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这么高?
剧情本身很简单,十几二十分钟就能说得明明白白,非得拖拖拉拉的演2个小时。
很多地方都是在耍酷,浪费时间。
最后那个杀手,就是卖枪老大的兄弟,出现的很突然,也纯粹是耍酷来的,出现的目的也是可有可无。
女主长相很普通呀,没啥看头,男女突然就暗恋上她?
感情线也是莫名其妙,假借艺术的名头搞商业洗脑。
不推荐!
在二十一初期的十年中,韩国出产了大量的爱情电影和电视剧。
在电视剧领域,代表者有裴勇俊和权相佑主演的一系列作品。
而在电影领域,如《我脑海中的橡皮擦》、《假如爱有天意》等等。
在这些韩国影视作品中,爱情的发展、爱情中双方的性格变化、甚至到影片的运镜风格和整体气息,甚至形成了一种类似于约定俗成的模板式拍法。
甚至连香港导演刘伟强接拍的韩国电影《雏菊》,都走入了这样一种套路化的模式。
而在这些混搭了各类题材的爱情电影当中,当然也有质量高下之分。
最首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创造一个有扎实的内在逻辑和深层动机的人物,来推动故事的模板化发展能够以一个合理的状态下向前推进。
比如说刘伟强的《雏菊》,在这一点上就做得比较到位:郑雨盛饰演的杀手的人生总体是寂寞而单调的,而他也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从而让自己的内心完全冰冷了下来,变成了一个非常适合杀手职业的人;但是,他在一次不经意间热衷上了远距离观察全智贤饰演的画家,并通过这种远距离的观察使得自己接近了全智贤的人生,内心被这种热情而乐观的人生所再次暖化;而在此时,全智贤的恋情出现,促成了郑雨盛的一次“类杀手行为”:他以杀手的冰冷心态,想要除掉自己的情敌,但最终没能下手,反而还反过来从其他杀手的手中救下了情敌---刘伟强通过这一场戏,做到了两件事情:1,在剧情上,他提供了郑雨盛与杀手集团老板的冲突契机“接到委托的老板威胁到了全智贤的人生”,为后边郑雨盛和杀手集团的对抗做了铺垫、2,他借助此事,表现出了郑雨盛此时“无法再回到杀手状态”的内心变化,为郑雨盛能够“完全不似杀手性格地与集团同归于尽”做出了行为动机的合理化;而随后,郑雨盛就此夹在了杀手身份和暖化内心的中间---他的过往使他不能进入全智贤的生活而无法追求爱情,但被全智贤暖化的内心也让他无法再继续杀手生涯,因此,他才选择与杀手集团的同归于尽,来解脱自己、并为全智贤做出自己能做的唯一一件事---郑雨盛的夹缝状态又构成了另一个深层的行为动机。
而这部《美好人生》,其实在某些地方和《雏菊》有类似之处都是爱情和黑帮犯罪混合的题材;主角都起初冰冷而“天生犯罪者”,又都被一名阳光的女子暖化,结局又都是反水上司后的同归于尽。
但是,相比上述的《雏菊》,这部片子的人物动机和内在逻辑,可谓是非常混乱而经不起推敲。
在开头的部分,导演引用了王守仁的“仁者心动”,用心学来说明“一个人的世界是根据他的主观内心而变,而非绝对的客观”,以此来引出了后边李秉宪的全部行为的根据当他的内心是冰冷之时,他眼中的世界规则就是黑帮化的,而作为成员的他就能完美地融入这个世界(在开头的一段戏,通过一个对李秉宪的跟拍镜头,表现了他在集团管理的夜总会里、作为BOSS而游刃有余的样子);但当他的内心被暖化后,他眼中的世界规则就变成了非黑帮化的,而作为成员的他也就不再受容于黑帮生活(比如,因为想着女孩,而失去了警惕,被偷袭成功)。
导演试图用这样的心学,来解释李秉宪一切的行为动机:在开头和首领吃饭时,他的规矩体现出他身为黑帮成员的适合;爱上女孩后,他眼中的世界规则变成了非黑帮化的,因此他也没有处理掉女孩和男友,而是给她们一条生路(世界观转变的证明);而在最后,因为首领对他的处死,已然非黑帮化世界观的他也不再坦然接受这种“因违反首领而被处决”的黑帮规则,从而愤怒反抗。
而作为这种行为逻辑的结果,他与《雏菊》一样,以死来解脱了矛盾的自己,而在高潮戏当中,导演也不忘记收尾的呼应:李秉宪处决首领后,望着窗户外的世界,这一幕呼应了他开头衣冠楚楚地看着窗外世界的镜头---你眼中的世界、规则,是根据你的心而改变的。
单看这些陈述,似乎本片在人物动机和逻辑上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具体到成片当中,导演的构建就显得非常欠缺妥当而漏洞百出了。
首先,最大的逻辑缺陷在于:李秉宪反抗首领并将他置于死地的“复仇”内在动机不充分。
李秉宪确实被首领要处死,而他因为内心改变后不再顺理成章地服从黑帮规则,从而对“处理掉不服从手下”的首领因人情落空而生出不满,这本身是说得通的。
但是,李秉宪即使不再服从黑帮世界的规则,但也不代表他忘记了这些规则,他应该明确地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首领处死,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却依然对数年栽培自己的首领复仇而毫无犹豫,在人物情感上是很难讲通的。
他可以悲伤,可以愤怒,但借此就对首领上升到“报仇”的级别是不合理的。
第二个逻辑不合理的点在于,申敏儿所饰演的女孩。
在这部电影中,她红杏出墙,而被发现后又表现出了“我在真爱”的悲愤。
如果她是被首领强迫或要挟的,那么这种情绪是合理的,但显然并非如此。
这让她的这种行为变得非常没有根据如果你真的是真爱,那么为什么不为了真爱干脆和老板分手,哪怕自己会被杀掉也在所不惜呢?
这只能让这个人物落入一种“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状态---因为观众只能这么理解才能说服自己。
那么,是什么构成了片中的这两大漏洞呢?
正是此类电影在进展和设计上的高度流程化所致---在流程化的创作之中,人物的行为、心理变化,其作用都变成了“为如此推动而如此推动”,单纯变成了促使剧情方向向着预设目标前进的工具,而不再有内在动机的合理李秉宪反对黑帮是为了让他最终能够死亡,来煽动影片的情感高潮。
实际上,像他这种状态,首领对自己是真心实意,而自己并非待遇不好而是因为世界观改变从而脱离首领,与《倚天屠龙记》的张翠山是类似的---武当师门是正派,但自己因为爱情已经无法再纯粹地站在正派一方。
而金庸在处理张翠山的结局是,选择让他自杀世界观与身份纠结下的最佳出路,而并非如李秉宪一般的倒打一耙反水还称之为“复仇”之冠冕堂皇。
而申敏儿的“为了真爱”并斥责救了她性命的李秉宪,是为了让听到此言的李秉宪的黑帮世界观进一步动摇从而引发后续剧情的“心动世界动”,而为什么申敏儿不和首领分手呢?
因为如果分手了,那么就没有这出戏了。
显然,一切的设置都是为了走向的模板而服务,至于人物合理与否,差不多就行。
实际上,要解决这两个逻辑漏洞,也是有办法的。
只要首领黑化,那么就可以让很多东西合理了。
首领对李秉宪并非真心实意而只是把他当一条狗,那么感情落空的李秉宪就有了复仇首领的充分根据;首领对申敏儿只是占有的欲望,申敏儿是迫于淫威下的分手不得,那么申敏儿就有了斥责首领寻求真爱的充分根据。
但是在这部电影里,首领显然并不算是那个方向上的角色,所以才加深了这两个逻辑漏洞。
而到了结尾,导演的逻辑漏洞更大了。
根据此类电影的模板和套路,结尾往往都需要再做出一个最有效果的升级版煽情。
于是,导演拍出了这个画面:李秉宪穿着开头的服装,仿佛回到了开头一幕,而他不再是冰冷地看着窗外,而是顽皮地做出了拳击动作。
这个结尾,有两种可能性的用意:第一种可能性下,这里的导演将一切回溯到了开头,告诉我们,“李秉宪在一开始就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罪犯”,以这此来凸显李秉宪整个人生的身不由己的悲剧性。
这种回溯和表达,是这类电影的一个模板式收场。
但如此一来,这部电影的核心逻辑“仁者心动”就不存在了-他一开始就已然不是黑帮世界观,那么为何能在开场如此忠实地实行暴力呢?
在这个可能性下,导演可以说是用一个模板结尾,把整个电影唯一设置的动机逻辑“心学”也打破了。
第二种可能性下,这个画面并非对开头的回溯,而是濒死的李秉宪的幻觉---幻觉中对开头一幕的一个主观修改。
借此,导演照样还是说明了李秉宪的人生悲剧:如果能一开始就摆脱黑帮的世界观,那么就可以获得一个幸福的、追求爱情的人生了。
这种幻觉式结局,同样是本类型的电影的另一大套路。
但是,这个可能性的表达目的下,并不应该是开头穿着西装、黑帮模样的李秉宪,因为这在他的内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他想要从开始就改变人生,那么他为何还幻想自己穿着黑帮的行头呢?
一个全新的幻觉场景中,李秉宪穿着普通的衣服,在阳光下漫步微笑,才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叙述画面。
总结来看的话,这部电影有着太多的套路,太多遵循模板的设计,导致了两个巨大而无法弥补的逻辑漏洞,人物的重要行为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自己的内在动机和合理性,而单纯地成为了推动故事向着预设方向、预设表达前进的工具。
看国外的影片,尤其是喜剧片,翻译很重要。
水平不行,翻译不出笑点来。
水平高得,不啻于二次加工。
这次我看得版本,翻译就很不行,好在这不是喜剧片。
在这部影片里,李秉宪这个角色叫“金实长”,待会又出了一个其他“实长”,把我搞糊涂了。
后来我才反应过来,主角叫善宇。
善宇是忠心耿耿的黑帮杀手,这个特质促成了他最后的反戈一击,很多事情就解释得通了。
通常,他负责老板旗下一家酒店的经营,负责维持秩序,出面殴打不听话的客人等,身手了得。
因为他忠心、身手好、再加上非常讲规矩,在老板面前吃饭特别有礼貌。
老板这个时候是最信任他的,将后面这个任务交给他就能看得出来。
而老板日常对他的器重,也招致了另一个实长的嫉妒,后面迫害起善宇来,非常卖力。
老板的任务是这样的,他老夫聊发少年狂,准备跟一个女大学生发生一段忘年恋(我是走马观花看得,也不知道他们发展到哪一步了)。
但是他又准备到上海出差,担心自己不在期间,女大学生红杏出墙。
因为她最近跟这个男的走得挺近,苗头比较明显。
很有可能,老板也只是这个女大学生的追求者,她也没答应跟老板交往,但可能收过老板不少东西。
老板这个任务有点羞于启齿,所以他找到了善宇。
1.善宇非常忠心,应该能贯彻自己的意志,而且保密。
2.善宇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杀手,对女人不感兴趣,让他干这种工作能避免自己被绿。
我们都知道,古今中外,警卫和姨太太的事迹,特别多。
《我这一辈子》里,何冰饰演的赵二,给徐次长家站岗期间,跟姨太太勾搭上了。
姨太太还说,“我就喜欢你身上这臭烘烘的劲儿”,听到这话,赵二比摄入一吨万艾可都管用。
《低俗小说》里,马沙也曾经把一个给mia做足底按摩的手下从楼上扔下来。
这里扯远了,总之,这个任务有点危险的。
因为,够资格让老板忘年恋的,都是颇有姿色的。
善宇虽然没谈过恋爱,那都是因为平常忙于从事暴力活动。
现在他的工作重心就是接触女大学生,一来二去,善宇就被大学生迷上了。
有一个歌手叫玉刚,有一句老话则叫“无欲则刚”,我非常同意。
在各种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之前各种牛逼的翻拍,从良后就不行了。
比如说猪八戒,沙和尚,没加入唐僧团队前,都是战斗力能撑一集的厉害角色,加入后就不行了。
可能做坏人的时候没有那么多顾忌,反正就是破坏。
做好人的时候心有牵挂,不能伤着花花草草,放不开手去干。
善宇对大学生产生感情后,变得温和了,之前那种凌厉的杀气就不再了,之后就忤逆了老板的意思。
他的黑道人生,就此进入下半场,甜蜜的梦逐渐破碎。
老板知道这件事后,从另一个黑帮手里要了善宇,表示要亲自清理门户。
善宇一番搏斗后,逃脱。
特别想不通,自己对老板这么忠心,老板怎么这样,打算武装上访,要个说法。
一顿大战之后,同归于尽。
唉,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
配上金知云的文艺范,马马虎虎看吧。
最帅得,应该就是路怒症那段。
真的被他的执着所吓到,又因为这份执着而喜欢这个人和这部戏。
PS:李秉宪和申敏儿是我喜欢的演员,也是我给这部戏加分的原因。
黑社会文化在整体架构上有矛盾……黑社会组织最优特点就是其不管不顾的执行力。
现代社会被诸多繁文缛节的法律法规所束缚(民主制度下此种弊端尤甚)。
在此种情况下,为快速有效地解决一些特殊问题,超越制度的各种形式的组织就成为必须。
上至国家间的间谍特工,下至社会底层的黑社会,都成为“超法律”的特殊组织……可以说,黑社会和特工组织一样,其最大功能就是超强的执行力。
这一本质特点要求它在组织的架构上,必须尽量简化中间环节,要求有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
这样,命令被传达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被执行,无需经过中间过多的传达和验证。
为了追求快速和有效,甚至可以忽略掉任务本身的正确与否。
每个人都只是执行者,无需——也不许问对错。
这是黑社会组织的核心文化——“宁可错,也要快”。
从这一点说,黑社会结构必然是家长专制制度,而执行者都仅仅是工具。
这并非某个领导人的个人癖好,而是黑社会这个组织存在的根本基础。
这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最为内在的体现。
一旦黑社会这样的组织被等级化和现代化,其战略结构肯定会加强,但是执行力必然大打折扣,这是历来的黑社会组织都无法解决的一个组织结构和执行能力之间的一个矛盾。
当年台湾竹联帮帮主旱鸭陈启礼邀请白狼张安乐改组竹联帮,按照现代企业制重新整顿组织结构,建设组织文化,改变行为策略……其结果就是帮会公司化的同时,执行力大为减弱。
竹联帮改革最终以江南被刺,旱鸭陈启礼入狱告终。
这对于后来的黑社会组织是一个警示,不要轻易尝试组织中引入现代制度。
现代制度在先天上和黑社会精神有内在冲突。
除了组织架构,黑社会的专制特征也要求其成员绝不能有个人独立意识。
对于黑社会而言,个人意识和判断不仅会妨碍其成员对于任务的执行力,而且会动摇其组织存在的根本。
这类似于军队,士兵只有执行的权力,而无权过问任务的正确与否。
对于组织的绝对信任和忠诚,在这一点上,黑社会与军队有着根本的相同点,因为军队和黑社会一样,都要求绝对的执行力。
在《不归路》中,李秉宪和老大的根本矛盾体现的即是黑社会文化架构上的矛盾。
老大执行的是绝对的家长专制——这和个人好坏无关,这是黑社会这个组织赋予他个人的命运。
而李秉宪要求在工作(黑社会)的同时拥有个人判断,甚至要求保留尊严和梦想……这一点在黑社会中是极其愚蠢的。
作为世俗价值的个人尊严来说,他无疑具有很强烈的个人情怀和积极意义,但是作为一个黑社会组织成员来说,他无疑是自寻死路。
作为黑社会年轻一代的精英分子,李秉宪曾经有过活下来的机会——他的老大要求他道歉即可活下来。
但是他却宁死不屈。
他的老大作为黑社会整体制度的维护者,没有选择——只能杀死他,警示其他组织成员。
这种选择带来了黑社会的另外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一旦遇到矛盾,就会给整个组织带来致命打击,李秉宪破釜沉舟与老大同归于尽。
黑社会的组织内部缺少,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化解矛盾的办法,他们缺乏广阔的胸怀,无法像我党一样,开展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无法像资本主义的议会一样,通过投票裁决……所以一旦遇到问题,就只能走一条“不归路”。
这是这个组织的另外一个致命缺陷。
【20200220第4遍】写剧本绞尽脑汁感觉想不出来了,复习一下找找灵感。
此次观影又发现了很多小细节。
其中有几处逻辑不通的地方:1. 男主是如何联系到枪贩的?
按理说男主只认识韩老板,只有通过韩老板才能联系到枪贩,但男主是背着韩老板去找的枪贩,所以此处逻辑不通。
2. 枪贩被杀死后,电话里有人要来给他送货,电话却没人接听。
送货的人就是最后杀死男主的人。
但是他的杀人动机站不住脚。
如果是送货的为什么要为枪贩报仇?
即使是报仇,只看到桌面上的名片也不能断定男主就是凶手3. 男主用枪威胁帽子男给黄政民打电话,约到了溜冰场。
这个场景也不是很合逻辑。
首先黄政民自己是个老大,出来一般肯定要带着小弟。
其次,独自一人站在溜冰场中间等人是很奇怪的,一般都会在入口处汇合。
所以这场戏估计导演是为了突出后面动作戏的效果,包括全场唯一的灯光,黄政民被射击之后在冰面上一滑一滑走不动的效果。
4. 男主监视女主车停得实在是太近了,太容易被发现了。
一个小时的时候,男主就被带到了老大面前(雨夜)。
前半部分其实印象是比较深的,后一个小时,买枪的过程比较拖沓,尤其是吴达洙和俄国人吵架那段,最后半个小时都是在酒店的决斗。
【20180811第3遍】啧啧啧。
神片呐。
先感叹一句,再慢慢捋捋。
第一次看此片是高中,看完就留下极深的印象。
自那之后,有时就会想起这部电影。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是一部令人回味很久的电影。
忘了大学的时候有没有又找来看了,肯定是又看过一遍,但是具体的时间忘了,也有可能是到厦门之后再看的。
认识炮彬之后,忘了什么时候推荐给他了此片,他自己看后就非常喜欢,我们还在节目中聊到了这部电影。
今天第三遍看,看完之后感觉更爱了。
这片子有太多经典的桥段了,节奏感也一流,除了李秉宪买枪二人自说自话那段比较冷,节奏有点掉,整体的剪辑真是太风骚了。
很多细节真的能说一天,但是用文字来表达出来就失去了那个韵味。
电影就是玩一个“节奏”,节奏对了,影片就屌了。
首先,开场黑白→彩色-风吹树叶+佛系独白就点名了为什么会发生这个故事。
大白话说就是男主动了心,对申敏儿动了心。
动了心,一切都变了。
动了心,一切都毁了。
动了心,一切的平衡都被打破了。
这个镜头在影片中间又被剪进了一次,表达李秉宪心动了。
再说说其他经典桥段和细节,想到哪个说哪个,不分先后。
1. 最后李拿着枪走过白灯走廊二话不说连崩俩人简直帅炸天。
但是也有一个小bug, 就是爆头第一个人之后,在拐角处的第二个人应该看见了,然而李拐过来第二个人却还是照常走路。
但是还是瑕不掩瑜了。
第一次看这个镜头就留下深刻印象。
2. 李秉宪被活埋。
这次看的时候就想起来第一次看的时候就曾经心里感叹:这雨真瘠薄大啊!
这次又被雨“大”到了。
像机关枪一样的大雨,比一般片子里的人工雨有质感太多了,美术真的是用心了。
还有从软泥里伸出手,人头破泥而出。
李也是蛮拼的。
接下来的逆袭就跟别说了,观众都能感觉到李的仇恨,以一敌百,好不快哉。
装在车尾的固定镜头,gopro效果。
就是手被铁物(搞不清楚是什么工具)砸了后,有个包扎的镜头,手一点没被砸烂有点小bug。
3. 申敏儿的各种局部特写。
多数都是以李的第一视角来展示。
从二人初见,申穿高跟鞋的小腿和脚。
捋头发挂耳的特写,到后来被发现小男友后,坐在地上哭泣时肩带的特写等等。
不得不说金知云用细节表现人物情感的高手。
李在片中的角色特点还是很鲜明的。
就男女之情这方面,他是没有什么经历的,这个从老大喝醉后上车抓脖后跟李说的话也能了解。
而这个特点正是老大所喜欢的,正因为如此,李才能不会被感情误事,事事都能很好完成。
但是他在与申敏儿接触的第一刻,就犯了大忌。
“动什么别动感情”。
李第一次抱着老大买的灯在申家门口下车后,一阵莫名的大风吹过。
这就暗示着,即将要发生些什么了。
像这种细节的暗示,在此片中比比皆是。
4. 李到墨镜哥出买枪时,吴大秀去门外拿枪,二人沉默对看。
墨镜哥突然动起来说话:要不我教你装枪吧!
这个细节还是很逗的。
5. 李第二次去录音室接申,一直走到快跟前才发现申的小男友也朝申走去叫了申,李立即转头一直走。
这个镜头也非常带感,经典。
第一次看就对这个镜头留下深刻印象。
此时,又联想到了《老师你好》里车胜元的走廊急转弯,虽然这个是搞笑的。
再说说演员吧。
1. 李秉宪且不说私生活,演技真是没话说。
演戏非常抓人,而且能用细微的眼神和表情变化表达很细腻的情感,这种能力在此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完全和角色融为了一体。
西装打手的扮相也是非常有范儿。
吃甜点,看着大厦玻璃中的自己,对着玻璃练拳,后头看一眼有没有人看自己,确认没有,继续练,笑着练,很享受。
还有各种飞踢,回旋踢,简直铁拳李超狼。
2. 申敏儿申确实是耐看型,十年前不觉得她好看,只是觉得长相很有特点。
如今才发现她独特的美。
身材真是好,不胖不瘦正好,腿修长好看,皮肤也比较白皙。
眼距较开,鼻子好看。
和李在室外闹崩那场戏没画眼线,脸上还有些痘痘显得比较憔悴。
把这个清纯、无脑又多情的大提琴女孩演绎得令人垂涎,仿佛观众也成了李,被打动了心。
3. 金英哲这位大叔演得老大也是很稳啊,眼神能表达的情绪很多。
四年之后又和李秉宪合作了IRIS,又是类似的角色关系。
4. 郑裕美还客串了一下申的室友。
5. 黄政民70年出生的黄35岁显得有点老啊,应该是皮肤太差。
不得不说黄把这个流氓头头演得惟妙惟肖。
嘴角的疤这个造型真是适合。
开始打电话把电话线扯断这种冷幽默真是防不胜防。
走路的姿势也是很有特点。
连开三扇门的风骚走位。
想起了独行杀手里无尽止的移动戏。
此片白老板的角色非常出彩。
相比之下,黄在《新世界》里的角色只不过就是白老板的升级版,完全没有什么突破了。
6. 金罗河这个角色从在日料馆的出场就很annoying了。
金把“招人讨厌”也演得挺极致。
然而这个万年配角演员虽然演过非常多有名影片(《杀人回忆》等)但也不红火。
7. 文晸赫查了一下才知道最后崩掉李的原来是神话队长Eric文晸赫, 还心说小哥还挺帅。
8. 晋久李的基友。
也是万年配角了,以前一直没关注叫什么,其实演过很多片子(《母亲》《卑劣的街头》等)。
说完这么多演员感觉元气大伤啊。
差点忘了说配乐。
原声带太屌了,听了也得有几万遍了吧。
现在写剧本全靠它了!
总之,这是一部非常屌的片子,这次看完后可以把此片排进我的韩国电影TOP3了。
以后肯定还会再看!
后会有期!
李秉宪有一双鸡一样的眼睛。
我是说,待宰的鸡,通常就用那样一种冷静、惊诧、疑问的眼神盯着你;或者说,非常茫然,非常无辜。
这种眼神运用到《甜蜜的人生》里,很有说服力,虽然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想起来,他在《JSA共同警备区》里,玩的也是这一套。
李秉宪在电影里扮演的是一个突然间就倒霉起来的黑帮成员。
这人用7年的时间,一丝不苟照黑帮规则行事,精心搭建起了自己的完美世界,不料,某一天老大出差,令他去盯梢自己的女人有没有出轨,于是一切都变了……自古红颜多祸水。
不过电影里申敏儿扮演的那个女人并没有对李秉宪做出什么诱惑的举动。
李秉宪大概就是听了一段她演出的弦乐四重奏,便背叛了老大的命令,饶掉这个出轨的女人。
我记得起他听着音乐的样子:两手抱在脑后,靠在椅背上深深后仰,当申敏儿的大提琴开始与小提琴、钢琴对话的时候,他的眼睛就像要死掉一样,有种奇怪的温柔在里面。
他应是隐约感觉到了自己从没有拥有过的甜蜜。
这种格外的甜蜜侵入了他秩序严整的城堡,直至城堡因此崩塌。
问题在于,他才刚刚用舌头轻触了一下甜蜜,还没弄懂那究竟是怎么一种回事,就猝不及防地开始为一丁点朦胧的甜蜜付出血腥的代价。
最后,他是被干掉了,被一个陌生人像杀鸡一样地干掉了。
电影开始的时候,导演金知云剽窃了六祖惠能的智慧,把“风动,幡动,还是心动”这个禅宗公案给翻了一遍;电影结尾的时候,又旁白了一个道理,说是“美梦不能成真”。
可是依我看来,这部电影能够提醒我们的也只有一点:人生苦短,在你还没有明白过来的时候就过去了。
不算影评,算是看了这个电影的一点分析始终是觉得,影片把一个明了的脉络复杂化了真是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故事:一个男人从一个女人身上看到了别样的人生,在他开始顿悟的时候,梦结束了开头李秉宪的利落太惊艳了,我以为会是部干脆利索的罪案动作片,但是看到最后,有种无语问苍天的脱力感善宇瞪着血红的眼睛,甚至拔枪相向地责问姜老板:“我想了很久了,就是搞不懂,我们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我像狗一样跟着你七年,你真的想要杀我吗?
那不是理由,我不相信,告诉我实情!
”我是多么希望这时候会听到一个给力的答复,哪怕是弯一点的取向我也能接受,但是姜老板还是一本正经的坚持着自己那套红颜祸水的理论,终于被一枪崩掉怎么可能是她呢?
我绝对不相信这是爱,只是一个杀人机器的心田偶尔覆盖了一片心灵的净土,想要救赎。
他会放走她,是羡慕她可以像普通人一样恋爱,可以由着性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一开始,姜老板就告诉他,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当时的他没在意,在听她演奏大提琴的时候,忽然开始明白这种“不同”的含义,他隐隐压抑的渴望,在她这里张扬的表现了出来。
即使知道她错了,也不肯致她于死地,因为这和扼杀掉自己的梦想是一样的残酷他是那么不善于表达,在决心赴死之前,给她买了心仪的台灯,就像是个囚徒在受刑前虔诚的向神父忏悔一般,要在最后挽留住对世界上美好事物的眷恋,只有她提醒着他,现实不仅仅是杀戮,还有我们想要珍惜的她对他而言,是神圣的存在,耀眼的不敢去触碰,只能远观着,揣摩着,小心的对待着姜老板也不肯面对自己的心,他选择和她在一起难道不是贪恋她的自由和宁静吗?
我想他的暴怒源自他引以为傲的手下竟然开始贪婪不属于他们的平和,竟然动了凡人的心思,或者是他害怕被手下发现了心中柔软的部分,所以才那么迫切地要斩草除根派他监视她的行动,无疑是个试探,试探他会不会一黑到底,试探他会不会背叛,得到的结果是他不希望的。
玩具坏掉了,就毁掉,像他这样严酷又精明的人,绝对不可能在自己身边放一个残次品,搞不好,就会是个定时炸弹只是,拿女人当理由真是太过牵强了,两个同样冷冰冰的男人,在温暖面前现了原形,梦才刚刚开始呢,就醒了这个世界对他们不公平,他们注定要心门紧闭,谁软弱,谁就输了
金实长做了一个甜美的梦,却是一个没法实现的梦!
刚开始的金实长做人很张狂,不留情面,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这也为后面的冲突埋下了伏笔,如果他早点懂得《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道理,收敛自己的锋芒,和周围的人不要产生太大的矛盾,也许在关键时刻会收获很多好运,不至于差点被人灭口!
小结:做人不要太狂妄,切记不要树敌太多!
放过老大的情人,没有向老大汇报工作,对老大的情人产生感情,这是他犯下的很严重的错误。
感情是一个男人最致命的弱点,它会让你做错很多决定。
金实长以前是一个冷血无情的男人,陷入感情漩涡,无法自拔,对她留了一线,对老大就是阳奉阴违啊,这是黑道的大忌!
小结:男人要谨小慎微,做事不要给别人留下把柄,还有不要被感情牵着鼻子走!
决定个人生死的关键时刻,要先下手为强,做事就该坚决果断,不要话多,不要轻易漏出弱点给敌人可乘之机!
最后总结一点,时时刻刻以小心为上!
我想说,这部片子有的地方自己确实是没有看懂的,剧情表达还是比较的流畅的,但是这个片子有的地方确实很让人困惑,例如最后出现的那个杀手是到底站在哪一个方的。
从片子开头和结尾的两段话而言,确实可见导演想要通过这个表达自己对于人生中快乐,甜蜜与痛苦相伴的主题,试图通过这两段话加深人们对于人生的思考,但是作者的表达方式确实是有点不大符合现实的,其中姜社长和秀宇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有一种信任甚至可以说有点超越上下属不到基友的味道的。
自己也是看了影评之后才对于片子中的那些出现的道具有所理解的。
片子中的动作场面和好看,得意于李秉宪的表演,他的眼神中有种让人说不出 的感觉,孤寂中渴望温暖。
片子里有一段他谁在沙发上面把台灯开了有又关,关了又开,可见人物心灵在黑暗与光明中游走,渴望一种安全感,不能说李秉宪一定是在其中爱上了申敏儿,但是确实这个人物让他有一种甜蜜舒服的感觉,这是他所从没有过的,我想导演是想由甜蜜人生烘托出李秉宪人物甚至是片子里其他人物乃至是整个人生中的凄凉吧。
这个也只是我个人对于这部片子的想法。
但是不得不让我称赞的是李秉宪,真的很棒!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导演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难道就是让男主对女主心动,然后就毁灭了?六祖要是知道了估计哭笑不得。
还行 结尾那哥们儿太屌太拉风了 可以再拍个外传 哈哈哈
我是来看徐大荣的,可一共也就五组镜头吧摔!结尾什么鬼,打死不就完了。
太2了
4/10
好难看……拍成个MV就够了
人生苦短,在你还没有明白过来的时候就过去了。
加雷斯·埃文斯拍突袭2的时候估计没少偷师本片。导演一手营造起来贯穿前后的混杂着幽默感的冷酷氛围到动作戏调度配合极强的背景乐直让人爱不释手。
各国都有这种片子
明明是动作片,却有着文艺范儿。
很过瘾的一部电影。
有一段配乐的杀人戏想起了罗曼蒂克消亡史
黑帮片永恒的母题“大哥的女人你也敢碰?!”的变奏,剧情从大锤砸左手开始走向崩毁,想模仿昆汀的恶趣味,却抄得不伦不类,结尾又搞得无比矫情、暧昧,所以这其实只是个披着黑帮外衣的gay片吧
应该是翻译太差
细节太糙了,明明前面的主仆情谊是引发后面复仇的爆点,但着墨不多,还夹杂着有的没的,然后姑娘一笑,李秉宪就融化了。人物没太大意思。当然黄政民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86
原本以為是復仇的故事,看完後感到不知所云。
李秉宪很帅。但这部片很烂。
最后那个杀手哪里冒出来的?
此片又名“古典音乐毁一生”。经典黑帮模式,沉闷而俗气的铺垫后有一场惊心动魄的1VN,后来的复仇不可避免地变得现实感缺缺,用力过猛。饼馅的身手和演技没话说,如果换个家伙来演,怕是演不出从兢兢业业到孤注一掷的感觉。完全是个人秀,献给所有想看白幽灵(又一次)吃瘪的迷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