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填词L》5月17日加拿大拿大公映了,这部电影现在口碑相当不错,豆瓣评分也很好。
我第一次知道粤语歌是先曲再写词,然后说广东话的和只会识讲小小的朋友开心了,粤语话是中国方言的活化石,讲起来非常押韵,所以填歌词也一样,电影里原汁原味的广东话非常好听,尤其是小姐姐讲出来。
电影由黄綺琳导演及编剧,钟雪莹、葛民辉、陈毅燊、邓丽英、吴冰、朱栢康、潘宗孝、戴玉麒主演。
女主钟雪莹香港新生代,看着很学生清纯,她老爸葛民辉就很出彩,搞笑和轻松。
其实影片主要讲述了导演黄綺琳自己的故事, 她就是想做填词人,所以能拍的相当真实共鸣。
电影较入选香港亚洲电影节闭幕电影、大阪亚洲电影节(竞赛单元),第60届台北金马影展 金马奖 最佳女主角(提名) 钟雪莹, 第60届台北金马影展 金马奖 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黄绮琳, 及第4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最佳女主角(提名) 钟雪莹,更获得第4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更获得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圆了导演励志成为填词人的梦。
故事内容很翻转,高中女生阿诗钟雪莹 发现自己对填词的兴趣与天赋,立志成为填词人。
她在敬师日改编歌词誓要成为全校焦点,可惜最后连表演的机会都没有。
阿诗找了三个「音乐人」同学一起参加流行曲创作大赛,却弄出了奇怪的歌。
阿诗寄电邮到全香港所有唱片公司,並参加所有填词班及比赛,以爭取成为填词人的机会。
她为陌生的作曲人写了很多「样品歌」,却苦无出版机会。
为了作品可以面世,她趁大学毕业旅行期间带作品到台湾唱片公司总部提案。
最后作曲人成功签约,她的歌词却没有被採用。
阿诗在电台兼职,重遇已成为歌手的旧同学,终於得到写出版歌的机会!
可是,歌手不满阿诗的歌词,计划告吹。
十年间多次的失败起跌令阿诗看清梦想的虚无,只有追梦的痛苦是真实的。
然而这个故事很翻转的重点就和一般励志片不同,不是有志者事竟成的大结局,阿诗最后失败了,当然我不认为她是失败了,只是人生一个阶段而已。
这个电影给人感觉和我们经常看的港片完全不同,不要说香港警匪片,就是和香港生活片风格都非常不同,非常小清新,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所以非常值得一看,现在加拿大各院线开映,可以去看看哈
选题很有趣、设想很胆大、内容有新意,非常具有港式幽默的一部电影,通过七个章节(啱音、押韵、0243、情歌、出街歌、成为CASH会员、与唱片公司签约),叙说着粤语歌填词人的“难”。
电影里的主角罗颖诗何尝不是年轻时的我们,好比我们就是她的一个缩影,为了爱好坚持不懈而努力追梦,却被现实无情地泼了一盆冷水。
就当自己将要成功之时,迈向更大的舞台,现实却给了我们迎头一击。
主角罗颖诗为了坚持填词人这个梦想,坚持了6年,努力了6年。
从高中毕业,渴望着成为知名填词人,在学校请教车修女填词;毕业后接受填词培训;各大唱片公司网站投简历不断奋斗填词;给还未发过唱片的歌手写词;辗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只为能签约唱片公司;与男友分手继续追逐填词人的梦想;负责歌手整张唱片但却因为自己的失职遭被迫解雇;尝试从粤语歌切换国语歌继续填词,而被其他人顶替了填词人的名字;为共享汽车公司创作歌曲,却因无情的投诉还没上架就面临下架。
无数个小片段看到自己曾经的高高低低,感叹命运多舛,或许是“磨难”,也能成为某种“幸运”。
这一刻让我找到了共鸣,也给当下的年轻人打了一针强心剂。
电影真实还原了父母鼓励且支持孩子不断追梦,看到许多原生家庭的苦,因为父母都是孩子最坚实、最强大的后盾。
有一刻,着实被电影感动到了,主角罗颖诗放弃了梦想,去台北打工,当超市响起她填词的歌曲,加上结尾字幕滚动出现导演黄绮琳为整部电影的十多首歌曲得填词,这两者之间有了一种相呼应、相照应的关系,侧面上圆了观众的梦,也圆了主角罗诗颖的梦,真挚且动容。
总的来讲,电影还算不错,但存在个别不足,一是剧情稍微牵强和单薄;二是加入动画与真人的结合镜头,令人不适;三是针对港式幽默来说,有些内容承认自己不太了解,笑不出来,但是看影院的影迷笑声不断、笑声雷动,对于理解上有个别差异。
总的来说,我会给电影7分,挺励志的电影。
附:2023香港亚洲电影节闭幕式电影《填词L》影票、现场主创见面会照片、与演员钟雪莹合照照片,以此纪念!
一部很清新很可爱的少女追梦电影。
读教会学校的主角罗颖诗,一开始只是觉得那些填词对不上粤语正音的教会圣诗圣歌很好笑,想填一个对音的版本,逐渐对填词产生了热爱,从大学到毕业,一门心思扑在填词出唱片的事业上,饱经挫折,最后的胜利也只是出了一首歌,便能用不标准的国语自豪地说“我是填词len!
”很真挚真诚的小故事,没有各种阻挠梦想的人,最多只有因为想要的东西不同而分手的前男友。
而对于我来说,我和颖诗最能共情的一点是,我们吸收着,见证着粤语乐坛(影视)最辉煌的那个年代而长大,长大后自己也想投身其中,但它却已经衰落了。
颖诗按照歌手要求填好词,但唱片公司觉得还是唱国语主攻内地市场更好;本地大咖歌手基本半退休,新生代都是词曲唱包揽,没人专门请填词人;好不容易把demo送到了监制面前,别人要曲不要词,哪怕你为此行政,选曲,文案,填词一手包办才求到了这个填词机会……但最难受的不是自己的努力打了水漂,而是前辈真心诚意为你好地劝告着“你努力了那么多年都没红,是不是因为你不适合这个行业呢?
”,你咬着牙红着脸梗着脖子说出“我没有努力过”地那个时刻。
电影总是会有一个好结尾的,听着片尾曲唱“就算伤心也算尽情活过”,我希望自己也能像颖诗一样,能有一个小小的作品播放到观众面前,那也算一个happy ending吧
几年的时间,技法的成长,属于填词人的创造力却没有看到呢。
梦想需要创造力,需要从无到有。
艺术家也不仅仅是使用他人的技术,比如填词法(0243),而不是自己创造属于音乐的方法论,创造出属于音乐人本身的独特味道和生命表达。
所以影片最后的音乐公放是突如其来的,那不是创造力带来的力量,是朋友带来的,属于音乐人的独特能力还没有体现出来。
《填词L》作为一部追梦电影,虽然女主角阿诗一直在失败、一直在失败,观影过程中会让人为她担心、惋惜,但整部电影的基调还是很轻盈的,并不沉重。
我有一个比较在意的点是,阿诗从头到尾似乎都是素颜,这使她看上去更像是一个素人、一个普通人(虽然我觉得她有的角度还挺像汤唯的)。
尽管如此,她的造型也明显体现出了她年龄的变化与心智上成熟。
《填词L》讲述了香港女生阿诗努力成为填词人的故事,电影的时间跨度从她高中时期演到大学毕业后的几年。
电影里有一个段落:一个制作总监问她,“你努力了这么多年,有没有想过自己是走错了路”。
阿诗哭着说自己没有努力。
怎么会没有努力呢?
整部电影其实都是在讲阿诗付出的努力,从草创时期自发地研究填词,到系统地学习、大量地练习、不断精进填词文笔,再到一个人自己摸索成为填词人的路径。
阿诗尽了她能做到的成为填词人的所有努力。
但我不也不认为阿诗是选错了路,她只是运气不太好。
影片一开始,她就因为前面的表演者的拖延而错过了精心准备的校园演出。
之后类似的情况也总在关键时刻发生。
影片最后,阿诗改了行,但电影结束了,阿诗的故事还在继续,我相信只要她继续坚持,她就一定能成功。
就像阿诗的人物原型——电影的导演兼编剧黄绮琳本人,不就是一个很出色的填词人了吗?
谁会不为她为影片歌曲填的词所触动?
“曾经有你的执拗故事才有我,成功太热血,小挫折没人说破”“集结几多支持,任你怎么禁播”“梦里当天我有快乐过”其实,一个女孩高中时期就能找到自己的热爱,并一个人尽自己可能的付出了所有努力,这本身就够励志了。
世上大把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的人。
這是一部青春追夢的片。
女主因為鐘意粵語歌曲填詞,引发一系列故事,當中包括學習填詞(0243法則,有趣)、青春各種懵懂、步入社會後各種碰壁。
結局很現實,但這不正是大部分普通人的遭遇嗎?
(係呀,你以為好似某網紅主播講的,你工資唔高系因為唔夠努力咩。
世間有好多嘢,唔系努力就有正反饋同正回報噶[吧唧R])很多人話,戲名有粗口。
港人常用“L”代替“撚”,部分人也經常用這個字代替另外三個數字粗口字,但實際這個字不是粗口。
首先,粗口用的字,均同生殖器官有關,這裏不詳述。
而“撚”字,是動詞,不是名詞,也不是指代生殖器官。
其原意為揉捏;引申義大致分三種: 玩弄逗趣(如,撚雀),擅長(如,撚手小菜),捉弄(如,你成日撚化人的——粵語殘片常用台詞)至於,為何變成粗俗詞,據一些說法是“撚”和“卵”發音相似而被借代那麽,這戲名是“擅長填詞”的意思?
Up主認為,除了這個意思,還有台灣人說“人”字常發“L”音(不知道是不是受閩南語影響)而變成“len”所以這戲名是一語雙關:擅長填詞的填詞人這真的是一部很好的戲!
看完回味無窮!
尤其是粵語區
初中的时候填词也曾是梦想最近翻出以前打印好的歌词有点尴尬不敢看 觉得很傻所以明白为什么叫填词L可能有梦想的人睇落正L样但那实在是内心很热血的事情但是哪里没有惩罚梦想的地方呢现实世界的事情还是要先做总有一天能做到以前想做的事情念念不忘 终有回响不然为什么偶尔看到一些故事还是会感动呢不然为什么看这出戏的时候会心潮澎湃呢主题曲很好听 词也太好了
没想到看了快一周后,今天才有空写这个影评,没办法出去旅行就是这样,会少一点时间。
现在是在几万英尺的高空里,版纳到丽江。
先说结论,这部戏我能给到一个高分,不止7.5,我可以给到7.8分。
一,先说优点:1,真诚!
我无比喜欢这部戏的前半部分。
我太喜欢女主为了梦想一次一次拼搏的样子。
最喜欢那一段是刚从朱康那里学到了“0423”以后,女主在树下跟朋友对话满脑子都是数字,女主脸上浮现出的那阵笑容。
不夸张的说,全片就是这里我看出了泪眼。
一个人如果有梦想,并且尽全力追梦的样子,就是这么容易打动人。
我好怀念从前那个自己。
一时脑塞,我为了梦想拼尽全力并且在持续进步,是在哪一次?
励志片,不就应该这么拍吗!
2,女主的境遇颇为现实后半段加入了不少现实环节,让这部戏更加贴地,没那么理想化。
虽然我有不止一次以为,女主真的会有一次一炮而红,出一首爆火的街歌。
但创作人员忍住了,女主依然有梦,但是最终也决定停一停,想一想。
梦想到底能不能当饭吃?
从古至今,这一直都是一个问题。
3,钟雪莹这次演的实在不错。
之前听文隽点评金像奖女主五大候选人,谈到钟雪,只说她演的几乎是她自己,一个有梦想的女孩子,不算大热。
但全片看完,我是能感受到女主三次的性格变化的。
一次是十几岁的时候,天真无邪能量饱满,鬼马少女。
一次是刚毕业那阵,留起长发后,多了一些温婉和乖巧,但还保留了那份倔强。
by the way,我很喜欢这个时期钟雪的造型,非常甜美。
第三次是现实一次次让她受挫以后,女主再次去到台湾,亲近大自然,整个人给人的状态也很不一样,洗尽铅华可能算不上,但能看到成熟了许多。
这三处变化,我认为钟雪完成得很好。
上一次一个角色让我对演员本人这么加分的是吴千语的王家欣。
二,转个频道,说一下缺点。
缺点主要有两个:第一,作为也那么喜欢粤语歌词的我而言,这部戏关于怎么填词,讲的太少了。
除了“0423”,好像没有再找到任何关于填词的技巧。
既然都请到了潘sir客串,何不让潘sir指点几招,让我等粤语爱好者,感受下填词这份工作的专业和奇妙。
题材选的很好,但是没有深挖,实在可惜!
第二,最近几年看了不少现实题材电影,结果都不是大团圆结局,比如《金都》,又比如《马祖莲娜》,还有《窄路微尘》。
实话讲,现在对这种不完美结局,已经不觉得再是一种惊喜。
反而觉得创作者是另一种偷懒。
也许有人跳出来觉得我在杠(自己喷自己,让别人没得喷),大团圆不满意,不圆满也不满意,那你想要看什么?
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的内心告诉我,这样的故事结尾确实没办法打动我,我选择跟着我的心,创作者也需要听到这个声音。
实打实的说,我每年最期待的港片反而是这些评分过7的小制作,拍的都很有风格,有味道。
如果是我喜欢的类型,过6分我也会很有兴趣,比如我等大半年的《不日成婚2》港版。
这部导演的新作,集合了子华神和冠文神的《破.地狱》,直接进入到了我的年度最期待港片,超过溜了粉丝六七年的《风林火山》。
大制作几乎是来一部扑一部,今年只有《九龙》止血了,但可惜只有这一部《九龙》。
国庆的《危机航线》,卖相很一般。
创作者还是需要回归本心,永远记得一条金科玉律,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
从最早看见“我没有努力”这句台词就已经知道我一定会爱上这部电影。
阿诗苦苦追求的事情,我有同样的懂得,cash场我像想象自己梦想成真一样想象阿诗能够获得冠军。
(虽然这似乎并没有促成合约或者说大热的合约,梦想还在搁浅)从最早业余填词班那里,把(兴趣、爱好、擅长做的事情)妄图当作事业梦想,其实就搞错了。
工作要生活,意味着要钱,要把自己的天赋、灵感、时间、精力作为对价去换求他人承认的报酬,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有价纸张。
一旦你的梦想涉足难说客观标准的创意工作,没有人际关系、声誉名望、时也运也的牵线搭桥,主观标准的大门永远不会向你打开。
在戴着微笑的情景剧里,社交成为了先于作品的存在,作者产生于作品之前,无关你写了什么,而关乎你是谁。
拒绝、放低、愚弄、敷衍、淘汰,即便这样,你还是要写吗?
不光是你的作品,甚至你脑袋里那些忽明忽暗的灵光,都和你的人格一起折损再放入那个永远不会再被联系的垃圾清单里,即便如此,你还是要写吗?
阿诗顿住了一刻,定定地说“我以前想做填词人”,以前的时间副词钉在十字架上,被嘲弄也没有关系,什么都得不到也没有关系,我种下的是梦想,别管我会栽出什么。
崔恩荣在《对我无害之人》里有这样一段,“梦,只是斑斓的外衣,掩盖了虚荣心、功名心、人情欲望和复仇心等肮脏的心思。
我在咬着舌头说什么“没有电影就活不下去”“电影真的很重要”的人群中嗅到了难以消散的欲望腥味。
我的欲望只会比他们大,绝对不会比他们小,我只是假装对这件事并不渴望。
纯洁的梦想只属于那些有足够的才华去享受工作本身的人,光荣也应该属于他们。
电影、艺术不存在于普通人的努力之中,只在有天分者的努力中才能露出真面孔。
我掩面哭泣,很难接受这个事实。
没有才华的人捕捉梦想外衣的瞬间,那件外衣就开始慢慢侵蚀他们的人生”。
梦想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东西,我不能说我比谁都懂得,我只能说我十分懂得。
所以追求是痛苦的,失败是轻易的,过程是不知所以然的,意义是自我惩罚的。
但是只想去追。
(话说回来,果然是25岁左右喜欢mla喜欢中文理想主义过度天真不怎么上班的人会爱的故事啊。
好高兴导演作为填词人完成了本篇的所有填词。
希望所有理想主义愿望成真。
)
一套只說主旨 便可以意會起承轉合的故事多少個填詞L可以成就一個填詞人如果知道結局你還會出發嗎如果知道結局你還會鼓勵他嗎如果知道結局你還會不潑冷水無條件支持他嗎啱音 押韻 有很多規則和框架要符合還要踩得中時運 捉得住機遇要夠膽將不夠完美的自己呈上審視檯要在力竭後仍被輕視時扮無事發生“我冇努力吖”這句話讓我心跳漏了一拍不夠天份的努力是無用的嗎?
理性說是的 數學公式說是的 身邊人說是的 看世界給她的打擊 有時回饋她一顆糖卻不能說殘酷 因那是必然的代價感受著心被碾碎 卻還要說 痛苦是靈感迸發的土壤這是一個關於熱血追夢被馴化的故事 也是一個關於接受平庸接納的故事把熱愛變成興趣不是因為大家不想用愛搵食也不是社會懲罰熱愛可能是 如果 熱愛這麼容易達成 那熱愛的火苗 就不致於燃得那麼旺 那麼生生不息吧“喔~ 我有我心底故事,親手寫上每段得失樂與悲與夢兒”如果知道結局你還會出發嗎會吖 結局有幾重要姐 過程先重要阿嘛打趴下 撲街幾多次 企起身就好啦 真係撲到瞓街有幾不堪姐至少你有團火 好炙熱 咁燒過 佢哋冇“敢”和“勇”是很閃耀的品質2024.4.21 圓方
半自传作品的扩展性,没有才气的大多数,那些庸庸碌碌的无常变故不就是普通人的相似的提不起劲的透虚生活。活在自己的世界,有一套自己的准则,但是惩罚梦想。反天才,反梦想,又反现实,这类“梦幻记忆混合”的塑造在贴近生活的同时又不知道飘到哪儿去了。
广东歌乐迷表示喜欢惨了,mla粉不会不喜欢吧
好几个月前看的。宇宙里有什么不是暂时。
去哪都好,去一个不会惩罚梦想的地方,语言就是故乡
粤语真是一门神奇的语言,粤语作词之前可以先写出数字。你最终没能靠填词养活自己,但某个平平无奇的下午,那首你作词的歌曲从便利店的广播里飘来,那种感觉难以言喻,何尝不是努力过后的一种笃定一种释然。【0811/DreamHD/11.5G】
女主好靓噢
挺朴素 也道出了成功如何的难 很普通的电影
三星+:不硬煽,也不戏虐,比较写实的追梦故事。理想伊甸与现实落差,都是青春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位主演的演绎很生活化,很自然...
简单的成长故事,题材挺新颖的,就是会受限
三星半。 叙事节奏有点问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导演想刻意制造一种时空的自然转换,反而显得有些部分没头没尾。作为关于梦想的小品来说可以一看。也算是给粤语歌填词做了些科普。
成功太熱血小挫敗沒人說破。
可爱 创意也足 要说的话是高能方面不够
2023 HKAFF PE 93$ CLOSING post talk with whole team 實在太高期待⋯一如既往期待越高失望越大,最大驚喜是見到MLA兩位現身現場(就坐我前幾排)由填詞撚變填詞L皆因被批title太粗俗,作為讀書撚電影撚音樂撚咖啡撚酒精撚本人就是要講撚撚撚,關你地撚事咩?據說《金都》很好而我看完填詞L只覺黃綺琳只是想拍一套電影訴苦過往多年在填詞路上沒有高只有低的伏伏伏之坎坷路,全片堪稱電視劇水平本子毫不出色整體靈氣全無,住只有local港島人才看得出來的堅道尾高街頭那些有價無市小套房裡被家人極為支持,帶上希冀十年追夢撞到南牆也頭不回,所謂吃盡人生苦頭頂多就做不到她要做的出街歌填詞人,0243是填詞撚最終宿命,可惜宿命與夢想原本彼此天各一方
可能是由于来自导演自己的真实经历,所以,并没有写成爽片式的励志作品,最后反而淡淡就收尾了。但是,在这其中,却还是有很多韵味在里面,包括不少心境与细节,都非常真实,果然是有体验的。更有趣的是,在女主角的各种经历背后,那些被隐去的各种故事与背景,其实藏了更多东西在里面。
黄绮琳的作品越来越成熟,又不拘一格,请多拍!
太无聊了 有点失望的
这香港已不知是谁的地头,栖息于一门语言的人们只能在这里或那里漂流。好在最后她仍能在另一座小岛上听到自己的歌,说出自己未曾堂堂正正实现的那个身份。脚下的土地时常滑移,但语言可以忠于你。
后半段把整部片子拉普了
可以说是非常之爱!更有MLA出现在闭幕现场!很清新幽默的本土电影,演员里有很多香港YouTuber/电视星,故事中也都掺杂着演员们自己的人生。尽管我的广东话水平不足以百分百理解,但「2043」和「啱音」的概念已经铭记于心!“你,我,和我女朋友” --- 到底是两个人还是三个人呢?
不殘酷,小搞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