特权。
但是架空历史,凭空虚构,岂不是对历史太不尊重呢?
五、剧情如此不堪,要这戏骨阵容有何用?
无论是整体剧情,亦或是小故事的铺垫,该剧几乎连自圆其说都没做到。
唯一尊重历史的或许就是申生、重耳、夷吾是三位兄弟了。
影视剧是允许艺术加工的,譬如《琅琊榜》,参考南梁历史,想象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争权斗智故事,因为他本身就是全部虚构的人物。
《重耳传奇》的失败在于运用了历史背景的同时,几乎采用了历史真人演绎全新的宫斗剧。
改编历史的帽子可不好戴。
《皓镧传》血淋淋的教训看来是要再上演一遍了。
而该剧其实是在2016年就早早完工,所以花里胡哨的服饰放在三年前确实足够“流行”了。
阵容上,第一男主是新《红楼梦》里露过面的王龙华。
为他配戏的还有一众戏骨——张一山、谭凯、翁虹;后期还要出场的王刚、林永健、保剑锋等等。
(前两集侯耀华、李菁两个相声演员是怎么回事?
)不可否认,张一山是该剧的一大“噱头”。
而这种剧情,一个张一山又怎么救?
只求后期剧情不要太过雷人,编剧编造能依据历史更加合理些。
两会刚说了好好拍历史,就TM播出个这玩意来?
正好这两天在看《汉武大帝》,换台看到了这个,这个落差无法接受。。。
个别演员还不错(貌似几个不错的演员还是客串撑场面的),台词设置,服装,化妆,造型,布景,美工,后期,编剧,导演,统统都是垃圾垃圾垃圾!!!!!
简介比剧本身更恶心,想拍你的唯美偶像剧,拍成甜蜜暴击不好吗?
为什么要来祸害历史???
为什么???
很多人都说,国人对于中国历史的了解大多都局限于几个狭窄的阶段,这是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锅。
既然要放在历史中,还是国人不那么了解的历史中,你能力不够,拍不出《大秦帝国》、《汉武大帝》可以理解,乱来就是你的不对了,对公众了解历史起反作用简直该死!
这么一比,甜蜜暴击和极光之恋都可以原谅,重耳传奇不行,扑街姿势惨一点,谢谢你!!
前排几个水军注意点吃相好哇??
当心晋文公他老人家请你喝酒🍶,千年陈酿哦⊙∀⊙!
————————————————3.16 出于好奇去翻了一下王龙华的背景贴,其实并不意外,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演员可以在10红楼那种人才济济的剧组拿到贾琏的角色,可想而知是何方神圣。
但是,看了重耳传奇才发现当年10红楼饱受诟病的服化道真真儿是业界良心!
至少琏二爷是比较帅的突出,没有丑的很突出……
这版贾琏在该剧组颜值还是OK的,造型比宝玉的脏脏辫正常多了,也不显得突兀 而这部伟大的史诗级历史巨制里,男主的衣服与发型都是丑的那么的清新脱俗……
娇小的张含韵反倒是像男孩子一些……
于是为了突出男主是帅的,只好把男配搞得更丑……
我第一眼并没有认出来这是张一山 出于好奇去看了看王龙华的微博,买赞买粉丝什么的……也是常规操作 这样子的剧可以集结这样的演员班底,可以过审,可以在卫视播出,可以浩浩荡荡地注册一大批新号来刷好评等等一路火花带闪电的操作,最终多少分已经不重要了,运营团队要捧红他的决心比泰山还要稳当。
也许不久的将来,王龙华这个名字会频繁出现在大众视线里,各式各样的综艺,各式各样的广告,各式各样的烂剧了各式各样的脑残粉……无论有没有真材实料都可以红透半边天。
但是在十年后,二十年后,86西游仍然会在卫视轮播,大秦帝国仍然是有质量的历史剧,王刚仍然是和大人,王龙华是谁呢?
烂剧就是烂剧,烂剧去死,但不必去见鬼,古人的亡魂大概不想见到这些令人作呕的垃圾
口区 一分辛劳一分才永远没错,这样捧下去万一起了反作用呢?
Dr.Zhai凉了才几天啊?
注意吃相……————————————————4.1
举报这些短评吧!!!
你说重耳帅我忍了,你说重耳演技好我忍了,你说这部剧可以学历史也行,你自己学去,狄胖怎么惹到你们这帮丧尽天良的水军了??
嗯???
掘你家祖坟了?
杀父之仇吗??
为什么要被拿来跟王龙华演的重耳比??
为什么要被你们这么侮辱!!!
治国之学厉害了,我的妈呀,您先去医院挂个号,治好了眼睛和良心再来和重耳学治国吧
这电视展现的春秋咋看都不真实啊!
你这祭祀先祖就搞个史官跳啊跳的,逗我玩呢?
导演你把诗经放哪了?
那时候祭祀不念诗就跟我们现在春节央视不办春晚一样,就这一个就能把这部电视剧打入死牢。
你看伍子胥灭楚后,申包胥跑到秦国求秦公出兵复楚国,七日不食,哭于秦廷。
秦哀公听了很感动,就派人念了首诗: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申包胥听了立马就不哭了,很是高兴。
为什么?
你看秦公不是念诗了吗,这诗的意思就是我要出兵了!
这就是周代的贵族,是很文雅的,你就搞个史官跳来跳去算怎么回事?
这种东西只有在商代及以前有,周代还这么搞不觉得违和吗?
你看宋襄公就搞商代的礼仪,用俘虏祭祀祖宗,最后离心离德。
杀活人祭祀只有商代有,周代是绝对不行的,所以说啊,麻烦导演看看周礼
最近又一部古装剧播出了——《重耳传奇》。
在历史记载中,重耳一出场就是流亡,因此对于他青少年时期的故事,没有史料可以考虑。
《重耳传奇》则是从重耳十八岁成年开始讲起,为重耳设定了出生不祥,遭父君厌弃的身份。
这一部分虚构剧情,只可以当戏剧对待。
据说这是张一山的首部古装剧。
不知道他现在有没有后悔接这部戏。
讲真,拍春秋时期的电视剧是很有难度的。
主要是一言不合就容易穿帮。
比如《重耳传奇》第一集晋国使者骑马去宣旨,使者恐怕是穿越过去的。
春秋时期中早期,古人出门是不骑马的,一般都坐车。
不骑马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服饰,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并没有马鞍、马镫,他们骑的都是光马,自然不是很舒适,稍微有点身份养得起马的,基本都是坐马车,此外也有牛车、羊车。
在《重耳传奇》的前两集中,晋国宫廷的种种斗争已经浮出水面,随着重耳回到晋国(误),公子们之间的明争暗斗指日可待。
实际上,在关于晋国的历史记载中,晋献公的儿子有很多,至少有八个,但留下名字的只有五个:重耳、夷吾、申生、奚齐、卓子。
重耳是大戎狐姬的儿子,夷吾是大戎狐姬的妹妹与晋献公生的儿子。
奚齐的母亲就是骊姬(又名丽姬),丽姬的妹妹与晋献公生了卓子。
晋献公还是挺博爱的。
骊姬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理论上,她是历史上第一个留下“乱政”名声的夫人。
在东周之前,哪怕有夏桀宠爱妹喜、商纣独爱妲己、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搏褒姒一笑,这些都是君主自身就是昏君。
骊姬不一样,她是主动出击,干预国君的决策,最后让国君废长立幼。
在初中历史课本里,我们都学过。
西周末年,戎狄族不断的南下侵略西周,最后攻破西周都城,杀死周幽王,周朝被迫东迁,史称东周,东周分为两半:春秋和战国。
因为周王室室微,各大诸侯国都是听宣不听调,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成为中原霸主。
春秋时期的人都很有意思。
这个有意思好有一比,就像人刚十二三岁的时期:略有点懂事,知道世界复杂,日常行为中还是有家长的约束,不会出格,但已经开始偷偷的搞东搞西。
所以,春秋时期比起战国的人要“质朴”一些,但也没有了西周时期的“单纯”,这一点表现在政治上层已经开始勾心斗角,但是依旧有很多中下层的人在情感道义上的有自己的坚持,做出一些现代人看起来很有趣的事情。
延伸一个很有趣的想法,自秦之后,越到后面,越会追求“周礼”,统治者希望人们都能像西周时期的人那样“单纯”。
可惜,这只是一种理想。
所谓的理想,某种意义上就是永远实现不了的一个想法。
回到那个能青史留大名的骊姬。
个人猜测,骊姬的行为在当时应该并不是独家,但是其他人可能没有荣幸被历史记载下来。
骊姬之所以被写到历史里,因为她的动乱导致了重耳流浪在外多年,最后重耳回晋国之后,励精图治,成为五霸之一。
春秋五霸有有几种说法,无论哪个说法,晋文公重耳都是根正苗红的霸主。
春秋时期,所谓的霸主,就是各国过来会盟,大家一致觉得你是老大,那就可以了,就是走向人生巅峰了。
后面到了战国时期,事情就变了,会盟已经没什么意义了,把你全部消灭掉,我占领所有的地盘,才算厉害。
因此战国时期的战争死的人都比较多,即便投降也会被胜利的一方坑死,国与国之间赤裸裸的利益至上,恐怕是春秋人不能想象的。
鉴于重耳的重要地位,骊姬有幸留下自己的名字。
骊姬(丽姬)并非她的真实名字。
骊是一个部落的名字,重耳的父亲晋献公打败骊戎,部落首领的女儿就被晋献公带回后宫,因此,她就被称为骊姬。
说白了,她原本是个战俘。
当时的人取名字就是这样简单直接。
晋献公的夫人是齐姜,晋文公的夫人也是齐姜。
两个齐姜并非一个齐姜,因为他们都是齐国的宗女,所以叫齐姜。
姜,是因为齐国最初是姜子牙的封地,所以姓姜。
据说骊姬长的很好看,晋献公非常喜欢她。
后来骊姬生下儿子,就想给自己的儿子谋富贵,让他当晋国公。
她这么想一点都不奇怪,除了晋献公确实很宠爱她之外,她也有前例可循:晋献公的第一个王后贾女因为没儿子,最后被齐姜取代了。
齐姜当时说怎么上位的?
这位更厉害。
她最开始是晋献公父亲的晋武公,晋武公娶她的时候岁数大了,不太行,她就跟晋献公好上了,最后晋献公娶了她当夫人,生了申生。
但是齐姜运气不好,死的比较早,没能给申生撑腰到最后,甚至还给了骊姬陷害申生的由头。
有这样的榜样在前,骊姬能当了夫人并不让人意外。
但太子还是申生,骊姬要给自己亲生儿子谋前程,必然要先害太子,最后自然是成功了。
各中过程就不讲述了。
她对晋国影响最大的不是改立太子。
而是她向晋献公提了一个建议:让他把儿子们都赶到国外去。
晋献公到底处于什么立场去同意这个建议的?
他可能是担心自己在位的时候看到儿子们手足相残不忍心,所以想一了百了?
也有可能是觉得儿子太过出色,可能会篡位。
他当初是睡了自己老爹的小妾,如今自己岁数大了,恐怕也会担心儿子等不及想要继位。
骊姬之所以能够除掉太子,最关键的原因还是晋献公自己对太子也有很大意见。
他就从来没考虑到万一立的继承人意外死了,剩下的那些公子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培养,又该怎样去撑起一国之政?
晋献公还是幸运,并没有亲身享受到自己做的决定的后果:他死之后,奚齐年幼,晋国内乱,里克杀了奚齐,秦国做主,让夷吾当了晋国国君,就是晋惠公。
后来,把儿子赶到国外成了晋国的惯例,导致留在国内继承国君之位的公子只能依靠外姓的力量谋得权利,结局就是晋国王族势力之间下降,朝堂内部外姓势力不断上升,导致最后韩赵魏三家分晋。
晋国这样的结局,再对比晋献公想立骊姬为夫人的时候得到的占卜卦象,就非常的有意思。
当初,晋献公想看立骊姬为夫人吉利不吉利,用了龟甲占卜,结果不吉利,用蓍草占卜,吉利。
晋献公说,就按照蓍草占卜的结果定。
占卜的人就告诉他,龟甲的占卜时效比较长,立骊姬的坏处是遗祸数十年的。
果不其然。
前文中,晋国内乱那般热闹,重耳却一直在流亡。
重耳其实本身并非是有什么大志向的人。
这也不能责怪他。
被父亲赶到国外,朝不保夕,能不能吃饱都不一定,还敢有什么大志向?
想象一下,如果是现代人,毫无准备的就被父亲赶出家门,并且一分钱都不给,谁不先想想今晚吃啥?
况且国内权臣里克杀死奚齐之后,先是找了他,他不同意才找了夷吾。
夷吾当了国君没多久就派人要弄死重耳,重耳原本住在自己的外公外婆家开开心心,现在只能逃亡。
等到他在齐国的时候,齐国国君齐桓公给了他很多好处,以至于他原本就想在齐国定居。
后来,齐桓公死了,儿子们争夺国君的位置,忙到都不给他收敛尸体。
一代霸主直到尸体放臭了都没人管。
即便如此,重耳其实也不想走。
还是他的手下先斩后奏,逼着他走。
他没办法,醒来就发现自己在马车上被带走了,只能走。
后来一路遭受不少白眼,甚至饿到没饭吃,到了楚国才得到楚王的礼待。
这种礼待也没什么用。
世人皆说他因为得到楚王的礼遇因此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最后在战场上,重耳果然退了九十里。
重诺的背后是当时晋国根本没有把握胜楚国,选择退避三舍让楚军阵型散乱,最后晋军大败楚军,留下军事上有名的“城濮之战”。
多少个人情感,在更大的利益面前都要退让。
所谓的重情重义也是有限度的。
总的来说,重耳虽然没有接受传统的国君教育,但多年的流亡生涯还是练就了他很多本事,最后能带领屡屡发生内乱的晋国成为春秋霸主,足见他的能力。
这种能力,必然不是《重耳传奇》中所能展现的——治国之大事,可不是开挂式小聪明可以搞定的。
虽然后面的剧情还没播出,但是看前几集的表现,实在不认为这会是一部真正“尊重历史事实”的电视剧。
大概是因为有限的史实记载给了故事很大的发挥空间。
遗憾的是,这些发挥空间,《重耳传奇》非但没有加分发挥,反而不断的减分。
还不如不发挥。
想晋文公一代霸主,恐怕怎么也想不到2000多年后自己会这样被重新记起。
没看过如此差的电视剧,像懒婆娘的裹脚一一又长又臭!
起码的常识都没有,如三四次跳悬崖未死,你以为是神仙呢?
还有重耳对骊姬作恶三番五次原谅,即使是生活中也不合常理,更何况是一个有作为的国君,你以为小孩过家家呢?
还有古代男女有如此开放一一拉手手、亲嘴嘴,拜托导演编剧用点心好吗?
还有古代有那么多艳丽的服饰吗?
染织业有那么发达吗?
导演你这点都不明白吗?
反正此剧为垃圾神剧!
什么玩意?
导演看过自己导的作品吗?
演员们看过吗?
都不觉得尴尬难受吗?
画面色彩真是俗不可耐,道具服装浓浓的塑料质感假的不能再假了,男主角到底什么背景,又丑又老又没演技还能当主角,背景音乐配的什么玩意,和剧情画面一点也不搭,一集没看完就要吐血了,!
还有,为什么有这么多五星好评我觉得很正常,烂剧也知道自己烂,心虚呗,最后再说一次:拍的什么玩意!
里面的场景感觉风一吹就倒了,各种红黄蓝绿古代的布会发光。
各种配饰、妆容都是奇奇怪怪。
剧情臃肿的不行,还不如网剧。
各种营销也拯救不了按道理来说,已经被网友们的板砖淹没的《重耳传奇》,肯定是“烂剧”无疑了,但奇怪的是,扒拉下各种公众号,以及豆瓣上那些充满了溢美之词的“洗白文”,一股“阴谋感”油然而生。
作为一部被搁浅三年的积压剧,《重耳传奇》的遭遇其实蛮悲惨的,2016 年拍完,迟迟无法面世。
好不容易终于可以上星播出,结果却是口碑和收视率一泻千里,眼看着剧要扑街了,一着急只能走最原始,也是最愚蠢的“买口碑、买好评”的老手法,只是这种四处发通稿、刷好评的方式,还真就是个掩耳盗铃,哪里骗得了观众啊,说白了,这些“幕后花絮”只能让《重耳传奇》的“吃相”更加难看了。
这部剧是真的令我眼睛都要辣瞎了!
具体关于剧情的吐槽我就不说了,我来说说这部剧的水军。
当我在B站上看完老邪的吐槽后,第一时间来看豆瓣评分,果然,不出所料的烂
但里面的水军素质让我敬佩,来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
这么多五星,我觉得水军工作效率真的高,来看看他们写的东西:
我在这想他们这么好的文笔写点什么不好,要写为这些烂剧写눈_눈不过并不只是重耳传奇靠水军刷流量,还有
重耳传奇 (2019)2.42019 / 中国大陆 / 剧情 传记 历史 / 赖水清 赵箭 / 王龙华 张含韵我们2019年史诗级辣眼神剧:
甜心软糖 (2019)2.42019 / 中国大陆 / 爱情 / 施维聪 / 马倩倩 郑鹏我就在这纳闷了,他们这样刷流量有意义吗?
现在大家都不瞎,什么剧好,什么剧坏不是一眼可以看出,何必这样花钱买水军呢?
为什么不把钱花在道具上或者其他可以提高剧的质量上?
我希望国内编剧和一些影视公司明白:别搞些有的没的,要获得观众认可还得拿出点真本事来!
(第一次写影评,文笔不好,纯属是因为受不了了!
谢谢体谅!
)
首先,“大型”:就横店那些人工搭建的假的不能再假的场景 敢说大型?
好歹你学学人加《海上牧云记》好嘛?
人家跑了多少个地方??
新疆、日本都去了,不说剧情问题 人家的景多好看...重耳传有啥?
全都是辣眼睛的东西而已...其次,“古装”:这剧背景什么时期的?
服装符不符合背景?
这些我觉得我不用多说了...影楼风就不要说自己是古装好嘛~再次,“唯美”:所有人物造型辣眼睛...男主看了吃不下饭...请问剧宣对唯美一词有多大的误会??
接着,“青春”:拜托 男主那张脸哪里青春了?
张一山是年龄算小的 算青春的...可他那造型被搞成什么样了?
然后,“偶像”:真以为自己是“国民王子”了😒接着,“励志”:请问自己花钱投资 自己花钱请人刷分 自己花钱买粉...算励志嘛?
最后“史诗巨制”:我的天啊...这年头这四个字都敢随便用的吗?
拿了五个一工程、飞天等大奖的《雍正王朝》《康熙王朝》都没说自己是史诗巨制,人家只说自己是历史电视剧!
好评如潮 豆瓣高分的《大秦帝国》《北平无战事》都没说过自己是巨制...重耳传 谁给他的脸??
综上所述...《重耳传奇》我给5⭐,他在装b界绝对是空前绝后 史无前例的满分之作!!
逐梦演艺圈都没法睥睨!!
一直不用豆瓣,连账号都没有,看了这**剧,实在是控制不住心中的怒火,这都什么制作跟演技水平,有点道德水平好的吧,赶紧注册一个账号来拔草,**不可怕,最生气的是,一堆老戏骨来当背景板跟配角,卫视独播(要是网剧我也就算了),竟然还有70集,简直悲哀。
说说颜值演技,就尬吹女主女装那段,真的看不下去,男主这脸也是让人不忍直视。
制作方面我也不多说了,这服装五光十色,狠不得穿个彩虹在身上,就那个年代来说,染色技术还没有这么进步吧!
莫名其妙的文戏也是让人犯困,很多台词也是毫无逻辑。
这两年的古装剧大多局限于后宫,这个剧就比较厉害了,公子团,公主团,后宫团,还有一帮老演员团,阵容豪华童叟无欺啊。
终于等到张含韵当女主的戏了 我的plmm冲鸭!
我靠这个男主是他妈个啥?!!
看一会,就把主角看习惯了!其实挺帅的!就是妆造出了问题!张亮在里面太帅了!爱了爱了!张含韵很漂亮!剧情太长了,有点水!!
火遍凡尘惊为天,龙驰虎骤全碾压,果不其然登顶流,爱惜羽毛皆看淡,王者荣耀乃天生,龙腾九州泛清华,华贵雍容显真章。
都是近期比较热的流量小生啊,颜值必须有的,一定要追。
龙华哥哥最帅!
为了张含韵不忍打一心。
实在是等不及介子推登场了,我们重耳的好基友。
王艳这几段哭戏可以入围2019教科书了吧?昨天还是古灵精怪的晴格格,今天就是感天动地的老母亲这样的切换我竟然没有任何违和感。好演员当如是啊!
打五星是因为没有六星 lh哥哥值得
59分
这服化配色丑倒是能忍,男主太不好看了点也算了,演技也太浮夸了。
造型让人大减分 可惜了里面的几位演员
他吧,长得也不是丑,就怪,太怪了,怪的不行,辣眼睛
发现齐姜虽然爱搞怪,但是她的心里却是很有想法的,她完全分的清楚谁好谁坏,而且她也和重耳一样,心地真的是善良的
我是看张含韵才来的,在追剧,觉得重耳还是不错的刚刚开始看了一下不喜欢男主,在看觉得男主还是挺帅的就是衣服太花了,电视剧有点长,男主还是很入戏的我会一直追下去。
好看,会继续关注
难以想象重耳的心理压力有多么大,好不容易能够回家见爹娘了,他说服自己原谅被抛弃的那十八年,但是刚刚回到家,却得知原来父亲让他回国的原因,只是为了代替他去死,我要气死啦。
啊,丑到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