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意识形态的狂热,中国还有什么毒药能让人如此折腾。
娘娘腔这个角色处理的有点虎头蛇尾,唐人街老大的交代不够丰富,老大的出卖莫名其妙,对手的智商值得怀疑。。。。。。
抛开逻辑,有些电影就是能让你老实坐下一个多小时。
看看他到底怎么扯的。
最后结局还不赖,有续集的伏笔哦。
作者:那拉明月它很疯狂。
石头和赛车与之相比算是精神正常。
哦,对不起,这叫癫狂。
它叫《怒火攻心》。
而那癫狂到让你不可眨眼、使你精神备受刺激、却又不需要带有任何大脑去观看的,是它的2.0升级版本,我们称之为《高压电》。
你需要睁大眼睛观看每一个细节,但是不需要思考剧情的合理性,因为它是癫狂的视觉盛宴。
它的关键词如下:暴力、血腥、“色情”、摇滚、种族、喜剧、“科幻”。
现就以上关键词做简单介绍,但请放心,本人不喜好做剧透。
(一)暴力 它不是动作片,它是暴力片。
暴击、枪击、爆炸、撞车、杀人、肢解、虐待…… 它的暴力画面贯穿全片始终,包括片尾如“恶灵骑士”浴火时对笔出的中指的大画面特写。
(二)血腥 心脏手术,枪杀画面,切肘关节,割乳头…… 不一一列举,你自己去发现吧。
但是血腥还没到让人恶心恐怖或令人发指的地步,与“刑房”级别还有足够的差距。
(三)“色情” 吃掉在“巧克力”屁股上摩擦过的冰块已经不算色情。
脱衣舞也不算色情,舞女都贴着胸贴。
在跑马场当着观众交配应该也不是色情,导演专门给相关部位加上了马赛克。
所以说,这部片子的色情,应该是加“引号”的。
(四)摇滚 重金属、迷幻、朋克、死亡、硬核、HIPPOP……本人是不够专业的。
或许对此部分的理解需要一位摇滚专业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同学进来分析,以说明整片中混杂多少风格摇滚。
但是这不是我想说的,本人想说的是,它本身就是一个120分钟的摇滚MTV。
造型、台词、动作、色彩、一刻也不停歇的镜头。
它有资格参加格莱美。
(五)种族 地球越来越小,欧美电影越来越喜爱玩弄亚非元素。
英国悍匪、美国好莱坞艺人、墨西哥黑帮、西班牙家族、中国三合会和妓女、日本寿司和奥特曼式决斗,还有不知道哪国的非洲黑兄弟的强大火力支援。
它可以加个副标题,叫《小镇的世界大战》。
(六)喜剧 英式幽默,搞笑功夫也很强大。
依旧是那种突如其来并非恶搞的智慧。
从大烟枪到偷抢拐骗,杰森·斯坦森始终坚持将此风格发扬光大,即使在偷运舒淇的时候也能小小幽默一下。
多数桥段令人莞尔,而让本人哈哈大笑的,是泳池旁的双截棍部分,笑翻了。
好莱坞艺人是本片专门负责搞笑滴银。
(七)“科幻” 本人生理常识少有涉足,心脏换掉还玩剧烈运动,只留脑袋还能视听说话,这个今天能否实现不清楚,但是换位思考,应该算是情理中的科幻吧。
不够太幻想,但是很能想。
端午节推荐阖家观赏影片《怒火攻心》,建议1、2两部连续放映。
PS:本片适合18岁以上35岁以下,及35以上但对新鲜事物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人群观看。
14岁以上18岁以下请由家长指导观看。
14以下禁止观看。
标准的斯坦森力作,在极端的时间内为达成一个目的而疯狂的追踪、破坏、发现、突破,个人很喜欢这种风格,快意恩仇不计后果;尤其在唐人街当街XX那一段,碉堡了;值得一看,呵呵。
整个电影节奏很快,感觉就像是一直在路上疯狂地不停歇地奔跑,各种狂暴,各种疯癫,所向披靡,谁挡杀谁,烧杀抢掠,简直就像是在《侠盗猎车》里开外挂逍遥法外,看着还是挺爽的和男主一起肾上腺素激增虽然剧情很简单。。。
或者说几乎没剧情,整个电影最主要的是过程,结果不重要偶尔还有点笑料,比如男主与女友约会还顺便能对付一下敌人的时候,让我看到了成龙的身影影片中最疯狂的,应该莫过于当街万众瞩目下啪啪啪了,路人的操作更亮眼(小伙子小女生们很有前途嘛)真的佩服这个剧本。。。
也是辛苦杰哥了打三分是因为感觉更像是一个动作短片,因为几乎没有什么剧情,接近片尾也越来越扯,主角光环,反派脑残什么的还真是一点不缺另外整篇应该是主角光环MVP了,LA的cops都是打酱油的吗。。。
虽然说主角的操作已经很接近《GTA》了,但开的挂应该更接近《GTA》的“无条子”挂杰哥的经典之作,一上来就是最标志的硬汉杰哥的形象
有人会很喜欢这种类型的片子,但就自己而言,对这样的片子只能说作为闲暇时的消遣而已,谈不上喜欢,当然也不排斥。
听说马上要出续集了,看结局的时候想到这点就有气,不过好莱坞就是如此,可能它真的很卖座吧!
片子说不上很暴力血腥,但让人跌破眼镜的是男主角在China Town当街xx的那一段,让人哭笑不得。
另外有点疑惑,为什么男主角中的毒是中国的,而且名字要叫“北京鸡尾酒”?
切夫是西海岸联合企业工作的自由职业杀手,在某天的暗杀行动中,突然幡然醒悟,退出任务并准备金盆洗手。
无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某天半夜,切夫在家熟睡时,被仇家注射了一种致命毒素——北京鸡尾酒,在没有拿到解药之前,只有分泌足够的肾上腺素才能抑制毒性的发作。
于是,从切夫醒来的那一刻起,他必须时刻保持兴奋状态,使体内的肾上腺素量维持在一个高水平之上,并且在剧毒攻心之前找到仇家,找到解药。
从剧情本身的架构来说,《Crank》很难成为一部经典的作品,甚至连一部经典的工作片也算不上(也许导演也根本没想过要拍成经典),因为它没有可圈可点的剧情,没有悬念,没有铺垫,没有伏笔,没有矛盾,从第一分钟高潮到了最后一分钟。
观众们看电影,大多和我一样,欣赏斯坦森花拳绣腿的同时猜测着他下一个保持兴奋的方法是什么,仅此而已。
如果剥离了粗口、血腥、枪战,《Crank》就只剩下了体操式的打斗了。
我看过《非常人贩》三部曲,看过《死亡飞车》,再看《Crank》,难免产生审美疲劳而难以兴奋了,以至于电影看到三分之二,我还打了个盹,小睡了三分钟。
影片的结尾并没有在我的预料之中,看惯了中国式的大团圆,我原本以后切夫也能逢凶化吉,九死一生。
大概是导演觉得男主角杀人太多,罪孽深重,死后也进不了天堂,于是给了他一个半空摔下,横尸街头的死法,看来导演是相信因果论的,多行不义必自毙啊。
另外一个我感兴趣的地方是电影里“中国威胁论”的影子。
切夫在金盘洗手前的最后一个任务,就是去暗杀一个中国的黑帮头目——唐.金——因为他想染指西海岸的毒品生意。
而最后当切夫找到仇家时,这位唐.金投桃报李,帮了切夫一把——率领了一帮武装匪徒和切夫并肩作战。
这位唐.金凶,络腮胡子,满脸横肉,杀气十足,他的手下也是个个彪悍,杀人不眨眼,显然,这里面中国的形象并不光彩。
不过,美国的影视作品中,“中国威胁论”的影子随处可见,大家也不必太在意。
如果你想看看斯坦森的肌肉,如果你想欣赏他的拳脚,如果你想感受好莱坞式的追车和枪战,或者,你仅仅是想让肾上腺分泌加速,那么,《Crank》是不错的选择。
ps 我看的是飞鸟影苑的1024版 http://bbs.wofei.net/thread-340857-1-2.html 听说出2了,准备到时候也看下。
我的时光原文:http://i.mtime.com/joejoestar/blog/4766938/2007-05-01 15:21 以前的文章转过来 首先觉得这个名字的翻译有点不大贴题,不过好像这个名字比较主流,就用他了,还有个名字叫〈生死就在转瞬间〉好像更切合影片的主题。
主角一醒来就发现自己身中毒药,这种毒药会抑制它的肾上腺素分泌,从而使他的心跳逐渐变慢,导致死亡。
所以主角只有一面不停的干些事情来刺激自己的心脏,一面去找下毒的人。
这个影片节奏相当紧凑,毫不拖泥带水,情节的交待也相当的明快,几个镜头的穿插,和简洁的对白就把剧情交待的清清楚楚。
片子一大特点是多次运用了了多画面处理方法,在诊所给医生电话时两个画面同时交待主角这边的情况和医生那边的情景;主角在奔跑中墙上出现的医生给他讲电话的画面;主角开车时反光镜里的医生的画面。
另外主角问及他眼线昨晚干什么了的几个闪回画面,以及医生给他讲解怎样使用人造肾上腺素时候出现的针筒。
都基本上没用额外的时间但是却传递了大量的信息给观众。
我突然想到这样节奏的电影让我们父母那一代,或者35岁以上的人来看,估计有很多人一下子是搞不明白的。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时代的产物,就像上面提到的那几个画面,每一个都传达着极其丰富的信息。
显而易见的,我们接受信息的能力更强了,理解力更好了。
可是我不知道该为我们优越的理解力和信息接收力庆幸还是该为生活在这个信息时代而悲哀。
就像主角疯狂的奔走为了使自己的心脏不要停止一样,我们也疯狂的奔走着,为了自己能跟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了自己的头脑不要落后。
因为头脑落后就跟主角的心跳停止一样,意味着死亡。
就这样怀揣着一份恐惧奔走在这个信息时代里,恐惧着自己是否学的够多;恐惧着自己有没有特长,恐惧着自己思想是不是落伍了;恐惧着自己知不知道牛市来了,恐惧着自己知不知道一小时经济圈了,恐惧着自己知不知道火箭赢爵士了,恐惧着自己知不知道加勒比海盗3要上映了,恐惧着自己知不知道现在流行怎样打扮了,恐惧着自己知不知道最新最流行的休闲方式是什么了,恐惧着自己知不知道哪个明星又出新专辑了,恐惧着自己知不知道哪个领导人上台了。。。。。。。
我想停止奔跑,停止恐惧。
可是和主角一样,停止就等于死亡。
所以,我们没有选择, 所以,在这个信息时代里,我也只有和杰森 斯坦森一样,在恐惧中不停的奔走,不停的向前,直到生命最后的地方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那里叫做“安息”。
呵呵 ----生之不安。
我的时光原文:http://i.mtime.com/joejoestar/blog/4766938/
中国威胁论已经上升到娱乐领域了!
“北京鸡尾酒”是一种中药的毒药,毒性诡异,中毒者的心跳不能低于某种频率,否则必死。
看来是电影里出现过的最厉害的毒药,而且无解。
中毒者杰森·斯塔森在电影中不得已从头一直狂奔到尾,《怒火攻心》=《罗拉快跑》+《生死时速》。
虽然剧本在新意上欠奉,但在执行层面却达到一部不折不扣的新人类电影的水准。
全片由数台数字摄影机拍摄,灵活多变的机位和手持拍摄带来的临场感大大增强,大广角镜头的运用也因为泛滥全片而显得独树一帜。
虽然是数字电影,却不肯在特技上投机取巧,很多你以为肯定是特技的镜头全部是实拍完成,包括杰森·斯塔森最后在直升机上的格斗,竟然真是拉着两个演员(本人!
非替身)上了天,然后开始扭扭打打,还NG了数遍,汗……坠落画面的拍摄更是惊心动魄,演员和摄影都被吊在空中,演员最惨,高度大约是20多层,摄影师是在十几层,导演一声令下,演员先开始掉落,到达摄影高度时,摄影师开始同步下落,然后一直拍到落地,因为实在太高,地上只象征性地放了两层薄薄的垫子,如果真的不慎掉下来,那放20层垫子也没用,就是这个意思:P 看了一会儿花絮都觉得害怕,我还算是参加过拓展训练的专业人士呢,吼吼~不过杰森·斯塔森脸上如常,还一再重拍,不愧是演硬汉的硬汉演员啊。
这个英国人从《两支大烟枪》入行,现在一路发展顺利,看得出来,好莱坞是想把他培养成布鲁斯威利斯的接班人,两人在外型上确实非常接近,尤其是发型,呵呵。
《怒火攻心》的剪辑十分花哨,除了令人血脉贲张快节奏,还有各色各样的划像拉像,基本上是把电视技巧和电影技巧糅合到一起了,这也符合新人类电影复合培养基的文化特征。
两个年轻导演,一个是小演员出身,一个是视觉效果出身,拍得凌乱刺激,百无禁忌,也有很大启发性。
骨子里就很猛的那种猛片,精神不振时的最佳选择。
镜头跟游戏和mtv似的,各种花各种帅。
太他妈精彩太他妈逗乐。
和警察耍那一段我眼泪都快笑出来了。
有点googel和囧时代电影的意思。
电梯里的日本仔,有点强。
这个下落过程太帅了。
避免了我最讨厌的 皆大欢喜 式结局。
也并不让人十分悲伤。
主角该死的,世界上本已无他容身之处了。
但是怎么个死法,我觉得还是要细究的。
从最后一通电话打到录音电话上去时,我就想起了片头开始他说的:get a cell phone!honey!很甜蜜又很无奈的语气阿。
最后他摔了!
他摔了!
但是,你看到过摔死的人还能眨眼么哈哈。
最后那一通电话和那一眨眼,让我的心情登时变得好起来了真调皮。
看得很亢奋!!!
速度奇快,杀手爱憎分明,魅力无穷,但为什么要拍2?
真的是很黄很暴力
找了很久终于找到第一部了,很强大!
比第二部靠谱。
对节奏把握不太好,虽然音乐努力激发情绪但是情节上还是比较拖。
没劲啊笑点低
GTA, get the fuck up!
我也经常怒火攻心without drug.当街圈圈叉叉这事儿忒狂了.可是为什么要发生在唐人街.最后从飞机上坠落明显很假.但最后那段话真的蛮动人的.老实说.我喜欢高潮发生在结尾.感人直接.然后立刻结束.这样才能让我记得很久.2009.6.302009.6.30
鬼迷鬼眼的
外国人永远分不清日本人,韩国人,中国人。就像我们叫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都叫外国人
情节紧凑,英伦黑帮片
音乐就特棒 片子也不错 中间有段飞了的感觉 我喜欢哈哈
不太一般的想法带着平庸的技术最终还是只能走向一般。
整部片子都太粗糙了,cult也不是这么个cult法吧囧
狂躁的生命最爷们,晕见马赛克···
7.8/10
很黃很暴力!孤適應不了,覺得應該是受眾很小的一部片子。不過個人喜歡這樣的結局--主角死了!哈哈哈哈
朋克电影,稍微有点糙。哈哈,推荐一下。
非常有趣的片子,这样的风格,看起来只有两个字的评价:过瘾